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多爾袞·一指通天

第24章 必要時刻快刀斬亂麻

多爾袞·一指通天 纪连海 14418 2018-03-13
我的想法是,只要將雙方針鋒相對的八個方面的觀點對比一下,看看哪方說得有道理,排除那個沒有道理的,剩下的就是正確答案!您說對嗎? 首先我們來看雙方針鋒相對的第一個觀點。 對於論據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的比較: 針對前面的論據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在雙方的你來我往當中,我認為,雙方的論證過程基本上是各說各話,這其中,反對者的批判沒有擊中對方的要害!贊同者們的考證稍勝一籌! 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您好好想一想,前面,我們在介紹認為孝莊皇太后已經嫁給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第一種說法的時候,我們的論證過程是從愛新覺羅·福臨當上皇帝、愛新覺羅·多爾袞當上攝政王以後開始的。 我們介紹到當時的情況是說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以後,在爭奪皇位繼承權的戰鬥中,5歲的愛新覺羅·福臨當上了皇帝,年號順治;而愛新覺羅·多爾袞雖然沒有當上皇帝,但是他成功地擊敗了愛新覺羅·豪格,自己當上了攝政王!

不僅如此,此後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在清軍入主中原的戰爭中屢建戰功,入關後手握重兵,成為朝中說一不二的人物,甚至連皇帝的大印“玉璽”也搬到睿王府內使用,以代統天下,小皇帝順治隨時有被廢掉的危險! 我們的考證是從這裡開始的!順治小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怎麼辦?孝莊皇太后如何去做才能穩住權傾朝野的愛新覺羅·多爾袞?穩固自己年幼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的皇位?我們說,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孝莊皇太后選擇了下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 而反對者似乎是完全沒有理解人家的意思,非得要從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前後開始考證!說什麼此時的兩黃旗,已發展到可以維護皇權的程度!說什麼兩黃旗大臣在皇位繼承問題上與孝莊皇太后集團密切合作,與愛新覺羅·多爾袞集團和愛新覺羅·豪格集團相抗衡,最後取得了勝利!說什麼這個時候的孝莊皇太后,如果需要拉攏別人的話,這個別人,也應該是拉攏兩黃旗大臣,而不應該是拉攏愛新覺羅·多爾袞!

您想一想,他們的考證,這都哪兒跟哪兒呀?誰能聽得懂他們在說什麼呢?您聽懂人家問您什麼問題了麼?人家問您的問題,您回答了嗎?我怎麼覺著有些風馬牛不相及呀!對於他們的考證,我實在是不敢恭維! 人家明明是在問您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在清軍入主中原的戰爭中逐漸成為朝中說一不二的人物,甚至還控制了皇帝的“玉璽”,順治小皇帝隨時有被廢掉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孝莊皇太后應該怎麼辦?您的回答則是應該拉攏兩黃旗大臣! 我覺得,提出這個主意的人應該是對於歷史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 拉攏兩黃旗大臣,能解決問題嗎?何況我們在前面已經介紹過,說這個時候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已經順利分化瓦解了兩黃旗大臣!在他的軟硬兼施的兩手之下,當初發誓扶保愛新覺羅·豪格的8個人(索尼、鰲拜、圖賴、圖爾格、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冷僧機)半數先後叛變!拉攏什麼兩黃旗大臣呀?怎麼拉攏呀?搞不懂!

對於論據二(弟娶其嫂的滿洲舊俗)的比較: 針對前面的論據二(弟娶其嫂的滿洲舊俗)的考證,我認為,反對者們的考證稍勝一籌!也就是說,如果要堅持孝莊皇太后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的話,這一條只能是說外界環境允許,而不能成為孝莊皇太后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充要論證條件! 我們的確不能這樣論證!不能因為滿洲人有弟娶其嫂的舊俗,就說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弟弟愛新覺羅·多爾袞就一定要娶自己的嫂子孝莊皇太后!也不能因為滿洲人有弟娶其嫂的舊俗,就說孝莊皇太后就一定要嫁給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弟弟愛新覺羅·多爾袞! 對於論據三(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皇父”稱謂)的比較: 針對前面的論據三(多爾袞的“皇父”稱謂)的考證,我認為,反對者們的考證基本上是毫無道理!贊同者們的考證稍勝一籌!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回憶一下,反對者們的主要論據是什麼! 反對者們的主要論據是:“皇父攝政王”之稱號實為崇顯表彰其功德,沿用中國古代國君尊稱臣下“尚父”“仲父”“相父”之遺意而已,絕非愛新覺羅·多爾袞真的做了順治小皇帝的繼父! 他們認為,不能只允許你們漢人君主對某個臣下尊稱為“尚父”“仲父”“相父”,而不允許人家滿洲人君主對某個臣下尊稱為“皇父”! 他們進而論述說,大家知道光緒皇帝稱慈禧太后叫皇阿瑪,皇阿瑪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就變性了,變成男性了?所以這個也不算為證據。 我們這一回,不再引用贊同者們的考證內容了!因為用不著!我們只要能夠學會運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一方法就可以了!隨便哪個人就都可以運用反對者們的考證內容回擊他們自己!

