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血腥的盛唐

第36章 劉武周的敗亡

血腥的盛唐 王觉仁 3071 2018-03-13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這八個字既可以用來形容李世民的戰術風格,又可以用來概括李世民的戰略精髓。 從武德二年十一月中旬到武德三年四月下旬,李世民與宋金剛對峙了將近半年,除了發動一兩次十拿九穩的奇襲之外,李世民基本上按兵不動;可當宋金剛全線撤退的時候,李世民卻親率大軍死死咬住不放,一日一夜追出了二百餘里,與定楊軍大小數十戰,連戰連捷,一直把宋金剛追到了高壁嶺(今山西靈石縣南)。在這次長途追擊中,李世民坐下那匹世所罕見的汗血寶馬特勒驃可以說立下了赫赫戰功;通過收復河東這一戰,特勒驃從此名揚天下。 (特勒驃也是著名的“昭陵六駿”之一,體形壯碩、腹小腿長;李世民給它題寫的讚辭是:“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入險摧敵,乘危濟難。”)

在被唐軍一路窮追猛打之後,宋金剛真正領教了李世民的軍事才能。這種才能由兩種力量組成,一個是高度的忍耐力,一個是驚人的爆發力。 當這兩種能力異常完美地結合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就會讓對手深刻地體驗到兩個字——可怕。 感到可怕的還不只是李世民的對手,還有李世民的部屬。 當唐軍一口氣追到高壁嶺下的時候,劉弘基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往前追了。 孤軍深入,用兵之大忌啊! 劉弘基緊緊抓住李世民的馬韁,說:“大王破賊,追逐至此,功勳已足,如果再不停止追擊,一再深入不已,大王難道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再者,弟兄們已經疲憊不堪、飢渴難耐,應該就地紮營,等到大軍主力和糧食全部集結,然後繼續北進也為時不晚。”

李世民的回答是:“宋金剛計窮而走,眾心崩離,功難成而易敗,機難得而易失,必定要一鼓作氣將其消滅。倘若停滯不前,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休整和戒備,就不能再攻擊了。我現在只能考慮如何盡忠報國,不能考慮自己的生命!” 沒等劉弘基再說什麼,李世民已經揚鞭策馬,獨自往前衝了出去。劉弘基和將士們無奈地對視了一眼。主帥已經一馬當先地出發了,再發牢騷還有什麼意義?他們最後咬了咬牙,只好全部跟上。 在雀鼠谷(今山西靈石縣西南汾水河谷),唐軍再度追上了宋金剛,一天之內,雙方進行了八次會戰,定楊軍八戰皆敗,被唐軍斬殺了數万人。 當天夜裡,唐軍才終於在雀鼠谷西邊的平原紮營。李世民已經連續兩天沒吃東西,三天未脫鎧甲。而此刻大帳中的軍糧只剩下一頭羊,其餘士兵們攜帶的口糧估計也都快吃完了。

當李世民和身邊的將士們一起烹食那隻羊時,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他們最後的晚餐。 從明天開始他們就斷糧了。 李世民當然不會不知道這一點。但是他也知道,如果說唐軍此刻的處境非常艱難的話,那麼此刻宋金剛的處境就是極度艱難! 誰也不比誰更好受,所以,誰能比別人撐得更久一點,誰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換句話說,除了忍耐力和爆發力之外,一個勝利者需要接受的第三項考驗就是——意志力。誰具有更堅定的意志力,誰就能笑到最後。 四月二十三日,疲於奔命的宋金剛帶著兩萬殘兵逃到了介休(今山西介休市)。還沒等他們緩過一口氣,李世民已經兵臨城下。宋金剛只好命尉遲敬德和尋相守城,然後率部在西門外列陣。李世民命李世勣發起進攻,而後佯裝敗退。當宋金剛揮師進擊的時候,李世民率精銳騎兵迅速繞到了他的陣地背後。

