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那時漢朝1 劉邦崛起·楚漢爭霸

第15章 三、趙國之癢

如果我們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張耳和陳馀此時報仇的心情,那就是——很爽。想不爽都不行,如果當初你陳勝封我們哥倆為將軍和護軍,事情就不會鬧得如此不可收拾。好啦,現在一切都既成現實了,咱們就接著慢慢整吧。 此時,遠在西邊的陳勝聽說武臣另立山頭,氣得暴跳如雷。他本能的反應就是,殺掉武臣全家,然後發兵進攻趙國。陳勝還真不是一般的愚蠢,章邯幹掉周文幾十萬大軍後,他下一個將瞄準陳勝王,而陳勝不管秦軍的虎狼之師,竟然還要清理門戶增加負擔,這不是做事連主次都不分了嗎? 還好,陳勝糊塗,其屬下並未愚笨。當陳勝派人把武臣全家人捉到面前,準備揮刀大斬時,他的相國蔡賜攔住他提醒道:大王萬萬不可殺武臣一家,此時秦國還沒有滅亡,你殺掉武臣等家人,那等於給自己又多樹立了一個像秦國一樣的惡敵,那是萬萬不妥的。我們還不如順水推舟,成全他稱王,利用他攻秦,一旦天下太平,再搞他也不遲。

什麼叫江湖,這就是江湖。陳勝一聽,大夢初醒,相國這才叫高招嘛,怎麼自己一時腦袋充血就沒想到呢。於是陳勝依相國之計,立即釋放武臣一家,並送到老家陳縣的皇宮裡供養,順便還巴結張耳,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接著,陳勝又派使者前往趙國,祝賀並承認武臣稱王之事實,又以諸侯共擊暴秦之名催促武臣,立即派兵前來西部前線助戰。 陳勝這招就像當今美國國徽上的那隻老鷹,一手搖著橄欖枝,一手揮著利劍,軟硬兼施,殺傷力極強。想想也是,武臣還是靠陳勝派給他的三千兵發家的呢,況且陳勝待你家人如同手足,面子都給足了,你武臣敢不來嗎?可話說回來了,只要你武臣敢來,不管你殺敵有功無功,都別想提著腦袋回趙國了。 但是,陳勝得意得太早了,像武臣這等智商不怎麼樣的人,估計會上當。可是別忘了,如今輔佐趙王的是大將軍陳馀和右丞相張耳,如果你陳勝要對武臣採取引蛇出洞法,那麼首先得過他們兄弟倆這關。

恰恰是,陳勝出的這道難題,不但沒有難倒張耳和陳馀,反而被他們一眼就洞穿了。陳勝的使者前腳剛走,張耳和陳馀馬上就圍住武臣說道,大王千萬不要上當。您當上趙王,並非出自他的本意,而他不惜千里派人前來祝賀,不過是緩兵之計,一旦他滅掉秦國,那麼步秦國後塵的就非趙國莫屬了。 武臣一聽立即就傻掉了,沒想到陳勝的用意竟然如此陰險,可是我都答應他要出兵擊秦了,那你們說我怎麼辦,而且我們的親屬都還在他的手裡呢。 大王不要著急,更不要害怕,臣下都已為您想好應付的招了。這招很簡單,那就是對他不理不睬,隨他折騰。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首先,如果大王願意在鞏固趙國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拿下燕、代兩地擴大地盤,到時候就算張楚打敗秦國,陳勝也不敢遠來冒犯趙國。其次,如果張楚勝不了秦國,理所當然要倚重趙國,那麼到時趙國趁著兩國鬥得死去活來,打他個措手不及,得到天下就不是沒有可能的了。

實事求是地來考證張耳和陳馀這番話,裡面是有相當水分的。比如說如果陳勝打敗秦國,就不敢北上冒犯趙國,這話簡直就是低估了陳勝的勇氣和魄力。要不是相國攔路,他早就乾過來了,還要等到打敗秦國才過來收拾你嗎? 話說回來,張耳哥倆這話也不完全錯,他們憑著敏感的政治判斷力,料定陳勝必敗。想想都知道,張楚軍的主力都被打散了,陳勝憑什麼打敗章邯那二十幾萬瘋了一樣的勞改犯,況且除了章邯之外,王離還有三十萬兵在那裡等著你收拾呢,陳勝左顧右顧,他能顧得過來那麼多嗎? 武臣一聽也立即明白了,其實趙國祇要有充分的籌碼,不但不怕陳勝威脅,甚至還在無形中就已經威脅著張楚呢,如此看來,擔心家人親屬的安全,那簡直就是多餘的了。

