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血腥的盛唐7·大結局·盛唐結局是地獄
血腥的盛唐7·大結局·盛唐結局是地獄

血腥的盛唐7·大結局·盛唐結局是地獄

王觉仁

  • 歷史小說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229665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賢明宰相與糊塗天子

李泌的離世是德宗的損失,更是帝國的莫大損失。 不過,德宗是幸運的。因為上天除了李泌之外,還給他準備了另一位賢明的宰相。 他就是陸贄。 早在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也就是德宗流亡奉天期間,陸贄就以一個普通翰林學士的身份擔起了一個宰相的職責。當時,朝廷的許多大政方針都出自陸贄的籌劃,德宗也對他言聽計從,《罪己詔》的頒布即是其中典型一例。 所以,當時的陸贄普遍被人譽為“內相”。 但是,諸藩之亂平定後,德宗卻有意無意地疏遠了陸贄。 因為陸贄為人率直,言辭總是過於激切,經常讓德宗很不爽。每次陸贄進言,德宗都會感到寶貴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此外,一幫嫉賢妒能的朝臣也時常在天子耳邊嚶嚶嗡嗡,編排陸贄的不是。因此,即便陸贄德才兼備、人望頗高,卻始終與宰相之位無緣。

李泌去世後,戶部侍郎竇參、太常卿董晉繼任宰相。竇參為人剛愎自用,凡事獨斷專行,而董晉卻是個唯唯諾諾的老好人,朝政大權自然都落到了竇參一個人手裡。竇參不僅專權,而且還縱容一幫親信貪污納賄。德宗屢屢警告,可他卻置若罔聞。德宗忍無可忍,只好在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四月將其罷黜。 竇參一貶,朝堂上就只剩下董晉這個形同虛設的宰相了。要想讓帝國朝政盡快回到正軌,清除竇參留下的惡劣影響,就必須物色一個剛正賢明、德高望重的人來當首席宰相。 直到此刻,德宗才想起了與他共過患難的陸贄。 這一年四月,被冷落了十年之久的陸贄終於登上了早該屬於他的宰相之位。 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政治理想和報國熱情終於有了付諸實踐的機會,陸贄自然是全力以赴。就在拜相當月,陸贄便奏請德宗改革中央政府的官員選拔制度,也就是把原來由宰相一手包攬的人事權下放到各個政府機構,由各台省的長官自行推薦人才擔任下屬官員;但是在任命狀上,要註明推薦人的職務和姓名,以便將來考察被推薦人的政績,從而對推薦人進行相應的獎懲。

陸贄之所以推行這項人事改革,目的就是要避免因宰相權力過度集中而導致任人唯親、專擅朝政、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而讓熟悉本部政務的台省長官公開推薦下屬官員並承擔相應責任,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行政公開化,消除暗箱操作和權力尋租的可能性,盡最大努力做到唯才是舉和量才錄用。 陸贄這麼做,顯然極大地削弱了本來屬於宰相的權力。 而此時此刻,削弱宰相權力就是在削弱他自己的權力。 僅此一點,我們就不難看出陸贄的坦蕩襟懷和無私品格,更不難看出他作為一個執政者的清明理性和廉潔精神。 無論古今中外,要判斷一個執政者(或執政集團)是否合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為了維護國家、社會和民眾的利益,這個人(或這個集團)願不願意用權力的右手砍斷權力的左手?或者退一步說,願不願意讓自己手中的權力受到嚴格的製約和監督?

