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吳三桂的發跡史3

第74章 三、康熙帝招降王輔臣

吳三桂的發跡史3 子非鱼 2468 2018-03-13
康熙帝穩定了京城局勢,使萬民歸心之後,便展開了全面平亂之局。 康熙帝調度全局,謹慎從事,部署以湖南為主要戰場,以江西、浙江為東線;並要求各個戰場之將領要互相配合,把叛軍分割開來,不使之打通一氣,用各個擊破之法破敵。 於是,吳三桂及其他反清之勢頭很快地得到了抑制。除了湖南戰場上的吳三桂的隊伍堅守著岳州、長沙,與勒爾錦、岳東、穆占等所率清軍展開了寸土不讓的激烈戰鬥之外,東西兩條戰線上的反清力量卻處於一種游移狀態。 尤其是陝西的王輔臣,自從康熙帝放回他兒子,並表示對他的往事一概不究之後,他的態度便變得猶豫起來。 康熙十四年,以王輔臣為中心的左翼大包圍陣勢已經極盛。王輔臣自據西安,而他的黨羽盤踞各郡,隴西之地已盡歸他控制。然而,就在此時,他的態度變得曖昧起來。他只駐守平涼之地,不再主動出擊。

康熙帝見王輔臣如此,知道他的心有所動搖,是招降他的極好機會。但康熙帝同時明白王輔臣此時之勢極盛,必會觀望一段時間,以得知大勢之後才會有所取捨。所以,康熙帝決定以重兵擊之,將王輔臣之氣焰打落之後再招降。 康熙帝命令撫遠大將軍、大學士圖海和甘肅提督張勇二人奮力合擊王輔臣,然後招降。 康熙帝十五年四月,甘肅提督張勇率重兵包圍被王輔臣之兵攻陷的通渭城。經過一番激鬥,王輔臣之兵失敗,張勇率兵佔領了通渭。 康熙十五年五月,圖海率兵與王輔臣之兵在平涼城北虎山墩會戰,圖海又大獲全勝。 經此二戰,王輔臣元氣大傷。 圖海派人帶著康熙帝的聖旨前去招降。 圖海所派之人姓周,周先生是帶著皇上的聖旨去的,所以王輔臣以使節之禮待之。

王輔臣給周先生看茶之後,便說:“週使節來此僻壤,不知有何貴幹?” 周先生說:“一是代表皇上來看看提督大人,二是依大學士圖海之意來撫慰提督大人。” 王輔臣一怔,問:“康熙帝還記得王輔臣麼?”王輔臣稱康熙而不稱皇上,其意在於暗示自己已不是大清之臣,希望他不要開口是提督,閉口也是提督的。 周先生一笑,然後說:“皇上怎能不記得大人?皇上親口對在下說過,別人懷疑王大人是真心反他,而他從來都認為王大人是迫於無奈才反對他的。” 王輔臣嘆口氣說:“如今已成往事,再提又有何用?” 周先生說:“王大人此言謬矣!” 王輔臣反問:“週使節何出此言?” 周先生說:“王大人對皇上生疏了,而皇上卻從沒有把王大人當外人!又怎麼說再提無用?”

王輔臣苦笑道:“週使節不用再騙我!王某起兵反清,其一是有負于他對自己的脫籍抬旗之恩;其二是有負于他放自己兒子一條生路之情。自己如今與他已成死對頭,他又怎肯放過自己呢?” 周先生說:“皇上是一國之君,既要臣服萬民,又要使萬民臣服,怎能雞腸魚肚不能容納大人呢?” 王輔臣說:“話雖如此說,但自己畢竟是謀反之臣罪不可赦!又怎能希望皇上寬待自己呢?” 周先生一聽此言,便知王輔臣心有降意,只是在討價還價而已,便說:“皇上之意是:王大人即使真心反皇上,其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得到位高權隆之回報罷了!若王大人真心悔過,再作皇上臣子,皇上一定讓王大人官復原職。” 王輔臣沉吟片刻,說:“康熙帝真是這樣說的話,王某再臣服他也未嘗不可,只是外人未免要說王某人出爾反爾了。”

