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課

第12章 第十二章唐太宗受降順天樓溫彥博妙安東突厥

亞洲震驚了,它從他身上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史詩般的中國:絕不向蠻族求和,也不以重金收買他們撤兵。是唐太宗扭轉了形勢,戰勝他們,使他們害怕中國。 ——(法)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 貞觀四年(630),陽春三月。 全世界部落酋長寫給李世民的信便有了一個統一的落款:皇帝天可汗。 這是對大唐皇帝的稱呼,這是對世界之王的稱呼。 李世民接受天可汗的叫法不久,李靖等人就帶著頡利和其他戰俘回到了長安。他沒有見頡利,而是把阿史那思摩叫來,李世民很喜歡這個人。當其他人都拋棄頡利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緊緊追隨頡利,直到被抓的那一刻。 李世民宣布,拜阿史那思摩為右修武大將軍。 四月,順天樓下,鑼鼓喧天,李世民在樓上引見了頡利。

今天的頡利,哭得非常帶勁,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只等李世民數落完畢,腦袋搬家。李世民讓其他人都安靜下來,清了清嗓子,開始指責: “頡利,你承繼父兄之業,縱慾而致亡,這是第一; “你多次與我大唐結盟,卻屢次背叛合約,這是第二; “你恃強好戰,致使哀鴻遍野,百姓苦痛,這是第三; “你蹂我莊稼,掠我子女,支離家庭,迫使骨肉分離,這是第四; “我寬容你的罪過,讓你好好治理,你卻遲遲不來拜會,這是第五。 “這五條,每一條都足以治你死罪,你還有什麼話要說?” 頡利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是磕頭流淚。 頡利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開始抽搐,伏在地上抬不起頭。接著,李世民表情鬆弛了下來,他看著頡利,口氣忽然變得平和,“但是,從便橋之盟以後,你不再舉國來侵,所以,朕饒你不死!”

頡利聽罷,竟感動得不知所措。 他學著漢人,用頭朝著地面狠狠砸去,在眾人的注目下大謝而退。 很顯然,李世民在給頡利找台階下,不舉國來侵成了頡利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免死理由,這台階給的,絕對拉風。頡利下去以後,沒有再被看守,而是被安排著坐在了宴會上,成了長安的官員。他死都沒有想到,自己沒死已經算是一件非常離譜的事情了,現在還能坐在宴席上喝酒吃肉。 這個世界果然神奇。 這個世界的確神奇,頡利擦乾眼淚,清楚地看到有人坐在李世民不遠處,神情淡然,李世民和他的老婆觀音婢對那人恭敬有加。 這個人他見過,那是李淵。 是的,就是李淵,看他那張長滿褶子的婆婆臉就知道,這一定就是當年在突厥面前裝孫子的那傢伙。

李淵聽觀音婢說了幾句話,被李世民夫婦敬了幾回酒,便指著頡利笑了起來。 頡利大驚,太變態了,別是這三個奶頭的傢伙想要洒家的命! 但這回,他驚錯了。因為李淵沒想報仇,只是想找回點兒勝利的感覺,補償一下自己。為此,他指著頡利,讓李世民安排他跳支舞。天可汗發話,“太上皇想看頡利跳舞。”李世民他爹都讓跳了,那就跳吧! 頡利跳舞中…… 李淵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指著這滿滿賓客和四方酋長,大聲道:“唉,這漢高祖被困白登山,大仇八百年沒人給報,竟然讓我兒給報了!大唐江山託付得人,我是再也不必擔憂了!”漢高祖劉三爺被困白登山的時候,圍困他的就是匈奴,而唐人普遍認為,突厥就是匈奴的後裔。 看著頡利起舞,李淵很得意(或者說是變態)地呵呵笑了起來。

看完舞蹈後,李淵興致未盡,為了表示慶祝,他腦門兒鋥亮地跑到朝堂上,拉來十幾個重臣,加上諸王、貴妃等眾人,齊齊於凌煙閣集合。他再度大置酒宴,搞起了慶功宴。李世民把頡利收了,他為此高興得睡不著覺。 由此可知,李淵當時大仇得報的感覺該是多麼的爽。 酒酣,李淵彈起了他心愛的琵琶。 伴隨琵琶聲,有一美人,起舞翩翩,姿態優美,身形矯健。大臣瞅准這個當口,紛紛趁機上前來拜李淵。 跳舞的這個人正是李世民,為了哄老爸開心,他決定親自為大家獻上一支舞蹈。據說爺倆的配合很默契,讓大家飽了一回眼福。在過了六點就是天黑的古代,通常只有小偷和打更的才會子夜不眠,而慶功宴一直開到了子夜才漸漸散去。 其實,李世民這會兒悲喜交集。