前面,我們提到過,反對者們認為,“皇父”一詞,是清朝君主對某個臣下的尊稱,或是清世祖封多爾袞為“皇叔父”後以其定鼎功勳顯著,無可進爵,乃以“皇父”為封! 前面,我們還提到過,反對者們認為,在愛新覺羅·多爾袞因功被封為“叔父攝政王”以後的1645年陰曆五月,有個御史,這個御史叫作趙開心,我們這裡註意這個叫作趙開心的御史,他是個漢族人!他上疏說原來的“叔父攝政王”一詞不妥,“夫叔父,為皇上叔父,唯皇上得而稱之。若臣庶皆呼,則尊卑無異矣,”建議正名為“皇叔父攝政王”!後來呢,他的這個建議經禮部等議定批准。 問題就出在這裡了!既然我們在介紹“皇叔父攝政王”這一個詞彙的由來的時候,說的是一個漢族人御史趙開心,這個趙開心運用漢族人幾千年來傳統的儒家的倫理道德說如果“臣庶皆呼”愛新覺羅·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則“尊卑無異矣”。所以才由禮部等議定批准稱愛新覺羅·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

由此我們是否可以有一個基本的推斷:既然由“叔父攝政王”改稱為“皇叔父攝政王”是由禮部等按照漢族人幾千年來傳統的儒家的倫理道德議定批准的,那麼,由“皇叔父攝政王”改稱為“皇父攝政王”也應該是由禮部等按照漢族人幾千年來傳統的儒家的倫理道德議定批准的,對吧? 問題就出現了,在我們人所共知的漢語言文字裡面,如果我告訴您,有個人的稱謂叫作“皇父”,您會怎麼理解? 注意,您可千萬別跟我打岔,我看過的“皇父攝政王”的文字是用漢語言文字書寫的“皇父攝政王”。您可千萬別跟我說“皇父攝政王”這句話在滿語裡面是什麼意思!我作為一個很平凡很平凡的漢人,我不懂滿語。 諸位注意,這裡的“我”不是真的我,而是指當時的任意一個漢族人。

在當時的漢族人的心目中,他們會說,您還別跟我說什麼漢族人的古代國君尊稱臣下為“尚父”“仲父”“相父”等事例!提醒您要注意的是,在漢語言文字裡面,我們經常見到“尚父”“仲父”“相父”“伯父”“二爸”“三爸”“二媽”“三媽”等稱呼,就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皇父”這個詞的意思,除了等同於皇上的父親之外,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居然是可以代指皇上的叔父! 對於論據四(張煌言的“太后婚”詩證)的比較: 針對前面的論據四的考證,我認為,反對者們的考證略顯不足。 在這中間,反對者們認為,張煌言作為抵抗力量的代表人物,出在異地之口,記在異國之文,不能成為歷史的證據,而且詩詞也不能直接作為歷史的證據。 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太牽強了!

首先,在歷史上,大量的詩詞歌賦都如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性。我們不能因為詩詞歌賦可以——注意是可以——運用誇張、比附的手法,就把詩詞歌賦一概認為是運用了誇張、比附的手法,從而去懷疑一切詩詞歌賦的真實性,就因此而貿然懷疑張煌言的《建夷宮詞》的真實性。這是典型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事實上,我們要想否定張煌言的《建夷宮詞》第七、第八兩首詞的真實性,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必須否定《建夷宮詞》十首詩詞中的其他八首的真實性才可以。而事實上,《建夷宮詞》中的其他八首,雖然充滿了對於滿洲人的看不起的話語,但是冷靜客觀地說,這其他八首詩詞,還是比較真實的。 其次,我們完全不能認同因為張煌言的《建夷宮詞》是出在異地之口、記在異國之文就不能成為歷史的證據這一說法。如果這樣的話,那我真的不知道能夠成為歷史的證據的內容還能剩下什麼。按照這種邏輯推理的話,中國還有歷史嗎? 《史記》肯定是假的,《漢書》肯定也是假的,《後漢書》就更是假的了!最起碼,他們都從來沒有在他們所記錄的時代裡面生存過,他們最大的貢獻,頂多也就是抄錄過一些別人寫過的不知真假的文章而已。

對於論據五(順治皇帝諭旨露出的破綻)的比較: 針對前面的論據五的考證,我認為,反對者們的說法很有道理! 要想說明的確有這樣一個諭旨,我們首先就必須告訴大家,這道諭旨出於何處?現在哪裡?我們必須有翔實準確的證據證明。如果不能確切地找出這個順治諭旨的出處的話,這麼一大段的分析就毫無價值了。如果都是人云亦云,都是互相傳抄,那就沒有意思了。 也就是說,贊同者們如果不能告訴大家您的這段材料的準確出處——哪本書、第幾頁、書的可信度如何的話,那,還是不要說的好。否則的話,人家還以為是您瞎編的呢! 說實話,我也認真查閱過很多材料,但是,這些所謂的材料,大多屬於互相傳抄之類,與以訛傳訛沒有什麼兩樣,沒有絲毫可以參考的價值!

