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不容青史盡成灰·三國兩晉南北朝卷

第17章 第十七章南北朝文化的“百家講壇”

南北朝中南朝的歷史,包括了四個朝代:宋、齊、梁、陳。有關這四個朝代的評價裡,公認的看法是,劉宋是最強大的一個朝代。劉宋時期,在和北方王朝的戰爭中,雖然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慘敗,但總體說來,劉宋時期的南朝,還是保持著收復北方的決心以及對北方政權的勃勃攻勢,劉宋的國土面積在南朝四個朝代裡也是最大的。劉宋所締造的“元嘉之治”,也是南北朝歷史上經濟成就最傑出的盛世。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是公認的最弱小的一個朝代,雖然陳朝有開國皇帝陳霸先平定叛亂,擊敗北齊的赫赫武功,但晚期陳朝的國力大大衰弱,被北方統一,似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相比之下,作為南朝中間的齊朝和梁朝,長久以來爭論頗多。齊朝存在了24年,梁朝存在了55年,在這79年的時間裡,南朝從最初的繁華,演變成了最後的衰弱和戰亂,領土一步步內縮。之間還有一次次骨肉相殘,對外戰爭失敗,可謂是“負面新聞”不斷。對這79年,歷代史家的說法,也是褒貶不一,有說不思進取,滿足偏安,最後招來大禍的,也有說經濟繁榮,國泰民安的。但是對這段歷史,相信有一個觀點是沒有異議的:這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時代。

毫無疑問地說,南朝齊梁兩個朝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又一個高峰期,現代史家津津樂道比較多的,是南北朝的“腐朽”、“清談”,而事實上,僅就齊梁兩個朝代論,文化成就可謂燦爛奪目。科學方面,大科學家祖沖之最重要的科學成就都是在這個時代完成的;文化方面,沈約的名垂青史。這時期的詩詞歌賦成就也格外出眾,出現了一批膾炙人口的作品和傑出的文人,而最讓讀書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齊梁兩個朝代,給予了知識分子自由展示的平台和自由討論的權力。而這個平台,就是齊梁兩朝由權貴們出面組織的各類“文化沙龍”,最著名的,當屬齊朝竟陵王蕭子良的“西邸”和梁朝昭明太子的“遊宴”,必須承認,這兩個平台,都是南北朝“自由學風”的代表。

齊梁兩朝的“自由風氣”,和這兩個朝代的建立者很有關係。首先一個,就是齊朝的開創者蕭道成。 宋齊兩朝在開國上有很多的共同劇本,一是開國皇帝登基都年齡比較大,二是在位時間都不長,劉宋開國皇帝劉裕57歲登基,59歲過世。蕭齊的開國皇帝蕭道成52歲登基,55歲過世。他們都是寒門出身,軍閥身份。不同的是,比起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的陰狠毒辣,蕭齊的開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自始至終,都是個出了名的老實人。 蕭道成在位的3年裡,不止一次地說過一句話:“我本來就是個普通老百姓,做夢也想不到,我竟然有做皇帝的一天。”他說這話,並不是謙虛。在他人生的大半輩子裡,這事他確實沒想到。他是小兵出身,宋明帝在位的十幾年裡,他小心做人,認真打仗,官位一步步高升。為了防止世家大族的猜忌,那時候他還不斷給各級士族寫信,極盡謙卑,表示自己只是個粗人,絕對沒有任何野心。劉宋晚期多暴君,最後的幾個皇帝非昏庸即殘暴,殺戮無數,不但殺自己的兄弟姐妹,更殺大臣。一次宋明帝想練練射箭,就摸到了蕭道成家,趁著他睡覺的時候,彎弓搭箭朝他射,一箭射到了他的肚臍眼上,差點要了他的命。即使這樣他還能忍,一個勁地表忠心,終於在劉宋末年的殺戮中保住了命。後來劉宋宗室爭權,手握重兵的他趁機介入,廢黜了劉宋後廢帝劉昱。這時候他顯示出了自己果敢的一面,用武力壓服了士族,把持了劉宋朝政,兩年以後廢掉了劉宋順帝,自己改元登基,於公元479年建立了南朝的第二個王朝——齊朝。

