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從草根到皇帝·劉備的奮鬥

第55章 京口協議

“借荊州”也是三國歷史中被後世史家、學者、準學者們反复討論的火藥桶之一,動不動就引發論戰。 有人認為,赤壁之戰是孫家打的,江陵也是孫家拿下的,劉備借走荊州又不還,明顯是在耍無賴。 但另一派人馬則認為,荊州本來就是劉表的荊州,要不然也是漢帝國的荊州,不是他孫家的私人領地。既然劉備和周瑜合力打下荊州,自然也該有他一份,說是“借”,只不過是孫家的外交辭令、政治語言罷了。 這樣的辯論並不歷史,倒很法律,很像是在國際法上爭論某個小島的主權歸屬。不過三國時代並沒有國際法,國內法也已支離破碎,因此要去討論孫、劉兩家的事非,實在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筆者想來,歸根結底只有一句話:兵不厭詐。實力決定一切,誰的拳頭硬,荊州就歸誰——這就是戰爭。

我們先來看看建安十五年初荊州的情況。 當時荊州三分,曹操勢力退縮到漢水以北,控制了南陽郡全部,以及南郡和江夏郡的北部。從江夏沙羨到南郡江陵的長江沿岸,成了孫家的國內航道。而長江以南的四郡,則是劉備的新地盤。 這只是粗略的劃分,從戰前和戰後的發展來看,劉備的勢力可能不止江南四郡,關羽的水軍理論上仍在漢水上巡弋,可能佔有江陵北方的幾個小縣城。而荊州與益州交界的夷陵(臨江郡)一帶,也可能被張飛的部隊所控制。劉備自己的部隊,大概留在長江南岸,為周瑜看守大營。 除了這些原有的部隊外,劉備的軍力在建安十四年底又有了一次重大的進補,那是一支由數万淮南人組成的部隊,主帥叫雷緒。他們從廬江流浪到荊州,懇請劉左將軍收容。對於劉備來說,這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說起這支淮南流浪軍團,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位老朋友——袁術。 話說建安四年,袁術在壽春潰敗時,他的幾名駐外將領仍然擁有相當雄厚的實力。除了駐紮在廬江南部皖城的劉勛外,駐紮在廬江北部灊山(大約在今天安徽六安市一帶)的陳蘭與雷薄同樣戰力充沛,他們拒絕對主子伸出援手,靠著江淮間豐富的農漁資源,以及大別山區的地形屏障,擁兵自立,形成大小數個獨立的軍事群落,每人統兵數万,在曹操與孫權之間形成了一股強大勢力。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決定改從淮南對孫權進行跨江攻擊。當周瑜還在江陵跟曹仁纏鬥、劉備忙著安定荊南時,曹操已經從他的老巢譙縣訓練出了一支新的水軍(二十多年後,司馬懿組建的是荊州水軍)。 建安十四年七月,這支新鮮出爐的水軍經過渦河、淮河、肥水等航道,進駐新建成的淮南重鎮合肥,準備一雪赤壁之恥。而淮南間的前袁術勢力,便成了阻擋曹軍繼續南進的主要阻礙。

面對在山區落腳十年,已形成氣候的淮南諸軍,曹軍一線將領幾乎總動員,張遼、於禁、張頜、臧霸等部隊分別討伐陳蘭、梅成,而曹軍中另外一位重量級統帥夏侯淵,則負責攻打雷緒。 反政府武裝畢竟幹不過政府正規軍,淮南諸軍抵擋不住曹軍的猛烈攻勢,紛紛潰敗,他們不可能去投靠同樣是敵人的江東政權,只好向西撤入荊州,投靠反曹總召集人劉備。 除了這批淮南軍外,廣大的荊州也是劉備的人力資源庫。在赤壁之戰後,荊州士人們瘋狂地湧入到劉備陣營,其中包括“白眉最良”的馬良、“楚之良才”的廖立,而蔣琬、習禎、殷觀、潘浚等一批俊傑,也都是在這時候先後成為劉備的小弟。 對於新任南郡太守周瑜來講,這些像蟑螂一樣不斷擴充又四散的劉備部隊,是一個既煩人,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他們賴在駐地不動,江東軍也不能硬來。無奈之下,周瑜只好小退一步,將南郡中長江以南的部分讓給劉備,一來這塊“江南地”和江南四郡相連,周瑜不便控制;二來算是警告劉備:你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地盤,還不趕快滾!

