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課

第18章 第十八章求封禪抑鬱不得志看僚人穿梭虎豹群

有一個議論時候一直沉默不語的人,在這個關鍵時刻忽然發話,表示強烈反對。 唉,是的,想想都能知道這個人是誰。 他總在李世民玩得最開的時候蹦出來扇他一巴掌,魏徵同志,一根特立獨行的榆木疙瘩,專門掃興的諫議大夫。他表示,“雖然天下大治,但封禪還是勞民傷財,縱然有一萬個能去的理由,陛下也不能去。” 李世民不解,把魏徵找來,問道: “你覺得我的功勞夠不夠高?” “夠高。” “德行夠不夠好?” “夠好。” “中國夠不夠安定?” “夠安定。” “四夷嘆不嘆服?” “嘆服。” “年穀豐不豐收?” “豐收。” “符瑞到沒到?” “到了。” “那為什麼你還說不能封禪?”

魏徵正色道: “陛下以上六點的確全部做到了,但是,您想過現在是什麼時候嗎?隋末大亂之後,人口銳減,大倉空虛,現在剛剛有所好轉。而且,封禪所需要的車馬需要幾萬,花費頗巨,萬國酋長都在中國,他們也都會跟著去。如今,山東之地經過多年戰亂,十有八九死亡,人口減少最多,現在正是休養生息的好時候。 “您去看看,此時放眼海岱,煙火稀少,野景荒涼。這次如果真的要去,就會把弱點全部亮給戎狄。戎狄看山東空虛,必定萌生惡念。陛下,您享受了虛名而受其禍害,是不是欠考慮了?” 魏徵給李世民同志潑了一盆冷水,可真正會潑冷水的不是魏徵,而是老天。老天爺似乎不願看到人間景象太好,便恰到好處地給李世民潑來了上億噸的冷水。魏徵上疏後的幾日,河南、河北等地突發大水,淹死百姓無數。

於是,抗洪搶險成了唐朝的第一要務,封禪被無限期拖延。 這場大水來也洶洶,去也洶洶,一年之後,朝內無事,大家又開始騷動起來了。貞觀六年(632)臘月,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在朝廷上鬧將起來,為了讓李世民去封禪,他們排起了長龍隊。 這一次,任憑百官如何請求,李世民死活不肯答應。最後還是大臣們狠,百官紛紛拿民意當理由,逼得李世民無路可退,不得不用自己的絕招推辭他們嘴裡的民意。他清了清嗓子,說:“朕真的不能去,朕有哮喘,不能登高。” 於是大家沉默了,死一般的沉默。 …… 退朝了。以下是大臣的對話: “太嚇人了,皇上為了嚇唬我們,竟然拿自己的身體當理由。” “這事兒涼了,我看以後也別說了。”

“也是,真是皇上不急太監急。” “誰是太監啊?不是,你說誰是太監?” “好了,別鬧了,樓主太監行不行?” “誰?” “玄武門樓主?” “李君羨?” “哈哈!我看是,你知道他小名不?” “玄齡你趕緊回家,回家晚了你媳婦又得揍你。” “多謝關心,你也注意身體。” …… 封禪一事被埋沒了很久,直到五年後的一天。 貞觀十一年(637)三月,百官集合起來開會。與會人員一致認為,五年前,李世民同志欺騙了大家的感情,因為他根本不是哮喘,而是普通的呼吸系統發炎。 這種病很不要命,可以登高,可以望遠,可以祭地,可以祭天,李世民同志用這種小病推託,說明一點兒也不真誠。在這個理由的掩護下,群臣紛紛上書,第五次請求封禪。

李世民真的煩了。 他將所有事情統統交給了秘書長顏師古同志處理,最後交由房玄齡裁定,並說,最後的結果,去還是不去,你們自己討論。事實上,這原本是最有希望獲得審批的一次申請,可惜,就這一次,唐太宗封禪的行程被一篇千古名章打亂了。 這是貞觀十一年(637)的四月,李世民將封禪事宜交由秘書省處理,魏徵知道,這幫人肯定會全票通過的。 見李世民一年內打了好幾次獵,魏徵受不了了。 他怕李世民變壞,怕這個被人稱頌的英明帝王不能保持原來的姿態,於是上疏。這篇上疏,後來被冠以《諫太宗十思疏》的名字。李世民聞表,大悅,下令取消了這一次的封禪計劃。 貞觀十四年(640)十月,荊王李元景等人請求封禪,不許。

貞觀十四年(640)十一月十三日,百官復請封禪,李世民點頭了。他令儒生參訂封禪注意事項,禮節等方面具體問題也做了一個詳細列表。此外,還命太常卿韋挺等人為封禪使,負責此次封禪大典的準備工作,封禪之行即將開始! 經過半年的準備,貞觀十五年(641)五月十二日,百姓群集於宮闕之前請求封禪,詔許。 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經過周密部署、悉心準備,所有人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可是,又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十六日,百濟(朝鮮半島內)來使,上告他們國王扶餘璋的喪事,李世民下旨冊封扶餘璋兒子義慈為國王。 十九日,有星悖於太微。 這是太史之中所有人的觀察結果,連李淳風都包括在內。根據此次星象,太史令薛頤上言“事有災相,未可東封”。

