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不容青史盡成灰·三國兩晉南北朝卷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南朝“最弱王朝”——陳朝

如果要給魏晉南北朝出現過的所有政權搞個評選的話,不管評什麼,總會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相信有一項評選,基本是沒有異議的——評選魏晉南北朝中國最弱的南方政權。幾乎每一個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會把手裡的票投給一個王朝——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 表面看來,這個結果是很有道理的,在南朝“宋齊梁陳”四個政權裡,陳朝是最後一個王朝,它的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國力最弱,之前的宋、齊、樑三朝,雖然也都屬偏安,但總算還有幾次蕩氣迴腸的北伐,輪到陳朝統治的時代,基本就是被動挨打了。別說收復河山,不讓人家跨過長江來收你,就算阿彌陀佛了。到了王朝的末世,又出了一個中國歷史上“青史留名”的亡國之君陳後主。此君的所作所為,基本算是後世李後主,宋徽宗之流“模范先驅”。國破家亡的命運,它最後也沒躲過去,而且比前面的宋、齊、樑三朝都亡得慘,人家的亡國都是改朝換代,最慘也不過是丟點國土,輪到陳朝,大好的河山全讓北方打包全收了。公元588年,取代北周自立的隋文帝大舉北征,一舉攻滅偏安南方的南陳政權,中國自西晉末年300年分裂後,終於重歸一統。在這個歷史性的時代裡,陳朝末帝君主陳叔寶及其君臣們,更以其荒淫的表現,自毀長城的做派,為中國的統一大業,做出了“特殊貢獻”。

如此王朝,不說最弱,似乎是說不過去的。 但當我們翻開煌煌史冊,我們卻又驚訝地看到了另一個陳朝:它的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在之後的幾千年裡,一直為歷代英雄敬仰,就連開創貞觀盛世,平生自視甚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讚頌他“中興江南,盪跌亂世,不世之功”。後來同樣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里,有志收復北方河山的仁人誌士們,也同樣視他為偶像。按照一般王朝的劇本,但凡王朝滅亡,其帝王也大多“人走茶涼”,會慢慢地隨時間被人遺忘,可是陳朝為數不多的幾代皇帝里,陳武帝,陳宣帝,陳文帝等人,卻在民間被敬仰為神。中國南方老百姓為他們修建的祠堂宗廟,不但未因陳朝的滅亡而消失,相反終整個中國封建時代香火不絕。這份殊榮,別說是北朝諸如高歡、宇文泰們這些“英主”享受不到,就是盛唐的“仁君”們也很難比擬。最弱的陳朝,雖然滅亡得乾脆利落,卻成了中國老百姓們一種特殊的紀念。