對於論據六(風水牆說)的比較: 針對前面的論據六的考證,我認為,反對者們的考證實際上連自己也不能說服,就更甭提說服別人了! 大清朝,三個陵圈子,就放不下一個孝莊皇太后的墳頭?您解釋什麼呀?什麼都不用解釋! 人死之後38年不能入土為安!您怎麼解釋啊?怎麼解釋都說不通! 在中國歷史上,哪個太皇太后會這樣給自己的孫子出難題呀?除了孝莊皇太后之外,還有誰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我的建議,別解釋了,越解釋越亂! 因此,我認為,在這個問題的考證上面,還是讚同者們略勝一籌! 對於論據七(有人見過的鐵證“太后下嫁詔”)的比較: 針對前面的論據七的考證,我認為,反對者們的說法很有道理。 我具體地分析了考證過程,大致與前面的論據五的分析相似。我的意思是說,就算我相信您真的有這麼一個“太后下嫁詔”的鐵證吧,您也得先拿出來讓我們看一眼,我們才能相信它不是?如果,您拿不出來,那麼,對不起了,我就是認為您還真的沒有這麼一個“太后下嫁詔”的鐵證。 因此,要擱我說,您在確切地找到這份鐵證“太后下嫁詔”之前,先別用它來做證據。 對於論據八(裡面的揭示)的比較: 針對前面的論據八的考證,我個人完全贊同反對者們的說法!所謂裡面的揭示純粹是附和,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另外,反對者們做出的另外幾個方面的考證,我認為,最重要的當屬這第四個方面——從順治皇帝和孝莊皇太后對於死去的愛新覺羅·多爾袞的處置情況來看,反對者們認為,順治皇帝如此搞倒、搞臭愛新覺羅·多爾袞,更加證明太后沒有下嫁! 我個人不贊同上述觀點,具體原因我們還要等到後面才能揭示。這裡,還請您先允許我把我的這段考證保留片刻。同時還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太后下嫁這種說法的形成和發展的脈絡我也有我的看法,這些內容我也將在後面才能揭示。 有的讀者說了,您說了這麼半天,您到底是啥意思呀?到底這個孝莊皇太后她下嫁沒下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呀?您別著急,答案馬上就會出來! 經過對比雙方針鋒相對的8個方面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正方所提供的8個方面的論點,已經被反方擊倒的有如下4個方面: 論據二(弟娶其嫂的滿洲舊俗)、論據五(順治諭旨露出的破綻)、論據七(有人見過的鐵證“太后下嫁詔”)和論據八(裡面的揭示)。 但是,正方有4個方面的論據還站得很穩,這4個論據是: 論據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論據三(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皇父”稱謂)、論據四(張煌言的“太后婚”詩證)和論據六(風水牆說)。 而這4個方面的論據恰恰是最為關鍵的,也是最不容易被輕易駁倒的!據此,我的觀點是:太后下嫁,證據確鑿,無可置疑!因為,有了上述4個論據就足夠了,就已經用不著其他的論據了。 有的讀者就會說了,既然您同意太后下嫁這一觀點,那麼,按照您的考證,孝莊皇太后下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究竟是完完全全的利益驅動,還是在利益的驅動的同時,也有一些真誠的感情因素呢?太后是什麼時候、怎麼樣下嫁的呢? 您這一問,還真把我問著了!為什麼呢?因為,您的這個問題裡面太複雜了!實際上包含著以下好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孝莊皇太后與愛新覺羅·多爾袞是否有一些真誠的感情因素呢?如果有的話,那麼,孝莊皇太后是什麼時候與愛新覺羅·多爾袞產生了感情糾葛的呢? 第二個問題,孝莊皇太后是什麼時候、怎麼樣下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呢? 其實,我們前面曾經考證過,說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孝莊皇太后與愛新覺羅·多爾袞兩個人不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關係!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在1615年——這一年,愛新覺羅·多爾袞3歲,孝莊皇太后2歲; 第二,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在1623年——這一年,11歲的愛新覺羅·多爾袞結婚了,10歲的孝莊應該參加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婚禮! 第三,兩個人的第三次見面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在1625年——這一年,12歲的孝莊嫁給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同父異母的哥哥愛新覺羅·皇太極,成為了13歲的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嫂子了!從此,兩個人可以天天見面了! 然後,我們在後面又介紹到了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的時候,30歲的孝莊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在愛新覺羅·多爾袞與愛新覺羅·豪格爭奪皇位的時候漁翁得利,當上了皇帝。而31歲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呢,他也很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攝政王。 