腹背受敵的定楊軍頓時崩潰,被唐軍斬殺三千餘人,宋金剛帶著少數輕騎再度北逃。李世民又追出了數十里,一直追到張難堡(今山西平遙縣西南)才勒住了韁繩。當時,并州以南、晉州以北的城池全部淪陷,只有浩州行軍總管樊伯通、張德政仍然堅守西河(浩州州府,即今山西汾陽市)孤城和這座張難堡。當李世民率部來到堡前,摘下頭盔時,在絕境中堅守了半年的浩州將士認出了李世民,頓時喜極而泣。大家只顧著歡呼慶賀,都沒有意識到李世民和他的部眾們早已飢腸轆轆。李世民的左右悄聲提醒樊伯通——秦王還沒有吃飯,樊伯通這才忙不迭地命人呈上濁酒和糙米飯。 尉遲敬德和尋相雖然帶著殘部守在介休,但是連日來的數十場敗仗已經讓定楊軍的士氣近乎瓦解。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尉遲敬德比誰都更清楚這一點。所以當李世民隨後派遣宇文士及前來勸降時,尉遲敬德沒有過多猶豫就開門投降了。 又一員猛將投到了帳下,李世民大喜過望,隨即任命尉遲敬德為右一府統軍,讓他和尋相仍然率領他們的舊部八千人。兵部尚書屈突通勸李世民要提防他們叛變,可李世民卻不以為意,一笑了之。 在李世民南征北戰、掃蕩群雄的整個武德年間,四方豪傑就這麼一個個走到了他的麾下,從你死我亡的對手變成了死心塌地的親信。這裡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到底是什麼東西把他們吸引到了李世民身邊,並讓他們從此變得堅貞不渝,不再選擇離開和背叛呢? 是李世民卓越的軍事才能,還是他強大的個人魅力?或者是他大唐二皇子的身份和地位?

這些固然是重要的,但肯定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李世民給予他們一視同仁、毫無保留的信任。 這些英雄豪傑都不是第一天出來打天下的,他們也跟隨過各種各樣的老大,所以他們憑直覺就能斷定,什麼樣的信任是作秀和有保留的,什麼樣的信任是真誠和無保留的。在李世民身上,他們體驗到的無疑是後者。李世民對他們毫無保留的信任讓他們體驗到了一種彌足珍貴的安全感。 對李世民來說,毫無保留地信任部屬肯定是需要承擔風險的,但是,有所保留地信任,或者說對部屬時時警惕、處處提防,就能有效地規避風險嗎? 未必,因為亂世之中的風險無處不在,令人防不勝防。既然如此,那麼互相提防事實上只會增大風險。說穿了,每個人都不是傻瓜。你付出什麼,付出多少,別人都能感受到。你付出懷疑,收穫的定然是恐慌;你付出足夠的信任,回報的雖不一定是超值的感恩,但一定會是等量的忠誠。

也許李世民正是意識到了這一切,才會始終堅持這樣一個原則——既然這個世界上的很多老大都在人為地製造風險,那麼自己何妨做一個主動承擔風險、讓人有安全感的老大呢?換句話說,在征服人心的戰場上,或許真誠才是最溫柔且最鋒利的武器,信任才是最無形且最堅實的鎧甲。 或許,無防乃為大防! 當然,這一切都要有相應的實力作為保障,而李世民自認為並不缺乏這樣的保障。 當宋金剛慘敗的消息傳到并州時,劉武周就像被利器戳中了心臟,一種尖銳的疼痛和絕望瞬間瀰漫他的全身。 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血本無歸了。 此次傾巢南下,他把自己的精兵良將全部交給了宋金剛。而今宋金剛基本上全軍覆沒,劉武周還拿什麼逐鹿天下? 絕望的劉武周只好放棄并州,帶著少數部眾流亡東突厥。宋金剛本來還想收集殘部再戰,可士卒們風聞劉武周已經逃亡漠北,遂不再聽從他的號令。宋金剛無可奈何,只能步劉武周之後塵,率一百餘騎逃奔東突厥。

李世民迅速率領大軍進抵晉陽,定楊朝廷的僕射楊伏念乖乖獻出城池投降。隨後,原屬劉武周的所有州縣也紛紛歸降唐朝,只有定楊都城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仍為定楊朝廷內史令苑君璋所據守。李世民留下真鄉公李仲文鎮守并州,然後班師凱旋。 流亡東突厥的劉武周不甘心就此失敗,多次借助突厥兵馬南下攻擊。并州守將李仲文屢屢將其擊退,並乘勝佔領了唐與突厥邊境上的一百餘座城堡。李淵隨即任命李仲文為檢校(代理)并州總管。 劉武周無計可施,準備離開東突厥,返回朔州東山再起。但是突厥人已經覺得他沒有利用價值,遂將其誅殺。而不久之前,宋金剛也企圖逃回他的起兵之地上谷郡(今河北易縣),同樣被突厥人擒獲腰斬。 至此,李唐王朝在北方最強勁的一個對手終於覆亡,李淵父子終於可以把目光轉向中原了。

武德三年七月一日,李淵下詔,命李世民率兵向關東全線挺進。 王世充得到戰報,立刻在各州縣招募精兵強將,全部在東都集結,同時分派他的兄弟子侄駐守洛陽四面的各個戰略要地,嚴陣以待,擺開了與唐軍決一死戰的架勢。 七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大軍進抵新安(今河南新安縣)。 大唐王朝統一中原的戰爭就此打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