這個在正史中最弱,亡得最慘,卻讚譽頗多,紀念頗重的陳朝,究竟是怎樣一個模樣?無論是英雄輩出,還是積貧積弱,陳朝的一個事實,卻是後來史家所公認的:比起之前的宋、齊、樑三朝來,陳朝的建國,面對的是一片爛攤子。陳朝的開國皇帝,是南朝四位開國皇帝里最不容易的。 比一比陳朝之前的三個南方政權,這個事實就很清楚了。劉宋開國的時候,雖然建立在蕩平東晉晚期內亂的基礎上,但持續的農民暴動,打擊的多是當地世家大族,軍閥的叛亂多屬窩裡鬥,且持續時間較短。雖然大批世家大族在暴亂裡覆滅,但國家的人口和經濟受傷害並不大,整個南方經濟還處勃勃上升之勢。所以,才有了劉宋建國早期橫掃北方的威猛與“元嘉之治”的繁榮中興。劉宋與蕭齊兩個政權,全因晚期末帝的昏庸暴虐而亡國,奪權的蕭齊與蕭樑,全是憑著發動兵變,經過小規模的流血衝突,即完成了政權的平穩過渡,國民經濟在此期間也並未受損,蕭齊的開國皇帝蕭道成,以及蕭樑的開國皇帝蕭衍,都好比是繼承了前人巨額財產的暴發戶。可輪到陳朝建國,暴發戶肯定是做不成了。陳朝建國之前,中國江南經歷了一場自晉室南渡以來最慘烈的暴亂——侯景之亂。梁武帝晚年,錯納北朝叛將侯景投降,此人野心勃勃,借梁朝宗室內鬥機會發動叛亂。此時梁朝,雖然表面承平,但內部矛盾深重,宗室諸王的明爭暗鬥,外加遭世家大族壓制的寒門想翻身,巨大的貧富差距,早在民間埋下了怒火。侯景一亂,等於是點燃了一個火藥桶。 “爆炸”的結果,不但是承平近半世紀的梁朝終於覆滅,而且佔據江南的侯景,全無政治遠略,他帶來的北方驕兵悍將們,只知殺戮破壞。繁榮的江南大地,一下子赤地千里。這樣的局面,無疑是“最危險的時候”。

就在這“最危險的時候”,陳朝,建國了。 說陳朝的建國,無疑要說到陳朝的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在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里,陳霸先的成就貌似不大,但後世許多功業遠遠超越他的英主們,包括那些完成一統天下偉業的帝王,皆奉他為楷模。而觀他一生的做為,得此尊崇,是毫不過分的。 和之前宋、齊、樑的三代開國皇帝一樣,陳霸先同樣是寒門出身,比起劉裕、蕭道成、蕭衍這三位“寒門”,他的稱帝之路,更不容易。他之後的建國之路,也更艱辛。 說陳霸先的家世,往上一直追溯,直到東漢,才出了一個做官的——太丘縣令陳寔。陳霸先出生在浙江長興縣,他出生的時候,他的家族在當地已有十代,已然是當地大戶,但在門閥當道的南北朝,其身份依舊“寒”得可以。寒門出身的陳霸先,自然難獲太多機會,以其家族身份,至多只能得到些“小公務員”的職務。陳霸先起先做過當地的里司(裡晁蓋做過的工作),還做過管油庫的小吏。他本人也是個低調紮實的人,平時話不多,每一樣工作都乾得兢兢業業,在當地是個出了名的老實人。就算是門閥當道的年頭,老實人也不吃虧,工作成績突出的陳霸先,雖然沒有被提拔起來,卻得到了一個很有前途的工作,給梁武帝的侄子蕭映當傳令兵。蕭映是當時梁朝宗室裡的青年才俊,爵位是“新喻侯”。給這樣的人打雜,對於當時的“寒門”來說,算是“攀了高枝”。老實做人的陳霸先,很快得到了蕭映的賞識,後來蕭映調任廣州刺史,陳霸先跟隨赴任,官升中直兵參軍,成了手握兵馬的武將。混到這一步,在當時的寒門裡,是很不容易的。

可去了廣州才知道,得到這個官不容易,當這個官更不容易。當時的廣州不像現在這般繁華,那時候還屬蠻荒之地,當地各民族雜居,暴亂衝突極多,典型的“老少邊窮”。對陳霸先來說,這卻是一個機會。有仗打,才能有功勞拿,和平年代一輩子碰不到的功勞,在廣州期間全碰到了。跟隨蕭映到廣東後的陳霸先,先受命平息了當地幾場小規模的暴亂衝突。他還很低調,比如別人打仗,都是盡可能地多殺人、多立功,換到他,卻是能不打就不打。無論是當地的士兵造反,還是各族部落起事,他都堅持“和為貴”,能說服教育就說服教育,能解決問題就解決問題,他公正處理當地鄉民的各種糾紛,不搞歧視,經常兵不血刃化解衝突。對一些生產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他還主動派兵興修水利,發放稻種,在當地搞起了“扶貧”。這使他快在當地百姓中有了威望。後來他統帥廣東兵馬北上勤王,挽救危局。兩廣各族百姓一呼百應,群起聲援,其“群眾基礎”,就是這時候起打下來的。