我們說,一個是30歲的寡婦,一個是31歲正當年富力強的棟樑之材!美人與英雄之間,肯定是要演繹出故事的。但是,正在這個時候,此時此刻的中國,大明、大順、大清三個政權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了。我們說,這個時候的愛新覺羅·多爾袞迅速率領八旗兵精銳部隊出兵山海關,定都北京,入主中原。因此,這段感情故事無可避免地被迫推遲了。 話說回來,孝莊皇太后什麼時候與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產生了感情糾葛呢? 說到孝莊皇太后與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感情糾葛,通過現有的正史史料,我們無可考證,沒有辦法考證!為什麼呢?沒有材料啊!那,材料呢? 肯定是被毀了唄!可是為什麼要毀掉這些材料呢?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因為孝莊皇太后與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感情后來又發生了變化。 我們說,由於孝莊皇太后與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日益接近,這必然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諸如誰來照顧小皇帝愛新覺羅·福臨,等等。您想想,當時的愛新覺羅·福臨才幾歲呀!他是很需要母親的關照的。但是,正需要母親關照的愛新覺羅·福臨卻得不到母親更好的關照,所以,他就把這一切怪罪給自己的母親和自己的叔叔。也就是說,順治小皇帝與自己母親的關係逐漸疏遠了。 這就迫使孝莊皇太后必須在自己的親兒子愛新覺羅·福臨和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之間做出選擇。而這,不能不影響到孝莊皇太后與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感情——逐漸地,在他們之間,不利於維持這段婚姻的因素增加了。最終,還是造成了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去世以後,順治皇帝斷然下令將多爾袞“削爵、撤廟享、罷諡號、黜宗室、籍財產入宮”這一悲劇性結果! 悲劇發生了,孝莊皇太后就必須快刀斬亂麻,隱瞞自己前面所付出的感情。 第二,因為後來的清朝皇帝逐漸接受了中國傳統的道德習俗。 前面我們曾經多次介紹說,滿洲人入主中原以後,在法律上明文規定:收父祖妾及叔伯母者,斬;收兄嫂與弟媳者,絞! 因此,後來的清朝皇帝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解釋自己祖先經常收兄嫂與弟媳的現象。辦法只有一個,隱瞞歷史,也就是想方設法也要把這些現象加以隱瞞。 怎麼樣隱瞞呢?這個好辦,無非就是毀掉所有與太后下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史料。一個字:燒! 什麼時候被毀的呢?根據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史實,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的基本判斷:在康乾盛世前後,這些史料被損毀完畢。 但是,具體說來,關於這件事情的記錄是什麼時候被損毀的呢? 正史上沒有記載,不過,野史上倒是有相關的分析。他們認為,這件事情出自乾隆皇帝時期,而且就是出自乾隆皇帝命令紀曉嵐修纂《四庫全書》之際。 野史上說,主管修史的紀曉嵐見到了相關的記錄後,驚異道:“這種事怎麼可以傳示後人,以彰其醜?”立刻請示乾隆皇帝,將有關內容全部刪削。此後,便很少有人知道這件事了。 也就是說,從乾隆年間以後,關於孝莊皇太后下嫁給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一事的材料,就都找不到了。這個“太后下嫁”從此就真的成了疑案了! 有的讀者說了,那依您的意思,這個孝莊皇太后與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感情糾葛,就考察不出來啦? 這可不見得!只要我們下點工夫,您還別說,關於他們之間的感情糾葛,我們還是能夠找出一些蛛絲馬蹟的。 因為關於孝莊皇太后下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的記載都出自野史,這些野史還不能完全讓人相信,所以,我在這裡就只能簡單介紹一下。 根據野史上記載,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後,愛新覺羅·福臨登基,愛新覺羅·多爾袞稱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率大軍殺進山海關佔領北京後,迎請順治皇帝移駕京師即皇帝位。 其時,舉朝都因此替順治皇帝感到過意不去,非有所報答不可。 愛新覺羅·多爾袞看準了時機,與大學士範文程密議定計,授意親信在朝廷中倡言,說:“攝政王功高望重,又謙抑自持如此,讓位之德,亙古少有。我皇上雖想要報答,可這麼大的恩德如何能夠報答得了呢?正好,攝政王是皇上的叔父,今日讓位的事,就跟皇父傳位其子的意思一樣。攝政王既然像對待太子一樣對待皇上,皇上也應當像對待皇父一樣對待攝政王,以此作為報答,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都附從此議。範文程於是出面提議說:“近日聞說攝政王妃新亡,而我皇太后又多年寡居無偶。皇上既視攝政王如父,自然不可使父母異居兩處。宜請攝政王與皇太后同宮而居。” 在這裡,我要插上一句,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愛新覺羅·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兩個人之間,應該早就有更加密切的接觸了。