劉備對這份小禮物當然是欣然接受,他在油江口開始築城,取名公安,作為劉氏集團的大本營。 其實地球人都知道,劉備要的不只是這些,他的目標是整個南郡。 這一天,周瑜正在江陵城內看著荊州的地圖,他鬱悶地發現,自己的西、南、北面都是劉備的勢力,唯一的後援程普則遠在二百五十公里外的沙羨,只能靠長江水路與江陵聯繫。他從江東帶來的兵也越打越少,而劉備的人馬卻是以倍數增長。 想到這裡,他腰肋上的箭傷又開始隱隱作痛。 就在這個時候,江陵的情報部門傳來消息:原荊州刺史劉琦病逝,劉備已經啟程前往江東拜訪孫權,準備洽談荊州主權歸屬的問題。 周瑜愣了一下,自從去年曹操大軍進駐淮南以來,他多少也嗅到孫權幕府之內飄蕩著一絲不和諧的氣氛:孫權撤出柴桑,移防到東方的京口,也就是今天江蘇鎮江一帶,當初攻打江陵的部隊中,程普駐守沙羨,呂蒙回到潯陽,魯肅也被召回京口,留下周瑜孤軍在最西方的江陵前線,似乎戰線東移已成了心照不宣的方針。

周瑜暗忖,劉備一定也看出了這一點。 一年多前樊口初見時,他還不大瞧得起這個百戰百敗的流浪軍閥,但如今他卻不得不佩服劉備雄厚的群眾基礎,以及見縫插針的本事,如果再這樣任其發展下去,江東人過去一年辛辛苦苦所打下來的戰果,極有可能就要落入到這個梟雄的手中。 於是周瑜下定決心:南郡是不能讓的,而劉備這個心腹大患,則是非處理不可的。 他馬上給孫權寫了封信,表示劉備是一代梟雄,關羽、張飛都是“熊虎之將”,整個劉氏集團絕對不會受人控制,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用金錢、豪宅、美女引誘劉備滯留江東,然後將關、張二人組分拆兩地,各自跟隨江東將領作戰,如此大事可定。倘若讓這仨人湊在一塊兒,又給他們土地,終有一天會失控,到時後悔都來不及。

鏡頭轉回劉備。 他這次出訪京口,正如周瑜所料,就是要盡可能爭取到對南郡的完全控制權,但這樣的做法同樣也引來不少雜音:諸葛亮便認為,劉備隻身入江東,將有被扣留的危險,這樣一來就等於是平白將公安小朝廷送給了周瑜。 但劉備並沒有接受這樣的風險評估,他仍然決定親自去見傳說中的江東少主(之前兩人從未謀面)。 事後據劉備本人回憶,他這次冒險出訪,完全是不得已之舉。畢竟如果讓江東軍在南郡紮下了根,將來自己可能連半杯羹都分不到,因此這個險值得冒上一回。 不過筆者倒認為,劉備事前應該合理評估過風險,認為在北方曹操勢力壓境的情況下,孫權仍要藉助他在荊州的力量。換句話說,劉備充滿了自信,以眼下主客觀情勢來看,孫權非但不敢動他,還會主動交出荊州的統治權。

就這樣,建安十五年下半年,四十九歲的劉備和二十八歲的孫權——漢末的兩位巨頭,在京口進行了有生以來第一次會面。 會面現場,劉備低聲下氣地表示:由於太多人馬歸附,周瑜撥的那一塊小小的江南之地不足以容納,希望能藉江東“數郡”之地,盼孫將軍成全。 孫權如何回應,史料上並無記載,反倒是會場之外的風起雲湧更加地引人注目。 除了周瑜那道密函之外,江東後方留守老將呂範也勸孫權將劉備扣下,但魯肅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表示:曹操實力仍然強大,孫家初得荊州,還未得人心,最好是倚重劉備在荊州的人氣,以增加曹操的敵人。 孫權最終還是採納了魯肅的意見,他不但沒有扣下劉備,還承認了劉備新任荊州牧的身份,並同意由他督管江夏以外的荊州各郡。

為了回報孫權的善意,劉備表奏孫權為車騎將軍(比劉備的左將軍還高一階),領徐州牧,承認孫權在東方的主控權。 以上事態的發展完全在劉備的設想之中,然而接下來,孫權卻做出了一件讓劉備想破了頭都猜不到的事情——孫權將自己的妹妹作為荊州的附帶品,一同送給了劉備。 買一送一,劉備這回算是賺大發了。 孫權嫁妹一事容後慢表,眼下的“京口協議”已經為雙方互利合作的政策定下了基調。不過協議畢竟只是白紙黑字,關於實際領地和軍隊的劃分,孫、劉兩家並沒有進一步磋商。周瑜仍在江陵,孫權不好動他,劉備自然也不願在京口多做停留。 離開京口時,劉備私下對孫權說:“周公瑾文武全才,萬人之英,但我看他頗有野心,恐怕將有不臣之心。”