別看他滿面歡喜,其實從驪山回來他就得知了一個很壞的消息——杜如晦生了一場大病,三月底就去世了。 杜如晦身體不好,這大家都知道。 他生病那會兒,李世民專程讓太子李承乾到杜如晦家照料。 後來加緊回京,政務不忙的時候,他自己也多次親自前往杜如晦家中探視。杜如晦真的很苦,他什麼苦都吃完了,什麼功都立下了,四方來賀的時候,他卻死了。李世民很不願杜如晦這麼早就離開人世,但死亡,總是無法阻止的事情。 杜如晦死後,每有西域等地進奉的好東西,李世民都會想起他來,派人送到他的家中。 本以為時間一久,自然而然也就忘了,可李世民卻耍起了小孩子脾氣。 別忘了,如晦死了,玄齡還活著。 每當看到房玄齡活生生地站在那裡跟自己講話,李世民都感覺似乎少了點什麼,很是難過。更特別的是,大事一旦決議不下,李世民就感慨一番,甚至落淚。杜如晦此人沉敏果斷,大有長者風範,他的判斷力無人質疑,他這麼一走,在接下來的政務裡面,李世民要找誰決斷啊?

東突厥滅亡後,突厥人一部分逃到了漠北,一部分逃到了西域,但投奔唐朝的最多。粗粗一算就有十幾萬口,如何安置這些人成為了當務之急。李世民徵求百官意見,群臣紛紛進言。 當然,對於這樣的大事,朝中人也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有的大致相同,有的則大相徑庭。 朝中多半人士認為: 北狄自古就是中國的禍害,我們認為應該把突厥人遷徙到河南附近居住,讓他們的部落全部支離散開,散居在河南各個州縣。然後,朝廷派人教給他們耕種、紡織。到了最後,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成為當地人。 塞北之地無人,則可萬世太平矣! 中書侍郎顏師古則認為: 臣以為,突厥、鐵勒從上古以來都不是中原的臣屬,陛下既然有能力讓他們稱臣,就不如把他們安置在更靠近草原的河北,分立酋長,讓各酋長分別領導自己的部落。

如此,就可以永遠永遠沒有後患了。 禮部侍郎李百藥同志認為: 雖然說突厥算是一個國家,但他們各有各的部落,很不團結。我覺得應該把他們全部拆開,各個酋長領導各個部落,每個部落佔那麼一塊地,相互制約,相互牽動。縱使讓阿史那氏繼續當君長,也只允許他引領本部落。讓所有部落都不能對大唐構成威脅,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我建議要繼續在定襄設置都護府,這才是安定邊疆的長法! 夏州都督竇靜認為: 戎狄的性子有如禽獸,用法律刑罰都不能製約,教育也教育不出來。更何況,人皆有首丘之情。他們根本就不願意待在中原,把他們留在南邊對誰都沒有好處。一旦他們鬧出動亂,侵我長安,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讓他們成為王侯,把宗室之女嫁給他們,分割土地,離分部落,就可以使之權力變弱,勢力分解。這樣的話,他們就永遠是沒有能力和大唐抗衡的藩屬,永鎮邊塞,可保無虞。

魏徵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突厥一直以搶劫為業,中原百姓恨之入骨。現在,突厥滅亡,陛下不忍殺降。我認為應該讓他們回歸故土,而不能把他們留在中原。戎狄很討厭,弱的時候就降附,強的時候就叛亂,幾百年來都是如此。現在的降者有十多萬人,幾年之後,他們的人口就會成倍增長。如在中原,必為心腹之患,到時候後悔莫及。晉朝初年,胡人雜居中國,郭欽、江統皆勸武帝驅之塞外,武帝不從。二十年後,胡人所居之地頻起叛亂,最後裂土成國,前車之鑑就在眼前。 請陛下明鑑! 而溫彥博認為: 我覺得把他們安排在河南、河北並不好,因為有違物性,根本不是長法。臣以為不如學習一下漢朝建武年間朝廷安排匈奴的做法,這種做法是,讓部落全部存續,依照舊俗,回到塞下。王者心存萬物,天高地遠,厚德載物,不捨秋毫。現在突厥窮困而投降我朝,我們怎麼就能冷眼相看呢?孔子說“有教無類”,不管什麼人都可以也應該受到教育。

