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從草根到皇帝·劉備的奮鬥

第63章 翻臉無情

過去這兩年來,同樣身為州從事的張肅,很清楚自己這位貌不驚人的老弟一直憋著壞,幹的是賣主求榮的無恥勾當,他之所以保持沉默,無非是想搞點投機:張松幫劉備搶班奪權,自己身為功臣的兄弟,總會沾到點好處不是? 然而,當那一天漸漸來臨,張肅卻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保持冷靜了。 話說那一天,城外忽然傳來消息,說是劉備準備率軍撤回荊州,張肅不由得心底一涼。他忙換了身便服,悄悄走過張鬆的書房,出家門後隨手牽了匹馬,直往劉璋的官邸馳去。 在那一剎那,張肅權衡利弊,決定大義滅親。 至於張肅告發兄弟賣主求榮,當時是出於什麼心態,史料上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簡單交代了一句“怕連累自己”,因此也無法揣度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但這畢竟是關乎到家族未來的重大之舉,想來不會這麼簡單,總得經過利益的反復權衡之後,才作出如此決定。

總之,建安十七年底,張肅向劉璋告發了張松通敵賣國的陰謀。有如此關鍵的人證,張松完全沒有辯護的機會,便以叛國的罪名被處死。可憐這位陰謀家機關算盡,最終卻落得被自家兄弟出賣的下場,想必是死不瞑目。 張鬆的死畢竟只是小事一樁,可劉備該何去何從? 其實不光是劉備,這件事令劉璋更加寢食難安。直到這一刻,他才大夢初醒,痛心地發覺,原來劉備是個外表很單純、內心很邪惡的傢伙,滿口所謂的仁義道德,結果全都是騙人的鬼話,這使得他原本就脆弱的心靈備受打擊。 打擊歸打擊,但這個爛攤子總得收拾。於是,他緊急採取行動,傳令各處關隘,不得讓劉備部隊通過……僅此而已。 都已經徹底翻臉了,還採取如此溫和的手段,劉璋要不就是太過於自信,要不便是如筆者前面所評價的那樣,是個缺心眼兒的人。很明顯,劉璋對劉備還抱有某種幻想。

然而劉備可就沒那麼客氣了。 當聽到“內主”張松被殺的消息之後,劉備馬上意識到,已經到了跟劉璋徹底決裂的時候了,必須快速行動。 於是劉備開始大肆宣傳劉璋的“惡行”,比如:提供的物資不足、剋扣軍餉、魚肉百姓等等,藉此來激怒荊州軍團。同時,他又斬殺了倒霉的楊懷與高沛,將白水軍將士的親屬虜為人質,裹挾白水軍造反。 比較二劉對待突發事件採取的應急措施,我們不難發現,劉璋的政治軍事水平與劉備相比,簡直像個學齡前兒童。 建安十七年底,劉備正式和劉璋決裂,他命令黃忠、卓膺率領荊州兵團為前鋒南下,他自己則親自帶著新收編的白水軍殿後,只留下中郎將霍峻帶少量士兵留守葭萌。 劉備的反戈相擊在成都小朝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什麼“引狼入室”、“我早知會這樣”、“聽我的就沒這回事”之類的言論鋪天蓋地,馬後砲四處開花,唯一一個比較有建設性的意見,是由一位叫鄭度的智囊所提出的。

鄭度建議劉璋:“劉備的軍隊不滿萬人,軍資不足,只能就地取食。對付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巴西、梓潼的百姓撤到涪水西岸,燒毀一切作物糧倉,堅壁清野,不要和他們作戰。這樣不過百日,敵軍撐不下去必將撤退,我們再趁機追擊,必能擒獲劉備。” 這一“焦土戰略”很快便傳到了劉備的耳中(可見成都小朝廷內已佈滿劉備的耳目),劉備對這計狠招相當憂心,趕緊找法正商量,法正則冷笑著安慰劉備:“安啦!劉璋不可能採納鄭度的建議,不用擔心。” 果不其然,劉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嚴肅地告訴鄭度:“我只聽說拒敵以安民,沒聽說擾民以避敵的。”輕易地便否定了這項有機會反敗為勝的建議。 然而劉璋雖然不用鄭度之計,他所安排下來的“誅備大陣”卻也毫不含糊。簡單來說,他在成都北方建立起了三道防線:

第一道涪城防線,由中郎將吳懿以及精英將領劉、冷苞、張任、鄧賢等防守; 第二道綿竹防線,由幹練的護軍李嚴和參軍費觀督領各軍; 第三道雒城防線,由劉璋的兒子劉循親自戍守。 此外,劉璋又令巴郡太守趙笮與嚴顏固守江州,切斷劉備和荊州老巢的聯繫。最後是一道釜底抽薪之計:由將領向存、扶禁率萬餘人沿閬水進軍,直指防守薄弱的葭萌。 劉璋隨手一揮就能動員這麼多支部隊,證明蜀中人力資源充沛,也反映了他當權十餘年所建立起的行政效率。 然而,這一系列看似無懈可擊的部署,也僅限於“看似”而已,劉璋完全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執行者的能力。 事實證明,蜀軍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鬥意志,都遠遜於劉備軍團,整個“誅備大陣”在劉備軍團的面前,完全不堪一擊。

