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謀聖張良

第29章 第二十八章未央宮上空的陰雲

謀聖張良 张毅 9464 2018-03-13
張良杜門謝客,稱病隱居,漸漸淡漠了權勢,遠離了朝政。他深深厭惡皇室家庭內部的立嗣之爭,採取了超然的態度。 劉邦有八子一女。 呂雉生了一男一女,即太子劉盈和後來的魯陽公主。 不過,劉盈還有位同父異母的長兄齊王劉肥,這就頗有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既然呂雉為太后,那麼劉盈當為長子。既然劉肥是長子,但卻又不是太子,他的母親又不知何許人也? 史書為何含糊其詞,是否為了避諱,難道其中還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私? 皇帝也有隱私,但卻隱不了私。 劉邦的第三個兒子就是戚夫人生的如意,即趙隱王。 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就是薄夫人生的劉恆,即代王,也就是後來的文帝。 劉邦再後面的四個兒子,就是其他幾位後姬所生,他們分別是梁王子恢、淮陽王子友、淮南王子長、燕王子建。

劉邦當了皇帝,呂雉成了皇后,劉盈成了太子。當然,他不當皇帝則已,一旦當上了皇帝,就絕對擺脫不了繼承權問題上的紛爭。 有趣的是,這八個兒子誰又不想當皇帝呢?他們各有各的品格,各有各的心計。有的機關算盡,最後夢斷魂殘。有的做夢也未曾想到,皇冠又出人意料地飛落到他的頭頂。 劉邦的繼嗣風波又緣何而起呢? 他的八個兒子,除長子劉肥已成人封齊王,這些兒子年齡都還不大,象趙王如意也不過十來歲。他中意的兒子,也就是太子劉盈和如意。 不過,他逐漸出現,太子劉盈大溫順、太善良了,與自己的性格很不相像。有一天他帶著劉盈和如意來到林苑中游獵。在一泓清泉邊,立著一隻母鹿和一隻小鹿,在靜靜地飲水,影子映在清澈的泉水里。

劉邦對太子說道:“盈兒,快,替父王把那隻小鹿射死。” “遵命,父王!” 太子彎弓搭射,瞄準小鹿。距離很近,就在山石下邊,要射中它是很容易的。但是太子瞄了許久,仍不見箭飛射出去,最後他放下抬起的手臂,含著淚乞求地說:“父王,別殺那隻小鹿吧!你看它多麼美麗、多麼善良,殺死小鹿,那隻母鹿不知道有多麼悲痛啊!” 劉邦的臉上,頓時變得不高興起來。這太子也真太軟弱,一隻小鹿都捨不得下手,還敢殺人嗎?他哪裡像我,帶領千軍萬馬,殺得屍骨成山,血流成河!還是試試如意看,便說:“如意敢射嗎?” “有什麼不敢?” 他彎弓搭箭,“嗖”的一聲射了出去。一箭正射中小鹿的頸上,小鹿帶箭跑了幾步,終於倒在地上,四蹄在痛苦地抽搐著。母鹿一直跪在小鹿身邊,護衛著它,小鹿倒地後,它舔著小鹿的傷口,留在身邊一直不忍離去。

太子難過得傷心地哭出聲來,而如意卻拍著手開心地大笑。 劉邦的臉沉了下來,太子哪能如此怯懦,今後又如何治國?還不如他的弟弟!要是能顛掉過來就好了。這如意的性格倒還有些像我! 看來,如意才真正如劉邦的意。 其實,這廢立太子的事,已在劉邦的心靈深處埋藏了許久許久,只是他還沒有找到表白的最好時機。 呂雉雖為皇后,也是劉邦迫不得已的事。這七八年的戎馬生涯中,其實呂雉很少隨軍在他的身邊。開初,呂雉帶著一兒一女在家鄉豐邑和太公住在一起,讓男人安心在外面打天下。後來又被項羽擄去,作為人質扣留一年多。鴻溝劃界後,項羽放還太公和呂后,在成皋沒有住上幾天,劉邦就派兵把他們送入關內,安置在櫟陽。再加上呂雉是劉邦的原配,青春年華早已逝去,早就失去了令男人怦然心動的吸引力。