民望日高的同時,陳霸先的官運也好得很,在廣東的這些年裡,他很少爭功,每次立了功,大多都把功勞分給有世家大族背景的同僚。如此又乾活又低調的好乾部,蕭映自然喜歡,官位也節節攀升。先做西江都護,後來又成了高要太守。到了公元544年,廣州爆發兵亂,將蕭映包圍在城中,消息傳出後,兩廣各地駐軍陽奉陰違,誰都不敢出頭救援。堂堂廣州刺史蕭映,成了“光桿司令”,縮在廣州府衙里等死。就在這關鍵時刻,陳霸先來了,他以3000劣勢兵力,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成功打垮了廣州叛軍。救了連遺書都寫好的蕭映。在最危險的時間,出現在最危險的地點,擔當最危險的責任,解決最危險的問題,這是陳霸先人生里的第一次,也是他一輩子都在做的事。

廣州解圍後,感激陳霸先的蕭映,在奏摺里大讚了陳霸先的功勞。遠在建康拜佛的梁武帝,也第一次知道了廣東還有這樣一位老實人。兩廣平亂的捷報送到後,梁武帝特意派畫師到嶺南,畫下陳霸先的畫像帶回建康。此事後不久,陳霸先的老領導蕭映染病身亡。陳霸先聞訊後大為悲痛,悲痛完了,就主動要求護送蕭映的靈柩回故里。此後他不辭勞苦,從廣州一路護送蕭映屍骸回建康。如此忠誠,也引得梁朝上下嗟嘆不已。此時的陳霸先,已經是整個南朝出了名的老實人。 此後,陳霸先獲得了他人生里的一個重要職務交州司馬。南北朝時期的交州,主要是今天的廣西地區,這個職務,相當於當地的總司令。寒門出身的陳霸先,也就成為了梁朝晚期的一個封疆大吏。這次任命讓他擁有了一支精銳的軍隊和歸他管轄的地盤。但天上沒有白扔的餡餅,如果說兩廣是南朝的“老少邊窮”,那麼交州就是這裡最窮最亂的地方。陳霸先到任後當地就發生了叛亂,從公元545年開始,陳霸先一直忙著在當地平叛,一直到公元548年,在他“和為貴”的方式下,當地的叛亂終於全數平息,他後來打天下的兩大部將周文育和杜僧明,也是這時期招降來的。可也就是在這一年,北方卻發生了大暴亂,梁武帝招降的北齊叛將侯景悍然起兵造反,江南大地陷入一片戰火中。

暴亂消息傳來後,陳霸先依然很老實,他首先想的就是北上勤王。可這時候的梁朝樹倒猢猻散,兩廣當地掌握兵權的軍閥們,個個都擁兵觀望,甚至還有人圖謀自立,將兩廣地區分裂出南朝版圖。最老實的陳霸先和他們比起來,實力弱得多。但陳霸先不懼,他先派人聯絡梁朝湘東王蕭逸,取得了朝廷的“北伐授權”。在蕭逸的支持下,陳霸先打敗了圖謀割據自立的廣州刺史元景通,逼他自殺。而後又或打或拉,以廣東韶關為基地平定四方,各路阻撓北伐的軍閥們被他相繼平滅。之所以這麼順利,除了陳霸先本人的才略,以及朝廷授予的“討伐叛逆”的權限外,更多的,是憑了陳霸先本人的“群眾基礎”。憑多年來在兩廣積攢下的威望,他的軍隊所到之處,百姓紛紛歸附,甚至敵對軍閥內部,也有軍隊倒戈投誠。到公元551年,陳霸先終於平定了兩廣各地的反對勢力。此時的江南大地,已經成了亂兵肆虐的人間地獄。侯景殺死梁武帝,攻克建康後,立梁朝宗室蕭綱為傀儡皇帝,自任丞相把持大權,但他毫無建國之意,只是放縱亂兵在江南大肆擄掠屠殺。而後他南下攻掠浙江等地,打敗各地的勤王軍隊,一路屠城無數,甚至擄掠江南人口販賣到北方。整個江南大地已經一片戰亂,繁華的江南文明,已然到了摧毀殆盡的邊緣。

