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武俠小說 天龍八部(世紀新修版)

第22章 第二十一章千里茫茫若夢

當下兩人折而向南,從山嶺間繞過雁門關,來到一個小鎮,找了一家客店。阿朱不等喬峰開口,便命店小二打二十斤酒來。那店小二見他二人夫妻不像夫妻,兄妹不似兄妹,本就覺得稀奇,聽說打“二十斤”酒,更加詫異,呆呆地瞧著他們二人,既不去打酒,也不答應。喬峰瞪了他一眼,不怒自威。那店小二吃了一驚,這才轉身,喃喃地道:“二十斤酒?用酒來洗澡嗎?” 阿朱低聲笑道:“喬大爺,咱們去找徐長老,看來再走得兩日,便會給人發覺。一路打將過去,殺將過去,雖然好玩,就怕徐長老望風逃走,就找他不著了。” 喬峰哈哈一笑,道:“你也不用恭維我,一路打將過去,敵人越來越多,咱倆終究免不了送命……”阿朱道:“要說有什麼凶險,倒不見得。只不過他們一個個地都望風而遁,可就難辦了。”喬峰道:“依你說有什麼法子?咱們白天歇店、黑夜趕道如何?”

阿朱微笑道:“要他們認不出,那就容易不過。只是名滿天下的喬大俠,不知肯不肯易容改裝?”說到頭來,還是“易容改裝”四字。 喬峰笑道:“我不是漢人,這漢人的衣衫,本就不想穿了。但如穿上契丹人衣衫,在中原卻寸步難行。阿朱,你說我扮作什麼人的好?” 阿朱道:“你身材魁梧,一站出去就引得人人注目,最好改裝成一個形貌尋常、身上沒絲毫特異之處的江湖豪士。這種人在道上一天能撞見幾百個,那就誰也不會來向你多瞧一眼。” 喬峰拍腿道:“妙極,妙極!喝完了酒,咱們便來改扮吧。” 他二十斤酒一喝完,阿朱當即動手。麵粉、漿糊、棕膠、墨水,各種各樣物事一湊合,喬峰臉容上許多特異之處一一隱沒。阿朱再在他上唇加了淡淡一撇鬍子,喬峰一照鏡子,連自己也不認得了。阿朱跟著自己改裝,扮成個中年漢子。

阿朱笑道:“你外貌是全變了,但一說話,一喝酒,人家便知道是你。”喬峰點頭道:“嗯,話要少說,酒須少喝。” 這一路南行,他果然極少開口說話,每餐飲酒,也不過兩三斤,稍具意思而已。 這一日來到晉南三甲鎮,兩人正在一家小麵店中吃麵,忽聽得門外兩個乞丐交談。一個道:“徐長老可死得真慘,前胸後背,肋骨盡斷,一定又是喬峰那惡賊下的毒手。”喬峰一驚,心道:“徐長老死了?”和阿朱對望了一眼。 只聽得另一名乞丐道:“後天在衛輝開吊,幫中長老、弟兄們都去祭奠,總得商量個擒拿喬峰的法子才是。”頭一個乞丐說了幾句幫中的暗語,喬峰自明白其意,他說喬峰來勢厲害,不可隨便說話,莫要讓他手下人聽去了。 喬峰和阿朱吃完面後離了三甲鎮,到得郊外。喬峰道:“咱們該去衛輝瞧瞧,說不定能見到什麼端倪。”阿朱道:“是啊,衛輝是定要去的。但去弔祭徐長老的人,大都是你舊部,你的言語舉止之中,可別露出馬腳來。”喬峰點頭道:“我理會得。”兩人折而東行,往衛輝而去。

第三天來到衛輝,進得城來,滿街滿巷都是丐幫子弟。有的在酒樓中據案大嚼,有的在小巷中宰豬屠狗,更有的隨街乞討,強索硬要。喬峰心中難受,眼見號稱江湖第一大幫的丐幫幫規廢弛,無復自己主掌幫務時的森嚴興旺氣象,如此過不多時,勢將為世人所輕。雖說丐幫與他已無干系,然自己多年心血廢於一旦,總覺可惜。 只聽幾名丐幫弟子說了幾句幫中切口,便知徐長老的靈位設於城西一座廢園之中。喬峰和阿朱買了些香燭紙錢,隨著旁人來到廢園,在徐長老靈位前磕頭。 但見徐長老的靈牌上塗滿了鮮血,那是丐幫的規矩,意思說死者為人所害,本幫幫眾須得為他報仇雪恨。靈堂中人人痛罵喬峰,卻不知他便在身旁。有幾個武功較高的七袋弟子悄悄議論,說喬峰既已打斷了徐長老前胸肋骨,擊碎了五臟,何以又再斷他後背肋骨?下手太過毒辣,亦不合情理。喬峰生怕給人瞧出破綻,當即辭出,和阿朱並肩而行,尋思:“徐長老既死,世上知道帶頭大哥之人便少了一個。”


忽然間小巷盡頭處人影一閃,是個身形高大的女子。喬峰眼快,認出正是譚婆,心道:“妙極,她定是為祭奠徐長老而來,我正要找她。”跟著又一人閃過,也是輕功極佳,卻是趙錢孫。 喬峰一怔:“這兩人鬼鬼祟祟的,有甚古怪?”他知這兩人本是師兄妹,情孽牽纏,至今未解,心想:“二人都已六七十歲年紀,難道還在幹什麼幽會偷情之事?”他本來不喜多管閒事,但想趙錢孫知道“帶頭大哥”是誰,譚公、譚婆夫婦也多半知曉,若能抓到他們一些把柄,便可趁機逼迫他們吐露真相,於是在阿朱耳邊道:“你在客店中等我。”阿朱點了點頭,喬峰立即向趙錢孫的去路追去。 趙錢孫盡揀隱僻處而行,東邊牆角下一躲,西首屋簷下一縮,舉止詭秘,出了東門。喬峰遠遠跟隨,始終沒給他發現,遙見他奔到濬河之旁,彎身鑽入了一艘大木船中。喬峰提氣疾行,幾個起落,趕到船旁,輕輕躍上船蓬,耳朵貼到蓬上傾聽。