而劉邦呢?就連正史也毫不隱諱他的“好色”,他年輕時在家鄉,就是個出了名的浪蕩子,成天在酒店裡與老闆娘廝混,自然屬於那種“力比多”格外充沛旺盛的人,儘管戎馬倥傯,有時算得上亡命天涯,總還是不忘帶著一個美人在身邊。就像項羽隨身帶著虞姬一般,劉邦隨身帶著的就是如意之母戚姬。 這楚漢之爭總有一個勝利者,然而不論虞姬和戚姬,卻沒有一個得到好死,戚姬反而比虞姬更悲慘,難道真是紅顏薄命? 戚姬是一位定陶美人,風流顧盼,多情動人。自打劉邦從漢中殺出,奪取關中之後又出關東向,逐鹿中原。在金戈鐵馬的日日夜夜,血雨腥風的歲歲年年,當這位斬蛇起義的當代英雄,在強敵重圍的絕望日子裡,在眾叛親離的孤寂清夜裡,在身負重傷的痛苦日夜中,總是這位多情的戚夫人,給這顆冷酷的心以溫存和慰藉。楚漢相爭太殘酷了,有戚姬在身旁,如在嚴酷的冰天雪地裡,猶有一堆燃燒的火,使這位逐鹿者尚能感受到一絲暖意。因此劉邦心中最難割捨的就是這位溫柔多情的戚姬。

別看這位多少帶有幾分流氓習氣,愛作弄人,對人不大恭敬的劉邦,他只要一回到威姬身旁,在這位愛姬的撫慰下,就變得格外的溫順、安詳。正因為如此,他才打心底格外疼愛如意。 在楚漢相爭的年月,廢長立幼的問題,雖然在劉邦心中多次閃現。但那時鹿死誰手,尚難預料,倒用不著那麼著急,但一等到立國登基之後,戚姬經常在他面前唉聲嘆氣,傷心落淚。劉邦又偏偏見不得這位愛姬掉眼淚,只要見她一哭就會頓時變得心煩意亂,六神無主。 “愛妃有什麼傷心事儘管講出來,朕一定替你做主。” “這件事早已定下了,恐怕陛下做不了主,還是不說的好!” “這是什麼話?天下事沒有朕說了不算的,你只管告訴我好了!” 戚姬擦乾了眼淚,抬起一雙哀怨的眼睛望著皇上說:“妃子年輕,如意尚幼,陛下在時當然沒有誰敢欺負我母子倆。但是誰又能保證皇上百年之後,我孤兒寡母不受欺凌呢?”

劉邦心中完全明白,呂后生性倔強,氣量狹小,心狠手辣,他死之後戚姬根本不是呂后的對手。更何況他已經明顯地覺察得出,呂后因戚姬受寵,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妒忌與敵意。 想到這些,他終於下定決心廢太子盈,改立如意。 這天一上朝,劉邦就將廢立太子的問題提了出來。他確實過份相信自己的權威,以為只要他提出要幹什麼,群臣就一定會齊聲應和,決不敢說半個不字!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話音剛落,滿朝文臣一齊跪了下來。從蕭何、曹參、周勃、王陵等重臣到文武百官,都以為不應該如此,立嫡以長,古今如此,怎能廢長立幼呢?在滿朝文武看來,這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然而倔強的劉邦也不肯讓步,今天朕就是要廢長立幼,看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於是,他下令草詔。就在這時御史大夫周昌大聲呼叫道:“不可!不……不可!”

