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說春秋之六·聖賢本色

第12章 第二一一章占星算卦

公子季札在中原國家走了一趟,就像一個赤腳醫生對鄉里進行了一次巡診。從那以後,有病的治病,沒病的健身,病入膏肓的準備後事。 衛國基本上就屬於沒病健身那種,大家安安生生過日子。魯國基本上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靜躺等死。齊國大病難愈,晉國必將肢解,鄭國勉強求存,都只能盡人事而聽天命了。 為什麼這樣說? 來看看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 世界在變化,怎麼變?聚變,還有裂變。 而且,一切都不可逆轉。 周朝在分裂,一個統一的王朝已經不復存在,而是若干個獨立的國家,這是裂變。 與此同時,大國在不停地吞併小國,國家在變大,這是聚變。 然而,擺脫了周朝統治的諸侯們卻沒有認真去思考,周朝為什麼分裂,或者說,自己為什麼能夠從周朝分裂出來。所以,諸侯們在重蹈周朝的覆轍,他們很快發現,周朝發生的事情正在自己的國家發生。

在諸侯國中同樣發生著變化,聚變,還有裂變。 而且,一切都不可逆轉。 就像分崩離析的周朝再也無力外顧一樣,實際上,同樣走入分崩離析的諸侯國也已經無力外顧。世界和平因此到來,而世界和平的到來,轉而加快了各諸侯國內部的聚變和裂變。 對於各國的卿大夫們來說,現在他們面臨的是春秋中早期諸侯們所面臨的同樣的問題:強大則瓜分這個國家,不夠強大則保全自己的家族,弱小則被吞併。 那麼,什麼是賢人?賢人就是在保全自身和家族的前提下,還能幫助國家苟延殘喘的人。 那麼,什麼是聖人?聖人就是連自己的前途都看不到在哪裡,卻能為世界的前途殫精竭慮的人。 季札的朋友都是賢人,因為他們首先必須要想辦法保住自己的腦袋。

季札走了之後,子產更加小心地保護著自己。 駟帶是接了父親子西的班,他有一個叔叔叫子皙(公孫黑),一直以來自視極高,認為自己的能力完全應該做到卿。駟帶和這個叔叔的關係非常好,也常常為他呼籲。 對於子皙,子皮盡量躲著他,他知道子皙的能力和人品都不夠做卿的資格。而子產、遊吉和印段也都小心翼翼,盡量不去招惹他。 可是,有一個人不怕他,這個人就是良霄。 “奶奶個頭,當初要不是我爺爺極力堅持,你們這些家全都被滅了,牛什麼?”良霄經常這樣說,他說的都是事實,誰要不信,去翻翻第四部第140章。 “小兔崽子,誰還沒喝過誰家一碗棒子麵粥啊?過去好幾輩子的那點屁事總掛在嘴上說什麼說?”別人沒說什麼,子皙不買這個賬,當著很多人的面對良霄表示不服氣。

說起來,兩人還是叔侄,雖然稍微遠了點。 季札的預言當年就在鄭國成為現實。 良霄負責鄭國的對外事務,他看著子皙不順眼,於是想了一個公報私仇的辦法。 “皙叔啊,我給你派個活,出使一趟。”這一天良霄把子皙給叫來,要給他派活。 “啊,去哪裡?”子皙冷冷地問。他就覺得良霄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去楚國。”良霄微笑著說。他確實沒安好心。 “什麼?去楚國?我們跟楚國正冷戰呢,你讓我去,不等於讓我送死嗎?”子皙一聽,大喊大叫起來。 “哎哎,別這麼大驚小怪的,你們家不是外交官世家嗎?你不去誰去?” “世家?世家也不能送死啊。我告訴你,能去我肯定去,不能去,那我肯定不去。”子皙挺橫。

