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課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攻新羅蓋蘇文失道徵高麗李世民出策

長安街巷已經開始風傳大唐要打高麗了。 那些整日閒得蛋疼的小老百姓面露欣喜之色,互相勉勵,互相鼓舞。而朝廷文武百官也開始紛紛上書,強烈要求提前對高麗下手。但李世民沒了年輕時候敢想敢干的魄力,他只記得,魏徵生前曾一再勸他,不要對別國動手,自己管好自己才是最好的。 但現實終歸是現實,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這幾年來,蓋蘇文一直在軍事上做好戰鬥的準備,難道僅僅是為了防禦大唐嗎?不是,李世民知道,一旦蓋蘇文有了底氣,一定會先行擴張,到時候不是你饒恕不饒恕他罪過的問題,而是他直接想吃掉你的問題。 李世民在朝堂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蓋蘇文弒君篡權,這一點已經不能容忍。以今日大唐的實力,想要滅他不難,但朕不想讓百姓受勞役之苦。朕想了很長時間,決定讓契丹、靺鞨兩部落去打高麗,諸位以為如何?”

這真是一個十分犀利狠毒的招數。 長孫無忌率先站出來表示反對,他說:“蓋蘇文自知罪大惡極,怕大唐征討,一定會嚴加防備。陛下不管讓誰去,迎來的定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臣以為,不如給蓋蘇文一些獎賞,先穩住他的心。如此,他便愈發驕縱狂妄,不等別人行動,高麗百姓自己就會將他的內力耗盡。縱然不如此,到那時我們再出兵,總比現在強得多。” 這是很危險的舉動,然而李世民認可了長孫無忌的計謀。 是日,下詔,以高麗王高藏(榮留王的侄子)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遣使持節冊封。 很多人陷入困惑,這不是沒有蓋蘇文的事嗎? 裡面自有它的道理,冊封高麗新國王,可以表現出對高麗的不關心。就這樣,高藏又成了蓋蘇文的傀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蓋蘇文此人的確很有手段,他聯合百濟國,對新羅國發動了突然攻擊,先揍一下唐朝的小弟看看,唐朝的反應,可以代表著唐朝的態度。新羅,此地與中國祇能隔海相望,所以,蓋蘇文一直以為,先利用百濟滅掉新羅,然後再吞掉百濟,即可實現朝鮮半島的大一統。一般看來,新羅是唐朝的屬國,真快挨揍了,來求救就是了。 但實際情況沒有那麼簡單。 新羅大概的位置就在今日韓國東部,蓋蘇文之所以先聯合百濟,有部分原因就在於,百濟在韓國西面,高麗是遼東和朝鮮的全部。新羅想要和唐朝通信,就必須遠遠繞過他們的封鎖,乘著小破船,繞海路抵達山東萊州或者江蘇連雲港。 等信使到了長安求救,高麗早就把新羅幹掉了。 百濟國王不計前仇舊恨,跟蓋蘇文展開了良好的合作,先後吞掉了新羅好幾座城池。為了表達自己的謝意,蓋蘇文還做主,將新羅的一塊地方讓給了百濟。百濟被感動得噙滿淚水,和高麗你來我往,展現出了良好的道德水準。

眼看著好事即將告成,邊境傳來消息: “新羅使者帶著唐朝特使,從陸路途經高麗,大搖大擺地過來了。” …… 新羅國王再傻,也傻不到等快亡國了再派使者求救。高麗、百濟聯兵期間,新羅王便跨海送書,送給李世民這樣的一封信: “高麗糊弄著百濟,兩國商量著要打我們。我們聽天子發落。(高麗、百濟聯合,將見討。謹歸命天子。)” 新羅的使者,用今天的話來說,的確是沒工作經驗。他們形象並不猥瑣,但場面上的事大概真沒見過,最起碼李世民出來的場面,把他們嚇得智商急速下降。滿面威儀的李世民,用令他們害怕的鎮定口氣問: “有辦法不打這一仗嗎?” 新羅使者大氣不敢喘,說:“沒辦法……陛下可憐可憐我們吧。”