南北朝的諸帝中,如果問誰得國最“名不正言不順”,答案恐怕非蕭道成莫屬。劉裕雖然也是寒門出身,但到底戰功顯赫,又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到了蕭道成這一代,他的軍力比劉裕差很多。而且經過劉宋末年的折騰,南朝的國力也遭到了一次震盪,遠不如劉宋強大,這就意味著雖然蕭道成得國,卻還是要夾起尾巴做人。蕭道成做了皇帝以後,也依然保持著自己謙虛低調的作風。當時的南朝,經過了劉宋晚期暴君幾次血雨腥風的屠殺,上下早就人心惶惶,為了穩定統治,蕭道成厲行“寬容”之策,無論對待大臣還是親族都非常寬厚,而且他還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曾經對大臣們說“如果上天能夠給我20年時間,我一定要讓天下富裕起來,讓黃金變得像沙土一樣便宜”。他不但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他在位的3年裡,廢除了劉宋時期許多苛刻的法律,減免賦稅,尤其是針對劉宋末年越演越烈的奢靡腐敗之風,他從自己做起,厲行勤儉節約。原本宮廷裡用的黃金和銅製器具,都被他改用了鐵器,而且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還當著大臣們的面,把宮廷裡所有的玉器統統砸碎。這麼做能起到多少作用不好說,但是他在位期間,齊朝政治穩定,經濟恢復,卻是不爭的事實。

因為他的“寬厚”影響,整個南朝,形成了一種非常寬鬆的政治氛圍,尤其是在思想和言論上,提倡自由討論。這種風氣並沒有因為蕭道成3年後的過世而結束。蕭道成去世之後,即位的是蕭道成的兒子齊武帝蕭賾。這個蕭賾雖然在皇帝的稱謂上,有一個“武”字,卻是一個繼承了他父親“寬厚”之風的人。蕭道成在臨終前,對他最重要的囑咐,就是要善待自己的兄弟親人。這一點被他不折不扣地執行了,齊朝這父子兩代在位時,無論是皇族之間的關係,還是士族之間的關係,都顯得非常和諧。雖然蕭賾是蕭道成的兒子,但是從年齡上說,蕭賾只比蕭道成小13歲,即位的時候,已經是一個穩重的中年人了,無論性格還是當時的內外形勢,都使蕭齊政權形成了其“寬厚自由”的執政方式,尤其是在思想文化上。

蕭齊採取了優禮士族以及皇室的做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給予皇室很高的地位,並通過一切手段,來拉近皇室與士族的關係。讓出身低微的蕭家盡可能多地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其中“西邸”,就是蕭家皇室拉攏士族的手段之一。 所謂西邸,就是蕭齊的皇室成員——齊武帝蕭賾的次子蕭子良的一座府邸。蕭子良在蕭道成家族中,是一個另類人物。蕭道成武將起家,但是他本人很喜歡儒學,做軍閥的時候就很優禮文士,這一點被蕭子良繼承了下來。蕭子良年輕時候,就喜歡詩詞歌賦。後來蕭道成得天下後,因為蕭家本身出身低微,在朝廷裡沒有根基,就大力重用本家族成員,蕭子良也因此得到重用。蕭道成登基後,大部分的世家大族和他都是面和心不合,畢竟一個出身低微且功勞有限的軍閥,在當時是很難得到認同的,而拉攏世家大族,也是蕭道成當時必須要採取的措施,最合適的人選,莫過於蕭子良了。