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金甌缺4

第14章 第一節

金甌缺4 徐兴业 2941 2018-03-13
民抄王黼之家大快人心以後的第三天,城上又傳來令人振奮的大喜訊。 這天早晨,在萬勝門城頭巡城瞭敵的守軍,發現金明池、瓊林苑附近有一彪人馬風馳電掣而來。沿途的金軍出隊阻擊,當不得他們一陣撲殺,槍挑箭射,金軍紛紛敗散,不敢追擊。這彪人馬疾如飛風般衝到城腳下,高聲叫門。 城上守軍急忙禀告大將姚友仲、何慶彥。姚友仲認得城下帶頭的將領是西軍統制吳革,連忙放下吊橋,開門迎接他們進來。 他們從前天晚晌開始,一天二夜中,疾馳了四五百里路。從今晨開始,五六個時辰中間沒有吃過一點東西。他們每個人都被厚厚的灰塵罩了起來,各色戰袍和發殼的鐵甲都蒙上了灰塵。連剛濺上不久的血跡也被一層層新的灰塵遮蓋了。他們渾身上下,連人帶馬,都是灰的。但他們的精神狀態卻是發旺的,只要撲去這層灰塵,就露出輝煌的臉和發光、發亮的眼晴。

吳革回過頭去清點人馬,二十個戰士,一個不少,二十匹戰馬,一匹不傷,不由得發出一聲由衷的呼喊。 他們是西北軍統帥老種經略相公派來的先遣部隊。他們捎來了老種經略相公本人及大隊軍馬將於日內晉京勤王的蠟丸。 第一次伐遼戰爭失敗以後,種師道被撤去都統制之職,責授為右衛將軍並降為一個州的知州的低位。不過軍隊中仍把他看成為統帥。他仍在一定的範圍內執行統帥的任務。而對他十分嫉視的樞密院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客觀事實。 金人入寇的消息傳到西北後,深知朝廷空虛的西軍諸將領不待朝命,就陸續自動起兵勤王。種師道仍然是他們的統帥,他的兄弟秦鳳路經略使種師中也跟隨他一起勤王東下。在路上種師道檄調熙河路大將姚平仲隨徵。姚平仲的父親熙河路經略使姚古雖因爭都統制的地位與種師道有芥蒂。種師道卻非常賞識姚平仲的將才,非要他參加勤王軍不可。

西軍中另一名聲名煊赫的大將楊可世,在伐遼戰爭中多著勳勞,復員回西北的兩年中,不幸身患瘋癱,不得離床,只好派他的兄弟楊可勝統率所部涇原軍隨種師道出征,楊可世是個“力戰型”的猛將,在戰場上暗啞叱吒、風雲變色。楊可勝與乃兄相反,足智多謀,深明韜略。種師道知人善用。提拔楊可勝為全軍參謀,萬事都與他商量了再行。 勤王軍的陣容還是相當完整的。只可惜原任總參謀趙隆現在隴右都護任上,一時檄調不及。還有英勇善戰,而又恂恂儒雅,能輯和諸將,不愧為大將之才的劉錡,也在隴右副都護任上。他們遠處西陲,消息不靈,再加上那裡也是多事之秋,不能無人照顧。種師道再三考慮後,最後還是放棄了把他們調來隨軍勤王的想法,讓他們留在當地,負責一方面的軍事。事後證明,不讓趙隆、劉錡隨軍確是勤王軍的重大損失。

正月初二,金軍突破黃河防線,梁方平、何灌所部逃散。京師幾無可用之兵,朝廷震恐,淵聖急詔種師道勤王東來。正月初六,守城之議既決,淵聖又手詔急征西兵勤王,又一連發下五六道金字牌勾兵隴西。這些詔旨和金字牌都被膽大包天的內監們隱匿了。種師道在路上既未聽到軍事上的確息,也沒有接到朝廷的詔旨,未知朝廷的意向如何,不敢急進。直到行至洛陽時,才知道金朝粘罕一軍膠著在太原城下,未能南下,斡離不一軍卻已突至大河以南,東京城已受圍攻。有人勸種師道持重,認為“敵勢重而我以輕兵犯之,必敗。一敗則四方勤王之師解體,不如且駐汜水關觀望,以圖全勝”。這種說法,從軍事觀點來看,也不無理由。但它忽略了一個要點:如果京師無西兵之勤王,猝被攻陷,則全國豈不解體?國家解體了,又何有於西軍?楊可勝斷然駁斥了這種只圖一軍安全而不顧國家危亡的謬論。他建議先派人到京師通報:“使我有一騎到京師,報以大軍續到,則京師之氣自振,然後再圖破敵之計。”