既然如此,那就放心地擴大地盤吧。 所謂擴大地盤,通俗地說就是搶地,又或者說是武力圈地。在中國歷史上,歷代戰爭歸根到底都是土地戰爭,諸侯連年戰火不息無非就是要爭當個大地主,張耳和陳馀設計的這項搶地計劃,如果成功的話,它不僅滿足了武臣的大地主夢,更是滿足了張耳哥倆準備爭霸天下的野心。 於是,武臣馬上派兵四處圈地,韓廣負責搶燕代之地,李良負責搶常山(今河北省正定縣)之地。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沒想到還是出問題了,出問題的不是計劃本身,而是執行計劃之人——韓廣和李良。 別小看這兩個人,儘管他們是兩個三流角色,但是,引導歷史河流改變方向的,往往不是一流人物,而是像韓廣及李良這等三流演員。 韓廣,出生年月,籍貫,及家庭出身等皆不詳。唯一知道一點的是,他曾經在趙國當過一小官。好玩的是,韓廣幾乎是武臣的翻版,當他勝利地拿下了燕代兩地時,其屬下馬上擁戴他自立為王。

擁護韓廣稱王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豪傑。無論在電影中,或是文學作品中,豪傑出現的概率實在是太高了,而且這個詞在現代生活中很多時候是拿來當褒義使用的。 千萬不要被生活的經驗蒙上了雙眼,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過,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套用他的話來說豪傑,那就是一代有一代之豪傑。在秦末動亂時期,所謂豪傑多是一些流氓癟三及地痞。這些人仗著人多勢眾打劫霸市,倚仗武力遂成鄉里或某個地域一霸,於是被稱之為豪傑。 豪傑們擁護韓廣稱王的理由是:楚國和趙國都已立王,燕國這塊地盤雖然小了些,但過去畢竟還是一個萬乘之國,在這裡稱王準是沒錯的。 所謂萬乘之國,就是有著上萬輛馬車的國家,也算是個中等以上的國家了。在燕國這塊土地上,曾經有過多麼光榮偉大的歷史,當年嬴政統一六國時,如果不是燕子丹派荊軻刺秦,估計他還可以多活幾年。如今燕地蒼勁仍舊,土地仍舊,只要肯紮根下來墾殖,完全可以重振戰國雄風,敢問諸侯路在何方。

韓廣也深深地被豪傑們的遊說打動了,生在這種亂世,只要是個男人,誰不想穿黃袍加冠冕。正所謂歷史造諸侯,人生能有幾個大機會,如果讓機遇擦肩而過,到時替自己遺憾的就不僅是自己了。 稱王之見是沒錯的,可問題又來了,此時韓廣的母親還留在趙國,沒有足夠準備就倉促上陣,到時趙國不但要殺掉老母,還要發兵攻打燕國,那不是太得不償失了嗎? 豪傑們笑了,韓將軍您真是多慮啦。趙國也是倉促稱王,連腳跟還沒站穩,西邊憂秦,南邊憂楚,真可謂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還有力量和心情跟我們鬥。再說了,以陳勝之強都不敢殺武臣一家,以武臣之力又豈敢動你母親一根毫毛? 豪傑們說得也沒錯哦,我韓廣搶的土地又不是你趙國的,給趙國是情,不給是理,如果你趙國要殺我母親,憑的又是哪門子理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陳勝王教我們的,你武臣稱得了王,為什麼我韓廣就做不得呢?

豪傑們這麼一吆喝,韓廣果然打消顧慮,另起山頭,這座山頭的名字就叫燕國。燕國,多麼蒼勁而美麗的名字。 如果說韓廣是武臣的翻版,那麼武臣就是陳勝的翻版了。武臣一聽說韓廣分兵裂土,當即也怒得跳了起來,我負陳勝王是合理的,你韓廣憑什麼要背叛我?打,不打你狗日的,老子還真無法洩掉心頭這口悶氣。 這時候,張耳和陳馀也出來說話了,他們可不像陳勝的相國蔡賜那樣好言相勸,他們的看法和武臣相當一致:打,一定要好好教訓教訓韓廣這小子。 張耳和陳馀為什麼要主張打?道理是很顯然的,之前陳勝如果要打趙國,他還得兼顧章邯,兩頭作戰,這可是戰爭之忌。但是現在的趙國可沒有這種顧慮,陳勝和秦兵正在交纏,根本就沒空理睬趙國,而趙國正可以集中兵力一心一意打燕國,讓韓廣知道什麼叫作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負我!