在梁朝各路宗室軍閥,經過一次次勞而無功的“勤王”和丟盔卸甲的兵敗後,真正的拯救者來了——陳霸先。 公元551年,陳霸先集中3萬兩廣軍隊,誓師北進。他的軍隊主要由世居在兩廣的客家漢人組成,常年跟隨他南征北戰,是富有作戰經驗的精銳部隊。遠在江南的侯景越發囂張,連傀儡皇帝蕭綱也被他殺死,他自己稱帝,改國號為“漢”。公元552年正月,陳霸先從江西南昌東進,路上與另一路勤王大軍王僧辯部會師。陳霸先把自己從廣東帶來的糧食全數分給了缺糧的王僧辯部,兩軍團結一致,勢如破竹,經過3個月苦戰,終於兵臨侯景的老窩——建康城下。決戰打響了,侯景集中了自己精銳數万騎兵發動反撲,這是一支長久以來橫掃南北的精銳騎兵,各路勤王軍皆不敢戰,但陳霸先敢,當下命令廣東軍結陣硬頂,慘烈的戰鬥從早晨打到下午,陳霸先先後8次擊退侯景的反撲,將侯景死死地摁在建康城下,驕橫的侯景終於崩潰了。最後侯景決死一搏,帶著800親兵向陳霸先猛衝,被兩廣兵的弩箭盡數射成了刺猬。侯景本人拼死撿回來一條命,之後侯景逃到松江,被當地梁朝軍隊殺死。這場毀滅了強大一時的梁朝,荼毒江南大地數年的侯景之亂,至此徹底平滅。

侯景之亂平定後,名義上的“勤王軍”統帥蕭逸即位,史稱梁元帝,居功至偉的陳霸先奉命鎮守江蘇鎮江。但南朝的危機並未過去,先是北方的西魏與北齊兩大政權趁火打劫,紛紛吞併梁朝國土。尤其是公元554年,西魏突襲江陵,不但大肆劫掠,更殺掉了梁元帝蕭逸。雖然不久後被擊退,但梁朝的最高權力,一下子又真空了。身為統軍大將,陳霸先與老戰友王僧辯商定,立梁武帝九子蕭方智為帝。但這時候,另一個北朝政權北齊又來趁火打劫了。北齊送回了早年被其拘押的梁朝宗室蕭淵明,並要求梁朝立其為帝,其算盤昭然若揭。立這樣一個受自己擺佈的傀儡皇帝,得到南朝大地,自然如探囊取物。 這樣的算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對南朝意味著什麼。且不說蕭淵明是個拿北齊當乾爹的傀儡廢物。就說這個北齊,此時正是著名的暴君高洋在位,他治下的北齊百姓,早就苦不堪言,由他來完成“統一大業”,等待南朝百姓的,必然是一場數倍於侯景之亂的兵災。此時執掌大權的是王僧辯,陳霸先只是個二號人物,他堅決主張立蕭淵明為帝。整個南朝的命運,也就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上,聽王僧辯的,就要接回一個傀儡皇帝,最後大家一起做亡國奴。不聽王僧辯的,那就只能造反了。

國家命運面前,老實了一輩子的陳霸先,這次終於不老實了:兵變!奇襲建康,殺王僧辯父子,廢黜蕭淵明,重立蕭方智為帝,整個過程做得乾淨利索,陳霸先獨掌大權,已然是第一權臣。這一來,產生了輪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王僧辯的部將杜龕率北齊軍入侵,強敵壓境下,陳霸先巧使談判計,打打停停,然後瓜步一戰,眾將同仇敵愾,大破北齊精銳部隊,北齊數万人被殺,十數名大將敗死,陳霸先終於打退了最強大的對手。然後是廣東蕭勃、長沙王琳,在經過了一系列討伐以後,江南終於歸於平靜了。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黜蕭方智,登基稱帝,建立陳朝。