種師道也知道京師軍民盼望勤王軍就如大旱之望雲霓。當下他毅然採納了楊可勝的建議,即多次派勇銳請戰、願充先行的統制官吳革率領二十名敢死的鐵騎作為先驅詣京報信,然後自己親率大軍兼程而進,準備二三天內到達東京。鑑於金軍勢大,吳革作了最壞的估計,把此行的任務明白宣告給二十名鐵騎,叮囑他們即使只剩下一人一騎到達城下,也要把這個消息告訴守軍。 二十名鐵騎不負主帥的委託,全軍安全到達,完成了通報的任務。這個消息,果然振動了京師,全城軍民歡呼“救星到了!” 李綱更是積極做好迎接大軍的準備,他派沈琯、吳革每天在城頭上瞭望。只隔了兩天,沈琯遠遠看見西北角上塵頭大起,旌旗飛揚,知道大軍已到,急忙飛報李綱。李綱全身披掛,在二百名“敢戰士”的保護下,大開萬勝門,出城迎待。不久,種師道拍馬來到,兩人在城門口廝見了,彼此行了禮。種師道威重,李綱英銳,神態都有過人之處。兩人會見,猶如兩條曲折奔流的大河,在某一處交叉點上會合了,飛騰流瀉,氣象萬千。李綱滿面興奮,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種師道表面上雖然不露聲色,對李綱這些日子在圍城中的作為也有所聞,此時又親眼看到城門口的佈置有法,心中也很敬佩。

兩人見面後,彼此又介紹了隨行的將佐幕僚。守城的禁軍將領如何灌、何慶彥、姚友仲等都出身西軍,何慶彥還是種師道的直屬部下,對種師道之來,久在盼望之中,一旦見了面,心裡的一塊大石頭落地。種師道手下的主要將佐,李綱過去雖未見過面,卻多曾聽說他們的名聲,今天都能相見了,十分高興,不免要說些久慕英名一類的話。然後動問:“如何不見令弟小種經略相公?” “舍弟統率後軍續進,估計還須旬日才得到京。” 李綱又問起劉錡和趙隆,種師道也都一一作答。 雙方見禮畢,種師道調撥人馬,讓楊可勝率領一部涇原軍的精銳,駐紮在城外金明池、瓊林苑一帶。與城內的守軍形成犄角之勢。種師道親統大軍入城。 按照李綱建議,大軍入城後,要在東京城內和城頭上各巡行一周以安定民心、鼓舞士氣、威懾敵軍。這項建議,深合機宜,種師道完全同意。他們商量出一個大軍入城的隆重儀式。除楊可勝所部外,七萬多名勤王軍全部參加這個儀式。一而繡著“種”字的大旗前導,擎旗的旗手緩緩而進,西軍各將領翼護在兩側,也乘騎緩行。隊伍中間一乘露頂的肩輿內坐著統帥種師道。他神氣威嚴,態度從容,不斷向夾道歡呼的東京軍民頷首為禮,還不時舉起手來向觀眾招呼致意,好像與他們非常熟悉。在他們後面才是兵甲鮮明、步伐整齊的七萬名步騎軍。東京人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樣一支有高度組織性、紀律性的大部隊。他們奔走相告:“老種經略相公十萬勤王軍來到,東京城可保無虞了。”

這一天直接看見種師道,或者受到他的注目,向他舉手為禮的軍民,固然感到無上光榮;即使擠在人叢背後,看不見種師道術人,只看到擎著大旗的旗手和抬著肩輿的輿夫,也同樣感到非常興奮。似乎依靠種師道的一道眼光、一個動作、一乘肩輿、一面大旗,就可以在百萬東京人民的心裡建造起一道堅固的長城。並不是種師道的容貌、動作有什麼特別過人之處,也並非他的大旗、肩輿會產生什麼神奇的作用,而是他的威名早已在人們的心目中樹立起來。他是大家公認的救星、福星。有了種師道,東京就得救了,東京人民就有福了。 勤王軍的來到,不但鼓舞士氣,安定人心,也確實起到威懾敵軍的作用。這幾天金使王汭來到朝廷勒索“犒設之費”。他仗著斡離不之威,咆哮朝堂,斥罵宰相,對淵聖本人也傲慢無禮,動不動就威脅說:“趙官家,你手下人行事如此怠慢,惹得太子郎君性起,攻破城門,雞犬不留,玉石俱焚,那時悔之晚矣!”今天王汭聽說種師道帶著十萬勤王軍來到,居然在金殿上向淵聖皇帝跪著磕了一個從來沒有磕過的響頭。後來淵聖接見種師道時,得意地說:“彼特為卿屈膝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