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4·守業更比創業難

第14章 第十四章馮元一更名高力士張丞相擠對姚元之

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代,你一定會聽人說,崔家兄弟,帥哥無數。 李隆基不屬於基友,但他也是熱愛帥哥的。崔家裡頭,以崔湜最帥最有名,其他人自然也不差,經崔湜引薦,兄弟十多人均成了朝廷重用的人才。當然,崔家兄弟獲此殊榮,並不是靠什麼經世的才華,而是其他特色。數據顯示,崔家兄弟之中,光是服侍上官婉兒的就有四位,其餘也分別和諸王公卿、女官有著深厚的感情。 崔家的老九崔滌,是繼崔湜以後,崔家最有名的帥哥。他曾和婉兒、韋後做了些讓人害羞的事。 作為崔家的第二重要人物,崔滌沒有任何處分,還當了李隆基的秘書,得了恩寵,人們都管他叫“崔九”。 崔家這一幫妖媚的帥哥,著實害慘了大唐王朝,如果我是鄭愔,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他們的。所有有良知、有忌妒心的男人,也該有事兒沒事兒罵他們一頓,以解心頭之恨。

新皇帝李隆基的確對帥哥情有獨鍾,有鐵證。 李隆基所任命的大臣裡頭,有一半是兢兢業業、勤勞樸實的實幹派,也有一半是靠長相和氣質說話的帥哥。然而,兩者兼有者,少之又少。 但是,就有號稱嶺南第一人的詩人、政治家張九齡。 在唐玄宗李隆基比較信任的人中,還有頗具爭議的高力士。 兩人同樣都是嶺南出身,在大唐比較荒涼的地方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氣質壓倒一切,奇帥無比。兩人同樣見證了大唐在李隆基的手下,走向強盛巔峰的時刻! 高力士,公元684年出生,身高起碼一米七五(出土骨骸的測量,而且是七十多歲的骨骼,掐頭去尾,骨骼縮水,實際只能更高,史書上記載推算為一米九五),嶺南潘州人(廣東省高州市城區)。 高力士的父親馮君衡,爺爺馮智玳,老爺爺馮盎。

有人啪地扇來巴掌,糊了我的熊臉,大罵道:“祖上三輩都姓馮,怎麼冒出來個高?你腦子讓驢踢了吧!” 有的人,受了冤枉也會淡然地拿出自己的證據,讓所有憤怒的青年顏面盡失,滿地打滾地表示痛改前非,並因此變得理性。而我,就是這樣的人。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八歲的時候,因酷吏陷害,滿門被抄,連他這個孩子都成了別人家的奴隸。 馮元一當小奴不久,就有人跑來檢閱隊伍。那人名叫李千里,在嶺南幹些相人的勾當。當然,這裡頭的“相人”和“相親”是一個概念,李千里大人主要負責看看男奴裡頭有沒有十歲左右,長得白白的、嫩嫩的,但又十分健壯、好看的小男孩。一般來說,他會提前把選好的人閹割一下,然後再送入宮中。整個嶺南,一年也就進兩個小太監而已。

可是,這個馮元一,還有另外一個長相不錯的小孩卻光榮入選,可見他的確帥氣。 經歷一番痛苦後,他倆運氣還算好,能直接服侍武則天。馮元一運氣很不錯,挺受武則天的喜歡,不過,後來武則天老了,脾氣大,所以他因為一點小錯被逐出宮門。 要知道,太監一旦被外放,可就真沒什麼奮鬥的必要了。但馮元一不一樣,他乖巧聽話,辦事靠譜,所以中宮的太監都很喜歡他。 有一個名叫高延福的人願意收養他為義子,還給他改名“高力士”。高延福時不時在宮裡說孩子的好話,傾心結交權臣武三思。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年後,武則天忽然又想起了這個不錯的小太監,於是再次把他召了進去。機敏聰明的高力士以博爾特的速度向前飛奔,將其他比他起步還早的太監遠遠甩在了身後。

高力士長大了,長得帥氣無比,又有度量,而且據說他之所以名叫“力士”,是由於他力大無窮,武藝超群。據本人查證,高力士善於騎射,曾經騎馬奔馳射箭,每箭必中,令三軍折服,加上祖上數代都是勇猛之人,所以他力大無窮,想必也是非常正常的。 李隆基就很喜歡他,而高力士,也認為暫時身處困境的李隆基是一個非常值得交往的朋友。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高力士參與宮廷政變,遷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內侍正員,這是高力士目前的情況。 張九齡,儀鳳三年(公元678年)生人,字子壽,又名博物,韶州曲江(廣東韶關)人。 張九齡的祖父曾當過別駕(比刺史低一級),所以他家庭教育狀況良好。張九齡童年就顯示出了與眾不同,七歲能作文,三十歲考中進士科第二名,當了校書郎。李隆基同志當太子的時候,張九齡剛剛考中進士。因為李隆基這人本就喜歡文人墨客,便在東宮舉辦了一場策對考試,氣質非凡的張九齡當仁不讓,名列前茅,深受李隆基賞識,授左拾遺。

等李隆基當了皇帝,除了太平,安排新人的時候,整個朝廷的風氣也開始大變。新任宰相,秉持了李旦一朝的良好作風。 新人李隆基,之前幹過許多不著調的事,如此,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他決心到京城府下的新豐縣去閱兵。 一來新豐靠長安近,二來新豐郊區大,地方鋪張得開,可以遙遙指揮整個大軍。驪山之下,二十萬大軍氣勢恢宏地盤踞了五十里地,旌旗蔽日,不著邊際。不過,比較土鱉的地方是,這二十萬大軍面對新皇帝,卻跟一群幾天沒吃過草的牛羊似的,東一坨,西一堆,散漫無序。 李隆基大怒,這哪是閱兵,簡直就是放羊! 於是,他當即下令殺了三軍統帥、兵部尚書——郭元振。這個指令,讓所有在場的人都傻眼了。 郭元振是三朝老將,名震宇內,為大唐開拓了一千五百多里江山,吐蕃、突厥都對這個流氓似的將軍無可奈何,李隆基卻想殺了他。郭元振把大軍帶成這樣,也是個人的毛病,此人生性浪漫,不把小事放在心上,什麼軍容,什麼隊列,都是扯淡。他更適合搞防禦,耍奸計,殺敵於無形之中,誘敵於千里之外。震懾群臣,您老也不用專挑絕對不能殺的人殺吧?

