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千古王朝

第23章 第二十節

千古王朝 杨力 8565 2018-03-13
武王說:“……昨日還有鳳凰飛來,夜間天上一瑞雲降了甘露,今日朝歌災難已去,呈現一片太平景象,孤可以放心歸西京了。” …… 周公、召公忙跪地說: “吾王放心,我等必當為國盡忠。” 午後,陽光明媚,幾縷白雲飄蕩在湛藍的天空。 周公和姬忠、姬玉從宮裡排練禮樂出來。 姬忠說:“老師,今後又可以在您身邊,聆聽您的教誨了。” 周公說:“等忙過了這一段,我又該給你和姬玉講課了,人不能一日不學啊!” 姬忠說:“太好了,謝師父。” 姬玉問:“父親,武王為什麼要回西京,為什麼不把都城遷移中大周都城東遷已勢在必行。” 姬玉、姬忠聽了都點了點頭。 周公又對姬忠說:“你的父親管叔,以及蔡叔、霍叔,武王將任命他們去監管殷商那些心懷不滿欲造反的貴族頑民,此乃穩定朝政的重要舉措。”

姬忠聽了又點了點頭。 姬玉隨周公乘輦回宅去了。姬忠一人騎上馬往父親住宅走去。忽然聽見:“放開我!放開我!”的喊聲,只見兩個執矛的兵士正在捆綁一個十六七歲一身戎裝的女殷民。 姬忠便走過去問個究竟。 “啟禀大人,這個俘虜想逃跑。” 姬忠看去,只見這個女俘虜怒眼圓睜,兩眉橫挑,不屈地把頭偏在一邊,便走過來說: “為什麼要逃跑,我們並不殺你們,周公已發令,要分給你們房屋、土地,要讓你們安居樂業。” “哼!”女俘虜聽了,鼻子哼了一聲,又轉過臉去。 太顛將軍聞聲走了過來,認出是箕子的女兒商風,便對姬忠說: “這是箕子的女兒商鳳。” 姬忠聽了說: “哦,原來是箕子大臣的女兒,誤會,誤會……快放了她。”

士卒們給她鬆了綁,女俘虜揉了揉手臂,恨恨地說:“你們別高興太早了,哼,等著吧,周朝長不了。”言畢,揚長而去。 姬忠怔怔地看著她的背影…… 太顛說:“她生性剛烈,自幼學得一身好武藝,又生得天姿國色,本欲選為紂王太子武庚的王妃,因箕子發瘋,就沒有選上。” “噢!”姬忠應道,“這姑娘性子的確十分剛烈,看來並非一般女子。”看著走遠了的女俘虜,姬忠欽佩地點了點頭…… 傍晚,夕陽西下,餘輝把天空映得血紅,馬蹄聲遠遠傳來……是武王和周公一行,從郊外返回至朝歌城外。 他們是去城郊墓地移姜妃的靈柩的,武王要把她帶回西京,葬到故土去。 武王一路默默的,周公知道他今日悲傷過度,所以也沒有多說話。

周公看著武王日漸憔悴的面容,十分憂心,自姜妃死後,武王好像蒼老了許多,近日又屢感腰腎傷處不適,所以周公非常焦急,惟恐兄長有何不測,於是說道: “王兄身體不適,可否在朝歌調養一段時間再返西京不遲。” 武王說:“不,朝中還有許多事要做,鎬京已經建好了,很快就要遷都,所以必須回去了。” 武王又說:“這兒已經安置好了,我和姜太公回到西京去,以告慰父老兄弟。你和召公、管叔、蔡叔幾個兄弟暫留朝歌,一定要把殷人管理好。你主張不殺殷商頑民,這是符合先祖仁治天下旨意的,但一定要把殷人們管理好。” 周公點頭說:“王兄儘管放心,兄弟一定不忘先祖安邦富民、敬德天下的教誨,一定會管理好殷民的。” 武王又說:“待把朝歌安頓好,你須盡快返回西京,朝中諸事皆賴於弟了。”周公點頭答應。

