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那時漢朝3 漢武雄風·逐鹿四方

第29章 四、伏擊戰

韓安國反對毆打匈奴後,王恢並未喪志。在對匈奴立場上,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鐵腕派。一年後,王恢找到一個同夥,再次對劉徹提出對匈作戰計劃。 王恢此同夥人,謂雁門馬邑土豪聶壹。聶壹寫了一份計劃書,由王恢負責遞交劉徹。計劃書突出四個字:誘敵,伏擊。 我認為,年輕氣盛的劉徹,肯定很想跟匈奴干一架。忍辱負重也是要講個限度的,都忍了好幾十年了,為什麼還要忍下去呢。 所以,王恢的作戰計劃,劉徹看得不由心動。還是老辦法,開會討論。可是,和一年前一樣,韓安國的立場絲毫不動,第一個提出反對意見。 王恢就知道韓安國會攔道。不過沒關係,他已經找到了對付韓安國的招。於是,討論就變成了辯論會。王恢是正方,韓安國是反方,劉徹是主席兼評委。

首先由正方發言,王恢陳辭如下: 戰國時代,代國北有匈奴,南方和東方有晉國和燕國牽制。然而,代國國小勢不弱,他們仍然務實強邊,連匈奴都不敢冒犯。現在,陛下統一天下,漢朝國強勢大,竟然還能容忍匈奴南下侵略,實在匪夷所思,莫名其妙。所以,我方認為,漢匈之間,必有一戰。早晚要打,不如現在就打。 王恢話語剛落,韓安國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只聽他慷慨陳辭道: 對方辯友既然喜歡講歷史,我也給你講個歷史。曾記否,當年高祖揮鞭北上,三十萬大軍氣勢如山。可結果又如何,高祖身陷平城七天七夜,差點沒命。高祖突圍之後,對匈奴沒有記恨,也沒有下一步報復行動。這是為何?這是因為高祖想到兩點。 首先,治理國家,必須以天下為重,個人恩怨和恥辱必須讓位於國家安全。什麼是胸懷,這就是胸懷;其次,和親政策節約國家成本,符合百姓根本利益,有利於國家發展生產力。到目前為止,和親歷經五世,國富民安,和親之務實,甚得民心。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漢匈之間,可以止戰,繼續和親。 這時,王恢再次站起,亦是氣勢激昂。他繼續說道: 對方辯友口口聲聲說和親務實,但是卻犯了一個僵硬的教條主義錯誤。當年,高祖劉邦不是沒有能力報復匈奴,而是高祖和項羽八年爭鋒,天下需要安養休息。然而,七十餘年都過去了,韜光養晦的任務已經完成。現在,該是我們出手為捍衛大漢天威,為邊地流離失所的百姓和士兵們出氣的時候了。這就叫,該出手時就出手。所以,我方堅持認為,對匈之戰,勢在必打。 王恢退下,輪到韓安國反駁。韓安國陳辭道: 對方辯友的意思是說,我方犯了右傾保守主義錯誤?那麼,我也順便告訴對方辯友,如果開戰,您也是犯了左傾激進主義錯誤。想想就可知道:戰爭不是兒戲,如果我們跟匈奴撕破臉皮,必須一打到底。可是,大漠廣闊,我軍長驅直入,長線作戰,後勤供應不能保障,這就可能被敵軍拖垮。就算不垮,也是效果不大,得不償失,這又是何必!所以,我方堅持認為,不戰,才是上上之策。

韓安國以上一席話,跟一年前說得差不離。這就是和親派為何一直理直氣壯的原因,對匈作戰,漢朝沒有天時地利,作戰相當不利。既然打了,等於白打,那不如不打。 但是,這一年來,王恢不是白乾。一直以來,他一直尋找可以拆和親派的非天時地利論。現在,他可以告訴所有人,他已經找到了。 王恢再次從容陳辭: 對方辯友,誰說開戰,我們就非得深入腹地才能將敵人消滅。在辯論之前,我方已將計劃提交主席,請你研究研究一下我們的方案,再來辯論好不好。在此,請允許我再重複一下我方的前提。 我們主張對匈開戰,但前提是誘敵前來,集中殲滅。如何誘敵,我們已經在方案裡寫得一清二楚。對方辯友如有興趣,可以向主席申請閱讀權利。

雙方陳辭完畢,劉徹做總結性陳述。只見他說道,我認為正方陳辭有理。他提交的誘敵集中殲滅方案,我也認真看了,並且研究了,相當不錯。 最後,我只說四個字: 同意開戰! ! 公元前133年,夏天,六月。劉徹開始部署對匈作戰,各路將領名單如下: 拜御史大夫當護軍將軍; 命太中大夫李息為步兵將軍; 命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 命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 命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 漢朝之步兵、騎兵、戰車等部隊共三十萬人,全部埋伏在馬邑附近山谷,等待匈奴大單于率狼群進圈。誘狼工作,交給了馬邑土亭聶壹先生。 這是自漢朝高祖劉邦之後,又一次規模壯大的軍事行動。七十餘年等一戰,漢朝人的心都揪得緊緊的。這是偉大戰爭帶給人類的共感:緊張,激動,又刺激。