船艙之中,譚婆長長嘆了口氣,說道:“師哥,你我都這大把年紀了,年輕時的事情,悔之已晚,再提舊事,更有何用?”趙錢孫道:“我這一生是毀了。後悔也已來不及啦。我約你出來非為別事,小娟,只求你再唱一唱從前那幾首歌兒。”譚婆道:“唉,你這人真痴得可笑。我當家的來到衛輝又見到你,已十分不快。他為人多疑,你還是少惹我的好。”趙錢孫道:“怕什麼?咱師兄妹光明磊落,說說舊事,有何不可?”譚婆嘆了口氣,輕輕地道:“從前那些歌兒,從前那些歌兒……” 趙錢孫聽她意動,加意央求,說道:“小娟,今日咱倆相會,不知此後何日再得重逢,只怕我命不久長,你便再要唱歌給我聽,我也沒福來聽了。”譚婆道:“師哥,你別這麼說。你一定要聽,我便輕聲唱一首。”趙錢孫喜道:“好,多謝你,小娟,多謝你。”

譚婆曼聲唱道:“當年郎從橋上過,妹在橋邊洗衣衫……” 只唱得兩句,喀喇一聲,艙門推開,闖進一條大漢。喬峰易容之後,趙錢孫和譚婆都已認他不出。他二人本來大吃一驚,眼見不是譚公,當即放心,喝問:“是誰?” 喬峰冷冷側目而視,說道:“一個不講道義,勾引有夫之婦;一個不守婦道,背夫私會情郎……”他話未說完,譚婆和趙錢孫已同時出手,分從左右攻上。 喬峰身形微側,反手便拿譚婆手腕,跟著手肘撞出,後發先至,攻向趙錢孫的左脅。趙錢孫和譚婆都是武林大高手,滿擬一招間便將敵人拾掇下來,萬料不到這貌不驚人的漢子武功竟高得出奇,只一招間便即反守為攻。船艙中施展不開手腳,喬峰卻大有大斗,小有小打,擒拿手和短打功夫,在不到一丈見方的船艙中使得靈動之極。鬥到第七回合,趙錢孫腰間中指,譚婆一驚,出手稍慢,背心立即中掌,委頓軟倒。

喬峰冷冷地道:“你二位且在這裡歇歇,衛輝城內廢園之中,有不少英雄好漢,正在徐老長靈前拜祭,我去請他們來評評這個道理。” 趙錢孫和譚婆大驚,忙即運氣,但穴道受封,連小指頭兒也動彈不了。二人年紀已老,早無情慾之念,在此約會,不過是說說往事,敘敘舊情,原非當真有何越禮之事。但其時是北宋年間,禮法之防人人看得極重,而江湖上的好漢如犯了色戒,更為眾所不齒。一男一女悄悄在這船中相會,卻有誰肯信只不過是唱首曲子、說幾句糊塗廢話?眾人趕來觀看,以後如何做人?連譚公臉上也大無光彩了。 譚婆忙道:“這位英雄,我們並沒得罪閣下,若能手下容情,我……我必有補報。”喬峰道:“補報是不用了。我只問你一句話,請你回答三個字。只須你照實說了,在下立即解開你二人穴道,拍手走路,今日之事,永不向旁人提起。”譚婆道:“只須老身知曉,自當奉告。”

喬峰道:“有人曾寫信給丐幫汪幫主,說到喬峰之事,這寫信之人,許多人叫他'帶頭大哥',此人是誰?” 譚婆躊躇不答,趙錢孫大聲叫道:“小娟,說不得,千萬說不得。”喬峰瞪視著他,問道:“你寧可身敗名裂,也不說的了?”趙錢孫道:“老子一死而已。這位帶頭大哥於我有恩,老子決不能說出他名字。”喬峰道:“害得小娟身敗名裂,你也不管了?”趙錢孫道:“譚公要是知道了今日之事,我便在他面前自刎,以死相謝,也就是了。” 喬峰向譚婆道:“那'帶頭大哥'於你未必有恩,你說了出來,大家平安無事,保全了譚公與你的臉面,更保全了你師哥的性命。” 譚婆聽他以趙錢孫的性命相脅,不禁打了個寒戰,說道:“好,我跟你說,那人是……”

趙錢孫急叫:“小娟,你千萬不能說。我求求你,求求你,這人多半是喬峰的手下,你一說出來,那位帶頭大哥的性命就危險了。” 喬峰道:“我便是喬峰,你們倘若不說,後患無窮!” 趙錢孫吃了一驚,道:“怪不得這般好功夫。小娟,我這一生從來沒求過你什麼,這是我唯一向你懇求的事,你說什麼也得答允。” 譚婆心想他數十年來對自己眷戀愛護,情義深重,自己負他良多,他心中所求,從來不向自己明言。這次為了掩護恩人,不惜一死,自己決不能壞他義舉,便道:“喬幫主,今日之事,行善在你,行惡也在你。我師兄妹倆問心無愧,天日可表。你想要知道的事,恕我不能奉告。真正對不住!”她這幾句話雖說得客氣,但言辭決絕,無論如何是不肯吐露的了。

趙錢孫喜道:“小娟,多謝你,多謝你!”