見李世民一臉冰冷,新羅使者懦懦地嘟囔,“陛下……” 李世民見他們也不是出主意的料,於是從容說道: “這樣,你們聽仔細了,我有三個方案。第一,我讓大唐偏將率領契丹、靺鞨兵馬攻打遼東,你們便可以暫緩一段時間;第二,我派人敲鑼打鼓、紫服紅旗地途經高麗,到你們國家送去賞賜,他們就會以為我要來幫助你們,會從你們國家撤兵;第三,現在百濟是覺得自己靠海,不修戎械,我用數万精兵乘船過海突襲,直接滅了高麗。你們國家的國王是女的,所以才讓外邦欺負,我讓李家宗室去你們國家做主,等到安定下來政權再交付你們。這三個方案,你們準備選哪個?” 新羅使者愣在了那裡。 他們用他們一貫的行為方式告訴李世民,這事兒他們的的確確做不了主,問也白問。幾個人唧唧喳喳商量半天,愣是沒討論出個結果。

到最後,倒是李世民不耐煩,做主,派遣司農丞相裡玄獎同志,穿著華麗的衣裳,敲鑼打鼓地從高麗經過。裡玄獎帶去了一份國書,那是用來責令高麗的。國書要求蓋蘇文不許對新羅發動攻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新羅使者有了大唐來的人,路上頓時換了模樣,滿面放光。 可來到蓋蘇文這裡,情況沒有里玄獎想像的那麼樂觀,這也讓新羅使者對求和失去了信心。宣完旨,蓋蘇文竟擺出一副不滿的樣子,恨恨道:“以前隋朝侵略我國,新羅趁機奪走我五百里土地,現在不把那五百里土地奪回來,我絕不罷休!”說話的大放厥詞,聽話的新羅使者幾乎暈眩。 …… 蓋蘇文是個不要臉的人。 蓋蘇文真的很不要臉,新羅使者差點被氣瘋。你睜大眼珠子仔細瞧瞧,新羅總共才多大,哪能奪走你五百里江山?

蓋蘇文才不管新羅的實際情況,這個東西寬二百五十里,南北長五百里的國家,對他來說,誘惑力實在太大,已經壓過要臉的砝碼,在這個時候還說什麼要臉不要臉的,對蓋蘇文來說是個天大的笑話。 見蓋蘇文不服,裡玄獎勸他說: “過去的就過去了,你還瞎扯什麼!高麗還都是中國領土呢,天子到現在也沒征討你們,你們怎麼好意思說要奪回新羅的土地?(既往之事,焉可追論!至於遼東諸城,本皆中國郡縣,中國尚且不言,高麗豈得必求故地!)” 蓋蘇文沒料到裡玄獎會說出這樣的話,“這是高麗的家事,你們有什麼理由橫加干涉?”他想要扇裡玄獎的臉,但他的理性告訴他,這一巴掌下去,會引來大唐的百萬雄師。蓋蘇文咽了一口唾沫,他只能用傲氣十足的言語讓裡玄獎明白,他根本不想听李世民的話。

裡玄獎帶著這個不知道是好是壞的消息回到了長安,長安頓時炸開了鍋。 李世民宣布召開會議,研究一下高麗問題,與會者積極發言,針對到底可不可以出師展開討論。首先提出憂慮的是諫議大夫、書法家褚遂良同志。 褚遂良說:“陛下征討遼東固然是好,可是,萬一第一次沒能攻下來,就得班師再攻,再攻,安危可就不可捉摸了!” 話音剛落,李勣立刻反駁,“臣有意見!臣認為不是這樣,陛下想想,之前薛延陀寇邊,陛下想要追擊,被魏徵苦諫勸阻。以前要是打了,就能打得他們片甲不留。陛下看看現在,他們屢屢滋事,至今為恨!” 李勣的話觸痛了李世民敏感的神經,他點頭道:“是啊,朕就是因為有一點的憂慮,不能顧全大局,才造成今天這個局面。”

事有湊巧,新羅派出的第二、第三撥告急的使者先後來到長安,連哭帶鬧,讓李世民很快作出了出兵的決策。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日,李世民下令,讓吳船四百艘從水路運糧先走,詔令營州都督張儉徵集幽州、營州士兵以及契丹、奚、靺鞨等一起出兵。 大軍馬上就要集合完畢,蓋蘇文被嚇倒了。 他包好幾箱金銀珠寶,派來高麗使者,不遠千里地來到了長安。高麗使者以死相邀,非逼著李世民收下賄賂,李世民說軍隊都出動了,賄賂什麼的不要。這下,蓋蘇文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淡定。為了能讓李世民收回成命,他竟將高麗朝內的五十個高官送到長安,讓他們為李世民站崗。 高麗來的大臣為蓋蘇文求情,原本不打算為難他們的李世民震怒異常。他指著他們的鼻子罵道:“你們是高武(榮留王)的親信,不伏節死義,現在倒還替著賊子求情!全都給我滾!”