他本身就有“仁政”的名聲,在做地方官的時候,就曾經違背劉宋皇帝的命令,擅自開倉賑濟災民,他還曾做過安南長史,在地方上歷練過,是個頗有行政經驗的人。蕭道成登基後,蕭子良被封為竟陵王,擔任司徒,隨後他在公元487年,在建康西面自己的府邸,開始舉辦各種各樣的飲宴,這樣的飲宴,大約是每隔三五天就有一次,邀請的對像是兩類人,一類是世襲的世家門閥大族們,一類就是在當時出身低微,卻頗有影響力的文人甚至科學家。這樣的選擇是很有意味的,既要拉攏士族,又要和寒門們結成統一戰線。而飲宴的內容,一是飲酒看歌舞,二就是相互聊天,甚至還有詩文唱和。這本來是一種促進高層“和諧”的政治行為,無意之中,卻促成了南北朝文化的勃興。

在蕭子良的西邸之中,聊天的內容,一是文學,二是哲學。文學話題,一般就是指當時的詩詞歌賦;哲學話題,就是當時最為流行的佛學。這時期的南朝,是佛教大興的時期,杜牧詩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是這個時期的寫照。而在文學唱和的過程裡,蕭子良的西邸之中,有8個最傑出的人物,他們是范雲、蕭琛、任昉、王融、蕭衍、謝朓、沈約、陸倕8人,這是當時8個最傑出的文學家,號稱“竟陵八友”。 8個人中,後來最著名的,就是取代齊朝建立梁朝的蕭衍,他就是後來的梁武帝。其餘的7個人,沈約是的作者,其他的幾位,也都是當時傑出的文化名人,而且他們中絕大多數,都出身於不被世家大族所待見的“寒門”。同樣經常參加西邸集會的,還有祖沖之這樣的科學家,祖沖之還受蕭子良的囑託,幫助他製造了祭祀用的奇器。說這時候的西邸是當時中國最盛大的文化盛宴,那是毫不過分的。

有關西邸的歷史典故中,最著名的就是西邸的“辯論賽”。在西邸的飲宴中,來賓們經常就某一個話題展開辯論,這類話題最早是文學話題,後來有了哲學話題,再後來也有了政治話題。比如著名的無神論者范縝,就是在這裡成就了他的傑出著作《神滅論》,當時的范縝,因為他在地方上的政績,被邀請到西邸做賓客。他第一次來到西邸,就趕上了這裡在討論“哲學問題”,當時的來賓們大部分都是佛教徒,開始討論佛教的因果報應,范縝隨即起來反駁,用有禮有節的論據,駁得在座的權貴們無話可說。隨後一場關於佛教的大討論就在西邸展開了,之後的十多次西邸飲宴中,權貴們成群結隊,輪流和范縝進行辯論。口水戰打得熱鬧,范縝越辯越精神,更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最終完成了震撼整個中國歷史的《神滅論》。在當時佛教流行的形勢下,范縝這麼做顯然是離經叛道的,要是放在高度專制的封建王朝,范縝至少也要下個“文字獄”,但在當時,雖然范縝的思想不被大多數權貴們所認同,但他還是得到了最基本的尊重,身為竟陵王的蕭子良,也只是託人委婉地勸說范縝改變自己的思想,在遭到范縝嚴詞拒絕之後,反而對他深深敬佩,並沒有難為他。後來蕭齊滅亡,梁武帝蕭衍登基,身為佛教徒的蕭衍嫉恨范縝,但最終沒有將范縝治罪,只是把他平級調動到了廣東。

當時的西邸,佛教話題並不是來賓們爭論的唯一話題,更重要的話題,在於國家大政方針上。當時的蕭齊,尤其是後期,已經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壓力:北方一直被南朝看成“蠻夷”的北魏鮮卑政權,在逐步進行各種漢化改革,主動融入漢民族之中,這樣的改變,使蕭齊也面臨著生存的威脅,如果北魏的“正統”地位最終得到認同,那麼南朝政權長期以來所具有的政治優勢,也就不復存在了,別說統一北方,就是南朝政權是否還能存在,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在這樣的局面下,蕭齊需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成了大家討論的話題。