喬峰心知再逼也已無用,哼了一聲,從譚婆頭上拔下一根玉釵,躍出船艙,徑回衛輝城中,打聽譚公落腳的所在。他易容改裝,無人識得。譚公、譚婆夫婦住在衛輝城內的“如歸客店”,也不是隱秘之事,一問便知。 走進客店店房,只見譚公雙手背負身後,在房中踱來踱去,神色焦躁。喬峰伸出手掌,掌心中正是譚婆的那根玉釵。 譚公自見趙錢孫如影隨形地跟到衛輝,一直便鬱悶不安。這會兒半日不見妻子,正自記掛,不知她到了何處,忽見妻子的玉釵,又驚又喜,問道:“閣下是誰?是拙荊請你來的麼?不知有何事見教?”說著伸手便去取那玉釵。喬峰由他取去,說道:“尊夫人已為人所擒,危在頃刻。”譚公大吃一驚,道:“拙荊武功了得,怎能輕易為人所擒?”喬峰道:“是喬峰。” 譚公只聽到“是喬峰”三字,便無半分疑惑,卻更焦慮記掛,忙道:“喬峰,唉!那就麻煩了,我內人她在哪裡?”喬峰道:“你要尊夫人生,很容易,要她死,那也容易!”譚公心中雖急,臉上卻不動聲色,問道:“倒要請教!” 喬峰道:“喬峰有一事請問譚公,你照實說了,即刻放歸尊夫人,決不損及她毫髮。閣下倘若不說,就只好將她處死,和趙錢孫同穴合葬。” 譚公聽到最後一句,哪裡還能忍耐,一聲怒喝,發掌向喬峰臉上劈去。喬峰斜身略退,這一掌便落了空。譚公吃了一驚,心想我這一掌勢如奔雷,非同小可,他居然行若無事地便避過了,當下右掌斜引,左掌橫擊而出。喬峰見房中地位狹窄,無可閃避,當即豎起右臂硬接。啪的一聲,這一掌打上手臂,喬峰身形不晃,右臂翻過壓落,擱在譚公肩頭。 霎時之間,譚公肩頭猶如堆上了數千斤重的大石,立即運勁反挺,但肩頭重壓,如山如丘,只壓得他脊骨喀喀喀響聲不絕,幾欲斷折,除了曲膝跪下,更無別法。他出力強挺,說什麼也不肯屈服,但一口氣沒能吸進,雙膝一軟,噗的跪下,實是身不由主。 喬峰有意挫折他的傲氣,壓得他屈膝跪倒,臂上勁力不減,更壓得他曲背如弓,額頭便要著地。譚公滿臉通紅,苦苦撐持,使出吃奶的力氣與之抗拒,用力向上頂去。突然之間,喬峰手臂放開。譚公肩頭重壓遽去,這一下出其不意,收勢不及,登時跳了起來,一縱丈餘,砰的一聲,頭頂重重撞上了橫梁,險些兒將橫梁也撞斷了。 譚公從半空中落將下來,喬峰不等他雙足著地,伸出右手,一把抓住他胸口。喬峰手臂極長,譚公卻身材矮小,不論拳打腳踢,都碰不到對方身子。何況他雙足凌空,再有多高的武功也使不出來。譚公一急之下,登時省悟,喝道:“你便是喬峰!” 喬峰道:“自然是我!” 譚公怒道:“你……你……他媽的,為什麼要牽扯上趙錢孫這小子?”他最氣惱的是,喬峰居然說將譚婆殺了之後,要將她和趙錢孫合葬。 喬峰道:“你老婆要牽扯上他,跟我有什麼相干?你想不想知道譚婆此刻身在何處?想不想知道她跟誰在一起說情話,唱情歌?”譚公一聽,自即料到妻子是跟趙錢孫在一起,急欲去看個究竟,便問:“她在那裡?請你帶我去!”喬峰冷笑道:“你給我什麼好處?我為什麼要帶你去?” 譚公記起他先前的說話,問道:“你說有事問我,要問什麼?” 喬峰道:“那日在無錫城外杏子林中,徐長老攜來一信,乃是寫給丐幫前任幫主汪劍通的。這信是何人所寫?” 譚公手足微微一抖,這時他兀自給喬峰提著,身子凌空,喬峰只須掌心內力一吐,立時便送了他性命。但他凜然不懼,說道:“此人是你的殺父大仇,我決計不能洩露他姓名,否則你去找他報仇,豈不是我害了他性命。”喬峰道:“你如不說,你自己性命就先送了。”譚公哈哈一笑,道:“譚某豈能貪生怕死,出賣朋友?” 喬峰聽他顧全義氣,心下也頗為佩服,倘若換作別事,早就不再向他逼問,但父母之仇,豈同尋常,便道:“你不愛惜自己性命,連妻子的性命也不愛惜?譚公譚婆聲名掃地,貽羞天下,難道你也不怕?” 譚公凜然道:“譚某坐得穩,立得正,生平不做半件對不起朋友之事,怎說得上'聲名掃地,貽羞天下'?” 喬峰森然道:“譚婆可未必坐得穩,立得正,趙錢孫可未必不做一兩件對不起朋友之事。” 譚公滿臉漲得通紅,隨即又轉為鐵青,橫眉怒目,狠狠瞪視。 喬峰手一鬆,將他放落地,轉身走出。譚公一言不發地跟隨其後,兩人一前一後地出了衛輝城。路上不少江湖好漢識得譚公,恭恭敬敬地讓路行禮。譚公只哼的一聲,便走了過去。不多時,兩人已到了那艘大木船旁。 