我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要從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婚姻和子嗣談起了。 說起多爾袞身邊的女人,那實在是太多了!他的一生,妻妾有十多個。有名有姓、能夠知道其父母是何人的就有10個之多——六妻四妾。 這6個妻子是: 結髮妻子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台吉吉桑阿爾寨之女),死後被愛新覺羅·多爾袞私自上諡號為敬孝忠恭正宮元妃; 繼福晉佟佳氏(尚書孟噶圖之女); 三娶福晉扎爾莽博爾濟吉特氏(根杜爾台吉之女); 四娶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拉布希西台吉之女); 五娶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索諾布台吉之女,即原豪格的福晉); 六娶福晉朝鮮李氏(金林郡公李開音之女)。 他的四個小妾是: 察哈爾公齊特氏(布延圖台吉之女)、博爾濟吉特氏(杜思噶爾卓農台吉之女)、濟爾莫特氏(幫圖武之女)、朝鮮李氏(李世緒之女)。 在這10個妻妾當中,只有他的第六位福晉朝鮮李氏給他生養了一個唯一的女兒——東莪!其實這個朝鮮李氏是多爾袞在征服朝鮮的過程中,從朝鮮王宮裡面搶來的。只是因為她替這個愛新覺羅·多爾袞生下了唯一的女兒,才被冊封為福晉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倒台後,愛新覺羅·東莪被送給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侄子、愛新覺羅·多鐸的兒子信王多尼。至於以後的事情嘛,歷史上沒有記載,我們就不知道了。 既然在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所有妻妾當中,只有這個朝鮮李氏給他生養了唯一的一個女兒,這就有個問題需要我們必須做出回答: 為什麼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其他妻妾都沒有生育呢?問題出在誰這兒呢? 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沒有記載。我這裡也僅僅是猜測而已。應該說,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其他妻妾都沒有生育,原因在於愛新覺羅·多爾袞一直有病! 為什麼我要說原因在於愛新覺羅·多爾袞呢?歷史上記載,愛新覺羅·多爾袞這個人,長得雖然很英俊,但是從小人就比較消瘦,從30歲左右開始就經常身體多病。 得病的原因,根據他自己說,是在1640年前後鬆錦大戰時費心造成的。至於病症嘛,歷史上說他是“怔忡之症”“風疾”和“咯血症”! 什麼是“怔忡之症”呢?中醫上講的“怔忡之症”指的是西醫上說的心血管方面的病。分為以下幾種:病毒性心肌炎、過早搏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下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等等。 “風疾”就是我們現在中醫所說的中風,西醫分為以下幾種: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等。 “咯血”,是中醫上的說法,西醫分為以下幾種:肺結核引起的咯血;支氣管擴張症引起的咯血;風濕性心髒病引起的咯血,等等。 由此看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病症不輕啊! 既然愛新覺羅·多爾袞一直有病,那麼,東莪這個孩子是怎麼來的呢? 巧了,他唯一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女兒,恰恰是在此之前的1639年前後——他27歲的時候出生的。而此後的多爾袞再也沒有過自己的孩子,這是當時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實。 由於愛新覺羅·多爾袞一直沒有自己的兒子,而他的弟弟愛新覺羅·多鐸有8個兒子,所以愛新覺羅·多爾袞後來就把愛新覺羅·多鐸的第5個兒子愛新覺羅·多爾博過繼了過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孝莊皇太后作為一個女人,她知道,她與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接觸是很安全的。再怎麼接觸也不會產生那種讓她突然懷孕、沒辦法向全國人民交代的事情。 因此,我前面說,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愛新覺羅·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兩個人之間,應該早就有更加密切的接觸了。 不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兩個人,畢竟,一個是英雄,一個是美人。他們之間出現點色彩,還是當時的人們很容易接受的。所以,才有了前面我們所講到的愛新覺羅·多爾袞與大學士範文程的密議定計,才有了眾位大臣的附從此議。 前面我們講到了野史上記載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巧妙求婚的情況,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眾位大臣的想法。 您想啊!在中國人的心中,寧拆千座廟,不破一門婚!面對著這樣一段大好姻緣,誰還敢說出個“不”字呀!所以,他們也顧不得宋明以來中國傳統的思維習慣了,紛紛隨聲附和。史官也大書特書曰:“皇太后下嫁攝政王。