劉邦一見是周昌,就知道這是個不好對付的傢伙。他還記得,有一次周昌入宮奏事。沒想到正碰見皇上抱著戚姬在玩耍,戚姬銀鈴般的笑聲,在寂靜威嚴的宮殿裡,顯得十分不諧和。 周昌感到非常尷尬,慌忙轉身便走。沒想到劉邦看見了他的背影,連忙放開戚姬叫住了他:“周昌!” “臣在。” 周昌趕緊跪下。 這時,身為天子的劉邦,又耍出老頑童的無賴本性。他竟然不顧皇帝尊嚴,上去騎在御史大夫的脖子上,成何體統!不僅如此,還故意詢問道:“周昌,你說說看,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周昌本來就是個敢於說話,性格剛烈的人,此刻也顧不得什麼了,他抬起一張漲紅的臉又氣又急地回答道:“臣以為陛下是桀紂一樣的皇帝!” 要是換了別的皇帝,一怒之下,早就讓他人頭落地。不過,這正是劉邦的優點,他有容人之量。並沒有把他當做一回事,只是開了一個玩笑罷了,聽了他的回答反而哈哈大笑起來。從此,也不知道究竟什麼緣故,他反而有些畏懼這個周昌。

不過,這個剛直敢言的周昌,雖然氣壯如牛,卻是個說話口吃的人,連說了兩個“不可”,就再也說不出什麼來了,一張臉脹得通紅。劉邦抓住了他這個弱點,非逼著他講出道理來。愈逼他心愈急,愈急他愈口吃,盛怒之下竟然說出一串令人捧腹大笑的話來:“臣口不能言,然而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由於口吃,再加楚人鄉音,夾帶兩個“期期”,實在令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首先引得皇上忍俊不住大笑起來,滿朝文武也掩口暗笑。於是皇上與朝臣的廢立之爭,以喜劇形式告終。 喜劇背面是悲劇。廢立之爭,也由公開的廷爭面議,轉為背後的密室私語。 就在殿前激烈爭辯的時候,一牆之隔的東廂裡,呂后正貼著窗檑凝神屏息地諦聽,她的心簡直快蹦出嗓眼了。因為這場辯論關係著她母子的命運。她知道自己儘管是皇上的原配,是名正言順的皇后,兒子也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但是皇上對她母子倆卻越來越冷淡,有時甚至公開表現出一種厭惡之情,他的心上只有戚姬和如意。當她一聽說皇上提出廢立太子時,就知道那個令她日夜難安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於是她就立刻趕到東廂秘密監聽隔壁的朝議,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因為她知道稍有疏忽,將會鑄成大錯,更何況她本來就是個十分有心計的絕非尋常的厲害女人。

本來,呂后已料定事情不可逆轉了,文武大臣,為了頭上的烏紗,誰又敢拂逆皇上的意志呢?出乎呂后意料的卻是,許多朝廷重臣都表示反對,尤以周昌態度最為激烈。儘管周昌的口吃引得皇上大笑和群臣的竊笑,她不但笑不起來,反而大顆大顆的淚珠啪啪地往下直淌。她內心裡感激這位剛正不阿的御史大夫,他純粹是出於對王朝的忠誠,在呵護著母子的利益。她心頭突然一亮,應該好好利用這一位忠臣,事情還可大有轉機。 剛一散朝,呂后就派人悄悄去叫周昌來見她。周昌聽說呂后召見,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態度嚴肅地趕來見她。他剛走到呂后面前正要下跪,哪知道呂后卻撲通一聲向他跪了下來。這可嚇得周昌冷汗直冒,臉色都變了。他誠惶誠恐地跪伏在地,說道:“皇后請起!皇后請起!萬萬不可如此,折煞小臣了!”