“不去?國家養著你,到用你的時候了,好嘛,你不去?不去就沒收你的封邑。”良霄更橫。 “你敢!” “你看我敢不敢!” 兩人吵了起來,最後子皙一拍桌子:“好,小兔崽子,你等著。” 說完,子皙轉身,氣哼哼地走了。 “跟我鬥,哼。”良霄得意地笑了。 子皙不是好惹的人。 從良霄家回來,子皙越想越窩火,最後一拍桌子:“他大爺的,欺負到我頭上了,老子跟你拼了。” 子皙說到做到,一邊分發皮甲,武裝家兵,一邊通知駟帶,讓親侄子出兵增援,同時還通知了子皮和子石。 三大家族如果合兵,在鄭國是沒有人能抵擋的。 駟帶沒有猶豫,立即準備出兵。 這一邊,良霄還完全不知道那一邊已經摩拳擦掌了。

內亂,隨時到來。 關鍵時刻,子皮出面了。 子皮首先勸住了子皙和駟帶,然後又去良霄家調解。良霄聽說子皙和駟帶要來攻打自己,也嚇了一跳,如今子皮親自來調解,他也樂得順坡下驢。 於是,當天晚上,子皮召集了鄭國所有的卿大夫到良霄家,所有人作證,良霄和子皙握手言和,舉行盟誓。 “哼,這樣的盟誓能管幾天?裡說得好:'君子屢盟,亂是用長。'盟誓越多,反而越亂。”大夫裨灶私下里斷言。 “那,你怎麼看局勢發展?”然明對裨灶十分信服,於是討教。 “良霄專橫跋扈,不自量力,最終完蛋的一定是他。” “他完蛋了,誰來執政?” “還用說,肯定是子產啊。” “子產執政,這個國家才會有希望啊。”

“是啊,如果不是子產,鄭國恐怕就要成為歷史了。” 裨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然明這樣本身就很賢能的人對他竟然也這麼信服呢? 說到裨灶,就要來介紹一下春秋時期的占星術了。 裨灶,是最早有記載的占星術專家,也被稱為中國占星術的祖師爺。 自古以來,人們就在研究天上的星星,認為天與地是對應的,所以星象能夠預測人間的事情。 據《史記》記載,關於星象學,黃帝時期就已經有了,之後歷代都有發展。不過,關於星象學的記載多半佚失,至今留存最早最完整的反而是《史記》了,其中的《史記·天官書第五》對中國古時的星象學有非常詳盡的記載。 按古時的星象學,天上的星星都對應著地上的人物、器具、地方等等,決定著人世間的禍福興衰和喜怒哀樂。譬如,我們常說的二十八宿,就代表了中原的二十八個地區。

因此,星辰的運動,往往就昭示著相對應的人物、地區或者國家將要發生什麼。 春秋時期,用得比較多的是歲星。 歲星是哪顆星?也就是木星。在太陽系的所有行星中,木星為最大,其質量是所有其他行星之和的兩倍。木星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4332.589天,約合11.86年。 中國古代很早就認識到木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於是把周天分為12分,稱為12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來紀年。因此,木星被稱為歲星,這種紀年法被稱為歲星紀年法。 除了十二次之外,天上又有十二辰的分劃(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稱呼)。它的計量方向和歲星運行的方向相反,即自東向西。 由於十二地支的順序為當時人們所熟知,因此,人們又設想有個天體,它的運行速度也是12年一周天,但運行方向是循十二辰的方向。這個假想的天體稱為太歲。當歲星和太歲的初始位置關係規定後,就可以從任何一年歲星的位置推出太歲所在的辰,因而就能以十二辰的順序來紀年。