劉備自葭萌起兵後便採用閃電戰術,繞過由王連駐守的梓潼,竟趕在成都援軍到達之前,先攻占了涪城,反而形成以逸待勞的局面。 涪城蜀軍的統帥應該是吳懿,他是陳留人,當年隨劉焉入蜀,妹妹又嫁給劉璋的哥哥劉瑁為妻,官拜中郎將。世交加姻親再加位高權重(劉璋帳下只有兩位中郎將,一個是征東中郎將趙韙,另一個便是吳懿),吳懿可以說是蜀中數一數二的大人物。 劉璋將第一線的任務交給他,自然是期待頗深。然而天曉得吳懿那天吃錯了什麼藥,面對搶先一步的劉備,他竟然不戰而降,拱手將精銳部隊送上,這使得其他在涪城附近負責阻截劉備的部隊頓失統帥,包括劉、冷苞、張任、鄧賢等軍,一一被劉備擊潰。 在短短一兩個月內,涪城以北的半個蜀地盡入劉備之手,眼下他的兵鋒距成都已不到一百五十公里,這等於是宣告劉璋已經失敗了一大半。

向來敗多勝少的劉備,經過這一系列的勝利,打出了自信,打出了氣勢,打出了精氣神,同時也滋生出了自滿的情緒。 他攻陷涪城之後,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功宴,在席間,半醉的劉備不無得意地對龐統說:“今天這場宴會,真是太爽了!” 向來清醒的龐統則搖了搖頭,冷冷道:“以攻打人家的國家為樂,不是仁者之兵。” 劉備正在興頭上,兜頭一盆冷水下來,不禁大怒:“以往武王伐紂,還不是前歌后舞?這難道不是仁者之兵嗎?你簡直太不像話了,給我滾出去!” 龐統知道主子醉了,說什麼都沒用,便離了席。 過了一會兒,劉備感到後悔,又把龐統請了回來,龐統就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自顧自吃喝,劉備倒是耐不住,問龐統:“剛才我們那樣子,是誰的錯?”

龐統道:“兩個都有錯。” 劉備大笑,一切不快煙消雲散。 《三國志》中納入這段記錄,顯然是要向後人呈現龐統的能諫,以及劉備知錯能改、大肚能容的美德。不過,以之前劉備拖拖拉拉,似乎有點不情不願的舉動來看,他對於謀蜀一事應該始終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直到取得涪城,坐擁半個蜀中之後,才算是鬆了口氣,因此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冒出一些“驚人之語”,也算是人之常情。 不過,令劉備“更爽”的還在後頭。 向存、扶禁二將率一萬多人攻打葭萌,霍峻手上只有數百人,但兩軍竟相持了將近一年,不分勝敗。最後霍峻趁敵軍戒備鬆弛,主動開城迎戰,結果蜀軍大敗,再也無力威脅到劉備的後方。 劉備在涪城稍事休息後,隨即揮兵南下,進軍綿竹。當時的綿竹令是益州犍為郡人費詩,軍隊則由李嚴與費觀共同執掌。李嚴在之後的劉備政權中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需要簡單介紹一下。

李嚴出身荊州南陽,原本在劉表麾下擔任儲備幹部,歷任各郡縣官職,建安十三年曹操下荊州時,李嚴剛好身處與益州交界的秭歸。他不願投降曹操,於是西入益州,得到劉璋的重用,出任成都令,以才幹著稱。 劉璋在這一緊要關頭任用李嚴主抓綿竹防務,無非是想倚靠他的能力,但他卻忘了事先調閱一下李嚴的背景檔案。李嚴這種荊州反曹派人物,當年原本就該站在劉備一邊,只是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才來到益州。如今隔了五年再相見,李嚴二話不說便向劉備倒戈,費詩跟費觀也相繼投降,劉備兵不血刃再下一城,連著中了兩註五百萬。 劉備的部隊一路高歌猛進,來到位於成都北方最後一個據點雒城,在這裡,劉備總算遇到了一點像樣的抵抗。 雒城是廣漢郡的首府,由劉循負責,張任、劉等部隊在涪城戰敗後也紛紛撤退到雒城,整個據點約有萬餘人。不管戰力如何,至少這些士兵是有心抵抗外敵的。

劉備幾番攻城都不順利,他審度局勢,決定採取長期消耗戰。他留下部分軍隊圍攻雒城,其他支隊則分別平撫周邊郡縣,同時他又傳令荊州,命荊州的後備隊入蜀支援,以牽制巴郡的地方部隊。 當時,大約是建安十八年夏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