周先生細琢此言,心里便知王輔臣是嫌官職小了,於是又說:“皇上之意是:若王大人願意將功贖罪的話,便加封王大人為太子太保,且授大人為靖寇將軍,隨圖海大學士駐於漢中。” 王輔臣眼中發出興奮之光,驚喜地問:“皇上真是這樣說的麼?”然後,彷彿觸及到什麼心事,目光又為之黯淡下來。 周先生猜不到他有何心病,只好直問:“王大人難道有什麼難言之隱麼?” 王輔臣思索良久,才緩慢地說:“王某與吳三桂交往已多年,且互有書信往來,只怕日後有人將王某之書信呈給皇上,惹得皇上生氣,王某豈不會為難麼?” 周先生一聽,頓時明白王輔臣是怕皇上搞秋後算賬。說實在話,搞秋後算賬是官場之人常用之法。要不,下司為何會怕上司?雖然皇上對於這一點說過既往不咎,但是,誰知是否真的既往不咎呢?自己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只怕皇上自己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他只得說:“王大人只是太過憂慮了!王大人若歸降皇上,皇上便又是王大人之君,俗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便王大人沒有過錯,皇上若要王大人之命,王大人敢不給麼?就像皇上要周某命一樣,周某亦無法反對。王大人說是麼?” 王輔臣一想,覺得是這個道理,便說:“周先生之意是真心話!皇上若真要搞個秋後算賬,自己也是無法。王某隻能盼皇上是聖明君主了。” 周先生說:“王大人若想想皇上之為人,便不會有這層顧慮了。” 王輔臣說:“周先生此話何意?” 周先生說:“當年王大人起兵反清之時,貴公子尚在京中,朝野內外那麼多人要誅殺貴公子,然而皇上卻不肯答應,由此看來,皇上胸懷坦蕩,寬容大度自非常人可比!王大人又何必想那麼多呢?”

王輔臣一想:覺得周先生之言確實有理,但他對皇上是否真心招降自己尚有懷疑,便問:“周先生口口聲聲稱皇上之意,王某怎知這便是皇上之意呢?” 周先生笑道:“王大人若願意歸降,立即能知皇上之意,若不願歸降,自然難知皇上之意了!” 王輔臣說:“此話怎講?” 周先生說:“因為聖旨就在本人身上!” 王輔臣說:“能否借於王某一閱麼?” 周先生說:“不能!” 王輔臣說:“為何?” 周先生說:“王大人也是官場中人,怎能不知禮儀?俗話說,見聖旨如見皇上,須對聖旨行跪拜之禮!若王大人不願歸降,自然不肯跪拜,不肯對聖旨跪拜,周某又豈能將聖旨傳於你?” 王輔臣思索很久,然後說:“臣願意接旨!”然後跪倒在地。

周先生依照禮儀將聖旨傳於王輔臣,王輔臣見聖旨上所說果與周先生之言相同,心中大喜,然後,誠心誠意地對著聖旨又行了幾個禮。 於是,王輔臣歸降了大清。之後,其子王繼貞又官復原職,後又升為太僕寺卿。 周先生回京之後,對康熙帝說起招降之過程,康熙帝聽後大為欣慰。 但周先生自己心中卻有一事不明,便問:“依奴才之經歷,皇上無須令大學士圖海和提督張勇攻擊王輔臣,只讓奴才直接用聖旨去招降便可。皇上是否覺得讓圖海和張勇先攻擊他是多此一舉呢?” 康熙帝笑道:“並非多此一舉!” 周先生問:“為何?” 康熙帝笑道:“朕猜先生是見過狗的,狗隻會向打過它的人搖尾,惡狗尤其如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