呂后站起身來,又伸手扶起周昌,還沒有開口,眼淚又刷刷直往下掉。唏噓飲淚,泣不成聲。 周昌見這一情景,心中已明白了八九分,但又不好事先說破,只好肅立在側,靜侯呂后發話。 等了片刻,呂后才止住咽泣說:“要是沒有愛卿赤誠相護,太子恐怕已經被廢了!” 周昌說:“臣冒死力爭,是為維護立國的正統,規矩搞亂了,國運是不會盛昌的。作為一個食君之祿的臣子,這點都做不到,還有什麼用呢?” 呂后本想拉攏他做一個心腹之臣,見他一身正氣不領這個情,怕弄巧成拙也就罷了。心急了不行,今天就到此為止。 呂后不安,劉邦也同樣不安。帝王也不可能為所欲為,他們也有超平常人的苦惱和為難之處。 其實劉邦早已註意到了,近來張良很少上朝,幾乎是不請不到,有時連請了也未必到。就像這次,他覺得廢立太子是件大事,還是得把張良請到,如果他以為可,當然就更具有權威性,可惜他推病仍然沒有來。 下午,皇上專門派人到城外山莊去接張良進宮。他來後劉邦把他一個人留在身邊斟酒閒聊,做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只問張良的病體和近況,好像朝中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張良何等精明,豈瞞得過他!他雖然深居簡出,近來卻經常聽到何肩向他講朝中圍繞廢立太子問題所作的明爭暗鬥。他也深知很多人在註視他的態度,想听聽他究竟怎麼看,然而他閉門謝客,擺出一付不聞不問的超然的樣子,從皇上、皇后再到文臣武將都奈何他不得。 就張良個人內心深處的態度來說,一言以蔽之:厭煩!哪一個朝代的后妃之間不為立嗣爭得烏煙瘴氣,這是帝王家誰也治不了的頑症和絕症。讓他們爭去吧,他決不願捲入其中,那是一灘污水,他寧願選擇清水。一句話,不屑一顧,敬而遠之! 他與劉邦東說南山西說海地扯了大半天,好幾次劉邦都將話遞到張良口邊了,他又顧左右而言它,說到一邊去了。 最後見劉邦決心開口了,他伸手將劉邦面前的酒樽端到旁邊與皇上斟酒,邊斟邊聽劉邦說他想廢立太子的事。劉邦把他的道理說完後問道:“子房,這廢立太子乃朕一大心病,望子房能為朕明斷。” 張良為劉邦斟滿酒後,並沒有將酒樽端回到皇上面前。劉邦剛伸手去端,大笑起來,邊笑邊說:“子房,你看,你看,你斟的酒……哈哈哈哈!” 張良一看,這酒斟得不能再滿了,酒的表面已冒出了一個弧形,一動就得灑出來。 劉邦說:“子房,你給朕斟的酒,還是你給朕端過來,我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讓它不灑出來!” 張良說:“臣絕對沒有這個本事。不可移,移則傾!臣告辭了!” 說完,張良轉身就走。劉邦慌忙招呼住他說:“子房慢走,朕問你立嗣之事,你不是還沒有答复我嗎?” 張良指了指酒樽,轉身走去。 劉邦若有所思地端起酒樽來,裝得滿滿的酒,立刻灑了一身,他似有所悟。啊,張良的意思不是十分明白嗎?這太子不可動,一動就要出事!他為何也如此固執地反對此事?本想請他來為朕分憂,沒想到卻更加深了憂愁。 張良走後,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憂傷與困惑,一杯接一杯喝著悶酒,心事重重,難以自拔。 突然,他一人獨自低聲吟唱起來,曲調哀婉悲涼: 殿外的侍臣聽到陛下唱得如此哀傷,知道皇上為廢立太子左右為難,一時難以決斷,內心十分痛苦。往日皇上不樂,還可以去請戚夫人,而今日去請戚夫人,豈不成了愁上澆愁,哪壺不開提哪壺嗎? 侍臣無法替皇上排憂,束手無策。 正在這時,年輕的才華橫溢的符璽御史趙堯正急匆匆地走了進來,他有事前來禀報皇上。他見皇上這副憂鬱沮喪的神態,不禁大驚。趙堯是個聰明過人的精明人物,他敏銳的目光洞悉陛下的隱情,他深知劉邦為什麼所困擾。於是他小心謹慎地上前。試探著說道:“陛下千萬不要憂慮過度。” “人有難解之事,能不憂傷嗎?” “如果陛下允許,小臣可以為陛下排憂解難。” 劉邦雖然並不一定相信一個掌璽御史能解他心中的煩憂,難道你還能比張子房高明?不過皇帝也不能免俗,他也需要一個人說說心裡話。