喬峰晃身上了船頭,向艙內一指,道:“你自己來看吧!” 譚公跟著上了船頭,向船艙內看去,只見妻子和趙錢孫相偎相倚,擠在船艙一角。譚公怒不可遏,發掌猛力向趙錢孫腦袋擊去。蓬的一聲,趙錢孫身子一動,既不還手,亦不閃避。譚公的手掌和他頭頂相觸,便已察覺不對,伸手忙去摸妻子的臉頰,著手冰冷,原來譚婆已死去多時。譚公全身發顫,不肯死心,再伸手去探她鼻息,卻哪裡還有呼吸?他呆了一呆,一摸趙錢孫的額頭,也是著手冰冷。譚公悲憤無已,回過身來,狠狠瞪視喬峰,眼光中如要噴出火來。 喬峰見譚婆和趙錢孫忽然一齊喪命,也詫異之極。他離船進城之時,只不過點了二人穴道,怎地兩個高手竟爾會突然身死?他提起趙錢孫的屍身,粗粗一看,身上並無兵刃之傷,也無血漬;拉著他胸口衣衫,嗤的一聲,扯了下來,只見他胸口一大塊瘀黑,顯然是中了重手掌力,更奇的是,這下重手竟極像是出於自己之手。 譚公抱著譚婆,背轉身子,解開她衣衫看她胸口傷痕,便和趙錢孫所受之傷一模一樣。譚公欲哭無淚,低聲向喬峰道:“你人面獸心,這般狠毒!” 喬峰心下驚愕,一時說不出話來,只想:“是誰使重手打死了譚婆和趙錢孫?這下手之人功力深厚,大非尋常,難道又是我的老對頭到了?可是他怎知這二人在此船中?” 譚公傷心愛妻慘死,勁運雙臂,奮力向喬峰擊去。喬峰向旁一讓,只聽得喀喇喇一聲大響,譚公的掌力將船篷打塌了半邊。喬峰右手穿出,搭上他肩頭,說道:“譚公,你夫人決不是我殺的。”譚公道:“不是你還有誰?”喬峰道:“你此刻命懸我手,喬某若要殺你易如反掌,我騙你有何用處?”譚公道:“你只不過想查知殺父之仇是誰。譚某武功雖不如你,焉能做無義小人?”喬峰道:“好,你將我殺父之仇的姓名說了出來,我一力承擔,為你報這殺妻大仇。” 譚公慘然狂笑,連運三次勁,要想掙脫對方掌握,但喬峰一隻手掌輕輕搭在他肩頭,隨勁變化,譚公掙扎的力道大,對方手掌上的力道相應而盛,始終沒法掙扎得脫。譚公將心一橫,將舌頭伸到雙齒之間,用力一咬,咬斷舌頭,滿口鮮血向喬峰狂噴過去。喬峰忙側身閃避。譚公奔將過去,猛力一腳,踢開趙錢孫的屍身,左手抱住了譚婆的屍身,右手將譚婆的玉釵尖對準自己咽喉插入,頭頸一軟,氣絕而死。 喬峰見到這等慘狀,心下也自惻然,頗為抱憾,譚氏夫婦和趙錢孫雖非他親手所殺,但終究是因他而死。若要毀屍滅跡,只須伸足一頓,在船板上踩出一洞,那船自會沉入江底。尋思:“我掩藏三具屍體,反顯得做賊心虛,然譚氏伉儷和趙錢孫的名聲卻不可敗壞。”還是在船底踩出一洞,出了船艙,回上岸去,想在岸邊尋找足跡線索,卻全無踪跡可尋。
他匆匆回到客店。阿朱一直在門口張望,見他無恙歸來,極是歡喜,但見他神色不定,情知追踪趙錢孫和譚婆無甚結果,低聲問道:“怎麼樣?”喬峰道:“都死了!”阿朱微微一驚,道:“譚婆和趙錢孫?”喬峰道:“還有譚公,一共三個。” 阿朱只道是他殺的,雖覺不安,卻也不便怨責,說道:“趙錢孫是害死你父親的幫兇,殺了也……也沒什麼。” 喬峰搖頭,道:“不是我殺的!”阿朱籲了一口氣,道:“那就好。我本來想,譚公、譚婆並沒怎麼得罪你,可以饒了。卻不知是誰殺的?” 喬峰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道!”又道:“知道那元兇巨惡姓名的,世上就只剩下三人了。咱們做事可得趕快,別給敵人老是搶在頭里,咱們始終落了下風。” 阿朱道:“不錯。那馬夫人恨你入骨,無論如何是不肯講的。何況逼問一個寡婦,也非男子漢大丈夫的行徑。智光和尚的廟遠在江南。咱們便趕去山東泰安單家吧!” 喬峰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憐惜之色,道:“阿朱,這幾天累得你苦了。”阿朱大聲叫道:“店家,店家,快結賬。”喬峰奇道:“明早結賬不遲。”阿朱道:“不,今晚連夜趕路,別讓敵人步步爭先。”喬峰心中感激,點了點頭。 暮色蒼茫中出得衛輝城來,道上已聽人傳得沸沸揚揚,契丹惡魔喬峰如何遽下毒手,害死了譚公夫婦和趙錢孫。多半這三人忽然失踪,眾人尋訪之下,找出了沉船。這些人說話之時,東張西望,唯恐喬峰隨時會在身旁出現。殊不知喬峰當真便在身旁。 兩人一路上更換坐騎,日夜不停地疾向東行。