二十一日,起居郎褚遂良也上書說災星之事。 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詔取消封禪。 直到六年後…… 貞觀二十年(646)十二月,百官屢屢請求封禪,詔許,還專門讓星相學家挑個沒有災星的日子。 李世民表示,明年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巔膜拜一番。詔令打造羽衛,發到洛陽宮,命儀仗隊、車馬、百官就緒,安靜地等待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次封禪之旅,就定在了貞觀二十二年(648)的六月。 激動人心的時刻總是那麼快就到來! 貞觀二十一年(647)八月,河北各地突發山洪、次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李世民下詔,取消封禪。 貞觀二十三年(649),天帝取消李世民封禪資格。 李世民知道,他這一輩子,文治武功,名動千古,跟封不封禪沒有絲毫關係。但封禪就像結婚戒指一樣,愛與不愛,跟戒指是沒有關係的,但不送戒指,總讓人無比地遺憾。

故事還在繼續,還是要先回到貞觀初年,那個物阜民豐,天下太平的時代。 貞觀五年(632)十二月,就在大臣們忙著請求封禪,說著天下太平的話的時候,有人造反了。 整件事情非常非常的有意思,因為據史書記載,造反的貌似是瞧著管事兒的走了,便開始鬧騰起來,一幫人扛著弓箭和木頭棒子聚集在山野開始鬧。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還真沒有吃飽穿暖,閒得難受的人會起義。確切來講,造反的是百越之中的一個部落,史書上把他們叫成“獠人”。 獠人是古人對嶺南土著的藐視稱呼,叫“僚”也罷,還給加上個反犬旁。 《古今小說》中曾經出現過獠人的罵法,說的是明朝時候,北方人罵南方人說:“你這獠子,好不達時務!”想一想很有趣,譬如山東,以前被叫做東夷;江南,以前還被叫做南蠻;鮮卑,之前一直就叫北狄;陝西、甘肅也逃不開,以前被叫做西戎。

僚人是古代特殊的群體。據說,僚人源自於老撾,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裡頭的“僚”,讀音是“老”。 但實際上,“僚”,是僚語“咱們的”“俺們的”的意思,表示親近。從老撾、緬甸、越南、泰國,都可以發現僚人的足跡。秦漢之前,僚人從雲南等地擴散至廣西一帶,又不願意住在平原,專門挑山區林地落戶,性格與其他部落也不同。 據去過僚人部落的人說,僚人沒有氏族之別,也沒有名字,他們所生的子女統統以長幼序稱呼。 僚人中,丈夫被稱做阿嬤、阿段,婦人則被稱做阿姨、阿登。這裡頭的“阿”,和那個“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裡頭的“阿”是有區別的,前者表親近,和阿龍、阿甘差不多,而後者是語氣助詞。詩人杜甫曾經專門為一個僚人後生寫過一首《示獠奴阿段》,足以體現僚人的生活環境。全詩如下:

山木蒼蒼落日曛,竹竿裊裊細泉分。 郡人入夜爭餘瀝,豎子尋源獨不聞。 病渴三更回白首,傳聲一注濕青雲。 曾驚陶侃胡奴異,怪爾常穿虎豹群。 這首詩,意境安寧,有如細語。寫出了僚人的基本生活狀態: 居住山野之中,與野獸同居,穿梭在虎狼之間。治病基本靠躺,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交通基本靠走。 僚人住的地方也很特別,他們用樹木支好架子,造個木屋,人就生活在鳥巢一樣的屋裡面。鳥巢大小依家庭成員多少而定,這種屋子在當時被外人叫做乾闌。人在上頭住,豬在下頭住。在山林最深處,僚人聚居一處,往往會推選年長者為王(一般三十歲左右就能當王)。由於各山頭之間互相不服,所以那些小的、大的山寨開始打仗,到最後往往被最強大一支輕易征服。

然後大家就成一家人了,開始跟更大的山寨干仗。 南北朝時期的僚人還有個特點,那就是不敢獨自遠行。因為他們認為遠行必定被殺,待在山里頭無聊也絕對不能亂跑。這也不是膽小,那是因為南北朝時期,僚人經常被人抓去當奴隸。 僚人生活在嶺南,生活狀態的確很差,所以在市場上,一隻狗就足以換一個人當奴隸。 僚人怕鬼,祭鬼的時候是用活人祭祀。這個活人有很大的講究。祭祀所用之人必定要有漂亮的長鬍子,所以,凡是有鬍子的人一定要小心,萬一哪天輪到自己被當成活祭品,下場會非常慘。 他們敬鬼神的具體做法是: 一幫人開始念咒語,將活祭品的臉皮剝下,把整個人囚禁籠中,等時間一長,面部血肉風乾,祭品就變得十分難看,像鬼一樣難看。且不用怕,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正因為難看,所以眾人不再認為這東西是以前那個人了,而成了大家所敬畏的鬼。活祭品在籠子裡頭號啕,眾人就在外頭跳舞,祭祀、求福,歡樂無比。 這就是僚人嗎? 史書(《隋書》《魏書》《北史》《博物誌》)就是這麼記載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