可憐的周公瑾,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為孫家事業操心勞肺,到頭來卻被劉備告了一記刁狀。好在孫權對周瑜向來信任有加,對劉備的“好心提醒”並不以為然。 此外,周瑜原本設在孫權身旁的暗樁魯肅,卻不聽他的指揮,使得他完全失去了對京口會談的控制,等到消息傳到他耳中的時候,劉備已經一躍成為了他的頂頭上司。 更可氣的是,劉備前腳才剛離開京口,後腳便頒布了新的人事命令。他任命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軍江北,另外改臨江郡為宜都郡,由張飛任宜都太守、徵虜將軍、新亭侯,就這樣硬生生地將周瑜這個南郡太守的地界給壓縮了三分之二。 這裡稍微解釋一下,“襄陽郡”和“臨江郡”並不是劉備的發明創造,而是曹操的創意。

一年多前曹操拿下荊州,馬上就對南郡進行分割,將南郡西面夷陵三縣分出來成立臨江郡,南郡北面襄陽、宜城、臨沮等縣,分出來成立襄陽郡,原來的南郡地域只剩下江陵、枝江、當陽等縣。 換句話說,劉備是偷換了概念,不動周瑜南郡太守的位置,而是讓關羽為襄陽太守,將周瑜壓縮在江陵。對張飛的任命更加致命,夷陵原本是江東軍拼死拿下來的,張飛可能是後來被派去留守,現在卻反客為主,等於是扼住了長江上游要地。 面對劉備集團的無恥緊逼,周瑜忍無可忍。他不顧身上箭傷,硬撐著前往京口面見孫權。 面對孫權,他提出了一個瘋狂的作戰計劃:進攻巴蜀。 具體計劃是:由周瑜自己與丹陽太守、奮威將軍孫瑜共同進軍益州,一口氣併吞劉璋和張魯,然後由孫瑜留守巴蜀,和西涼馬超結盟,周瑜則回師襄陽,分路進擊,討伐曹操。 孫瑜是孫權的堂兄,是當時孫家宗族內最重要的統兵將領,曾經與周瑜合作討伐丹陽郡境內的山越人,算是一個實戰派人物,孫權留在東線的兵力,應該有很大一部分由孫瑜統領。 不過即便是周瑜跟孫瑜“雙瑜合璧”,在荊州都還不太穩定的情況下,出兵益州實在是個冒險之舉,先別說兵力,光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再者,如果當真攻蜀,勢必要傾全國之力,這樣一來吳地空虛,萬一劉備或曹操趁機來襲怎麼辦?向來精明的周瑜,怎麼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呢? 然而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孫權竟然認可了! 曾有學者認為,這是周瑜在和孫權賭氣,也有人說這是周瑜臨死前的最後一搏。那麼孫權之所以認可,是否也可以解讀為“同樣是在賭氣”? 不過從務實的角度來看,筆者倒認為這是周瑜給孫權的一個提示,在當時一片“孫劉友好”的和諧氛圍中,周瑜想藉由攻蜀,提醒親劉人士,絕不能被劉備刻意製造的假象所蒙蔽,他絕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單純。 劉備是個梟雄,荊州和益州都是他所垂涎的目標,他的存在將會對江東霸業帶來巨大威脅。筆者覺得,這才是周瑜想要告訴大家的。 如此一來,孫權的怪異舉動也就不難解釋了,他用“認可”來回擊周瑜的“劉備不可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這便是孫權的態度。 這樣一來,周瑜便被逼入了死角,不得不返回江陵進行準備。他原本就很鬱悶,而江陵與京口來回兩千多公里的路途使他的箭傷嚴重惡化,在返回江陵的路上,經過巴丘時,周瑜終於支持不住,因病過世,享年三十六歲。 對於周瑜的死因,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只是簡單的兩個字:病卒。不過後世學者普遍認為是箭傷復發所致。 所謂“病卒”,既有可能是箭傷復發,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致死,總之是死因不詳。在這裡,筆者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供讀者參考。 列位是否還記得一年多以前,正是在巴丘這個地方,曹軍遭遇了一場奇怪的瘟疫,結果數十萬條性命被奪走,也間接地導致了赤壁之戰的敗北。而如今周瑜同樣死在巴丘,而且死因詭秘,會不會是當年的“巴丘病毒”還有殘留,而周瑜身體虛弱,因而不幸被感染致死呢? 但無論是箭傷復發也好,病毒感染也罷,總之周瑜的死是個不爭的事實。 那個被無數江東百姓呼為周郎的青年才俊,那個力挺孫權上位,力挽狂瀾的兄長,那個在赤壁將不可一世的曹操一把火燒得慘敗的左都督,那個時代最耀眼的一顆軍事明星,終於還是沒有逃脫人類最終的宿命,化作一顆耀眼的星辰,墜入歷史長河,為後人留下無限的迷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這首千古名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當是對周瑜一生最好的寫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