自登基之後,兢兢業業,外抗強敵,內整民力,大量的廣東兵民遷移到江南地區,補充人口,恢復生產,比起魏晉南北朝以來大多數南方政權的帝王,力量最弱的他,卻是一個很有收復北方理想的人,早在平定侯景之亂時,他就曾欲出兵江陵,收復失地。稱帝之後,他也一直把統一大業當做目標,他以“正統”自居,經常叮囑臣下“勿忘北方山河”。他在位的時間不長,公元559年,征戰一生的陳霸先與世長辭了。但是這卻是南朝政權最關鍵的兩年,正是在這兩年裡,赤地千里的江南大地經濟得到恢復,實力得到增強,抗擊了北齊政權一次次南下入侵。 “最危險的時候”,是陳霸先帶著南朝軍民一起走過來的。 陳霸先過世後,他的事業並沒有因為他的離開而終止,此後相繼登基的陳文帝和陳宣帝,都是陳朝歷史上的英主。這段時期,也是南北朝晚期又一個難得的“中興”:文宣中興。 繼陳霸先過世後登基的,是他的侄兒陳蒨,當時的爵位是“臨川王”,和他的叔叔陳霸先一樣,他的登基,一樣是臨危受命。 陳霸先過世時,陳朝的內外局勢依然非常凶險。當時陳霸先的兒子陳昌在和西魏的戰鬥中被俘,一直被扣押在長安。為了抵禦北朝的軍事威脅,陳朝的大將也大多擁兵在外,一旦“接班人”懸而不決,兵變外加敵人入侵,都是很可能發生的。所以陳霸先死的時候,陳朝秘不發喪,密令臨川王陳蒨入京,在侯安都、蔡景力等重臣的推舉下登基。當時的情況是,陳霸先的遺孀章皇后不同意侄子接班,陳蒨本人也覺得資歷不夠,幾番推辭。大將侯安都急了,當場抄傢伙面見章皇后,逼著章皇后下了懿旨。 “趕鴨子上架”下,陳蒨最終迅速登基,這就是陳朝歷史上的第二個皇帝陳文帝。這個侯安都是陳霸先的親信部將,侯景作亂時代開始跟隨陳霸先,多年以來立功無數,他絕不是有勇無謀的粗魯之輩,相反很有政治眼光。王僧辯欲迎立蕭淵明時,也是他力勸陳霸先起事,才堅定了陳霸先的決心。否則,也就沒有後來的陳朝了,這一次他擁立陳蒨,同樣因為他有眼光:在陳家的宗室中,陳蒨是唯一一個有能力繼承陳霸先大業的人,從平定兩廣開始,陳蒨就是陳霸先的得力助手,多年南征北戰見過大陣仗,既有政治經驗也有謀略,這也是百廢待興的陳朝,唯一需要的皇帝。 事實證明陳朝臣將們的選擇沒有錯,陳蒨登基後,主要工作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他繼續陳霸先時代的移民政策,遷移兩廣人口到江南,同時實行屯田,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江南的人口和經濟,在他在位期間繼續發展起來。對外戰爭方面,陳蒨也不含糊。陳霸先時代沒有徹底剿滅的軍閥王琳,趁陳蒨新登基再次起事,反被陳蒨在蕪湖一通猛打,全軍覆沒。公元561年,他又打敗了北齊的南征大軍,大漲了陳朝的國威。 陳蒨在位的時候,也遇到了他叔叔陳霸先遇到的問題。這時候另一個北朝政權西魏使壞,故意在陳蒨登基後放回了被其扣押的陳霸先親子陳昌,企圖挑撥陳朝內鬥。陳昌也很配合,在回陳朝的路上,就寫信大罵堂兄陳蒨“奪位”,起初陳蒨幾度安撫,一路上又送禮又封侯,但陳昌就是不買賬。關鍵時刻陳蒨很會“裝”,故意當著侯安都等重臣的面長吁短嘆,假裝說要把皇位“禪讓”給陳昌,自己找地方養老。百官們哪肯答應,當下萬眾一心:幹掉這個不知好歹的陳昌。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受陳蒨的指使,大將侯安都假意“護送”陳昌回建康,路上發動突襲,把陳昌五花大綁扔進長江里餵魚。