於是張耳和陳馀同時出擊,沿著燕國的邊界搶奪土地。但是,就在這關鍵時刻,武臣不知哪根筋出了毛病,竟然獨自騎馬出來玩耍,沒想到正耍到得意忘形之際,被巡防的燕軍給逮了個正著。 這下子輪到韓廣牛氣了,他給張耳及陳馀放出風聲,你們趙王就在我這裡,想要人就立即把趙國土地割一半給我,不然你們就等著喝人肉湯吧。 韓廣這招真不是一般的狠毒,這年頭,什麼東西都好說,就是土地不能亂割。土地是諸侯的立業之本,沒有趙王,可以再立一個,可是沒有土地,再搶回來就難得多了。不過,張耳和陳馀不能因為可以立別人為趙王,就要放棄武臣,至少先得動用外交手段去解決。再說了,趙國也不是沒有談判的籌碼,韓廣的母親還在趙國手裡呢。

於是,張耳和陳馀派出使者,出使燕國談判。韓廣一看到趙國使者就冷笑不已,你張耳和陳馀就別想只用我老娘就換回趙王,沒有那麼便宜的事。我還是那句話,想要人,就得拿一半土地來。 更毒的還在後面,韓廣為了斷絕張耳和陳馀的談判念頭,趙國使者只要來一個就殺一個,來來回回殺了十來個。這下張耳和陳馀可是一點輒都沒了,碰上這等只要江山不要老母的無賴,那是神仙見了都要讓路的。 然而,就在張耳和陳馀焦頭爛額之際,趙國的救星出現了。讓人倍覺驚訝的是,這個救星不是什麼外星人,更不是什麼縱橫家,而是一個無名小卒,趙國的炊事兵(養卒)。 這名炊事兵聽說趙王被擒,就對舍友說:我想要替張丞相和陳將軍去遊說燕國,你們覺得怎麼樣?