木星繞天一周,實際上不是十二年,而是11.86年,所以每隔八十二年就會有一個星次的誤差,叫做“超辰”或是“超次”。 春秋時期星象學中,歲星的位置代表了不同的國家,歲星的運行以及與其他星體的相對位置也就對不同的國家有影響。 所以,春秋時期的占星術,多半拿歲星說事。春秋時期,有幾位占星術的高手,他們是鄭國的裨灶、魯國的梓慎和宋國的子韋,這里略作介紹。 魯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也就是季札出訪各國的前一年。這一年春天,魯國氣候反常,異常溫暖,各地都沒有發現冰。魯國大夫梓慎斷言:“恐怕今年宋國和鄭國要發生飢荒了。” “為什麼?”有人問,憑什麼魯國氣候溫暖,鄭國和宋國就要飢荒? “是這樣的,現在歲星本來應該在斗、牛的位置上,可是歲星已經過了這個位置,到了玄枵的位置。天時不正,就會帶來災荒,本來應該寒冷的時候卻很溫暖,龍在下而蛇在上,龍是宋國和鄭國的星宿,所以這兩國必然發生災荒。”梓慎這樣分析。

當年,鄭國和宋國果然都遭受了旱災。 當然,魯國其實也遭受了旱災。 當年秋天的時候,鄭國的裨灶也作了一個預言:今年周王和楚王都要死。 “為什麼?”有人問。 “因為今年的歲星不在它本來該在的位置上,跑到了明年的位置上了,危害到了象征南方的朱鳥尾(南方七個星宿的總稱),所以周王室和楚王都要遭殃。”裨灶這樣分析,也是按照歲星的位置。 準不准?反正周靈王和楚康王都是那年年底死的。 據《左傳》,此後裨灶還有幾次預言,譬如陳國的滅亡,晉平公之死等,都很準確。 宋國的子韋職務是司星,專門看星星的。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天上出事了。 那天晚上,宋景公帶著小妾賞月,猛然發現火星占了二十八宿之一心宿的位置,術語叫做“熒惑守心”,由於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在天空中運行,時而從西向東,時而從東向西,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所以稱為熒惑。這下麻煩了,因為心宿代表了宋國。