眾人被嚇壞了,卻見張說一下衝了出來,跪倒在李隆基的馬前上諫。說郭元振有大功,不可輕殺。 李隆基怒氣未消,而劉幽求也加入了求情的隊伍。君臣這場戲演得比較專業,還沒等思忖,人家李隆基就變得從善如流了。 李隆基改口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就把郭元振流放到新州去,斬了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此人帶軍,軍容不整,不懂應有禮節,使我大唐軍隊放羊一般,殺了他,以儆效尤!” 百官立在那裡,不敢多說一句話。 看人驚悚地站在那裡,李隆基覺得自己很成功。 作為一名出色的編劇,李隆基計劃下一刻就裝作苦思冥想狀,等人站出來求情,他就做出翻然醒悟的樣子,下詔免了唐紹的罪過,也好讓人知道皇恩浩蕩,他李隆基從善如流。只是可惜,因為隆基兄的表演太專業太逼真,剛才目眥欲裂的表情非常恐怖,所以,百官一個個站在那裡不敢吱聲。

李隆基覺得壞了,沉默幾分鐘後,趕緊下詔免了唐紹的死罪。 此時,有人傳來一句讓李隆基吐血的話,“唐紹已經死了。” 這回,他真怒了,“誰幹的?” 回复說是金吾衛將軍李邈,為了表現自己雷厲風行的風範,聖旨一下,他就迫不及待地把人家唐紹給弄死了。李隆基狠狠地咽了一口苦水,不行,還得繼續表演下去,不過,以後再將這個傻子暴打一頓算了。 所以,他很淡定地繼續看他的軍隊,淡定了很久,才從內心深處穩住了自己的陣腳。從散漫無序的軍隊中,李隆基瞧見兩個方陣,如鐵塊一般工整。 他指著那兩個方陣,“給我派兩隊精銳前去擾亂他們。”精銳去了,李隆基瞧見,兩塊方陣遭遇突襲,卻一點也不慌亂,精銳想要突入,也總是被攔截下來。有了缺口,方陣就補充過來,不見有什麼缺陷。李隆基下令讓精銳撤退,召來了那兩位總管。

一個是朔方道大總管解琬,一個是左軍節度薛訥。 解琬,牛人,魏州元城人,武則天時期一直到李隆基時代,榮寵始終。 薛訥,牛人,字慎言,小說說他字丁山,父親薛仁貴。李隆基接見他,提起他父親,說:“卿父勇猛罕見,古之未有!”當然,薛訥只學來薛仁貴不到一半的本事,卻也能成為天下數得上的良將。 玄宗講武,幾天的閱兵,產生了兩個效果:第一,樹立了李隆基的威信;第二,害死了唐紹和郭元振。 原本,人家郭元振沒死,而且流放新州後不久,就被李隆基起用為饒州司馬,李隆基是真不想讓他死。可是郭元振實在是不太了解新皇帝的想法,也不知道他究竟想要拿他幹什麼,心裡受不了這個打擊。 郭元振要去鄱陽赴任,心裡頭想不明白,難受死了,一口氣上不來,便被這個年輕人活活給氣上西天了。可見,一個聰明人,如果不善於揣度聖意,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是李隆基玩死了郭元振。 宰相也有點小問題。 新上位的燕國公、中書令張說同志,才華橫溢、文韜武略,當朋友講義氣,卻跟另一位超重量級的人物不和。 這位仁兄,就是姚崇。姚崇處世圓滑,精明強幹。兩人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卻喜歡抬槓。兩人鬧騰起來,竟然動起了真格,目前沒跡象顯示兩人究竟為何不和。 張說還讓人在李隆基面前說姚崇的壞話,比方說姚崇思想品德太壞之類的。張說討厭姚崇,已經到了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地步。姚崇同志還是很淡定的,他身體不錯,性格豪爽,原計劃好好乾下去,卻不料和張說親近的那幾個人(比方說御史大夫趙彥昭)老是在皇帝面前罵他。 姚崇現在還不在長安,而是在同州當刺史。 在朝廷的人想要壞在外頭的人,還是非常簡單的。在這裡要先謝謝李隆基同志,這種情況下,他還能擦亮雙眼,認清形勢,並不聽讒言,頭腦能這麼清楚,實在值得昏君們學習。

但張說急了,他蹦蹦跳跳地來到大家面前,每天都商議如何把姚崇趕出朝廷。有人提議,罵姚崇危險係數太大,不如誇他!張說的面部表情有了明顯的變化,笑了。 第二天,姜皎上奏,“河東一團糟,陛下想要找一個有才能的人去,就一定要選賢德的姚元之,臣以為別無他人!” 李隆基呵呵一笑,看著他這個昔日的好友(姜皎),當庭大怒,指著姜皎破口大罵道:“這都是張說的意思,你別以為我不知道!” 姜皎當場嚇得腿軟,磕頭求饒。張說的計劃徹底失敗了,因為姜皎走後,李隆基就趁著生氣的勁兒,下詔讓姚崇進京,且親自接見,拜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