如果救其死亡,授以生業,教之禮儀,數年之後,皆成我民。到時候再選酋長,讓他們為大唐效力,他們畏威懷德,大唐何患之有? …… 先不要往下看,自己想想誰的觀點好,誰的觀點差,想好了給自己一個答复。 沉默三分鐘…… 一……二……三。 好了,現在開始討論。 首先,朝中多數人員所思甚好,就是有點大腦集體短路,他們一貫的主張就是:塞外無人,則可無患。 可我們知道,有草原和河流,漠北的人自然而然會往那裡去的。今日把突厥人口搬走,明日塞外依然還會有人。而這裡的這個人,可以是東斯拉夫人,也可以是超級賽亞人,游牧民族多的是,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次,李百藥、顏師古等人的意見都提到把突厥人安置在河北,或者說距離草原更近的地方。把地皮和人分割開來,用以分散突厥部落的實力。這麼幹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他們互相不服,互不順眼,自己亂套。

但對於草原民族來說,一旦離開大唐的勢力範圍,你管不管得著還得另說著。那個時候,阿史那可以捲土重來,麥當娜也可以席捲漠北,他們會橫掃多個部落,成為新一代的戎狄頭子。 竇靜是個粗人,說話口無遮攔,但話糙理不糙,他的計謀很是不錯。可是,用和親的方法籠絡人心,對人可以,對頡利他們,還真夠戧。 至於魏徵同志,引經據典,用古時候的故事對教化的方法提出了反對,卻並未給出解決方案。 於是,李世民想到了溫彥博。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他的觀點不靠譜,竟然想到用慈悲心來感化突厥。 這不是婦人之仁嗎? 但溫彥博所說的,就是李世民想說的。 戎狄,不修文化的戎狄,他們為什麼要來搶東西?搶了東西還臉不紅心不跳,打了敗仗也不覺得害臊。 溫彥博認為,人都是可以教化的。 讓他們融入大唐,成為我華夏一員,知禮節,懂時務,才是安定萬世的長久之法。試想,有了產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有了教育,羞恥感便立在了突厥人的心頭,未來誰還會干那種自己沒有就去搶的勾當?人都是向前趕著走,往回逼不退的。一個野蠻的民族,只能被文明的民族同化;一個曾經文明的民族,不會永遠墮落。 李世民贊同溫彥博的看法,兼容並蓄,讓突厥依然保持自己的民族性格,同時不失文明之修養,再好不過! 就這麼辦! 貞觀四年(630)四月底,突厥十幾萬人被安排到了塞下。 這是一片東自幽州(東北遼寧),西至靈州(寧夏附近)的廣袤土地,有著豐富的資源和十分具有北域風情的風光。 隨後,李世民將突利的故所劃分為四個州,又把頡利的故所劃為六個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雲中都督府。所謂都護,都為總攬,護為帶兵守護,都護府是大唐管理少數民族地域的重要機關,都護是教化子民、處理事務的主要人員。 五月,李世民又乾了一件大事,他把突利安排成了順州都督。 李世民同志年輕的時候(他現在也不大)曾經和突利同志拜過把子,如今突利成了順州的都督,李世民恩威並施: “你是我哥,我是你弟,朕有話直說。 “你的祖先投靠隋朝,隋朝把他立為大可汗,掌控整個北域,後來你爸始畢卻成了隋朝的邊患。這可是天理難容的事情。所以,今日,你們才會亡亂至此。 “你一定很奇怪為什麼讓你當都督,而不立你為可汗,其實就是這個原因。從今往後,你成了大唐都督,一定要遵紀守法,不可再行擄掠搶劫之事。” 言罷,李世民用眼睛正對突利的眼神,呵呵笑道: “這不單單是為了中原的安定,也是為了保全你們宗族。” 李淵: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天空為什麼這麼寬廣,因為他站在了小淵淵的肩膀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