初登基的陳蒨小施手段,就除掉了這個帝位的最大威脅,事後他更會裝,先假裝宣告全國,說陳昌路上“溺水身亡”,接著大辦喪事,痛哭流涕,好一派兄弟情深的模樣。接著他又“厚道”了一把,不惜割讓了大片江淮國土,從西魏手裡贖回了同樣被扣押的親弟弟陳頊。但“厚道”的陳蒨,最後卻沒有放過對他登基有大功的侯安都,當然這也是侯安都自己惹的禍。在平定王琳之後,侯安都成了陳朝的“征南大將軍”,儼然朝廷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他也越發不拿陳蒨當乾部,總覺得這個新君軟弱可欺。不但自己招攬了許多文臣武將,甚至在陳蒨整頓吏治的時候頂風作案,包庇和自己有瓜葛的貪官污吏。有一次陳蒨在宮中舉行宴會,侯安都喝高了,竟然躺在陳蒨的御座上高聲呼喝,“政治影響”壞到了極點,如此囂張跋扈的人物,當然不能不除。對侯安都,陳蒨也很隱忍,每次侯安都囂張,陳蒨都好言撫慰,擺出“仁至義盡”的模樣來,公元563年,陳蒨假裝召侯安都全家入宮赴宴,席間酒過三巡,突然翻臉宣布侯安都罪狀,把他全家當場逮捕。之後侯安都被“賜死”,但家族並未被株連,陳朝最大的權臣,就這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被除掉了。 縱觀陳蒨在位的表現,主要“套路”就是先示弱,裝無能,趁對手麻痺的時候,突然致命一擊,可謂心計深重。憑其心計,他除掉了與他爭位的堂兄陳昌,殺掉對他有擁立大功的侯安都,擊敗了北齊的進攻,剿滅了王琳的叛亂。同時他也很會“立牌坊”,比如他曾下詔全國節儉,立法打擊權貴奢靡,懲辦貪官污吏,他自己也恭行節儉,縮減開支,並且友愛自己的宗室兄弟,不惜割國土換親弟弟。這一切的結果,就是他在位時期,陳朝日益強盛,經濟日益復甦,百姓安居樂業。雖然後世對他的行為褒貶不一,但他確實是一位振興社稷的好皇帝。 公元566年,44歲的陳蒨駕崩,其子陳伯宗即位,3年前他殺侯安都的惡果,在這時也遭到了報應。侯安都雖然跋扈,但對陳朝卻忠心耿耿,並無反叛之心。何況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牽制陳朝宗室的力量,他的死讓陳朝政權一下子失去平衡。侯安都死後,陳蒨最信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陳頊。在臨終前還遺命陳頊輔政。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生前忠心耿耿的好弟弟陳頊,會在他死後反咬一口。陳伯宗登基後,執掌大權的陳頊,很快開始排除異己,以“太傅”的名義把持大權,在除掉尚書僕射列仲舉、中書舍人劉師知等政敵後,他從此獨斷專行,把陳伯宗徹底架空,並最終在公元570年廢黜陳伯宗,自立為帝,這就是歷史上的陳宣帝。 陳頊的篡位,從封建倫理綱常上說,自然是“不齒”的,但事實證明,他是一個遠強於其侄的好皇帝。他在位時期的陳朝,也到達了政權的“黃金時期”。他在位的“文治”方面,對先前的陳武帝、陳文帝可謂“蕭規曹隨”,繼續進行恢復生產的工作,在江南發展農業,兩廣產量比較高的新稻種,也在這時候被大量引入到江南,他還修繕了因戰亂而損毀的江南各處水利工程,使當地農業大進。此外他還多次勒令世家大族釋放奴婢,給那些恢復了自由身的奴婢們劃分土地,增加國家的自耕農數量,陳朝的經濟實力,也在這時候大幅度增長。 在軍事方面,陳頊這時期的對外“武功”,也是陳朝的頂點。