趕得兩日路,阿朱雖絕口不說一個“累”字,但睡眼惺忪地騎在馬上,幾次險些摔下馬背。喬峰見她實在支持不住了,於是棄馬換車。兩人在大車中睡上三四個時辰,一等睡足,又棄車乘馬,絕塵奔馳。如此日夜不停地趕路,阿朱歡歡喜喜地道:“這一次無論如何能趕在那大惡人的先頭。”她和喬峰均不知對頭是誰,提起那人時,便以“大惡人”相稱。 喬峰卻隱隱擔憂,總覺這“大惡人”每一步都佔了先著,此人武功當不在自己之下,智謀更為遠勝,何況自己直至此刻,瞧出來眼前始終迷霧一團,但自己一切所作所為,對方卻顯然清清楚楚。一生之中,從未遇到過這般厲害的對手。只敵人愈強,他氣概愈豪,鬥志更盛,並無絲毫懼怕之意。 鐵面判官單正世居山東泰安大東門外,泰安境內,人人皆知。喬峰和阿朱來到泰安時已是傍晚,問明單家所在,當即穿城而過。出得大東門來,行不到一里,忽見濃煙沖天,對面有地方失了火,跟著鑼聲噹噹響起,遠遠聽得人叫道:“走了水啦!走了水啦!快救火!” 喬峰也不以為意,和阿朱縱馬奔馳,漸漸奔近失火之處。只聽得有人大叫:“快救火啊,快救火啊,是鐵面單家!” 喬峰和阿朱吃了一驚,一齊勒馬,兩人對望了一眼,均想:“莫不是又給大惡人搶到了先?”阿朱安慰道:“單正武藝高強,屋子燒了,決不會連人也燒在內。” 喬峰搖了搖頭。他自從殺了單氏二虎之後,和單家結仇極深,這番來到泰安,雖無殺人之意,但想單正和他的子侄門人決計放自己不過,原是預擬來大戰一場。不料未到莊前,對方已遭災殃,心中不由得惻然生憫。 漸漸馳近單家莊,只覺熱氣炙人,紅焰亂舞,好一場大火。 這時四下里的鄉民已群來救火,提水的提水,潑沙的潑沙。幸好單家莊四周掘有深壕,附近又無人居住,火災不致蔓延。 喬峰和阿朱馳到火場之旁,下馬觀看。只聽一名漢子嘆道:“單老爺這樣的好人,在地方上濟貧救災,幾十年來積下了多少功德,怎麼屋子燒了不說,全家三十餘口,竟沒一個逃出來?”另一人道:“那定是仇家放的火,堵住了門不讓人逃走。否則的話,單家連五歲小孩子也會武功,豈有逃不出來之理?”先一人道:“聽說單大爺、單二爺、單五爺在河南給一個叫什麼喬峰的惡人害了,這次來放火的,莫非又是這大惡人?” 阿朱和喬峰說話中提到那對頭時,稱之為“大惡人”,這時聽那兩個鄉人也口稱“大惡人”,不禁互瞧了一眼。 那年紀較輕的人道:“那自然是喬峰了。”他說到這裡,放低了聲音,說道:“他定是率領了大批手下闖進莊去,將單家殺得雞犬不留。唉,老天爺真沒眼睛。”那年紀大的人道:“這喬峰作惡多端,將來定比單家幾位爺們死得慘過百倍。” 阿朱聽他詛咒喬峰,心中著惱,伸手在馬頸旁一拍,那馬吃驚,左足彈出,正好踢在那人臀上。那人“啊”的一聲,身子矮了下去。阿朱喝道:“你嘴裡不干不淨地說些什麼?”那人給馬蹄踢了一腳,想起“大惡人”喬峰屬下人手眾多,嚇得一聲也不敢吭,急急走了。 喬峰微微一笑,但笑容之中,帶著三分淒苦神色,和阿朱走到火場的另一邊去。聽得眾人紛紛談論,說話一般無異,都說單家男女老幼三十餘口,竟沒一個能逃出來。喬峰聞到一陣陣焚燒屍體的臭氣,從火場中不斷衝出,知道各人所言非虛,單正全家男女老幼,確是盡數葬身火窟中了。 阿朱低聲道:“這大惡人當真辣手,將單正父子害死,也就罷了,何以要殺他全家?更何必連屋子也燒去了?”喬峰哼了一聲,說道:“這叫做斬草除根。倘若換作了我,也得燒屋。”阿朱一驚,問道:“為什麼?”喬峰道:“那一晚在杏子林中,單正曾說過幾句話,你想必也聽到了。他說:'我家中藏得有這位帶頭大哥的幾封信,拿了這封信去一對筆跡,果是真跡。'”阿朱嘆道:“是了,他就算殺了單正,怕你來到單家莊中,找到了那幾封書信,還是能知道這人的姓名。一把火將單家莊燒成了白地,那就什麼書信也沒有了。” 這時救火的人愈聚愈多,但火勢正烈,一桶桶水潑到火上,霎時之間化作了白氣,卻哪裡遏得住火頭?一陣陣火焰和熱氣噴將出來,只沖得各人不住後退。眾人一面嘆息,一面大罵喬峰。鄉下人口中的污言穢語,自是難聽之極了。 阿朱生怕喬峰聽了這些無理辱罵,大怒之下竟爾大開殺戒,這些鄉下人可就慘了,偷眼向他瞧去,只見他臉上神色奇怪,似傷心,又似懊悔,但更多的還是憐憫,好似覺得這些鄉下人愚蠢之極,不值一殺。只聽他嘆了口長氣,黯然道:“去天台山吧!”