這個要求貌似很高,但是如果我們從現代政治文明的角度來看,這其實只是對執政者最基本的要求。因為,權力的屬性是公有的,從來不是某個人或某個集團的私有財產;無論這個人或這個集團用什麼方式獲得權力,都只是權力的“代理人”,而非“所有者”。 雖然陸贄不懂得現代政治文明,但他本著自己的良知做事,卻在某種程度上暗合了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精神。陸贄之所以願意削弱手中的權力,就是因為他並不把權力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因此,為了維護朝廷和國家的利益,他當然樂於為權力尋找一種更有效、更合理、更透明、更公正的運作方式。即使這種方式是用自己的右手砍斷左手,即使這麼做傷害了他個人的利益,陸贄也在所不惜。 毫無疑問,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執政者。

對於陸贄推行上述人事改革的目的,以及陸贄在這件事上表現出的坦蕩和無私,德宗當然都看得很清楚,所以很快就批准了這個改革方案,於這一年五月下詔頒行。 然而,僅僅數日之後,便一再有人跟德宗打小報告,說各台省長官舉薦的人都是徇私受賄的產物,並不是真正的人才。德宗一聽,趕緊私下告訴陸贄:“自即日起,各台省官員的任命和調動,都由你自己做主,不要交給各部門長官。” 陸贄聞言,隨即連上三道奏疏。 第一道奏疏說:“本朝自開國以來便有規定,五品以上官員的選拔由宰相合議,六品以下官員由吏部銓選,然後上奏皇帝批准,下詔任命。但後來佞臣當政,廢除了宰相合議制度和公開推舉制度,單獨行使權力,用以撈取個人利益,因此即便是品行才學出眾者,若沒有當時宰相同意,也得不到提拔和任用。這就是一直以來的弊政。”

第二道奏疏說:“自從陛下頒佈人事改革詔書,被推薦的人才不過十幾個,評議他們的資歷和人望,並不遜色於同僚;考察他們的德行和才能,也沒有發現什麼污點和敗績。可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卻隨口抨擊,誤導皇上的判斷。由此可見,要讓用人制度公正透明何其困難!臣建議,讓那些抨擊者提出具體的指控,何人受賄,何人徇私,然後交給有關部門嚴加審查,判斷虛實。若確有其事,就對推薦人進行懲罰;若純屬誣告,就對誣告者實行反坐法。再者說,宰相不過才幾個人,怎麼可能了解所有的人才?如果所有官員都由宰相親自遴選,宰相勢必也要輾轉向各台省長官徵求意見。如此一來,公開推選就變成了私下舉薦,陽光政務就變成了暗箱操作(易明揚以暗投),任人唯親的現象就會更多,流弊也會越來越嚴重。所以自古以來,只要是實行人事改革,就會觸及很多人的利益,因此不可能不遭到毀謗。”

第三道奏疏說:“今日之宰相,必是往日之台省長官;今日之台省長官,必是將來之宰相,只是官職有所變化,做事情的方式不會馬上改變。既然如此,哪有當台省長官時沒有能力推舉一兩個下屬,一旦居宰相之位,便有能力遴選千百個官員?所以,若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就要由最高領袖選拔宰輔大臣,宰輔大臣選拔中層官員,中層官員選拔下級官吏——沒有比這種層層負責的辦法更好。總之,選拔人才的時候,接觸面越廣越好;考核他們的能力和績效時,標準則越精細越好。這才是正確的用人之道。” 陸贄這三道奏疏,擺事實講道理,把用人制度方方面面的得失利弊都分析得十分透徹,相信只要是腦袋清醒的皇帝,一定會採納他的建議,把人事制度改革繼續推行下去。