群臣上賀表。” 相傳婚禮之盛,為從來大婚所未有。京師除一二自命清流者外,多播為佳話,同瞻盛典。當時又有恩詔宣示天下,也系漢人手筆,其略曰:“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貴為天子,以天下養,乃獨能養口體而不能養志,使聖母以喪偶之故,日在愁煩抑鬱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攝政王,現方鰥居,周室懿親,元勳貴冑,其身份容貌,皆為國中第一人,太后頗願紆尊下嫁。朕體慈懷,敬謹遵行。一應典禮,著所司預辦。” 孝莊皇太后下嫁給了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肯定會給包括順治小皇帝在內的整個愛新覺羅家族帶來巨大的影響。愛新覺羅·多爾袞會如何對待順治小皇帝?順治小皇帝又會如何看待自己曾經的叔叔、現在的繼父愛新覺羅·多爾袞?順治小皇帝又會如何看待自己的母親孝莊皇太后?自認為得到了孝莊皇太后全力以赴支持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又會如何對待他的那些同父異母的哥哥和弟弟?而這些人又會做出什麼樣的動作呢?是什麼原因導致多爾袞正當年的時候就突然去世了呢?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愛新覺羅·多爾袞去世之後的悲慘遭遇呢? 首先,我們還得從愛新覺羅·多爾袞與順治小皇帝的結怨談起。 愛新覺羅·多爾袞與順治小皇帝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惡化,那為什麼會惡化呢? 我們先簡單地瀏覽一下中國歷史,您看看,中國歷史,從周到清,您去數一數,那麼多的攝政王,哪一個攝政王有好下場?從周秦一直到明清,哪個攝政王有好下場?所以,我們不談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們就知道,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結局一定是悲劇性的。 愛新覺羅·多爾袞何許人也,他能跟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周公相比嗎?堂堂周公攝政,讓周長王憋得三個月不說一句話,不敢說話,不敢出家門,生怕人家誤會他要篡權,要怎麼樣。他都如此,愛新覺羅·多爾袞熟讀漢家的書,他不清楚?他太清楚了。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他太清楚自己作為攝政王,將來的下場會是什麼。所以他要避免這種下場出現,他要改變歷史對於攝政王的結局。而他對順治小皇帝做的,我個人認為,仁至義盡。他也非常清楚,一旦孝莊皇太后下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的話,帶來的結局將會是什麼,他太清楚——想想萬曆小皇帝是如何對付張居正的。 根據《明史》記載,萬曆小皇帝10歲繼位,說是10歲,實際上周歲是9歲。由於皇太后極為信任張居正,所以把所有的大權交給張居正,張居正對於10歲的萬曆小皇帝的教育,我們說,從知識層面上,是全面、系統,從管理層面上,是管教嚴格的。但是,正是他的全面、系統、嚴格的管教,造成了小皇帝的叛逆心理。十年以後,張居正一死,萬曆小皇帝不顧自己母親的一切教誨,立即對張居正扒墳掘墓,銼骨揚灰,這就是他的報復。不僅如此,他還拒絕上朝,拒絕批改文件,拒絕一切,沒有他,沒有張居正教育的這個高徒,明朝還滅亡不了呢。 而像愛新覺羅·多爾袞這樣的一心以國事為重的順治小皇帝的長輩,他們之間不產生矛盾是不可能的,產生矛盾是必然的!只是什麼時間產生矛盾、因為什麼產生矛盾、產生矛盾後是否會被別人利用的問題。 那他們之間的矛盾是怎麼樣的,是因為什麼而產生的呢? 其實,號稱為“睿親王”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在對待順治小皇帝的問題上,還是很聰明的。很明顯,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借鑒了明朝張居正教育萬曆小皇帝失敗的教訓,故而,愛新覺羅·多爾袞在對待順治小皇帝的問題上,採取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規定從孝莊皇太后開始,嚴格執行后宮不得乾政的製度; 第二,在順治小皇帝的教育問題上,採取順其自然的方法。 在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心中,什麼叫作順其自然呢?愛新覺羅·多爾袞心中的順其自然是指: 第一,在學習滿漢兩種語言文字的問題上,由於愛新覺羅·多爾袞一直在思考下面的問題:是優先讓順治小皇帝重點學習滿人的騎射傳統呢,還是優先讓他學習漢人的先進文化呢?愛新覺羅·多爾袞不能做出抉擇,這可怎麼辦呢?愛新覺羅·多爾袞有辦法,他在入關前給順治小皇帝選擇了三漢兩滿五位師傅進行啟蒙教育;入關後又專門安排漢官對順治小皇帝進行講課。結果,由於愛新覺羅·多爾袞不懂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導致順治小皇帝的滿語和騎射的基本功非常紮實,而漢語言文字則稍差,因為他錯過了學習另外一種語言文字的最佳時期。 在這個方面,歷史上有很多與我的結論完全相反的說法。這些說法根據我的考證,都不是太可信。因為,這些史料都是順治小皇帝長大成人後一廂情願的說法! 第二,在治國方針問題上,愛新覺羅·多爾袞要求順治小皇帝隨他臨朝聽政,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邊玩邊學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駕馭百官的手段和處理國家大事的方法。 第三,在處理君臣關係和長幼關係上,愛新覺羅·多爾袞從來沒有把順治皇帝看成是皇帝,他只是認為順治小皇帝是自己的親侄子,而自己又沒有兒子,所以多爾袞對順治是以長輩的身份進行善意的規勸、管教和約束。 