作為位高權重的竟陵王,蕭子良本人是個和平主義者,終其一生他都在反對草率動武,主張愛惜民力,輕徭薄賦。西邸中最重要的一場爭論,就是南朝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賦稅政策,蕭子良的主張是廢除由商人承包收稅的政策,反對用金錢替代實物稅,這在當時來看確實是必要的。長期以來,世家大族通過包稅等特權,攫取了大量利益,所以,許多士族也激烈反對這個政策,在西邸中,這樣的爭論一直不斷。蕭子良通過西邸飲宴的方式,最終說服了世家大族們,蕭齊的賦稅改革,得以全面推開。

在蕭齊的第二個皇帝齊武帝統治時期,蕭齊的政局還算穩定,但是在南北朝的力量對比上,蕭齊卻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齊武帝和他父親一樣,崇尚節儉,輕徭薄賦,但是齊武帝也一直盼望著能夠北伐北魏,一統山河。在他在位的晚期,北魏孝文帝開始了漢化改革,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民族界限正日益抹平。對於這一點,齊武帝是很有危機感的,在他人生的最後時期,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整頓軍隊上,用不斷提升武將權力以及訓練軍隊的方法,企圖在有生之年發動對北方的北伐。這個時候的西邸,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力量,齊武帝晚年有兩次動了北伐的念頭,結果都是由於西邸與會的政要們達成了一致,極力反對,北伐最終沒有進行。然而蕭齊的這段太平,終究只是表面繁榮。齊武帝為人勵精圖治,但是他一直寄託厚望的長子蕭長懋卻早於他去世。蕭長懋在當時,也是以“賢明”著稱的,雖然和他的父親比起來,有生活奢靡的毛病,但是多年以來,他也曾歷任地方官,文官武將都做過,是個極有行政經驗的人,而且他還曾多次賑濟窮人,優禮文士,在當時很有威望,是齊武帝滿意的接班人。

但蕭家的賢明,卻“事不過三”,在蕭長懋去世後,按照排位順序,應該由次子蕭子良接班,但是出於對長子的懷念,齊武帝更傾向於蕭長懋的兒子蕭昭業。在當時,到底是立二兒子蕭子良,還是立孫子蕭昭業,齊武帝也曾猶豫,雖然大臣們都傾向於蕭子良,但是齊武帝還是決定自己考查一下。蕭長懋死後,他去蕭長懋家探望,發現蕭長懋的兒子蕭昭業哭成了淚人,這孩子的孝順,最終打動了齊武帝,做出了冊立蕭昭業為太孫的決定,就是這個決定把蕭齊送上了絕路。蕭昭業即位後,殺戮無數,最終把一度繁華的蕭齊,給折騰得改朝換代了。 其實關於蕭昭業即位可能出現的問題,齊武帝臨終前不是沒有考慮,他曾經命令蕭子良輔佐蕭昭業,沒有想到的是,蕭子良本人也短命,齊武帝過世後,做為二叔的蕭子良,於公元494年亡故,年僅35歲。他的英年早逝,讓齊朝政權的天平發生了失衡。蕭昭業本人耽於淫樂,大權全都託付給了自己的堂叔蕭鸞。這個蕭鸞包藏禍心,不但大權獨攬,更趁機殺害了蕭昭業,自立為帝。之後他發動大清洗,大肆屠殺宗室,蕭道成、蕭賾兩代帝王的子嗣,幾乎被他殺光了,大臣也殺得沒剩下幾個。南齊王朝,居然重演了劉宋末年骨肉相殘的悲劇。而相殘的結果,也一樣成就了外人,身為雍州刺史的蕭衍起兵反叛,最後打進建康,取代了只有24年的南齊,建立了梁朝政權。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南朝已經發生了多次軍閥奪權的事情,但是真正由地方軍閥起兵擊敗中央,這卻是第一次。 梁朝取代齊朝,政治上說是改朝換代,政策上說,卻是一個延續。 關於這個梁武帝,歷史上評價並不高,畢竟他最後的覆滅非常悲慘,還給江南人民帶來了一場巨大的兵災。