他也確實趕上了難得的好時候,這時候陳朝北面的北齊,正是荒唐天子高煒在位時期,此人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殘忍好殺不說,整日耽於淫樂不理國事,先前強大一時的北齊,實力已經迅速衰弱。而一直進行漢化改革的西魏,此時已經被宇文家族的北周所取代,此時的北周政權,正忙著“平穩過渡”,一時無力南進,這時候正是陳朝對外擴張的最好時候。 陳頊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公元573年,陳朝由大將吳明徹統軍,發動了意在收復淮河流域失地的淮南之戰,戰鬥進行得出奇順利,陳軍勢如破竹,連續攻克江蘇六合、安徽合縣等多個失地。尤其是在江蘇六合之戰中,陳朝猛將蕭摩柯擊敗了北魏猛將長孫宏略,斬殺其麾下精銳10多萬人,這支軍隊是北齊最精銳的“六鎮騎兵”,經此一敗,北齊元氣已然大傷。這時候的北齊,已經是其王朝的末期,常年倒行逆施,早激得國內反抗連連,無論是底層的百姓還是山東、河北的世家大族,都已經發動過多次反抗北齊高家王朝的暴動。外部方面,強大起來的北周連續在北齊的西線進攻,並和陳朝約定“中分天下”。到了公元573年十月,陳朝在壽陽之戰中擊敗了北齊主力軍隊,一舉攻克壽陽,並且俘虜了常年和陳朝作對的梁朝叛將王琳。至此,整個淮南之戰裡,陳朝已經攻克北齊數十座城市,斬殺北齊精銳部隊十幾萬人,可謂大獲全勝,淮河以南的領土,盡數落在了陳朝手裡。 陳朝的這次淮南之戰,看似開疆拓土無數,其實在戰略上卻犯了大錯。淮南告捷後,陳朝許多大臣,包括盡知北齊虛實的前線將領吳明徹、蕭摩柯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搶在北周之前滅亡北齊。這時候的北齊,實力衰弱不說,政治上更是眾叛親離,陳朝進軍順利,也和北齊統治區百姓的支持分不開。但陳頊無遠略,之前南朝歷次北伐,在初戰告捷後往往會遭到失敗,所以陳頊這次決定見好就收,他在整個淮南收復後隨即下令停止進兵,在淮南駐軍防禦,失去了搶先攻滅北齊的最好機會。結果,北齊西面的鄰居北周,趁機對北齊發動了猛攻。彼時在位的北周武帝一舉拿下北齊,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這時候的陳頊,才突然間回過味來,開始想著統一北方了。可滅掉北齊後的北周,已經在力量上形成了對陳朝的絕對優勢,公元577年,陳頊派吳明徹再次出兵,攻打北周控制的彭城,這次卻碰上了硬茬子,先前連戰連捷的陳軍被打得大潰,吳明徹本人以及4萬多人被俘,陳軍生還者只有幾千人。之後北周乘勝追擊,先前陳朝將士辛辛苦苦收復的淮南失地,一股腦全被北周奪了去。如果不是北周武帝的英年早逝,陳朝的亡國,只怕是提前了。 北周武帝的死,讓陳朝躲過了一次滅頂之災,此後的北周陷入到宗室內鬥中,並最終由楊堅建立的隋朝取而代之。陳宣帝於公元582年過世。他在位的14年,是陳朝國家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的14年,雖有淮南之地的得而復失,對北周的大敗,但歷代史家依然把他在位的這段時代叫做“中興”。可陳朝滅亡的禍根,也是他在位時候種下的。這個時期,是整個南北朝命運的一個十字路口,在北齊衰弱的情況下,如果南陳政權能夠抓住機遇,奪取北齊的領土甚至搶先滅亡北齊,那麼尚且能夠形成對北周的抗衡,但陳頊關鍵時刻的“見好就收”,等於幫了北周的忙,北朝政權對南朝的絕對優勢就此形成。北方統一南方的大勢,也就不可逆轉。 