五十人被侍衛叉了下去,關進大牢。 戰前要開動員大會。 李世民把動員大會的地址選在了太極宮,他立於大殿之上,用激昂的語氣向集合在此處的長安父老宣布: “遼東本就是我中華故土,賊人莫離支,弒君殺主,天理難容,朕要親征討伐!” 人群一下爆出猛烈的喝彩聲,李世民卻還安慰大家道:“即便這場戰爭有多麼正義,也不能代表可以不顧任何人的犧牲。朕與諸位父老約定,鄉親父老之中,有子孫隨我出征者,朝廷定會予以厚待。諸位回家,一定要安心休養,待我王師凱旋之日!” 李世民的決策讓群臣大吃一驚。 出征高麗是必須的,但沒人同意皇帝御駕親征。 為此,群臣紛紛進言。大家說出三樣李世民不可親征的理由,這三條理由,說到底是李世民不能跟高麗一般見識的意思:

一曰去本逐末,二曰舍高取下,三曰釋近求遠。 一個邊陲小國,用得著天子親自出馬嗎?這是幾乎所有文臣的看法。 然而,一個想要創立不朽功績的帝王,你是無法攔住的。李世民身居朝廷,不親自出戰已經有二十年,對任何曾經是戰神一樣的人物來說,一直就這樣下去,的確讓人難以接受。蓋蘇文攻打新羅,對唐朝來說,是個滅掉高麗的好機會。在世間輿論沒有任何反對的情況下,這就是一場正義的出兵。 它既能滅掉來自東部的威脅,又能滿足自己的雄心壯志,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李世民對群臣說: “蓋蘇文弒君屠臣,一國之人都在伸長了脖子等著去救,你們想過沒有,我不去救,誰去救?” 從長安到平壤,經營州由陸路往高麗,共有四千多里地;經東萊(山東半島)往高麗,陸路二千五百里,水路七百里。 這次,李世民調集富庶地區倉廩糧草,先行運到了戰場。他選擇了兩個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地點作為屯糧之處——營州和古大人城。 營州,今遼寧朝陽,以東是淵蓋蘇文鎮守的要地; 古大人城,今山東龍口,與高麗隔海相望。 不知道這兩地的同志,可以去夜市賣地圖的婦女那裡買一張中國地圖,當然也可以光看不買。因為大致看一下就知道,這兩地乃是攻打高麗的跳板,數以百萬石計的糧食,就這樣被存儲在了陸路進軍的終點。接下來,便是聽從李世民的安排,耐心等待軍隊的到來,再作打算。 唐軍的規劃很快就出來了,分水陸兩道,具體安排如下: 平壤道 行軍大總管:張亮。 行軍副總管:常何、左難當。 行軍分總管:冉仁德、劉英行、張文幹、龐孝泰、程名振。 平壤道任務:募集長江、東吳、京師、東京兵馬,打造吳船五百艘,泛海趨平壤。 遼東道 行軍大總管:李勣。 行軍副總管:李道宗。 行軍分總管:張士貴、張儉、執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彌射、姜德本、曲智盛、吳黑闥。 遼東道任務:率領鐵騎,直逼遼東。 兩大道出兵之前,張儉率領的試探部隊就先跟遼東的高麗軍隊掐了起來。 這是一場十分滑稽的戰鬥,以張儉不戰而退告終。 起先,為了配合張儉同志,讓他能安心渡過遼河,李世民派了一名優秀的畫家、工藝美術家、建築學家,先給先鋒軍製造四百艘戰船。工藝美術家名叫閻立德,他是畫家閻立本的哥哥。戰船修造得順順噹噹,宏偉的大船按時交付,閻立德也給工匠發足了工資,沒有拖欠尾款的情況。 另外,戰船設備一流,有很好的作戰能力。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