他提到天台山,那確是無可奈何了。智光大師當年雖曾參與殺害他父母之役,但後來大發願心,遠赴異域,採集樹皮,醫治浙閩兩廣一帶百姓的瘴氣瘧病,活人無數,自己卻也因此而身染重病,痊癒後武功全失。這等濟世救人的行徑,江湖上無人不敬,提起智光大師,誰都稱之為“萬家生佛”,喬峰若非萬不得已,決不會去和他為難。 兩人離了泰安,取道南行。這一次喬峰卻不拚命趕路,和阿朱商議了,自己好整以暇,說不定還可保得智光大師的性命。倘若和先前一般的兼程而行,到得天台山,多半又會見到智光大師的屍體,說不定連他所居的寺院也給燒成了白地。何況智光行腳無定,雲遊四方,未必便在天台山寺院之中。 天台山在浙東。兩人自泰安一路向南,這一次緩緩行來,恰似遊山玩水。喬峰和阿朱談論江湖上的奇事軼聞,若非心事重重,實足遊目暢懷。 這一日來到鎮江,兩人上得金山寺去,縱覽江景,喬峰瞧著浩浩江水,不盡向東,猛地裡想起一事,說道:“那個'帶頭大哥'和'大惡人',說不定便是一人。”阿朱擊掌道:“是啊,怎地咱們一直沒想到此事?”喬峰道:“當然也或許是兩個人,但這兩人定然關係異常密切,否則那大惡人決不至於千方百計,要掩飾那帶頭大哥的身份。但既連汪幫主這等人也肯追隨其後,那'帶頭大哥'自是非同小可之人。那'大惡人'卻又如此了得。世上難道真有這麼兩個高人,我竟連一個也想不到?以此推想,這兩人多半便是一人。只要殺了那'大惡人',便是報了我殺父殺母的大仇。” 阿朱點頭稱是,又道:“喬大爺,那晚在杏子林中,那些人述說當年舊事,只怕……只怕……”說著聲音有些發顫。 喬峰接口道:“只怕那大惡人便是在杏子林中?”阿朱顫聲道:“是啊。那鐵面判官單正說道,他家中藏有帶頭大哥的書信,這番話是在杏子林中說的。他全家給燒成了白地……唉,我想起那件事來,心中很怕。”她身子微微發抖,靠在喬峰身側。 喬峰道:“此人心狠手辣,世所罕有。趙錢孫寧可身敗名裂,也不肯吐露他名字,未必是為了顧全義氣,說不定是怕他知情后辣手報復。單正和他交好,這人居然也對他下此毒手。那晚在杏子林中,又有什麼如此厲害的人物?”沉吟半晌,又道:“還有一件事我也覺得奇怪。”阿朱道:“什麼事?” 喬峰望著江中的帆船,說道:“這大惡人聰明機謀,處處在我之上,武功似乎也不弱於我。他要取我性命,只怕也不如何為難。他又何必這般怕我得知我仇人是誰?” 阿朱道:“喬大爺,你這可太謙了。那大惡人縱然了得,其實心中怕得你要命。我猜他這些日子中心驚膽戰,生怕你得知真相,去找他報仇。否則的話,他也不必害死喬家二老,害死玄苦大師,又害死趙錢孫、譚婆和鐵面判官一家。譚公也可說是他害的。” 喬峰點了點頭,道:“那也說得是。”向她微微一笑,說道:“他既不敢來害我,自也不敢走近你身邊。你別害怕。”過了半晌,嘆道:“這人當真工於心計。喬某枉稱英雄,卻給人玩弄於掌股之上,竟無還手之力。”
過長江後,不一日又過錢塘江,來到天台縣城。喬峰和阿朱在客店中歇了一宿。次日一早起來,正要向店伴打聽上天台山的路程,店中掌櫃匆匆進來,說道:“喬大爺,天台山止觀禪寺有一位師父前來拜見。” 喬峰吃了一驚,他住宿客店之時,曾隨口說姓關,便問:“你幹嗎叫我喬大爺?”那掌櫃道:“止觀寺的師父說了喬大爺的形貌,一點不錯。”喬峰和阿朱對瞧一眼,均頗驚異,他二人早已易容改裝,而且與在山東泰安時又頗不同,居然一到天台,便讓人認了出來。喬峰道:“好,請他進來相見。” 掌櫃的轉身出去,不久帶了一個三十來歲的矮胖僧人進來。那僧人向喬峰合什為禮,說道:“家師上智下光,命小僧樸者邀請喬大爺、阮姑娘赴敝寺隨喜。”喬峰聽他連阿朱姓阮竟也知道,更加詫異,問道:“不知師父何以得悉在下姓氏?” 樸者和尚道:“家師吩咐,說道天台縣城'傾蓋客店'之中,住得有一位喬英雄,一位阮姑娘,命小僧前來迎接上山。這位是喬大爺了,不知阮姑娘在哪裡?”阿朱扮作個中年男子,樸者和尚看不出來,還道阮姑娘不在此處。 