陳宣帝陳頊的去世,意味著著名的“文宣中興”的結束。南陳的“被統一”,已經是一個時間問題,陳頊長子陳叔寶的即位,更把這個“被統一”的時間表提前了。 客觀上說,在陳頊去世後,即使即位的是一個有為英主,陳朝的滅亡也已經不可挽回。這時候的隋朝,已經擁有了整個中國北方外加中國西南的領土,所謂“正統”的陳朝,只是偏安東南一隅,四面都被包圍。而且之前的幾個朝代,南朝政權對抗北朝的最大依靠,就是其經濟優勢,即用富庶的經濟,來抵消北朝政權的軍事優勢。但陳朝時期,雖然南方經濟經過幾代經營大大恢復,可是這時候的北方,在宇文家族全盤漢化改革後,經濟恢復的速度非常迅速,經濟總量和戰爭支持能力,早就壓過了南朝,漢人楊堅的登基奪權,更消弭了南北方的民族界限。陳叔寶登基後陳朝的迅速腐化,也讓陳朝失去了人心。這時候的隋朝,在楊堅的經營下,政治上日益清明,經濟上大行均田制,大批南方農民更紛紛逃亡北方。陳朝的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加上陳叔寶自己瞎搞,更是回天乏力。 陳叔寶這個人,歷史上叫陳後主,是出了名的昏君。有關他的惡行,比如寵信后妃,不理朝政,奢靡腐化,排斥忠良,各類史家都有記錄,但他最大的錯誤,卻是“忘戰必亡”。在陳朝如此嚴峻的國防形勢下,陳叔寶卻大行文治,重文輕武,此時陳朝士族階層正走向崩潰,寒門大臣紛紛崛起,陳叔寶信用的,只是其中一種人——文人。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每天和一幫文人、美人吟詩弄月。同時他大反歷代陳朝皇帝的“勤儉”之風,大興土木,奢侈享樂,陳朝上行下效,整個國家行政體系迅速腐化下去。要奢侈就要錢,他之前的陳朝,本來是以賦稅低著稱的,到了他這時候,卻是挖地三尺搜刮。比如在收稅上,原本有免稅特權的軍人,這時候卻“不問士庶”一律交稅。陳朝之前保持的強大軍力,全賴國家對軍隊的“政策優惠”,這樣一來,大批軍隊紛紛叛逃,陳朝的“柱石”一下子就垮了。賦稅的橫徵暴斂,更讓大批百姓北渡。隋朝統一中國,早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到了公元588年,“東風”到了,隋文帝下令南征,列舉了陳後主20條罪狀,然後以50萬大軍發動全面進攻。整個戰鬥幾乎兵不血刃,隋軍迅速渡過長江拿下建康,陳後主帶著妃子躲到井裡,被隋朝士兵搜了出來。這是公元589年二月的事,中國在經歷了近400年分裂之後,從此重歸一統。 “被統一”的陳朝,也因為這最後的不光彩,素來為史家所輕視。其實從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來看,陳朝也同樣有重要意義。陳朝時期,南中國的割據軍閥勢力被一一掃平,尤其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本身就發家於嶺南,所以陳朝時代,對兩廣乃至中國南海諸島的經營,都深深影響到了後世。以陳朝時期的海南島為例,這時期是漢人大規模南渡,開發海南島的高峰期。這一切,都把隋朝統一國家的條件,提前預備下來了。另一個被忽略的,就是陳朝滅亡後的中國GDP,隋朝統一中國後,中國的人口第一次突破了900萬戶,而聯繫到陳朝數代帝王在恢復經濟上的努力,這個“軍功章”,著實應有陳朝一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