太陽已經升起,彩霞滿天,朝歌城外,萬頭攢動。這天武王將起大駕西歸,百姓都扶老攜幼,立在道旁等著給武王送行。 鼓樂三番後,武王出宮啟程,金輦御駕來到城頭,式王見送行百姓人山人海,忙下了金輦,拱手向四方百姓辭謝。姜太公也從輦車下地,拱手向百姓一揖到地。留守朝歌的周公、召公、管叔、蔡叔及霍叔和其他文武官員分列兩旁。百姓皆下跪山呼:“武王萬歲,萬萬歲!” 武王說:“諸位父老鄉親,姬發向大家辭行。現暴君已除,萬民歡悅。罪惡鹿台已拆,鹿台之財也已賑民,各諸侯人馬皆已歸國,百姓也開始安居樂業。昨日還有鳳凰飛來,夜間天上一瑞雲降了甘露,今日朝歌災難已去,呈現一片太平景象,孤可以放心歸西京了。 “這裡有周公、召公他們留下治理,萬民盡可放心,待新都洛邑城(今河南洛陽一帶)建好,我們將舉朝遷來中原,與殷民們共享天年,周民與殷民本為一家,都同出一宗。殷周自古皆炎黃後代,當同歸一朝,共建中國。”

百姓聽了,無不歡欣鼓舞,山呼武王萬歲的浪潮此起彼伏…… “現商已亡,亡臣願歸順周王,以盡敬天保民之職。” 武王聽了,忙扶起微子啟說道: “大夫不必過卑,暴君當亡,人心歸向,是順乎天意之事。微子啟快快請起,願今後共圖興周富民大業。” 周公也對微子啟說: “商之亡,非我大周亡之,是商之自亡也。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紂王無道,眾叛親離,所以至此。微子啟大夫歸順我周是天意所至,從此,可以一道遂百姓所望,苦百姓所急,大夫當高興才是。” 姜太公也說: “當今天下歸周,文、武王敬德愛民,商紂王暴虐百姓,週取代商也是大勢所趨,歷史必然。微子啟被逼逃亡於外,今又回歸故里,應是幸事,理應慶賀一番。”

微子啟擦去垂淚說:“忠臣本不應易主,怎奈身處昏君亡國,現殷民也鼓樂開城歡迎殿下,我之所歸也是順乎民心,非違人意。” 周公忙安慰道:“卿之所言在理、在理。” 武王大喜,遂下令恢復微子啟大夫官職,封地於宋。微子啟拜謝後退到一旁。 武王再向八方父老拜了拜,便傳旨起程。 隨著“起駕”的令聲發出後,鼓樂大作,武王向送行的人們告別。臨行武王又對周公、召公說: “二公暫留此地,朝歌諸事就有勞二公了。待安置好後,還請速反西京。” 周公、召公忙跪地說: “吾王放心,我等必當為國盡忠。” “是,王兄。” 式王叮囑完畢,再傳旨起駕。 “起駕!”侍從傳令後,鼓樂又起。 歸岐車隊緩緩起行,當姜妃的棺槨通過時,白髮蒼蒼的薑太公從車輦中下來,緩緩走到棺槨前撫棺落淚,並低聲說:

“孩子,武王就要送你回故土去了,孩子,紂王暴君已經自焚了,你若陰靈仍在,應告慰於九泉。孩子,你要保重……” 姬玉也來到姜妃棺槨前跪下,淚流滿面地說: “姜娘娘走好,你為國英勇捐軀,將永遠是姬玉的榜樣。”姬玉向姜妃的棺槨撒了一提籃百合花,又哭著說:“願姜娘娘在天之靈,保佑我大周永遠興祥。”說罷已泣不成聲。 人群中發出了唏噓之聲…… 武王見狀,下輦過來,扶起了姬玉說:“玉儿不必太悲傷了,姜娘娘將要去和先祖團聚了,你要好好照顧父親,快回去吧,時候不早了。” “是,大王。” 姬玉起身擦了擦淚,把薑太公扶回輦內,走到周公旁立著,淚水漣漣…… 歸岐車隊已緩緩起行,人們送了一程又一程,姜妃的靈柩在武士的護送下緩緩前進……