特別是處於高峰地位的人,更有一種無人能語的孤獨感。此刻趙堯的話正合他的口味,他便寬容地說:“你有什麼話儘管講,不要有什麼顧忌,即使說錯了,朕也決不會降罪於你。” 於是趙堯便乘隙而入,放開膽子單刀直入地說:“陛下如此憂心忡忡,是不是因為趙王還年少,而戚夫人又與呂后不睦,將來陛下萬歲之後,趙王母子難以自保嗎?” 這話正說中了劉邦的心事。 “你說得真不錯呀,我憂慮的正是這個,但又不知有什麼辦法,能讓朕放心。” “陛下,辦法還是有的!”趙堯充滿自信心地說。 沒想到一個嘴上無毛的初生牛犢,還能如此舉重若輕。 劉邦雙目為之一亮,急忙問道:“愛卿有什麼萬全之策?” 趙堯從容答道:“陛下可以為趙王任命一位丞相,這位丞相必須在朝中很有權威,剛正不阿,能夠令呂后、太子和群臣敬畏的人,這樣就可以保證今後趙王母子平安!” 劉邦說:“不錯,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又不知該派誰的好?” “臣倒知道有一位好的人選!” “你以為誰堪當此任?” “臣以為周昌可以。” “說說你的理由!” “御史大夫周昌是個再恰當不過的人選,此人性格堅強,忠誠正直,敢說真話。日前在殿前敢據理力爭,呂后、太子當然對他感恩不盡,日後不敢不敬重他,所以臣以為只有周昌才是最恰當的人選。” 劉邦高興地點頭稱是。 周昌為御史大夫,趙堯只不過是他名下的副手而已。趙人方與公就曾私下對周昌評說過趙堯。他說:“你手下的的符璽御史趙堯,別看他年紀輕輕,決非等閒之輩,你得留心著點,說不定他將來還可能取代你!” 周昌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說:“趙堯還嫩得很,不過會耍點小聰明罷了,一個刀筆吏而已,恐怕還不至於像你說的那樣吧!哈哈……” 周昌耿直的言格和他處的重臣地位,畢竟沒有把趙堯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放在心上。他做夢也未曾料到,這小子竟然繞過他,直踏丹墀,進逼君側,叩開皇上心扉,輕而易舉地提出一條為劉邦賞識的計策。既取得了帝王的賞識與青睞,又不露聲色地搬開了自己仕途上的攔路石。 這種人太多了也不得了。 皇上召見張良的消息,在他進宮之時就已經傳到呂后的耳中,她的頭腦裡嗡地一聲響了起來,心立刻像被一隻強有力的手緊緊抓住似的。她失海自己遲了一步,在剛得到皇上要廢立太子的消息時,她恐慌極了,束手無策。當時就有人對她說過:“留侯張良智勇雙全,最善於出謀劃策,再加上皇上又十分尊重和信任他,何不請他想想辦法!”後來聽張良推病,杜門謝客,不便打擾。如今皇上肯定是詢問有關廢立太子的事,請他去了,萬一張良支持皇上廢立的打算,那豈不就敗局已定了麼?於是呂后派出心腹之人前去探聽,最後也未曾聽到張良支持皇上廢立之事,才勉強放下心來。 呂后並非弱者,她也並非坐以待斃的軟弱女子,要講魄力,要比心狠手辣,恐怕許多鬚眉男兒也自愧不如,遠非她的對手!於是,她靈機一動,急忙在她二哥建成侯呂澤的耳邊吩咐了幾句,只見呂澤立刻快步走了出去。 張良辭別劉邦出宮,何肩已在宮外的車上等候他,於是他登車便往回趕。今天,他總算機智地表了個態,把皇上應付過去,不知劉邦領悟了沒有?從內心深處來說,他確實深深厭惡這種廢立之爭!快要出城時,馬車突然停下。何肩報告說:“建成侯攔路晉見留候!” 張良一听就滿肚皮的不高興,他真有點厭惡這幫皇親國戚,平日飛揚跋扈,仗勢欺人,一遇軍國大事,又束手無策,一事無成。呂澤平日鼻子翹到天上去了,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國舅架子,今日攔車不問也知道是為什麼。於是,他對何肩說:“請回禀建成侯,就說張良病發,須即刻回家服藥,下次一定登門拜謝!” 何肩下馬畢恭畢敬地把留侯的話轉告建成侯,可呂澤仍不肯讓道,死乞白賴地哀求說,有急迫之事請教留侯,無論如何也要留侯賞臉,下車到侯王府小息片刻,說著竟然跪了下來。 前倨後恭是這類勢利小人共用的面具。 何肩大驚,慌忙扶起。