而這對順治小皇帝來說,他當然是受不了!您想啊,他的身邊有漢文師傅啊,他的漢文師傅一定會告訴他說,他才是一國之尊,愛新覺羅·多爾袞雖然貴為叔父,但也是臣子,應該完全聽命於他。 逐漸地,在順治小皇帝和愛新覺羅·多爾袞之間,矛盾產生了!這個矛盾有什麼表現呢?那可是太多了!中國不是有句俗語“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嘛! 這裡我們僅舉一例加以說明。諸位,哪位知道,古代的中國人最為害怕的疾病是什麼?天花!話說有一次天花流行,多爾袞帶著順治小皇帝匆匆去邊外避痘!但後來順治皇帝親政後認為愛新覺羅·多爾袞為皇帝配備的侍從不足百人,所經過的地方流寇猖獗,對皇帝的安全草率行事。您想一想,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矛盾產生,我們理解。但是,矛盾擴大,又是什麼原因呢? 矛盾擴大,有多方面的原因。這中間,既有愛新覺羅·多爾袞方面的原因,也有順治小皇帝方面的原因,還有旁觀者方面的原因。 第一,從愛新覺羅·多爾袞方面來說,愛新覺羅·多爾袞居功驕傲,獨擅威權。在這個方面,最為典型的就是處死愛新覺羅·豪格。 第二,從順治小皇帝方面來說,愛新覺羅·多爾袞和順治小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的關係,順治小皇帝很不滿意。 不滿意的原因嘛,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造成的。一是由於從此以後順治小皇帝就不能經常見到親媽了,他當然不高興;二是由於順治小皇帝逐漸接受了漢民族文化的影響,產生了這種事情是醜惡的這種心理。 第三,從旁觀者的角度講,由於愛新覺羅·多爾袞主要代表兩個白旗的利益,處處照顧這兩個旗的利益,從土地的分配,從乾部的任免,損害了其他幾個旗的利益,這就導致了其他幾個旗的旗主迅速聯合起來,逐漸在暗中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反對派。 面對著逐漸擴大的矛盾,愛新覺羅·多爾袞會如何選擇呢? 我們說,聰明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還是很能夠觀察到這些的。他知道,身體狀況江河日下的他早晚有一天會離開人世的。到那個時候,自己應該把權力交給誰呢?對於他來講,他應該有幾種選擇呢?我們來看一看。 一種選擇,踢掉順治小皇帝,把權力交給自己更加信任的人!這可能嗎?我們來看一看,他應該更加信任誰。 第一,他的弟弟愛新覺羅·多鐸。我們知道,愛新覺羅·多爾袞與他的弟弟愛新覺羅·多鐸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因此,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多鐸都應該是他最為信任的人。但是,老天爺不作美,他的弟弟比他死的還早一年多呢!因此,這個選擇是不存在的。 第二,他的哥哥愛新覺羅·阿濟格。他的哥哥愛新覺羅·阿濟格脾氣暴躁,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純粹一個赳赳武夫!他當個將軍還行,當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差得遠了去了!因此,這個選擇不行。 第三,自己的抱養兒子愛新覺羅·多爾博。我們要注意,愛新覺羅·多爾博本來是愛新覺羅·多鐸的第5個兒子,那個時候的愛新覺羅·多爾博太小了,比順治小皇帝還要小,誰來輔佐他呀! 因此,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順治小皇帝之外,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別無選擇。因此,逐漸地,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心也就涼了下來,他有了及早歸政的想法。在歷史上,有證據證明,早在1649年年初,愛新覺羅·多爾袞已經做出了歸政的決定。 對愛新覺羅·多爾袞來說,歸政的抉擇固然非常痛苦,而皇父攝政王的稱號自行消失後,他在北京的處境也將十分尷尬,因而他決定在遠離北京之處建立變相小朝廷。自然,愛新覺羅·多爾袞不會輕易將已掌握的清朝軍政大權全部交出,必定在一個時期內對福臨進行一定程度的遙控。因此,他決定離開北京,前往滿洲鑲白旗的駐地——永平地區。 就在這個時候,他又一次病倒了。而且,這一次病倒之後,他就再也沒有能夠好起來,直到去世。他是怎麼病倒的呢? 我們前面曾經介紹過,自從1640年松錦大戰以後,愛新覺羅·多爾袞的身體狀況一直欠佳。而入關之後,他“機務日繁,疲於裁應,頭昏目漲,體中時復不快”。 1649年秋天,愛新覺羅·多爾袞患病。據說是膝蓋受了傷,他用了不該使用的石膏敷治,結果使病情加劇(《北遊錄》)。為了調治疾病,也為了改善心情,十一月中旬,他率領諸王貝勒及大批八旗官兵到塞外打獵行樂。塞北寒冷的氣候和行獵時過度的勞累,使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病情越來越重。 他越來越思念包括順治小皇帝在內的遠在北京的親人——雖然順治小皇帝一點也不思念他。他開始流露出對於順治小皇帝不來看望他的怨言。他說:“頃子罹此莫大之憂,體復不快,上雖人主,念此大故,亦宜循家人之禮,一為臨幸。”話剛剛出口,他立即就後悔了。他知道,他還是要全力以赴地維護順治小皇帝的名聲的。因此,他立即告訴身邊的人不得將他的怨言報告給順治小皇帝。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順治小皇帝還是來了。這使愛新覺羅·多爾袞一時手足無措,十分惱怒,嚴厲譴責了手下人所幫的倒忙。 在這種情況下,為避免新的誤會的發生,愛新覺羅·多爾袞迅速決定提前移交權力給順治。 1650年正月,13歲的順治小皇帝即將親政。