接下來,就看聶壹的表演了。 漢朝誘狼過程,大約如下: 首先,使聶壹假裝大間諜,逃往匈奴。並且忽悠匈奴大單于說,如果您相信我,咱們可以做一筆大交易:我遣入馬邑,幹掉縣令及縣丞兩位大人,舉全城人投降,到時馬邑之財物,算我一份就成了。 軍臣大單于一聽,好買賣,接了。 緊跟著,土豪聶壹回到馬邑,砍了兩個犯人的頭,懸掛城上,使人告訴匈奴使節,人我已搞定,要想搶劫,那就快點來。 奇怪的是,匈奴憑什麼相信聶壹呢? 理由只有一個,他是土豪。土豪兩字,說得不好聽,就是地頭蛇般的土匪。土匪請外援,幹這一票大的,可以吃好多年了。 所以,軍臣單于接到土匪聶壹信號後,立即出發。此次,他出騎兵十萬,向馬邑城一路奔來。

但是,軍臣單于不是傻瓜。他來的路上發現了一個可怕的情景:沿線路上,行人及牛羊寥寥無幾,一眼望去,一片可怕的沉寂。 防線鬆懈,這可不是漢朝一向的性格啊。 軍臣單于心兒一緊,兩眼賊溜溜地轉。突然,他眼前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幕,冒頓隱肥牛壯馬,示漢朝以老人弱子,一次次騙過漢使,最後終於將劉邦那隻超級大狼誘進了匈奴的圈套。 難道,多年之後,漢朝人也要以匈奴之道,還匈奴之身嗎? 軍臣單于心裡一嘀咕,不由緊張起來了。當匈奴大軍撲到武州塞時,軍臣突然懸崖勒馬,命令全軍停止進軍。 武州塞,即今天山西省左雲縣,距離馬邑城航空距離只有七十公里。如果匈奴一發狠的話,瞬間就空降馬邑城。可是,馬邑城外靜悄悄的一片。憑著多年跟漢朝打交道的經驗,軍臣單于斷定,這里肯定有問題。

想引大魚咬鉤,那要看我這大魚願不願當傻瓜了。軍臣馬頭一轉,突然發出一聲號命,全軍改道撤退,進攻雁門郡。 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誰也沒料到軍臣會殺個回頭槍,他們很輕易地,就拿下了雁門郡兩座小城堡。 很快地,匈奴抓到了一個漢朝的一個尉史。對漢朝來說,這真是個不幸的消息。因為尉史不是個硬脖子。當軍臣準備砍他頭時,突然全部供認,說漢朝在馬邑附近埋有大量兵馬。 軍臣一聽,魂魄都要飛上天。 好險啊,如果不多留一手,被聶壹賣了還要替他數錢,到死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軍臣命令,立即撤軍,一刻也不能停留。 匈奴騎兵一路無阻,有驚無險地退出了長城塞外。這時,軍臣昂天長嘆,叫道:吾得尉史,天也! 這話意思就是說,老子得到漢朝的尉史,全都是上天安排的啊。軍臣激動後,馬上拜漢朝這位大漢奸為天王,一路高歌朝大漠飄去。

匈奴十萬大軍兜了這麼一個大圈,難道漢朝真有所不知嗎? 事實是,匈奴從頭至尾,都在漢朝的監視下。負責斷後的是王恢,當他看到軍臣大武州塞掉頭那一幕時,他也傻了。 他想打,但是不能打。理由有二:首先,兵力懸殊,寡不敵眾;其次,軍臣掉頭北歸,防備之心加強,真幹起來,損失肯定慘重。 於是,王恢只有按兵不動,傳話各路。可是各路聞聲而來,匈奴早跑得沒影了。 漢朝忍了將近百年,難得主動撒網出擊,卻眼睜睜地看著獵物從眼皮底下溜走。這實在叫人窩火。 最惱怒的,算是劉徹。王恢就知道,他保住了三萬漢兵,但是恐怕保不住他頸上那顆人頭了。主戰的是他,就算是一比十,也要拼他一場再說嘛。 說不通,實在說不通啊。

說不通,那也得說。王恢馬上給劉徹上書一封,交待了他放棄攻擊的理由,最後還加上一句話:我知道我罪當該死,但我用自己一顆人頭,保住了三萬顆人頭,值了。 劉徹一看,大罵一聲:簡直是放狗屁!然後,大手一揮,叫廷尉立即去抓人。 廷尉給王恢定的罪是:觀望,瀆職,當斬。 王恢當然不能甘心就此被斬,他使人送千金賄賂丞相田蚡。田蚡收下錢,卻不敢辦事,只得跑到后宮托王太后求情。 很好,沒收錢的王太后,卻替收錢的田蚡向劉徹傳話,說:王恢是主戰派,殺了他,等於替匈奴報仇,不如免王恢一死吧。 你道劉徹是怎麼答的? 劉徹竟然是這樣對王太后說的:三十萬人馬難得出手一次,如此空手而歸,如果不殺王恢,那誰來平天下這怨恨之心?

夠了。我已經明白了。王恢一聽,只好自殺了結。 然而,漢匈恩怨,浪湧再起。劍已拔出,不見鮮血,此恨難休。 還是那句老話: 漢匈之間,還欠一場大戰! !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