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課

第20章 第二十章李藥師老驥踏天路侯君集迷途逢雪山

吐谷渾的創建者,名叫慕容吐谷渾。 吐谷渾是鮮卑遺民,複姓慕容,到了慕容伏允這一代,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隋朝的時候,伏允同志娶了隋朝楊家的公主。楊廣同志即位以後,他們和高昌、突厥一起給隋朝進貢。楊廣受人實惠,不能不報,於是聽取裴矩的老謀深算,扣留了伏允和光化公主的兒子。公元608年,裴矩又出狠招,讓鐵勒對吐谷渾發動瘋狂進攻,伏允被打得滿地找牙,而裴矩同志卻在這頭看熱鬧。 後來宇文述接應,幹掉了吐谷渾大部分地盤。 楊廣雄才偉略,讓宇文述不要顧及其他,放開手腳去幹。 宇文述的確威猛,殺了東西四千里地,南北兩千里路,把伏允攆到了雪山。再後來,隋朝陷入混亂,伏允趁機恢復了吐谷渾汗國。所以說,伏允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他尤其瞧不起那些新人,尤其是李世民這樣的孩子。

因為伏允曾經和李淵聯合夾擊河西的李軌,對李淵有恩。伏允借勢賣乖,連續十年屢屢侵犯唐朝邊境,到了李世民主政,伏允臭毛病不改。 被段志玄攆了八百里後,伏允扭頭,卻發現沒了唐軍的踪影。 於是,他確信,李世民還不如李淵。 李世民不會再忍耐了,段志玄的打擊沒能潑伏允一盆冷水,倒是給了他無限生命力,讓他更不知所以。 李世民決定讓幾位出色的大將聯兵出擊,打伏允一個措手不及。 擅長霹靂戰者,非李靖莫屬。 可有一道難題擺在李世民面前,滅東突厥一役,李靖功勳彪炳,卻飽受摧殘和指責,所以,他推託自己年過花甲,想要安靜地過完自己的餘生。 64歲的李靖,在旁人眼裡,那個總是不愛吭聲的人,是那麼地值得懷疑。幾年過去了,李靖沒有了當年剛勁的身姿,倒顯現出了下世的光景。

他的確疲憊了,他不是那種有野心的人,魏武揮鞭時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李靖身上不成立。 可李世民想他,他真的不放心把這麼浩大的一場戰役託付給別人。 房玄齡是李世民的貼心人,李世民不好出面,他這個好好先生一定要出面去說。他找到了李靖,說起了朝廷這些年來的變化,談到幾年前的旱災,談到常何這個大老粗,說起馬周的海量,兩人相視而笑。最後,房玄齡說:“吐谷渾是皇上最頭疼的呀!”嘆口氣,他接著說道,“靖哥,皇上一直想著你呢,可又怕你年歲大了,捨不得用你。這幾天因為這事兒寢食難安,咱們當臣下的推薦的人才又都沒統領百萬大軍的經驗……” 李靖一直訕訕地聽著,沉默片刻,他終於吐出了幾個字: “玄齡啊,我雖然老了……我還能再打!”

房玄齡欣喜若狂,馬上把李靖的話告訴李世民。 李世民大喜,當下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領全部兵馬。他為李靖安插了五個副手,他們分別是: 積石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 鄯善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 且末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大亮; 赤水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 鹽澤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 除唐朝府庫兵馬外,突厥、契苾兩部兵馬也參與其中,五道總管由李靖統一指揮。 令大家意想不到,也出乎李世民意料的是,首先發動大規模進攻的不是李靖,而是鹽澤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這倒不是因為高甑生不聽指揮,而是這年(貞觀九年,公元635年)的正月,大年剛過完,一直臣服於大唐的党項部落忽然倒戈,一路往西狂奔至吐谷渾。