到了這個地步,大家都是侯王,平起平坐的人,何況人家還是國舅,自然高人一等,又屈身下跪,還要怎麼樣呢?能不見一面麼? 張良不得已下車,同建成侯來到他的府中,摒退左右之後,呂澤直言不諱地說:“先生是陛下的謀臣,陛下對先生是言聽計從,可是如今陛下要廢立太子,這麼大的事,先生還能高枕而臥,不置一辭麼?” 張良淡然一笑,一點也不著急地樣子,悠然自得地說:“當年在戎馬征戰之中,陛下多次在危急困難的時刻採納了我的計策,終於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呂譯說:“先生智勇,天下共知。運籌帷幄,決胜千裡,功蓋當世。如今廢立太子乃經國大事,望留侯善謀良策!” 張良坦率地說:“今非昔比了,昔日是楚漢相爭,面臨強敵。而今天下安定,江山已屬劉氏,現在皇上要以他個人的情感好惡來廢立太子,那是陛下至親骨肉間的事,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再多也幫不了忙。告辭!” 張良站起身來,呂澤無論如何都不放他走,一定要他出一個良策。張良被他纏得沒有辦法,只好對他說:“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說實話,決不是憑一點嘴舌之功所能奏效的!” 呂澤失望了,哭喪著臉哀求道:“留侯,我就以實相告吧,是呂后要我來求留侯,看在皇后和太子名下,請留侯一定想一個萬全之策!” 張良默默地想了許久,給呂澤講了一個“商山四皓”的故事。 劉邦得到天下以後,曾派人去請四位年高德劭的老人出來到朝廷做官。這四位老人是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和角里先生,時稱“四皓”。東園公姓庚,字宣明,由於他在東園中居住,就因此以東園為號。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他一向隱居在夏裡修道,號曰夏黃公,另一位角里先生是河內軹人,是太伯之後,姓周名術,字元道,京師號曰霸上先生,又稱為角里先生。 這四位老先生聽說劉邦要請他們上京都做官,就相約跑到商山隱居起來了,從此他們就被世人稱之為“商山四皓”。這四位老人為什麼要拒絕劉邦的邀請呢?因為劉邦少年時是個浪蕩子,沾染了許多流氓習氣。本來劉邦識才,善於用人,這是他比項羽強的地方。但是,在起事之初,他往往瞧不起讀書人,愛罵人,對儒生不恭敬,怠慢他們,甚至將他們的帽子取下來撒尿。 這些惡作劇雖然後來已經不再發生,滿口髒話也逐漸減少,經過八年戎馬生涯和政治風雲的陶冶,劉邦已從沛公——漢王——皇上,登上了歷史的峰巔,畢竟不再是小流氓式的泗水亭長劉季了。但是他早期聲名不佳的劣跡,傳到儒生高士的耳朵裡。還是引起了對他的厭惡和反感,不屑與他為伍。雖然你貴為天子至高無上又怎麼樣呢?象商山四皓這些高士,仍然遠遠地躲開了他。他儘管可以逼得項羽這個“力拔山兮氣蓋世”英雄人物烏江自刎,但對“四皓”還是無可奈何。權力絕非無所不能的。 於是,在商山傳唱著一隻《紫芝歌》,便是商山四皓高風亮節的心聲: 張良深知,四位老人藏匿深山,誓不為漢臣,也並非水火不進的花崗岩。其實,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他們對於知遇之恩仍是感恩不盡的。 他告訴呂澤,至今皇上念念不忘這四個人,仍然十分推崇這四個人。現在如果你能準備好豐厚的金玉壁帛,請一位善於言辭的使者,用最謙恭的語言,以最誠懇的態度,再加上百折不回的信心,去請他們出山,輔佐太子,教他讀書,我想四位高人是會走出商山的。如果四位老人願意輔佐太子,並讓他們隨時跟從太子入朝,這樣皇上一見到,定然大驚,就知道太子是能夠保住這個江山的,自然就會放棄廢立的打算了。 對於帝王來說,情感因素再濃,也不得不讓位於王位的穩定。 建成侯向留侯恭恭敬敬地一拜,他對張良由衷地折服。小人只能出壞主意,而智者的思考足以轉動乾坤。 