正是: 嚴冬已過,春暖花開。 鎬京城裡,在姜太公的府宅中,年逾八旬的薑太公,正伏在几案上整理他的兵書冊簡,準備赴他的封地。雪白的鬚眉,幾乎遮住了他的眼睛,他理一陣,便歇一會兒,不時發出呼呼的喘息聲,同時也陷入了沉思: 暴君除了,強盛的周國代替了腐朽衰落的殷商,中國的歷史又往前邁了一步……想到這裡,姜太公眉宇間煥發出了光彩。 回顧自己的一生,姜太公無怨無悔,儘管是大器晚成,但終於實現了自己年輕時代就立下的誓言——要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乾一番對國家對民族有益的驚天動地的事業。 現在,這一夙願終於實現,可自己已心力交瘁,早該告老還鄉啦。他又想到武王這次大分封給他首封於齊地,並且還授予他徵紂五侯九伯的特權,心裡覺得十分感激。

“太公,箕子求見。”家人來報。 “噢,快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箕子進來了,兩人寒暄後分賓主落座。 箕子和姜太公在朝歌時便是老交情了,自然一談話便直奔了正題。 箕子說:“太公老友,愚弟將遠渡朝鮮,特來向您辭行。” 姜太公聽了不知其故,便問: “武王不是已經請你去朝歌協助治理殷民了嗎,何故要遠去?卻又打算何往?” 箕子嘆了口氣說:“武王雖好意,但我身為殷臣,豈可改事新主?” 姜太公說:“既是如此,人各有志,只是您欲去的朝鮮遠在東海,還望多加珍重。” 箕子點了點頭,又說:“兄長年事已高,又要遠行赴任,也望多加保重。” 姜太公說:“謝弟關照,近來吾身體的確遠不如以前了,此次一別,不知今後還能見否?”

箕子也頗傷感,說:“我也不大如以前了,人生無常,今後只有天各一方了。”說完竟噓唏起來。 姜太公見了忙起身過來安慰箕子,說:“賢弟不必傷心,只要百姓能安居樂業,我等相離雖遠些又有何妨?” 箕子點了點頭說:“我與兄長豈能相提並論,兄長是周朝功臣,此次又享首封之譽。此行乃為國安邦、光宗耀祖之舉,而我卻是漂落他鄉、流亡異地之行,所以豈能不傷感。” 二人說著,已到晚飯時間,家人來問膳事,箕子起身要走,姜太公忙拉了他的手請他坐下,並吩咐家人擺酒為箕子餞行。 酒菜擺好,二人對飲,又暢談起來。 姜太公問:“商鳳姑娘跟隨你去嗎?” 箕子聽了,又傷感起來,回答道:“她哪里肯隨我同往?那時我裝瘋是因為對紂辛的殘暴荒淫不滿。她罵我懦弱,不認我,現在商朝亡了,她一心要復國卻又苦於無門,唉!這孩子倔強得很哪!” 姜太公聽了說:“一個女孩兒家卻能如此憂國,真有志氣。只可惜生不逢時,偏偏長在暴君時代,如若生在武丁時期,那必能成為婦好的三軍副帥。” 箕子也嘆道:“對,對,這孩子確是生不逢時,只好由她去了。” “那她的婚事呢?”姜太公關切地問。 “唉……”箕子嘆了口長氣,放下筷子說,“武庚這種人和紂王一樣飄浮無常驕狂放縱,靠不住啊!再說商鳳對武庚也並不太鍾情。” “哦,那就看武庚今後的行為了,他若真能管理好殷民倒還可以,但據說,他在殷民的祖祭上有煽動復國之言,所以還要看他的行為如何。” “嗐,就是複國,也不會把希望寄託在這種人身上。”