三月份,為了響應党項首領拓跋赤辭睦鄰友好、幫助吐谷渾兄弟的號召,洮州(四川西北、甘肅最南)的羌人一馬當先,殺死了刺史孔長秀,領著人馬又是一路狂奔。 到了伏允這裡,噓寒問暖廢話一堆後,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的名字就報到了眾人眼前。是的,原指望盟友的加入能讓李世民遲疑一會兒,舉棋不定之時給他來個突然襲擊,卻不料盟友屁股後頭跟著幾萬匹死不鬆口的惡狼。 伏允想罵娘。 但他忍住了,眼下,唯有和這個什麼骨質增生(高甑生)的傢伙大戰一場,方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高甑生曾是秦王幕府裡頭的武士,曾和大老黑一起生擒過王琬,有勇有謀,五大三粗,胸壯毛長。這次來吐谷渾,抵擋他的當然是新入夥的党項兵,党項的生羌兵似乎很懂戰術,他們依靠城池固守,但還是被高甑生一天解決,被殺得滿地找牙。

如伏允所願,吐谷渾逃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四月,初夏,任城王李道宗按照李靖的指示,率領鄯善道的軍隊,在青海湖東南的庫山遭遇了吐谷渾大軍。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戰,結果是李道宗輕鬆搗毀吐谷渾老巢,將伏允逼上了絕路。 伏允茫然,但是,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他令人放火焚燒草原,整個高原,天空湛藍,冒出了縷縷濃煙。牛羊不要了,騎著戰馬,伏允領兵一路往西逃竄。他的意思很簡單,這裡的草我吃不上了,你李靖也別想吃到一口,我餓死你! 李靖瞬間陷入了困境。 這種情況是大家都不希望出現的。 具體來說,伏允狗急跳牆,追,還是不追成為大家討論的主要議題。幾位將領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多數都認為,現在這種情況,往西深入,那可是不毛之地,連個毛都沒有的生疏地帶,萬一被困,後果可想而知。大家的意見達成了一致,要么後撤,要么回朝,等下一個季度再來。

唯有侯君集反對: “當初段志玄取勝,剛後撤到鄯州,伏允就回過頭來反撲。現在我們在此等候多時,卻依舊沒看見他有任何反撲的跡象。這就說明,段志玄打伏允的時候,伏允上下團結一心,將士一個個都很亢奮。而今大敗幾場,將士鼠逃鳥散,諸位有沒有註意到,現在四周連個敵方的偵察兵都沒有。” 不得不說,侯君集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觀察力。最後,他說: “吐谷渾君臣相離,父子相失,我軍取之,有如探囊取物一般。今日不取,來日必受其苦!” 李靖人老心不老,他採納了侯君集的建議。 大軍分為兩道。第一道,由李靖、薛萬均、李大亮統領,為北道;第二道,由侯君集、李道宗統領,為南道。大軍兵分兩路,南北分頭去尋伏允的踪跡。

高原行軍畢竟對這些中原來的人很陌生,這一片蒼茫的土地,到底哪裡有伏允的踪跡? 其實,大軍剛起程,伏允就已經逃到了兩千里外的某個地方。 李靖的北路大軍不可能找到伏允,因為伏允先是往西逃了一段,覺得李靖的智商不容懷疑,便改變方向,往南去了。北路大軍在蒼茫之中一無所獲,人困馬乏之時,忽然有了一陣騷動。待大軍圍過去一看,才知道是李靖的一個小部下抓獲了吐谷渾的一個名王。饅頭山下,那個名王被尋人尋得心生厭倦的士兵殺死,奪下了牛、馬、羊等各色牲畜無數,讓大家疲憊的心有了些安慰。 好歹李靖走的是陝西,沒有那麼多風風雪雪,侯君集就沒那麼幸運了。 伏允的具體位置依然不詳,侯君集甚至不知道伏允會不會往南走。事實上,伏允大概也不知道自己這是遁形到了哪個地方。

