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6·大結局

第12章 孟嘗君救魏

公元前284年,樂毅率領五國聯軍討伐齊國,在濟西大敗齊軍。此後秦、趙、魏、韓四國撤軍,唯有燕軍繼續前進,最終攻克臨淄,佔領齊國。 如果不考慮後來發生的事,燕國無疑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贏家,而其他國家也各有所獲—— 秦國如願以償,得到了中原的商業中心陶地,並將其作為相國魏厓的封邑。魏厓本來就富比王侯,這一來更是錦上添花,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魏國近水樓台先得月,乘機奪取原來宋國的大部分土地,設置了大宋和方與兩郡,國土面積大增。 趙國以廉頗為大將,攻取了齊國的陽晉(今山東省鄆城)。廉頗因此戰成名,被封為上卿,後改任大將軍。關於這個人的故事,以後還會講到,先且一筆帶過。 楚國則收回了原來被宋王偃搶去的淮北之地。

就連國勢每況愈下的魯國也趁火打劫,出兵攻占了齊國的徐州,真可謂是牆倒眾人推,鼓破萬人捶。 但是秦國的胃口顯然不止於陶地。公元前283年,濟西之戰過後不到一年,樂毅正在齊國攻城略地,秦國便對魏國發動了全面進攻。 這一次,秦國的目的是滅魏國,將陶地與秦國本土連成一片,切斷山東各國的“合縱之腰”。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秦昭王先後兩次與楚頃襄王會面,以確保楚國不會出兵干涉;又向韓僖王施壓,迫使韓國屈從於秦國,共同出兵侵魏。 秦軍兵出函谷關,先是攻占了魏國長城外的安城(今河南省原陽),接著攻取了大樑西北的重鎮北林(今河南省中牟,當時以森林茂密而得名),在那裡囤積武器和軍糧,作為進攻大樑的前進基地。

大樑西郊的梁囿,是歷代魏王花重金建設的王家園林,亭台樓閣極其考究,山川湖泊錯落有致,相當於那個年代的圓明園。秦軍攻入梁囿後,極盡破壞之能事,燒毀建築,砍伐樹木,並將園中放養的上千麋鹿悉數射殺,以餉軍士。 在這個危急關頭,孟嘗君奉魏昭王之命向趙、燕兩國求救。 趙惠文王一開始不想藉兵,孟嘗君向他剖析了秦國這次用兵的意圖,明確告訴他:“魏國一旦滅亡,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趙國,到時候趙國將年年戰亂,永無寧日。”趙惠文王這才醒悟,答應派十萬大軍救援魏國。 燕昭王也不想救魏。他對孟嘗君說,燕國正在和齊國打仗,現在又要派部隊行軍千里去救援魏國,顯然是不現實的。孟嘗君便威脅道,如果燕國坐視不救,魏國便會臣服於秦國,然後率領魏、韓大軍,再請秦、趙出兵共同進攻燕國。 “您認為,是派部隊行軍千里去救魏國好呢,還是出薊城南門就可以看到四國聯軍好?”

這話如果從別人口裡說出來,燕昭王或許會付諸一笑。但是從孟嘗君口裡說出來,他就不得不考慮後果了。當時孟嘗君說完,就準備離去。燕昭王趕緊叫住他:“您別急著走,寡人同意派兵了。”於是燕國出兵八萬,與趙國的十萬大軍會合,渡過黃河,從北面逼近北林,對秦軍形成強大的威脅。 韓國本來就不想攻打魏國,看到形勢逆轉,便想反戈一擊,與燕、趙、魏三國聯合攻秦。 秦昭王審時度勢,果斷將軍隊撤回關中。 經此一役,秦國改變策略,開始拉攏韓、魏,轉而將矛頭對準趙國。 公元前282年,秦昭王分別與韓僖王、魏昭王會面。同時,秦軍在白起的率領下攻趙,取茲氏和祁城(今山西省祁縣)。 公元前281年,白起又攻趙,取藺和離石(均在今山西省離石境內),然後率軍南下,第二次圍攻大樑。燕國和趙國再次出兵救魏,將秦軍圍困於林中(今河南省新鄭),迫使秦國講和。

公元前280年,白起連續三年第三次攻趙,取代縣(今河北省蔚縣)和光狼(今山西省高平)兩城,斬首三萬。 在白起咄咄逼人的攻勢面前,被趙惠文王倚為棟樑的廉頗也束手無策。這倒不是說廉頗無能——如果沒有廉頗,趙國也許敗得更慘——而是白起實在太厲害。 正當趙國被打得狼狽不堪的時候,秦國出人意料地停止了進攻,向趙國伸出了橄欖枝。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