箕子搖著頭說道。 “吃菜,吃菜。”姜太公往他盤裡夾了一些菜。 二人一邊喝酒一邊敘話,直到姜太公咳嗽不止,箕子乃起身告辭而去。 這日中午,鎬京城裡艷陽高照,天氣晴好。 周公和召公安置好朝歌殷民的治理後,已回到鎬京輔佐武王。 午飯後,二人同乘一輦,去看望很快就要去齊地赴任的薑太公。途中,周公說: “姜太師執意要走,武王已同意給他留下一宅府邸,以便回京時使用。”周公說。 召公說:“如此甚好,只怕太師再難得回來了。他之所以要急於赴封地,一是耄耋之年,體衰氣弱,恐再事朝廷已是力不從心了;二是想乘垂暮之年,把封地整治一下,以不負朝廷之託。” “是啊!”周公點了點頭說,“齊地雖富,但遠離朝廷,人心不一。齊地又是東域重邦,也只有姜太師這樣德高望重之人,尚可震懾,武王確是高見。” 二人說著話,不覺已到了姜太師府邸,侍者通報進去,周公、召公下輦在大門立等,不一會兒,姜太師顫巍巍地迎了出來,對二位說: “啊!有勞二位前來,快請進,快請進。” 到了中堂,三人分賓主落座,侍者上了茶後,周公說:“太師,我和召公代武王前來請您赴宴,武王明晚特設國宴為您餞行。” 召公也說:“是啊!武王近日身體欠佳,朝中政事又忙,所以特令我二人前來相請,以示盛情。” “噢,噢。”姜太公顯然十分激動,連聲說,“謝大王恩典,姜太公不勝感激之至。” 姜太公看了看精明能幹的周公和仁厚的召公說: “大王身邊有你二人輔佐,我在齊地也就放心了。” 周公說:“我們將像太師,樣,事事以國為重,時時以民為本,太師走後,我們理當盡心盡力輔佐大王,這是我們義不容辭之事,望太師放心。” 召公也說:“周公所言甚是,我們身為大周重臣,輔佐大王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請太公放心,我們定會忠心不二。” 姜太公忙說:“那就都不必客氣了,請回報大王,姜太公謝大王恩典,明晚必當赴宴。” 於是二人起身告辭,姜太公送出大門方回。 這天傍晚,鎬京新都的周朝皇宮大殿裡燈火輝煌,百盞齊亮。 殿堂裡正在舉行為姜太公餞行的盛大國宴。 武王親切地攜姜太公坐在殿堂中央的宴桌旁,周公、召公分坐兩側,其餘散宜生、太顛、閎夭、辛甲、黃豹等文武大臣分坐兩邊。 桌上擺著豐盛的佳餚美酒。 鼓樂三番後,武王舉樽說: “眾愛卿,姜太公很快就要去封邑齊地了,我朝特設國宴為太公餞行。太公是我大周功臣,他為大周滅商,為大周的開國立下了功勳,太公的功德堪與日月爭輝,太公的仁德可與天地共存。我大周臣民永遠感激他,現請讓我們舉杯祝太公福壽無疆,並祝太公一路平安。” 武王言畢,群臣皆舉樽齊日: “祝太公福壽無疆。” “祝太公一路平安。” 姜太公激動得熱淚盈眶,忙舉樽回敬大家說道: “謝武王,祝武王萬壽無疆;謝眾臣,祝眾臣福壽無量。” 此刻,他想起紂王對他的嘲辱,又想起文王與他的金遇,武王對他的信任,今天又受到如此厚待,不禁感慨萬千。他激動地說:“姜尚一生坎坷,事商時,受盡紂王冷落羞辱,幸遇文王,武王始能一展抱負。姜尚不才,無非為除暴君略盡犬馬之力而已,然卻受到如此殊榮,姜尚實在受之有愧。今後,尚雖遠離朝廷,但若有召,縱粉身碎骨,也當肝腦塗地,在所不辭。”言罷,老淚縱橫而下…… 眾臣見了,無不感動萬分,並發出了唏噓聲。 