據說那裡常年冰雪,就連夏天也是。 南路唐軍被伏允拖得很慘,害得侯君集白白辛苦一場。 大部隊專門搜了半個多月,愣是連伏允的一根毛都沒瞧見。盛夏來臨,他們卻只能在一個叫破羅真谷的破地方過夜。 破羅真谷大概的位置是在今天的青海都蘭縣東南,附近有一座名為“阿尼瑪卿山”的雪山,再稍稍往南,便是巴顏喀拉山。阿,就是阿斗的阿;卿,就是愛卿的卿,和“王、公、侯”有一樣的概念;尼瑪,尼瑪應該知道是啥意思。那麼,阿尼瑪卿是什麼,也就十分了然了。 但這並不是阿尼瑪卿的概念,朝聖者來此地,會接受各色奇異的恩典。 此山完全出乎唐兵的意料,這裡的夏季沒有揮汗如雨,只有寒風刺骨。 史料記載,侯君集來到此地的時候,士兵們只能吃冰解渴,而馬匹也只能啃雪。很多人想回家,可侯君集告訴大家,想要回家,必須滿載而歸。士兵對侯君集的話深信不疑,可其他將軍卻未必有什麼把握。

畢竟,這是幾千里的遼闊高原。 侯君集肯定地說:“伏允就在前方!” 五月份,人困馬乏,即將崩潰。 幾十天就這麼過去了,滿腹委屈和怒火的唐兵終於發現了伏允的痕跡。是的,這裡有凍結的馬糞和生火的痕跡!伏允的糞便,不,是牛馬的糞便,還有士卒生活的印記,快了,快了,已經近了!人們開始興奮起來,這種興奮驅走了許久不能散去的憤恨,就要找到伏允,大家誰也不願意功虧一簣。 侯君集、李道宗二人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揮師殺向前方。前方不遠處,吐谷渾的人馬正在休息。 南道大軍不給敵人任何喘息的機會,一頓乒乓之聲過後,俘虜了所有敵軍和牛羊。 飽餐一頓後,大家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 伏允不在。 這給了南路將士不小的打擊,難道伏允熱愛狂逃,已經順利跑過了雪山,往更遼遠的地方去了?

可是,再往南就是吐蕃,是別人的地盤兒。侯君集問清楚了,老奸巨猾的伏允同志很明白轉角遇到愛的深刻道理,打西往南後,又打南往西跑去,把眾人擱在雪地裡,自己一個人領著親信逃跑了。他去了于闐,因為吐谷渾和于闐是友好鄰邦。粗略估算一下,于闐的地理位置大概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田,所以說,伏允同志的任務還是很重的,要跑三千多里地。于闐,會接收伏允嗎? 侯君集有辦法,他並不灰心喪氣,領軍往回走,準備跟北路大軍合軍一處,其他的以後再說。 北路時常有些收穫,李靖親自率領的大軍又在牛心堆遇到了一支隊伍。 當日,李靖領軍猛追,敵軍跑不過,醞釀了一下感情,激發了一下鬥志,在赤水源扭頭便殺,與唐軍大戰。諸位可能未必相信,吐谷渾的軍威真的又重拾回來了,因為他們發現騷擾他們的只是唐軍中的一小股冒充大塊頭的先鋒軍。唐朝負責衝刺的兩位大將是親兄弟薛萬均、薛萬徹,他們均是隋朝大將薛世雄之子。 兩兄弟率先殺入敵軍腹心,一干為數不多的精銳被吐谷渾幾萬大軍圍得里三十層,外三十層,雙方兵力相差得離譜,遍野烏壓壓一片全都是敵人。 兄弟倆身負重傷,戰馬被射死。其他人還不如薛家二兄弟幸運,戰馬幾乎全部被殺死,只能步戰。平坦之地,少數步兵對戰大量騎兵,無異於以卵擊石。薛萬均、薛萬徹率領的士卒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幾個零星的猛士並肩作戰。血海之中,橫屍疆場上的戰馬排布成了一幅鐵血的畫。 吐谷渾大軍來勁了,一大幫人開始踏著屍體來搶唐軍將軍的頭顱。 正在此時,吐谷渾後軍一陣騷動,從後翼裂開一道口子,眾目睽睽之下,一個老外殺了出來。 薛萬徹:哥哥,臨死之前,你能喊我一聲哥哥麼? 薛萬均:好的,弟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