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三國5·出師北伐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總兵之印

三國5·出師北伐 吉川英治 3319 2018-03-13
蜀魏之間耗費大量的國力征戰不歇,吳國坐山觀虎鬥,一心巴望兩國戰事愈演愈烈。 趁蜀魏打得不可開交之際,吳王孫權終於將其多年的野心付諸實施,效法魏蜀,僭號稱帝。 四月,他在武昌南郊築壇祭天,舉行登基大禮,即吳國皇帝之位。即日大赦天下,改年號黃武八年(公元229年)為黃龍元年,諡先王孫堅為武烈皇帝。 嫡子孫登自然同時成為皇太子,孫權命諸葛瑾長子諸葛恪為太子左輔,張昭次子張體為太子右弼,專任輔育皇太子之職。 從血親關係來說,諸葛恪為孔明的侄子。他資質聰明,人品高尚,幼時便被稱為神童。其六歲時,一次適逢孫權戲謔其父諸葛瑾——孫權令人將一匹驢牽進宮苑,在驢臉貼上寫有“諸葛子瑜”四個字的紙條。孫權書此四字,蓋因諸葛瑾臉形奇長,故而以驢來揶揄他。由於是主君的戲謔,被揶揄的諸葛瑾也只能搔首苦笑。跟在父親身邊的諸葛恪,突然拿起筆,跑到園子裡的驢子跟前,仰起身子,在驢臉上的四個字下又添上了兩個字。眾人一看,驢臉上的字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諸葛恪就是如此巧妙地為身陷窘境的父親挽回了顏面。如今中國人常說的“面子”一詞,是否源於此典故,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兩名輔弼之外,孫權又任命顧雍為丞相,陸遜為上將軍,輔佐太子鎮守武昌,自己仍舊返回建業。 魏蜀之戰日趨激烈,吳國也愈益顯現出國力的優勢。宿老張昭力主修文偃武,振興產業,增設學校,獎勵農耕,促進畜牧,以備來日之需,同時建議派遣特使赴蜀,慫恿其繼續攻打魏國,並要特使昭告蜀國,吳王也已登基即皇帝位,其用意也是為了博得他國的承認。 特使先後去了成都與孔明所在的漢中,孔明接待特使的心情極為複雜,因為天無二日是他的天下觀,他的理想是重建漢朝的大統。然而面對吳國特使,他卻無法倡導自己的理念——如果反對吳王稱帝,吳國必然會與魏國結盟,如此一來,蜀國將永無興隆之日,蜀國一旦滅亡,自己的理想抱負自然也就無法實現了。

孔明立即拿出大量漢中特產作為禮物,派遣賀使攜賀表一同送往吳國,賀表中稱:“此實乃值得慶賀之幸事,吳蜀兩國今後必將共同繁榮。” 然後他在賀表中又向吳國提出:“現在貴國若以強兵攻魏,魏國必然土崩瓦解。我蜀軍自然亦會不斷進攻,使其兩面受敵,首尾不得相顧。” 同時,又向吳國朝野大肆散佈攻魏時機已到的言論。 吳帝孫權收到孔明賀表,果然立即將陸遜召回建業,徵求他對攻魏的意見。 “對蜀國的要求當如何應對?” “吳蜀既然訂有盟約,自然不能拒絕蜀國要求。可虛作起兵之勢,遙與蜀國為應。待孔明加緊攻魏,再審時度勢,乘虛發兵中原,先於孔明攻入洛陽,此乃吳軍之上策。” 孫權聽罷,會心地笑道:“但願如此。”

孔明決定三出祁山,因為他收到確切情報,陳倉城守將郝昭已經病危。 郝昭也已將自己的病情申奏洛陽朝廷,請求派遣大將前來接替。 鎮守長安的郭淮得到消息,與張郃商議道:“郝昭病重,怎等得及朝廷派人來?你可速去替他。我自寫表申奏朝廷,另行定奪。” 張郃引著三千兵馬,急忙趕往陳倉城來接替郝昭。 然而,張郃還是晚了一步,他尚未趕到陳倉,郝昭便已死,陳倉城也已落入蜀軍手中。 蜀軍進攻何以如此迅速?原來坊間頻傳要來進攻的孔明大軍,實為姜維、魏延所部,他們打著孔明旗號行軍,只是為了掩人耳目。其實孔明早已親率中軍悄悄離開漢中,神不知鬼不覺地便已從山間小路迫近陳倉城後門。他連夜派人進城放火,打開城門,蜀兵得以乘亂一擁而入。

待到姜維與魏延領兵來到城下時,整個陳倉城早已被蜀軍佔領。難怪魏將張郃火速前來增援,也未能趕在蜀軍前面。 姜維、魏延進城以後,拜倒在孔明車前,心悅誠服地讚歎道:“丞相真神計也!末將感佩之至。如此閃擊般的行動,生來首次得見。” 孔明巡視完陳倉城之後,命令士兵尋找死於火中的郝昭遺體,給予厚葬,“郝昭為我軍敵人,但其忠義之心可嘉,雖死猶榮。” 隨後,他又轉向姜維、魏延說道:“陳倉城雖已攻下,但你們二人尚不可解甲,必須立即去攻前方的散關(今陝西寶雞縣南大散嶺上)。如若去得晚了,待魏軍援兵一到,則恐怕又會成為第二座難攻的陳倉城。” 二將受命之後,未敢有片刻歇息,立刻領兵去攻散關。 散關防守極為薄弱,魏延、姜維不費吹灰之力,一舉奪得關隘,遂令士兵在城上插滿了蜀軍旌旗。哪知未過半日,便聽到魏軍震天動地的吶喊聲漸漸逼近過來。