周公也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舉樽說道: “太公就要去封地了,我們實在不忍與太公分別,太公德高望重,篤行仁義,是我們的典範。他為大周殫精竭慮,建立了大功大德,請讓我們再敬太公一樽,願太公福星高照我大周永遠安康。” 眾臣聽了一齊舉樽,說道: “願太公福星高照我大周永遠安康。” 姜太公忙舉樽還禮,並說: “謝周公。” 召公也舉樽說道: “太公就要和我們分別了,請太公放心,我等定會以太公為榜樣,為朝廷盡心盡力,為武王分憂分慮。” 姜太公聽了說道: “謝召公。我們周朝有武王這樣的仁君,有周公、召公這樣的賢臣,以及忠心不二的眾臣,我可以放心地卸任了。我祝武王萬歲,願眾臣安康。”言罷將滿滿一樽酒一飲而盡,然飲完卻咳嗽起來。 周公怕太公喝得太多,便向姬玉招手示意,姬玉便撥瑟彈起了《宴別曲》。琴聲典雅悠揚,如高山流水、情深意長,一時竟把大家給震住了。 曲終大家都對她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姜太公高興地把姬玉喚到身窮坐下,誇她道:“玉儿的禮樂是越發有長進了,聽你的瑟聲,不像是指撥,倒像是心撥似的。” “謝姜爺爺誇獎。”姬玉謙恭地說。 武王也誇她道: “玉儿小小年紀,竟如此知禮識樂,將來定是我大周棟樑。” “伯父過獎,玉儿不才,還要請伯父、姜爺爺多指教。” 這時,由太師指揮,姬忠領奏的大型宴樂又奏了起來,酒宴又進入了高潮,群臣輪番向武王、太公等敬酒…… 送別宴在熱烈而隆重的氣氛中持續到入夜時分。 這天上午,紅日初升,彩霞萬里。姜太公啟程了,武王特來送行,周公、召公等也都來了。武王和姜太公同乘一輦,在輦內親切地話別,周公、召公騎馬行於兩旁,其餘送行文武跟隨在後。 街上早已有聞訊的百姓趕來送行,姜太公見了十分感動。他伸出頭向百姓招手致謝。 到了城外,姜太公執意下了車向武王及眾人說:“昨晚設國宴為我餞行,今大王又親來送別,姜太公蒙此殊榮,實在感恩不盡,大王身體欠佳,請轉回,不必再遠送了。” 武王只得下輦,姜太公向武王行跪拜大禮,武王忙將他扶了起來,並緊緊握住姜太公的手垂淚道: “尚父此去,望多保重,倘國有大事,還望歸來垂教。尚父是我大周功臣,周國百姓將永遠不忘太師的大智大德。” 姜太公聽了滾下熱淚,也動情地說:“卑巨本不願遠離大王,怎奈年事太高,體力日衰,只得趁尚有一點餘力趕快赴任。卑臣此去,不知還能否再來拜見大王,望大王多多保重。” 武王聽了點了點頭。 周公用袖子擦了擦淚水,握住姜太公的手,依依不捨地說: “太師此去,望多保重。平日深受太師垂教,感激不盡,請受愚弟再拜。”說罷,兩手抱拳一揖到地。 姜太公忙扶起周公,召公也向姜太公行了辭行大禮,姜太公也忙扶起了他。 姬玉和樂隊奏起了送行曲後,姬玉走到姜太公面前行了跪拜大禮,說:“姜爺爺好走,一路多保重。”姜太公忙扶起了她說: “小小年紀竟如此諳熟禮樂,不愧是巾幗之才。” “謝姜爺爺誇獎。”姬玉說。 姜太公拱手高舉過頭,向四周百姓及送行人們告別後,在武王和周公的攙扶下上了車輦。 