喬峰又問:“我們昨晚方到此間,尊師何以便知?難道他真有前知的本領麼?” 樸者還未回答,那掌櫃的搶著道:“止觀禪寺的老神僧神通廣大,屈指一算,便知喬大爺要來。別說明後天的事瞧得清清楚楚,便是五百年之後的事情,他老人家也算得出個十之六七呢。”樸者和尚卻說:“倒不是我師父前知。我師父得到訊息,知道兩位要光降敝寺,命小僧前來迎接,已來過好幾次,曾去過幾家客店查詢。” 喬峰聽樸者和尚說話老實,料想對方於己當無惡意,便道:“阮姑娘隨後便來,你領我們二人先去拜見尊師吧。”樸者和尚道:“是。”喬峰要算房飯錢,那掌櫃的忙道:“大爺是止觀禪寺老神僧的客人,住在小店,我們沾了好大的光哪,這幾錢銀子的房飯錢,那無論如何是不敢收的。” 喬峰道:“如此叨擾了。”暗想:“智光禪師有德於民,他害死我爹娘的怨仇,就算一筆勾銷。只盼他肯吐露那帶頭大哥和大惡人是誰,我便心滿意足。即使他不肯說,我也決不用強。”當下隨著樸者和尚出得縣城,徑向天台山而來。 天台山風景清幽,但山徑頗為險峻,崎嶇難行。相傳漢時劉晨、阮肇誤入天台山遇到仙女,可見山水固極秀麗,山道卻盤旋曲折,甚難辨認。喬峰跟在樸者和尚身後,見他腳力甚健,卻顯然不會武功,但他並不因此放鬆了戒備,尋思:“對方既知是我,豈有不嚴加防範之理?智光禪師雖是有德高僧,旁人卻未必都和他一般心思。” 走了一段山路,轉過一個山坳,一條山徑筆直上嶺,右首山壁下有座涼亭,亭內放著一隻陶缸,上擱竹製水杓,似是供行旅休憩飲水之用。喬峰見阿朱走得略有倦色,便道:“咱們到涼亭裡歇一歇腳。”阿朱道:“好!”隨著他走向涼亭。樸者和尚跟著走近,說道:“你兩位如口渴了,可以喝點茶。”喬峰拿起水杓,見陶缸中沖得淡赭色的有半缸粗茶,舀了一杓茶,遞給阿朱。阿朱接過茶杓,喝了一口,只見來路上有五人快步上山,大袖飄飄,行動甚是矯捷。 喬峰一見之下,便留上了神。這五人年紀均已不輕,但健步如飛,各穿一件灰袍,頭戴灰色棉布帽,走入涼亭。五人抱拳行禮,齊聲道:“大爺安好。姑娘安好。”此時阿朱未改服裝,聽五人稱她為“姑娘”,喬峰和阿朱都增戒心,兩人還禮說道:“各位安好。這裡有茶水,請飲用休息。”一人道:“多謝!”喬峰聽他們說話是北方口音,見五人都是六十左右年紀,大都眉毛已變白色,有三人微有白髭。喬峰暗忖:“這五人武功高得很啊,不知是什麼來路?”走到阿朱身邊,和她並肩坐在一張木長凳上。瞧這五人神情和藹,全無敵意,微微放心。 五老者分別飲了茶後,坐下身來。一名老者拱手說道:“在下姓杜,是淮北人氏。這四個都是在下的師弟。這個姓遲,這個姓金,這個姓褚,這個姓孫。”四人聽他說到自己,便站起身抱拳為禮。喬峰抱拳為禮。阿朱見他們年紀大,敬之為長輩,還禮時曲膝躬身,頗為恭敬。那姓杜老者笑嘻嘻地道:“大家是行旅之人,小姑娘不用這麼客氣。”阿朱道:“杜爺爺,你是我爺爺輩的人,小女子該當恭敬。”說話回复女聲,不再假裝粗豪男子聲音。 那姓杜老者呵呵而笑,伸出枯瘦手掌,凌空作了個姿式,似是撫摸她頭髮一般。喬峰見他凌空這麼一撫,神態慈祥,但手勢平穩異常,只怕以數百斤的力道,也難撞動他手掌,直似含了數十年高深功力,委實非同小可,心下暗驚,說道:“五位高人有幸在浙東邂逅相遇,喬峰實感運道不小。” 那姓杜老者道:“喬大爺,我們一直想見你,從河南衛輝跟到山東泰安單家莊,又跟到浙江,幸好在這裡遇上。待會你便要去止觀寺,我們等不及了,只得魯莽上來相見。”喬峰忙道:“好說,好說。喬某不知五位高人在後,否則的話,早該回身迎上叩見。”心想他們一路從衛輝跟來,有備而至,瞧這五人舉止大是勁敵,只怕便要在這涼亭中惡鬥一場,如何照顧阿朱,倒非易事。 那姓杜老者續道:“唯大英雄能本色。喬大爺,你自報真姓名,行事光明磊落,咱們的用意,也就不必相瞞。止觀寺智光禪師是有德高僧,我師兄弟五人特地趕來,是求你別傷害於他。”喬峰道:“五位老先生言重了。