就在這一時刻,愛新覺羅·多爾袞率領兩白旗離開北京,移駐本旗田土所在地的永平府,也就是說,他放鬆了對清朝政治中心北京和福臨的控制。 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戌時,一代梟雄愛新覺羅·多爾袞病死在邊外喀喇城,時年39歲。 這個喀喇城在哪裡呢?為了找到這個地點,我特地去了一趟邊外考察,最終找到了這個喀喇城。這個喀喇城就在今天的承德市所屬的灤平,在風景秀麗的避暑山莊旁邊。 愛新覺羅·多爾袞死後,在他攝政時期用強權壓制下去的各種矛盾一下子暴露了出來。 首先是皇帝本人與攝政王的矛盾;其次是以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為首的一批在攝政期受壓的諸王與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矛盾;第三是深受愛新覺羅·多爾袞信任與重用的大臣內部的矛盾。 愛新覺羅·多爾袞一死,他的親信羅什、額克蘇等人,即利用他的葬事大做文章。 十二月十七日,靈車將愛新覺羅·多爾袞的遺體運回京城。順治帝與諸王大臣身著喪服到東直門五里以外迎候。從東直門到玉河橋,凡是靈車經過的地方,都有跪著哭喪的官員。公主福晉以下的命婦,則身著喪服聚集在睿王府大門內跪哭。靈車到達東直門外,順治皇帝親執玉爵為靈車敬酒,奠祭攝政王。這天夜裡,滿朝文武又都受命到睿王府中去守靈。 接著,羅什等人要求以皇帝規格的葬禮安葬了愛新覺羅·多爾袞。即使這樣,他們還怕愛新覺羅·多爾袞死後的地位不牢,十二月二十五日,又通過順治皇帝之口追尊愛新覺羅·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其元妃為“義皇后”,並把他們的牌位供在太廟。他們以為這樣一來,就能使愛新覺羅·多爾袞這個護身符永遠存在。 與此同時,保守派的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等人,利用順治皇帝要親掌大權的迫切心情,也開始了一連串的活動。他們首先命大學士剛林等到攝政王府收回了象徵權力的印符、賞功冊,接著就開始削減愛新覺羅·多爾袞的軍事實力。 攝政時期,愛新覺羅·多爾袞將清王朝的主要軍事力量交給了自己的親信、同母兄弟英親王愛新覺羅·阿濟格與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鐸。他們是愛新覺羅·多爾袞推行其政策的重要軍事支柱。當時愛新覺羅·多鐸已先愛新覺羅·多爾袞一年病死,對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等人威脅最大的,就只有愛新覺羅·阿濟格。 愛新覺羅·阿濟格是一個妄自尊大的莽夫,攝政時期,自恃有戰功,曾向愛新覺羅·多爾袞提出封自己為“叔王”的要求,但被拒絕。愛新覺羅·多爾袞死後,愛新覺羅·阿濟格又想擴充自己的勢力與諸王抗衡。他企圖吞併正白旗,結果遭到正白旗多爾袞舊部的反對。 他們之間的矛盾,被尋找機會剷除愛新覺羅·阿濟格的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等人看在眼裡。於是他們聯名上疏,告愛新覺羅·阿濟格對攝政王不敬,輕而易舉地給他定了罪,剝奪了他手中的軍權,將他逮捕、削爵、幽禁、抄家,並將其諸子皆黜除宗室,賞給仇家為奴。 順治八年正月十二日,愛新覺羅·福臨親政。於是愛新覺羅·多爾袞原來的親信一看形勢有所變化,有些就投到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的門下。此時,原愛新覺羅·多爾袞與愛新覺羅·多鐸分別統轄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已成無頭大雁,愛新覺羅·阿濟格又成了階下囚,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等人認為時機已成熟,於順治八年二月上疏,指控多爾袞“顯有悖逆之心。臣等從前俱畏威吞聲,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今謹冒死奏聞,伏願皇上速加乾斷”(《清實錄》)。 在濟爾哈朗等人的奏摺中,為愛新覺羅·多爾袞擬了下述主要罪名: 一、順治皇帝即位時,由愛新覺羅·多爾袞與愛新覺羅·濟爾哈朗聯合攝政。但愛新覺羅·多爾袞“背誓肆行,妄自尊大”,剝奪了愛新覺羅·濟爾哈朗攝政的權力,反立自己的同母兄弟為“輔政叔王”。 二、愛新覺羅·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侍從,與皇帝無異,所蓋王府形同皇宮,並私用皇帝御用八補黃袍、大東珠數珠及黑貂褂等殉葬。 三、散佈愛新覺羅·皇太極稱帝是違背太祖本意而係奪位的流言。 四、逼死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迎納愛新覺羅·豪格之妃。 這個時候的順治皇帝簡直是太高興了!報復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時機終於到來了! 於是,他不顧一個月前曾親自為愛新覺羅·多爾袞追封過“義皇帝”的尊稱,斷然下令將多爾袞“削爵、撤廟享、罷諡號、黜宗室、籍財產入宮”。瞬息,專權多年的赫赫功臣愛新覺羅·多爾袞,死後尚不到兩個月就成了千古罪人! 白旗大臣蘇克薩哈等見勢頭不對,也紛紛倒戈告發愛新覺羅·多爾袞曾“謀篡大位”。而那些沒有倒戈的親信先後被處死或被貶革。愛新覺羅·多爾袞多年培植的勢力頃刻瓦解。 至1778年,乾隆皇帝當政時,才發布詔令,正式為愛新覺羅·多爾袞翻案,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復其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如此鐵案又再度被翻了過來。到此時,有清一代對愛新覺羅·多爾袞的評價算有了定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