鼓樂高奏,姜太公的車輦緩緩移動起來,他伸出手向大家告別,姜太公的家人及隨行人員、護送隊伍一一過去…… 武王和周公、召公等送行人員,一直等到車輦走遠了才轉回。 西邊的落日餘輝,把商代舊日的皇宮映照得殷紅殷紅的,顯得十分慘淡…… 故宮門外走過來一老者和一少女,他們是箕子和他的女兒商鳳姑娘。他們得到看門人的允許後,便推開一扇宮門進到庭院裡,見院里長滿了雜草,昔日輝煌已經蕩然無存…… 回想過去,這兒曾經何等的熱鬧,此刻卻已風光不再,一些巍峨的殿堂、豪華的樓亭已燒成了灰燼,想著想著箕子不禁潸然淚下,口中不覺念出了兩句詩: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他想像著昔日盤庚遷都到這,在此舉行了隆重的新都大典,武丁和婦好征戰回來後,也在此犒勞三軍,文丁和歷代天子也曾在此接受五侯九伯的朝賀……那時的商朝一統天下,是何等輝煌…… “唉,!”箕子仰天長嘆,“要是紂王也像周文王一樣行仁道,那商朝又何至敗落至此!” 箕子恨恨地罵著紂王,罵他是大商的敗家子,葬送了祖先的六百年江山,他也恨自己愧對祖先的教誨,不能力挽狂瀾……他又想,與其苟且偷生,不如像九侯、祖伊、比干一樣死得悲壯。他彷彿看見成湯、盤庚、武丁……先祖先王在此嘆息……箕予臉上熱淚越發泉湧,他用寬袖擦了擦眼淚,便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商朝故宮……一路嘆道: “九侯、祖伊、比干,你們雖死猶生,而我生不如死,你們可知大商已經煙飛雲散了……” 商鳳見父親落淚,心裡也十分辛酸,但她沒有哭泣,卻挑起了辛辣的鳳眼,對著父親嘲諷道: “都是你們這些無用老朽坑害了國家,如果您當時不是裝瘋賣傻的,而是去盡力阻勸紂王,那我們也不至於淪為亡國奴,現在方悔,晚矣!” 箕子早被女兒罵夠了,他也不介意,也未回頭,只是看著宮殿的荒草不停地嘆氣。 “唉!你尚年輕,哪裡知道為父的苦衷!” “我是不知道你的苦衷,我只知道你怕死,你看人家比干爺爺是怎麼殉國的。”商鳳憤憤地說。 “好啦,好啦,就算是爹怕死。” 商鳳又說:“週人請您去做官,幸虧您拒絕了,說明您還未忘記亡國恨,否則,我再不會認您這個父親了。” 箕子嘆了口氣答道: “周武王確是一位仁君,至少比紂王要強十倍,只可惜我生不逢時,死不逢地。為人一身不事二主,我既已為商臣,焉能再去事週主,罷,罷,就算命中註定吧。” 箕子說罷嘆息著,走到庭院中摘下一株草,注視良久,又嘆道: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念罷,淚流滿面,商鳳也濕了眼…… 暮色已濃,商鳳勸道: “父親,我們回去吧,明日您還要啟程赴東海呢!可別傷了身子。” “好,我們轉回吧!” 父女倆一前一一後地邁出了故宮門檻,然後一步一回頭地離去了。 東海之濱的早晨,紅日初露,朝霞滿天。海上風平浪靜,岸邊停了幾隻木舟正準備啟航。 箕子一行人在向送行的人們告別。 箕子因為不願身事二主,所以只得離鄉遠走,他準備渡海到東岸去,那兒有個半島叫做朝鮮,可在那里傳播文化,生根發芽。有些不願留下的殷人,便加入到了他們的行列。商鳳決心復國,所以,不願隨父親遠走,便準備在此送別。 