宋景公也略通天文,因此趕緊派人把子韋給叫來了。 “你看看,現在熒惑守心,主何凶吉?”宋景公急忙問。 “熒惑是顆凶星,走到誰的位置上誰倒霉。不幸的是現在到了我們宋國的位置,那就是主公您要倒霉了。恕我直言,您活不長了。”子韋仰望星空,這樣解說。 “什、什麼?”宋景公驚叫出來。 “不過,我有辦法讓這個災禍從主公身上移開,讓咱們的卿來承擔這個災禍。”子韋輕聲說,怕被別人聽見。 “是嗎?”宋景公一時挺高興,不過想了想,覺得不妥,“卿是為我治理國家的,我卻要害死別人,太缺德了,不行。” 子韋一看,宋景公還挺有良心。 “那,還可以轉嫁給老百姓。”子韋接著出主意。 “不行,老百姓死光了,我當誰的國君啊?這主意不好。”這次,宋景公想都沒想,拒絕了。 子韋一看,宋景公的覺悟提高很快啊。 “那,還可以轉移到年成上。”子韋還有主意。 “年成不好,老百姓忍飢挨餓,家破人亡。作為國君,自己的災難要轉移到老百姓頭上,誰還願意把我當國君啊?算了算了,該死活不了,我是壽數到了,死就死吧。你就別再出餿主意了,就這樣吧。”宋景公斷然拒絕。 子韋一看,哇噻,這麼多年了,沒發現老東西覺悟這麼高啊,這簡直就是垂範千古了。 子韋向宋景公叩了一個頭,說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天雖處在很高的地方,但它能聽見地上的話,主公說了三句這麼有覺悟的話,上天必定要三次獎賞君王。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動三個地方,這樣君王就會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你怎麼知道呢?” “火星移動一個地方要經過七顆星,一顆星相當於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的壽命會延長二十一年。”子韋計算了一番,這二十一年也不是信口說的。 “真的?” “主公,咱們今天晚上就別睡覺了,我陪著你,咱們就看看他動還是不動。要是不動,主公您就殺了我。” 當天晚上,宋景公和子韋真的整夜未眠,盯著星星看。還好,晚上沒有烏雲,隨時能夠看見星星。火星真的移動了嗎? 一切都如子韋所說的那樣,火星當晚移動了三次。 宋景公活了六十四歲,等於在那之後又活了二十七年。 這件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史記》也有記載。 歸結春秋及以前的星象學,並沒有科學道理可言。不過,星象學對於中國曆法貢獻極大,並且對於考古有非同尋常的利用價值。 譬如周武王滅商,周朝史官史佚記錄下了在這一激動人心時刻天空上的星座和月相,命鑄銅匠在利簋上澆鑄下“歲鼎克聞夙有商”的銘文,依據這一記載,可以斷定周武王克商的準確日期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後來占星術逐漸衰落,被《周易》卜卦所取代。不過中諸葛亮還常常“夜觀天象”,但是好像觀察得就比較簡單,往往是看見“一顆大星墜落到了某地某地”,與春秋占星術相比,就有點小兒科了。 既然說了春秋時期的占星術,順便也說說春秋時期的卜筮。 古時預測吉凶,用龜甲稱卜,用蓍(音詩)草稱筮(音是),合稱卜筮。卜筮從上古就有,而《易》最早實際上就是卜卦。 卜的方法簡單介紹一下,那就是取龜甲,上鑽九個孔,占卜時在孔中插入乾草點燃,龜殼受熱產生裂紋,再根據裂紋的形狀來進行解析。商朝以前,龜殼為一次性使用,到了周朝,則反複使用。 筮的方法略複雜,不作具體介紹。主要是通過一種固定程式的抽取過程,確定蓍草的數目,一共六次,得到六個數,稱為六爻。六爻依次排列之後,就能得到一個或者兩個卦象,然後根據卦辭進行解釋。 一般來說,只有家國大事才會進行卜筮,而且,無疑不卜,不要平時沒事吃飽了撐的去卜筮。 到後世,基本上不用龜和蓍草,而用銅錢占卜了,這是後話。 周初,周武王伐商之前曾經占卜,結果卦象為不吉,當天暴雨。所有人都很害怕,只有姜太公把龜甲蓍草砸個稀爛,然後勸告周武王:“我們是奉上天的意思討伐無道,不要讓這些爛骨頭破草阻止我們。” 之後,周武王發兵,滅了商朝。 按理說,姜太公已經把卜筮說得一無是處並且證明了卜筮沒什麼用,大家就該放棄卜筮了。可是事實上是,整個周朝依然盛行卜筮。 《左傳》中有關卜筮的記載很多,關於以《周易》卜筮的記載共有十三條,還有五處引用《周易》來論說事理。卜筮的高手有卜偃、辛廖、史蘇等等,可見卜筮這樣的工作通常由卜官或者史官來做。而且,不僅周王室、魯國這樣的正宗周文化使用,晉國甚至楚國都大量使用。儼然,卜筮是中原文明的一種象徵。 《周易》占卜是迷信還是科學,說法不一,不去判斷。依筆者所見所聞,確有很多神奇之處。 《左傳》中對卜筮的記載,同樣有靈有不靈,有信有不信。 晉獻公想立驪姬為夫人,卜了一下,不吉;筮了一下,吉。晉獻公說了:“筮比較準。”其實,他早就定了要立驪姬為夫人,卜筮不過是做個樣子。 同樣,楚靈王想要佔有天下,卜了一下,不吉。楚靈王把龜殼扔在地上,對天喊道:“這點小小要求都不滿足,老子自己去奪過來。” 基本上,多數情況下卜筮都是做樣子,如果是吉,那就名正言順;如果是不吉,學姜太公就是了。 《史記》中有“龜策列傳”記述卜筮。 到了唐朝,唐朝第一名將李靖在《李衛公問對》中曾經跟唐太宗談到占星卜筮這一類東西。按李靖的說法“天官時日,明將不法,黯者拘之”,所有這些占星卜卦,與裝神弄鬼一樣都屬於“兵家詭道”,都是拿來騙人的,真正的名將是根本不信的。 可是,如今還有很多人相信占星算卦,實在是荒唐之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