觀他在位48年的所作所為,他還是很有建樹的,首先一點,就是他繼續了南齊蕭道成的“寬容”之政,當然,在他手裡,更多的是寬容貴族,結果,卻是苦了百姓。 梁武帝蕭衍是個佛教徒,出身寒門的他,把佛教做為拉攏士大夫的工具。後人說他是個“和尚皇帝”,因為他不但重視佛教,優禮高僧,更重要的是他的“表率作用”,曾經多次出家做和尚。這種行為與其說是虔誠,不如說是一種對世家大族的作秀,畢竟他也是寒門出身,要爭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就要用一些宗教辦法。 梁武帝這個人,其實也有很多“善舉”,他和齊朝開國皇帝蕭道成比,除了都姓蕭之外,有兩點是一樣的:第一是他也很節儉,比如他除了上朝之外,穿的都是布衣,他戴的帽子,洗得都發白了還不換,杯子一用就是兩年,祭祀的時候都不用牲口,說是為了省錢;二是他也很勤勞,中國歷史中各個皇帝中,他是一個出了名的“工作狂”。他應該是早晨起得最早的皇帝,五更天就起床批閱奏摺,而且也是很刻苦的皇帝,有時候冬天手都凍裂了還在忙工作。吃的也很簡單,頓頓飯都是鹹菜稀粥,而且他還是個有信仰的皇帝,做皇帝之前,信佛就信得虔誠,稱帝之後,更是大力發展佛教。在對待普通老百姓上,蕭衍一點也不仁善,梁朝時期,恢復了許多苛刻的刑法,尤其是逃避賦稅,在梁朝要處重刑。這時候的梁朝大興佛事,僧侶日益增多,國家收入日益減少,支出更日益增大,可以說是用錢如流水。 世人說起梁武帝的錯誤,都說他晚年偏信北方降將侯景,導致了震動整個南朝的侯景之亂。這場梁朝末期的動亂,至少導致江南20萬人口死亡,繁華的江南大地赤地千里,如果不是身在廣東的陳霸先,華夏文明很可能有亡國滅種的危險。但是一個區區的降將,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破壞力?真實的原因是,比起齊朝的休養生息,梁武帝統治南朝的48年,是南朝的國力一點點被消耗殆盡的48年,因為他對整個統治階層的“寬容”,使梁朝上下貪污成風,腐敗日烈,老百姓日益離心離德。更因為他寵信佛教,曾經4次出家為僧,每次都由政府出錢把他“贖”出來,造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咄咄怪事。這樣一來,不但國家的財富被大量消耗,更讓普通南朝百姓對這個漢人政權日益失望。在梁朝的早期,尚還有北方的漢人紛紛遷移南方,逃避北方的異族統治,而到了梁朝的後期,卻有大量的南方百姓逃往北方,尤其是逃到正在大力進行漢化改革的“西魏”政權,這樣的局面,也讓梁朝的衰弱成為註定的事實。 後來人的觀念中,關於梁朝卻還有這麼個看法,和南齊的滅亡一樣,如果不是因為梁武帝的兒子早死,也許梁朝未來的歷史走勢並非如此。比起梁武帝在歷史上得到的評價不高,他的長子,曾經被他立為太子的昭明太子蕭統,卻是一位出名的賢明人物。事實上,他也是梁朝時期傑出的文化人物。他的貢獻,不僅僅在於個人的文化貢獻,更在於他和蕭子良一樣,是南朝“百家講壇”的載體。 昭明太子蕭統,公元501年出生,梁武帝得子比較晚,年近40才有了兒子。蕭統剛出生,蕭衍就篡奪了帝位,建立了梁朝。蕭統1歲的時候,就被立為了太子,比起劉裕的兒子早年經常跟隨他征戰,蕭道成的兒子一直跟隨他出生入死,生得好的蕭統,可以說“生在紅旗下,長在蜜罐中”。 蕭統年輕的時候,就是出名的“賢明”人物。比如他的仁孝,蕭統16歲那年,母親病重,蕭統搬到了母親的宮中,不讓傭人插手,自己親自在身邊侍奉,他的母親去世後,蕭統悲傷欲絕,數日不進食,這不是南齊蕭昭業的“表演”,而是發自蕭統的真心。這樣的情景,當時的官民見了無不落淚,最後還是梁武帝親自下旨命令他吃飯,他才勉強吃了一點,但是已經形神消瘦。在“菩薩心腸”方面,蕭統比起老爹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人說起梁武帝蕭衍的慈悲,大部分說他是“偽慈悲”,他對於世家大族以及官員的行為都非常縱容,甚至有一次查到某官員貪污,蕭衍只是笑嘻嘻地對那人說“你日子過得不錯嘛”,並沒有任何追究。