炊事兵舍友一聽,哄室全笑,你真是想升官想瘋了吧,燕國都砍掉趙國十幾個使者了,除非派神仙去,不然誰去都要送死,你這不是自我尋死嗎? 炊事兵笑了,這倒未必,不信你們就等著瞧。 炊事兵就去找張耳和陳馀,要求主動出使燕國。有人主動請纓,這當然是他們所樂意的。你就去吧,路上小心一點,遊說的時候也要多多察言觀色,如果形勢不對,能跑就跑,跑不掉就是自殺也比被他們砍了強。 炊事兵又笑了,看來張耳和陳馀還是不太相信他的能力。不過沒問題,結果馬上就要揭曉,他們將會看到我和趙王一起乘著馬車回到趙國。 炊事兵帶著萬分自信出發了,他見到了韓廣。炊事兵一看到韓廣就問:請問大王,你知道此時張耳和陳馀在趙國想著什麼嗎? 韓廣:當然是想讓我盡快還他趙王啦。 炊事兵:錯!你根本就不了解張耳和陳馀的為人,其實他們現在最想的不是得到武臣王,而是自立稱王。 韓廣:他們敢嗎? 炊事兵笑,你以為他們真的不敢嗎?你以為張耳和陳馀會甘心一輩子就做那個丞相和將軍嗎?我還是明白地告訴你吧,其實他們早就想稱王了,只不過趙國初定,不敢三分趙國罷了,況且武臣王比他們年長,所以只能按輩分來扶他稱王。 現在,趙王落在你的手裡,他們表面上看希望得回趙王,其實他們早就想讓你殺掉趙王了。可是請你注意,一旦你殺掉趙王,後果將會更嚴重,因為到那時,張耳和陳馀趁機把趙國的土地各分一半,各自稱王,並且掛著替趙王報仇的名義來征伐你,到時你真能受得了嗎? 韓廣一聽,神經突然緊張起來。炊事兵分析得沒錯,像張耳和陳馀這等老江湖,丞相和將軍之位哪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不要說一個趙國,就算把十個燕國填進他們肚子也不見得就飽了。 看來索地的事還是算了吧,把趙王還回去,把老母要回來,兩國之間算是兩清,正所謂小心使得萬年船,至於將來形勢怎麼發展,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果然不出炊事員所料,韓廣答應放趙王回國,而炊事員也實現了出使前的諾言:駕著馬車,和趙王一起回到了趙國。 韓廣的鬧劇,就此平息了下來。 然而,歷史劇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就當韓廣剛走下台去時,李良就接著登台了。其實,李良這哪止是唱戲,他簡直就是玩命。 李良,也是諸多情況不詳,只是從後來秦軍送來的一封信中,看出他大約在秦朝任過小官。 那時,李良搞定常山後,回到邯鄲城復命,武臣又命令他去攻打太原。太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市。然而,當李良走到石邑(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時,有一支秦國軍隊擋住了他的去路,這支軍隊的首領不是什麼陌生人,而是曾經在秦朝蒙恬大將屬下任過副將的王離。 王離,秦國名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他之所以能當上秦朝駐守西北的三十萬邊防軍的大將軍,完全是托趙高同志的福。嬴政駕崩後,趙高假詔秦始皇遺詔,逼蒙恬自殺,並且把軍權交給副將王離,於是王離一夜之間便成了秦朝最大的將軍。可是,後來章邯帶著二十幾萬軍隊殺出咸陽城,也是一夜成名,甚至人氣和能量都蓋過了王離,成為胡亥最信得過的將軍殺手。 不管怎麼說,王離對秦朝還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王離本著為趙高服務到底的報恩精神,率軍從西北出發,準備進攻趙國,於是就在路上碰上了李良。王離一看到李良就樂了,李良算是老相識,不要急著動手,還是先趕快給他寫封信問好。 王離的這封信不是以他的名義問候李良,而是以胡亥的名義寫的,很顯然,這是一封詐降書。 這封信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阿良呀,你曾經事奉過我,是我提拔你才顯貴的。可沒想到你竟然背叛我,這也太不厚道了吧。不過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只要你真心背叛趙國,歸附大秦,那麼以前做過的一切都一筆勾銷,並且從此讓你更加顯貴。 落款處:嬴胡亥。 更可怕的還有,此信沒有封口。這真是一個詭計,此信真假姑且不論,李良本無反意,萬一有人偷看此信後向趙王告密,那真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看來,王離這招可不是一般的狠毒,它的用意非常明顯,那就是逼良為娼。 此時,李良那顆七上八下的心,真是有說不出的難受。向前退後,都是很要人命的,怎麼辦呢?權衡利弊,李良決定回邯鄲向趙王復命請兵。 但是,李良還沒回到邯鄲,就在半路上反了。 事情來得實在突然。當李良回到邯鄲城時,突然遙遙地看見有一百多個隨從的儀仗隊向趙國方向奔馳而來,排場這麼大,肯定是大王出遊或是赴宴歸來,李良來不及多想,急忙下馬,在道旁伏地拜謁。 李良這一拜,可是拜錯神了。因為當儀仗隊走到跟前時,他才發現坐在皇車裡的不是趙王武臣,而是趙王那喝得爛醉如泥的姐姐。更讓人鬱悶的是,這個出門搞腐敗活動的女人,竟然沒有認出李良,以為跪拜在地上的只是一般將領,便懶得下車還禮,只派一騎兵過來叫一聲請起,馬上就奔馳而去了。 這下面子可丟大了,將軍膝上長黃金,上跪天,下跪地;出則跪君主,入則跪父母。如今不明不白地對一個醉酒的女人家下跪,竟然還不親自請起就揚長而去,教我怎麼擱得下這張老臉? 可跪都跪了,有什麼辦法呢! 李良站起身來,無比慚愧地看著從官。這時,有一個軍官站出來,憤怒地對李良說道:天下背叛秦國的人當中,有能力的都紛紛自立稱王了。趙王的地位曾經都在將軍之下,現在連個女人家都不肯下車為將軍還禮,她算個什麼東西,還是讓我追上去把她殺了吧。 這話彷若一石激起千層浪,從官們個個義憤填膺,全都吵著要殺掉那個醉酒女人,以報怠慢將軍之仇。虧軍官們想得出來,殺一個醉酒的女人實在太簡單了,可問題是她是趙王的姐姐,砍她就等於砍趙王的心,那不就是造反嗎? 其實,從官們想做的就是造反之事。正如前面那個軍官所說的,那些有能力的都紛紛稱王了,就我們跟著你李將軍混得沒出息。這下子,真是搞得李良腦袋都大了,前有秦軍招降書,後有婦人之辱,現在從官們又都跳著發牢騷,莫非反趙乃天意耶? 韓廣都敢反,我為什麼不能反?現在就是不反,將來也要反,晚反早反一個樣,不如現在就反了。李良又一陣腦熱,他突然發出一個指令,既然大家想替我報仇,那都聽好了,給我追上去把那個女人殺了,準備血洗邯鄲! 果然,李良快兵追上前面那個女人,一刀斬首。緊接著,李良率軍襲擊邯鄲城。這一切就像做夢一樣,武臣還來不及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被李良攻下邯鄲,一刀剁掉。 或許有人說,這個武臣同志,死得實在是太冤了。但是在我看來,這個趙王可是死得一點都不冤。之前,武臣就有類似其姐姐出門腐敗的習慣,才落到韓廣手裡,韓廣和李良都曾經是他的人,他沒死在韓廣手裡,卻倒在李良的刀下,這不是莫大的諷刺嗎? 李良這次突襲行動,張耳和陳馀卻幸運地逃過了一劫。這主要是他們倆的耳目多,一聞聽李良造反,腿底就像抹油似的,從牆角溜出邯鄲城外去了。 張耳和陳馀站在城外,遠遠地望著瘡痍滿目的故城,他們滿腔憤怒,卻無處發作。這時說什麼和罵什麼都是沒用的,唯有暫時接受這殘酷的現實。李良,你等著,你做初一,我們不信就做不了十五。蒼天作證,如果我們不讓你從邯鄲城裡爬出來,天打雷劈,滅子絕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