然而,德宗的腦袋並不清醒。 無論陸贄如何苦口婆心、據理力爭,他還是執意追回前詔,罷廢了這項新政。 德宗雖然迫於時勢,不得不提拔陸贄為相,但是心裡還是很不喜歡這個人。在德宗看來,陸贄身上的種種閃光點似乎都太過刺眼了。 就拿“清廉”這個品質來說,按理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優點,沒有哪個領導不喜歡自己的手下清廉,可德宗偏偏就是看不慣陸贄的清廉。 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春,德宗讓人轉告陸贄,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皆拒絕,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卷二三四) 你做人太過清廉和謹慎了!各道饋贈的禮物,你一概拒絕,恐怕不通人情,像馬鞭和靴子之類的小東西,就算接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陸贄聞言,頓時哭笑不得。 面對這樣的糊塗天子,他也只能再次不厭其煩地擺事實講道理:“官員接受賄賂,就算只有一尺布,也算犯罪,必須懲處(根據唐朝律法,監守自盜者,一尺布打四十棍;受賄枉法者,一尺布打一百棍)。即便是低級官吏,也要嚴禁受賄,何況是身為百僚之長的宰相,豈可開此方便之門?受賄之門一開,慾望一定膨脹,一開始是馬鞭和靴子,接下來就是黃金和美玉;眼前有種種誘惑,內心又豈能不亂!既然與人私下收受結交,就不能不滿足他的請求,於是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江河氾濫遂至成災!再者說,若接受某甲的東西而拒收某乙的東西,則某乙必定會有怨言;若無論何人概不接受,大家便習以為常,又怎麼會對宰相生出猜嫌之心?”

不知道陸贄的這番道理有沒有說服德宗,反正僅從“鼓勵宰相受賄”這一點來看,說德宗是糊塗天子就不算冤枉他。暫且不說大唐的律法對貪污受賄的懲罰是何等嚴厲,就算沒有這些律法,一個皇帝也應該深深懂得“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 當年太宗李世民得知一個官員受賄一匹絹,就大發雷霆,打算砍掉那個人的腦袋,沒想到如今的德宗皇帝卻反其道而行之,主動勸說宰相受賄。太宗皇帝倘若地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雖然德宗只是勸宰相收一些馬鞭、靴子之類的小東西,可就像陸贄說的那樣,方便之門一開,誰的慾望不會膨脹?馬鞭、靴子既然“奉旨”可收,黃金美玉憑什麼不能“奉旨”而收? 正所謂窺一斑可知全豹。有德宗李適這樣的天子,大唐帝國重回太平盛世的可能性即便不說是零,恐怕也是微乎其微了。

陸贄很不幸。他懷抱的是輔佐聖主的理想,可遭遇的卻是糊塗天子的現實。在德宗手下當宰相,陸贄注定不可能有什麼作為。 在陸贄前後不到三年的宰相生涯中,大多數針砭時弊的建言獻策都得不到德宗的採納。陸贄的滿腔熱忱和宏大抱負,最終只能化為一摞摞厚厚的奏章堆積在天子的御案上,旋即又被塞進年深日久、汗牛充棟的宮廷檔案庫裡,等待灰塵的覆蓋和白蟻的蛀蝕。 一直到許多年後,有心人把陸贄的奏稿輯為一冊,命名為《陸宣公奏議》,從而流傳於世,後人才得以從那些發黃的書稿中,窺見一種清明透亮的政治智慧,並且感受到一種超邁高潔的人格力量。 在暗如長夜的貞元年間,在混沌不堪的中唐歷史上,這樣的智慧和人格力量雖然不曾照亮那個時代,但它們所發出的光芒卻足以擦亮後人回望歷史的目光。雖然諫言多數不被採納,但陸贄卻始終不肯放棄原則去迎合皇帝。左右親信勸他不要總是犯顏直諫,而且進諫的言辭也不宜太過尖銳。陸贄淡然一笑,說:“我只求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其他的事情在所不計!” 陸贄可以不計較個人得失,可德宗卻不能不計較他的天子尊嚴。 對李適來說,陸贄無異於一面讓人纖毫畢現的鏡子,他總是在這面鏡子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照見自己的缺點和醜陋,這就使得皇帝到最後不僅是覺得丟了面子,而甚至於是感到憤怒了。相形之下,時任戶部侍郎、判度支的裴延齡就讓皇帝很有好感,李適跟他在一起總是覺得自在,就像他當年跟盧杞在一起時一樣。 而這個裴延齡,正是盧杞當年在位時引薦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