當時許多文士經常當面指責蕭衍的問題,一次他祭天的時候,就有人攔住他說:“你對權貴太寬,對百姓太嚴,如果能反過來就好了。”蕭衍又怎麼可能反過來呢?他和蕭道成一樣是寒門出身,而且又經歷的南齊末年的暴政,要穩固統治,上層就必須要和諧,要和諧,就要寬容。 作為蕭衍的兒子,蕭統卻是一個對老百姓非常寬厚的人。蕭統比較出名的事例,就是一次梁朝政府要處罰100多個沒有繳納賦稅的百姓,蕭統知道後主動找到蕭衍求情,最後赦免了這些百姓。有一段時間,梁朝因為連年災害物價飛漲,蕭統帶頭節儉,拿出自己的私財賑濟百姓,僅一年冬天他分發給百姓的衣服,就有300多件。如果這些只是“小恩小惠”的話,在治理國家大事上,蕭統也不含糊,他多次要求調整稅收,減少對百姓的賦稅,甚至一心信佛的他,反而要求削減對佛教寺廟的撥款。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在文化上。 蕭統做太子期間,是南北朝時代又一個文化繁榮期,文學創作上,蕭衍本人就是南北朝傑出的文學家,南北朝的通用文體“駢體文”這時候正處於黃金時期,蕭衍以及其他文人的作品,統稱為“永明體”,是中國文化歷史上的一朵奇葩。作為蕭衍的兒子,蕭統的文化成就也不差,他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從小博聞強識,讀書過目不忘,且極為刻苦,和當時的皇族不一樣的是,他生活非常簡樸,甚至不喜歡音樂,每天的生活就是讀書學習,外加和他人討論文化。當時有一批傑出的文化人聚集在他身邊,他們不但在一起討論學問,更合作編書,和南齊的西邸經常討論政治問題不同,蕭統和他的文士們,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文化上,蕭統最著名的著作,包括《文集》20卷,《文選》30卷,《文華集》25卷,後人還編有昭明太子集,在中國南北朝歷史上,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成就,也是中國文化的驕傲。 雖然梁朝最後在內耗外加戰亂中滅亡,但是在梁朝建立的早期,曾經一度保持著對北方的軍事壓力。客觀上說,早期的梁朝,在南北之間的戰爭上,表現的比南齊甚至劉宋都要好。公元507年,梁武帝蕭衍曾經發動了北伐,大將蕭景宗在鍾離打敗北魏,殲滅敵人10多萬,生擒5萬多,這是南北朝歷史上,南朝對北朝最輝煌的一場胜利。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候的北魏,正處於魏孝文帝改革後國力的高速上升期,能夠戰勝這樣一個強大的敵人當然不容易。這場戰役雖然由蕭景宗指揮,但是由軍人出身的蕭衍直接遙控,戰役最關鍵時刻,大破北魏軍的“火攻”計謀,也是蕭衍親自籌劃並且命令前線執行的。蕭衍的軍事才能,甚至得到了北魏政權尊重,主持著名的“魏孝文帝漢化改革”的一代英主魏孝文帝,臨終之前就曾叮囑屬下:“蕭衍這個老頭非常善於用兵,只要他活著,你們就不要找南朝的麻煩。” 如果拿帝王的素質來要求,這個讓魏孝文帝敬重的梁武帝蕭衍,很多方面其實是“半瓶子醋”。比如他的仁政,僅僅只限於貴族,比如他的文化自由,雖然尊重言論,可是反對他崇佛的范縝,還是被他發配到了廣東。再說他的善於用兵,他確實有行軍打仗的才能,卻經常用人不當,比如公元506年梁朝北伐,因為蕭衍重用皇室蕭宏,偏偏這個蕭宏又是個草包,一開戰就被打得稀里嘩啦,損失兵馬數万,即使這樣,他也沒有遭到蕭衍任何的處罰。這樣的皇帝,自然難稱英主。 梁朝最後的覆滅,其實也毀在了蕭衍的“半瓶子醋”上。梁朝的滅亡,大家都歸結到侯景之亂上,其實在侯景之亂前,梁朝一度在軍事上形勢大好。