記得還是劉邦親自率兵襲擊投降匈奴的韓王信,從平城解圍歸來時,曾命令樊噲留在代地鎮守,並立兒子如意為代王。在經過趙的時候,當時他沒有接見趙王敖。第二年,劉邦擊韓王信餘寇於東垣後,再次過趙,趙相貫高對前次劉邦輕蔑了趙王十分不滿,想趁他路過柏人留宿時殺掉他。偏偏劉邦想留下來夜宿時,心裡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不覺問道:“這是什麼縣?” “柏人。” 劉邦突然覺得不對勁:“柏人者,迫於人也。”靈機一動,突然下令說:“不住了,馬上走!” 沒想到一年後貫高等人的謀逆被告發,趙王敖地因此下獄,後來雖查明他並不知道貫高等人的密謀,還是被廢為宣平侯,於是劉邦又趁此機會將代王如意改封為趙王。儘管劉邦一次次煞費苦心,讓他最疼愛的寶貝兒子如意,封到一個好的地方為王,但畢竟如意年紀太小,將來能不能保住王位,仍使他憂心。 昨日趙堯建議派周昌為趙相,可確保戚夫人母子平安的建議,深得劉邦讚許,於是他傳御史大夫周昌來見他。 周昌來了,叩見之後問道:“陛下召見臣有何吩咐?” 劉邦說:“朕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一定要勞煩愛卿!” 周昌說:“陛下請講!” 劉邦說:“我已經改封代王如意為趙玉,要一位強有力的人去輔佐,這位趙相非君莫屬!” 周昌誤解了。 他以為前日在殿前竭力反對皇上廢立太子,得罪了皇上,因此要罷免他的御史大夫,把他逐出朝廷,這不等於變相的流放麼? 想到自己一心忠誠,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禁黯然淚下,傷心地說道:“我周昌從陛下初起時,就緊緊跟隨陛下,陛下為什麼如今半途上,卻要把臣趕到諸侯那裡去呢?” 劉邦十分誠懇地說:“朕有朕的難處。朕知道,你身為御史大夫,朝廷重臣,將你命為趙相,確實有如貶官。然而,朕的心中,為趙王母子日夜不安,決非認為你有什麼過失,而是請你替朕分憂,朕是不得已而為之。我不把這件大事暗中託付給你,又能託付給誰呢?” 周昌聽見皇上的話音已經有些哽咽和沙啞,他猛然抬起頭來,清楚地看見皇上兩鬢華髮滋生,臉上一天天增多的皺紋,他臉頰上年輕時有名的美髯,也變得枯焦和花白了。皇上的雙眼裡飽含著淚水,慢慢地從臉上往下浸流。周昌完全理解皇上的難言之苦,他深深明白,至高無上的人間天子,也不是什麼事都能夠辦到的。 他也動情了。一下子伏在地上,抽泣著說:“陛下放心,臣懂得皇上的苦衷,我周昌雖肝腦塗地,也不辱使命!陛下……” 劉邦將周昌扶起,雙手撫著他的雙肩,使勁地搖晃著、搖晃著…… 當周昌受命出任趙相的消息傳到呂后耳朵裡,她怎麼也不理解,皇上為什麼派堅決反對立如意為太子的周昌,去給如意當宰相?對於這一點,她的二哥呂澤卻完全理解,讓周昌輔佐如意,與張良建議他們去請“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完全是一個意思。廢立太子問題,已經開始變得複雜起來。表面看來,劉盈並沒有被廢,如意又新遷趙王,似乎是各有所得,相安無事了,事情能如此簡單麼? 張良對這事淡漠而超然,他相信人算不如天算。 當然,有如棋局,短暫的近距離的一兩步看得準的人就多。如那位趙人方與公對周昌所作的預言,將業取代他的必是趙堯,可週御史不以為然,結果怎麼樣呢?他做夢也未曾想到,給皇帝舉薦他出任趙相的,正是他不以為然的小子。 果不其然,劉邦在物色新御史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位聰明過人而又風華正茂的趙堯,畢竟在關鍵時刻能為他排憂解難。 不過,這與運籌帷幄決胜千裡的大智比較起來,畢竟是小聰明。小聰明在歷史風雲的大舞台上,只配跑跑龍套,後來趙堯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其實,籠罩在未央官上空的陰雲,反而越來越厚重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