“啊!果然不出丞相所料,魏軍來得如此之快!” 登上箭樓望去,只見魏兵來勢洶洶,隊列中簇擁著鮮豔耀眼的戰旗,旗上繡著“左將軍張郃”五個大字。 但張郃來到城下,一看散城已被蜀軍捷足先登,不禁大失所望,只得命令部下撤兵。 “追上去!” 蜀軍見張郃不戰而退,立即出關緊緊追殺。張郃的兵馬受到重創,狼狽地向長安敗退而去。 姜維、魏延向孔明送來戰報:“散城方面局勢已經穩定。” 孔明得報,高興地說道:“好!時機已到。” 隨即率大軍由陳倉挺進斜谷,攻取建威,向祁山進軍。 祁山是曾經兩度來過的老戰場,兩度出兵,蜀軍均未占得便宜,最終不得不退兵漢中。對孔明而言,這著實是一塊令他心痛之地。 他召集帳下諸將佈置作戰策略:“魏軍兩度在此占得先手,此次必定以為我軍因襲舊例,會先攻雍、郿二郡,故會以重兵嚴加防守二郡。因此我擬調轉矛頭,先去奔襲陰平(今甘肅文縣的鵠衣壩)、武都(今甘肅東南部的白龍江中游地帶)二郡。”

孔明的策略看來是先取陰平、武都二郡,以此來將敵軍吸引到陰、武方向去,但要想使敵軍分兵,自己也勢必要分出兵力去誘敵深入。孔明共計派出兩萬人馬,令王平與姜維各率一萬騎兵分頭前往陰平、武都二郡。 張郃退回長安,禀報了陳倉軍情。郭淮得知孔明又率兵來到祁山,大為震驚。 “如此看來,蜀軍勢必又要進攻雍、郿二郡。張郃,你留在長安,我到郿城去增援,雍城且讓孫禮來防守。”郭淮當即調兵遣將,分路火速開拔。 張郃又頻頻派出快馬,不停地將祁山戰況上奏洛陽朝廷,並緊急求助:“戰局堪憂,請速派大軍前來增援。” 消息傳到洛陽後,本已慌亂的魏國朝廷更加不安。因為近期傳來的情報無一不讓人心驚肉跳:吳國孫權先是登基稱帝,隨後與蜀國互派特使,並按照蜀國的要求,令武昌的陸遜集結大批人馬,大有立刻來攻之勢。

蜀軍是強勁的宿敵,吳軍亦非等閒弱旅。如今兩面燃起烽火,究竟孰為防範重點?魏國朝廷上議論紛紛,莫衷一是,魏帝曹叡無所適從,難以定奪。 “看來只有去問司馬懿了。”雖然重臣宿將濟濟一堂,但魏帝思忖再三,還是感到只能倚仗司馬懿,“快召司馬懿入朝。” 應召前來的司馬懿畢恭畢敬地伏在闕下,他一臉平靜,彷彿對近來的危急戰局毫不掛心。直到魏帝問及在當前腹背受敵的危局下如何應對時,他才答道:“陛下對這等事無須多慮。”隨之不慌不忙地闡述了自己的見解:“孔明煽動吳國發兵,乃意料中之事,吳國為修復邦交應允其要求,亦在情理之中。吳軍大權掌在陸遜一人手中,陸遜亦知吳國不率先發兵,並未違反兩國盟約,故其假作興兵之勢以應之,實則一味整頓軍備,絕不會輕易出兵,如今其必在坐觀魏蜀兩軍攻防成敗,以伺機而動。所以,吳國的鼓譟只是虛張聲勢,蜀國的進襲才是當前大患。我軍只需全力應對蜀軍,對吳軍可待以後再做處置。”

“言之有理。實際軍情確實如此。”司馬懿一席話說得魏帝茅塞頓開,他不禁拍膝慨嘆道,“卿真不愧為大將軍,要破孔明,非卿莫屬!” 魏帝嘉勉之餘,當即封其為大都督,並下詔取回總兵之印,欲授之於司馬懿。 聽了魏帝詔命,司馬懿臉上卻不禁露出難色,因為總兵之印現為全軍統帥曹真所持掌,但聖命難違。司馬懿於是奏道:“陛下以敕命收回總兵之印,曹真豈不顏面盡失?不如臣自己前去拜領為好。” 魏帝准奏,司馬懿於是來到長安,前去探望臥病府中的曹真。問完病情,閒聊一陣之後,司馬懿轉入正題:“近日吳國陸遜與蜀國孔明沆瀣一氣,同時進犯我境之事,不知都督可曾得知?” 曹真被問得一臉愕然,“哎,竟有這等事?”隨即痛哭流涕地說道:“我臥病在床,竟然無人告知我戰場真情。”

“都督請保重貴體。”司馬懿寬慰曹真道,“我會盡力輔佐都督,您可不必對戰事過於煩心。” “不可。以我的病體,已無力挽回戰場危局,還是請你收下總兵之印,在此危難之際,擔當力挽狂瀾的重任吧。” 曹真說罷取出總兵之印,勉強站起身來,將其送到司馬懿手中。司馬懿雖再三推辭,但曹真無論如何不答應,“我日後自會奏明朝廷,絕不將此事的責任歸咎於你。” 司馬懿無法再做推辭,於是收下總兵之印,答稱暫時為其保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