公元526年,北魏陷入了內亂,梁武帝趁機向北拓展,他命令大將陳慶之北伐,結果陳慶之出奇制勝,演出了7000騎兵擊敗北魏幾十萬大軍的奇蹟。可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蕭衍再次“半瓶子醋”,他臨陣猶豫,沒有派兵接應陳慶之的大軍,結果孤軍深入的陳慶之最終力不能支,被北魏打敗,統一華夏的機會,在蕭衍的“半瓶子醋”下,再次功虧一簣。 蕭衍在位時期,他其實面臨著之前劉宋和南齊都不曾有的大好機會,在他在位的後期,北魏因為陷入分裂,長期戰亂不斷,最後分成了東西魏兩個國家,南朝政權在和北方的力量對比上,第一次出現了壓倒性優勢。在收復北方的問題上,蕭衍個人的態度也是積極的,比如他在參拜佛祖的時候,經常求籤詢問自己什麼時候能夠統一北方,甚至有時候做夢,都夢見北朝的皇帝以及大將都向他投降了。就在他做這個夢不久,真的有一個北方重量級人物向他投誠了:東魏梟雄高歡的親信部將侯景。侯景是羯族人,原本是高歡身邊的大將,常年跟隨高歡南征北戰,高歡去世後,因為他功高震主,很快遭到了猜忌。當時的侯景受命鎮守東魏重鎮河南,高歡去世後,他擔心自己遭到清算,先主動投靠了西魏宇文泰,但是宇文泰不待見他,所以在向宇文泰投降後沒多久,他又向梁朝拋出了橄欖枝。這個人是個反复無常的奸詐小人,自然不足信,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他的投降確實是梁朝統一南北的大好機會。侯景的麾下,是當時東魏最精銳的騎兵軍團,如果能夠得而駕馭得當,必然會成為統一北方的利器。但碰上“半瓶子醋”的蕭衍,這幾乎就是癡人說夢了。公元547年,蕭衍接納了侯景投降,結果卻招來了東魏的進攻,侯景一面抵抗東魏,一面向蕭衍求救,蕭衍又一次臨陣猶豫了,結果梁朝的援軍並沒有如期增援,導致侯景被打得大敗,最後拼死突圍出來,來到了梁朝。雖然利用侯景統一北方的願望沒有實現,但是在蕭衍眼裡,侯景的“政治意義”還是很大的,他完全可以用優待侯景的方法,樹立一個榜樣來招攬北方的軍將。蕭衍不但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敗退到梁朝的侯景,被冊封為南豫州牧,給予大量物資援助,但這麼做的結果就是引狼入室,當時許多有識之士已經預感到了危險,比如侯景受封的時候,當時的名士劉景榮就斷言:“此人反复無常,必為國家禍亂之源。” 這時候的梁朝,原本極有威望的昭明太子蕭統已經去世,昭明太子死於公元531年,年僅30歲,他在死前曾經和梁武帝爭吵,原因是梁武帝一心求佛,消耗國家大量財力,父子第一次發生了爭吵,不久昭明太子在一次乘船的時候溺水,不治而亡。蕭統的去世,也讓蕭衍之後的行事沒有了約束,一步步朝錯的方向發展,到了侯景投誠以後,他開始獅子大開口向蕭衍要糧食要兵,蕭衍開始無一不滿足,但日久天長也厭煩了。這個時候,梁朝和北齊(東魏)的關係開始緩和,雙方使者往來不斷,開始“邦交正常化”,北齊方面提出要求,讓梁朝送回侯景。如果是有心計的政治家,即使要犧牲侯景,也會做得滴水不漏,偏偏蕭衍是個“半瓶子醋”。這時候的侯景也嗅出了風向,他故意派手下人假扮北齊使臣,向蕭衍索取侯景,沒有想到蕭衍不假思索地答應了,如此一來侯景怒了,造反!公元549年,侯景之亂爆發,承平日久的梁朝無力抵抗,虛假繁榮掩蓋下的矛盾一股腦全浮現了,結果侯景攻進建康,86歲的梁武帝被困在台城,活活餓死了。這場持續整個江南的大暴亂,導致了江南20萬人死亡,江南繁榮的文化,富庶的經濟,之後很長時間都不復存在。南朝,也就因此永遠失去了統一華夏的機會,南北朝局面的結束,最後還是要靠北方統一南方的方式來完成。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