箕子向送行的人說道:“時候不早了,多謝眾知交相送,請回吧。”然後又轉身向女兒勸道: “鳳兒,還是跟我走吧,你雖為女孩兒家,卻生性剛烈,我真是放心不下。我只有你一個女兒,你就跟為父走吧。”說著不由得聲音哽咽起來。 商鳳聽了心裡一酸,眼眶裡湧出了熱淚,但她仍堅定地搖了搖頭說: “父親休怨女兒不孝,實是自古忠孝兩難全,女兒之志父親當知,不復我大商國死不瞑目。” “唉!”箕子嘆道,“既是如此,就依你吧,只是凡事要好自為之。從今以後,千里之隔,為父不能照顧你,不過我已托過周公,他會保護你的。” 商鳳聽了,鳳眼圓睜嗔道: “父親,您又向他們乞求了!” 箕子說:“乞求也罷,託付也罷,反正總得讓我少牽掛點才是。” 父女倆話別完,箕子向送行的人拱手高舉過頭,告別道: “眾親朋好友,就此告別吧。箕子謝過大家。”說罷兩手朝送別人群一揖到地。 “箕子大臣一路順風。” “謝謝。” 箕子剛要下令啟航,卻聽到遠處有人在向這裡奔跑,並喊道: “箕子大臣,請等一等。” 大家驚奇地看去……,來人跑到面前,原來是久已不知去向的微子啟大臣。 箕子趕忙迎了上去,握住微子啟的手說道:“啊,微子兄,早聞您老隱居在外,甚為掛念,今日得見,實為萬幸,不知近日可好?” 商鳳也上前施了參見禮。 微子啟答道:“實不相瞞,老臣因勸說紂王無效,憤而出走,現已投奔武王、周公,願為仁君效勞,因聞賢弟遠走,特趕來送行。” 箕子忙說:“多謝師兄遠道而來。” 商鳳卻一轉身,站到一邊去了,她不願和效勞仇國的人禮遇。 箕子說:“人各有志,但只要是為正義而戰,便皆同志。”(同志一詞,古已有之,出典:左丘明《春秋》:“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 微子啟點頭道:“師弟所言甚是,只要是為正義而戰,便皆為同志。週滅商乃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所以是正義之戰,你我今後雖非共辜一主,但也必為同志。” 箕子也點頭稱“是”。 微子啟問道:“師弟此行何往?何歸?” 箕子笑答:“無往也無歸,只知大海東岸有人有地,想到那兒休養生息。” 微子啟說:“甚好,祝師弟一路順風,有作有為。” 箕子謝道: “多謝師兄祝福。”言罷欲返身上舟,卻又拉著微子啟的手嘆道: “你我師兄弟一場,本應在一起共盡興國職責,不曾想到國破家亡,竟在此生死離別,此去不知何時再能相見。”說著不覺聲音哽咽起來。 微子啟聽了也緊握著箕子的手垂下淚來。 商風站在一旁,心有所動,怔怔地看著他們不言語。 時候不早了,太陽已經高升,舟上的人一再催促,箕子只得別了女兒和微子啟大臣登上了木舟。 起航了,木舟張帆向東海馳去。商鳳、微子啟等送行的人直至木舟變成了小黑點還未轉身,此時的商鳳已是滿面淚水,又怕別人看見,她趕快抹掉了眼淚才轉過頭來,凝視著大海天際嘆息。 微子啟想著箕子剛才的臨別贈言:“只要是為正義而戰,便皆為同志。”他眺望著箕子遠去的木舟,不覺吟嘆: 木舟點點遠離去,你我從此天邊際。 人各有志雖非一,若為正義皆同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