五位倘若同時出手,便可取了喬峰性命,何必說到這個'求'字?喬峰前往求見智光禪師,只是請他老人家指點迷津。不論他肯說還是不說,在下禮敬而來,禮敬而去,不敢損傷禪師一毫一發。” 那姓杜老者道:“喬大爺丈夫一言,快馬一鞭,你既如此說,我五兄弟自然信得過。在下有一語奉告,那是肺腑之言,咱們今日初會,未免有點交淺言深,直言莫怪。”喬峰道:“杜老先生請說。” 那姓杜老者道:“那譚公、譚婆、趙錢孫、丐幫徐長老、單正父子等諸人,只因不肯說那帶頭大哥的名字,以致喪命。江湖上不明真相之人,都說是喬大爺下的手……” 喬峰道:“這些人沒一個是我殺的。譚氏夫婦和趙錢孫不肯說那帶頭大哥的名字,在下確是使過一些逼迫,但他們寧死不屈,不肯出賣朋友,確是好漢子的行徑,在下心中甚為佩服,決計沒傷他們性命。到底是誰下的手,在下正要追查個水落石出。喬峰身蒙不白奇冤,江湖上都冤枉我殺害義父、義母、恩師,其實這三位老人家視我有若親兒,我大恩未報,怎能有一指加於他們身上……”說著語音已有些唔咽。 那姓杜老者道:“我們五兄弟此番趕來,不敢說能強行阻止喬大爺傷害智光禪師,但要老實跟喬大爺說一件千真萬確之事。那位帶頭大哥說道,為了他一人,江湖上已有這許多好朋友因而送命,他自覺罪孽深重。聚賢莊一戰,損傷的人更多。那帶頭大哥說:當年雁門關外那件事,他是大大的錯了,早就該償了自己性命謝罪,喬大爺若去找他報仇,他決意挺胸受戮,決不逃避……” 喬峰越聽越奇,說道:“哪有此事?老先生是聽那位帶頭大哥親口所說,還是旁人轉告的?”那姓杜老者道:“千真萬確,那帶頭大哥的的確確是這個意思。老朽在江湖上薄有微名,我這四位師弟,也都不是無名之輩,我們五個人言出如山,此刻未能奉告真實姓名,喬大爺事後必知。”喬峰道:“然則請問那位帶頭大哥到底是誰?” 那姓杜老者搖搖頭,嘆了口氣,說道:“老夫武功遠遠不如喬大爺,但仍當獻醜,跟你對上一掌,不過想讓你知道,我師兄弟五人決不會一派胡言。”說著站到一邊,客客氣氣地道:“喬大爺,在下領教你一招高明掌法!” 喬峰聽他指明只對一掌,似乎旨在以武功表明自己身份,當即說道:“五位是前輩高人,在下一望而知。五位言語,在下也不敢不信。五位要出手指教,喬峰武功低微,還請手下留情!”那姓杜老者呵呵一笑,說道:“威震天下的喬幫主武功低微,世上還有何人是武功高強?請發招吧!”說著屈膝彎腰,右掌緩緩推出。 喬峰見他來掌並不剛猛,便即左掌圈轉,右掌還以一招“亢龍有悔”,這一掌有發有收,留有極大餘力。雙掌一交,啪的一聲輕響,喬峰只覺對方掌力緩緩而來,有餘不盡,他這招“亢龍有悔”也是餘力遠大於掌力,積蓄極厚。兩人掌力甫交,立即回收,互相欽佩,同時說道:“佩服!佩服!” 其餘三位老者逐一站起,分別說道:“在下領教一掌,不可錯過了領教天下第一掌的良機!”喬峰和三老者一一對掌,心下暗驚,這四位老者的掌力個個不同,卻皆是少林派的高明掌法,單只一掌,便顯得是當世一流好手,原來他們都是少林派高手。喬峰對了這四掌,沒一掌稍佔便宜,也沒一掌虧了半點。他額不見汗,骨不出聲,輕描淡寫的與四人對了掌,掌法中沒見到絲毫猛力霸氣,顯得舉重若輕,行有餘力。他要留下內力,用以對付五人中顯然功力最高的姓遲老者。 五位老者齊聲道:“人稱北喬峰當世武功第一,今日領教,果然名不虛傳,拜服之至!”喬峰一躬到地,說道:“五位長者言重了。今蒙指教,厚意高誼,終身不忘。” 那姓遲老者道:“喬大爺,請你指教!”雙掌分別畫圈,同時推出。喬峰的降龍二十八掌是丐幫前任幫主汪劍通所傳,但喬峰生俱異禀,於武功上得天獨厚,他這降龍二十八掌摧枯拉朽,無堅不破,較之汪幫主尤有勝過。喬峰見對方雙掌齊推,自己如以單掌相抵,倘若拼成平手,自己似乎稍佔上風,不免有失恭敬,於是也雙掌齊出。他左右雙掌中所使掌力,也仍都是外三內七,將大部分掌力留勁不發。 四掌相交,喬峰突覺對方掌力忽爾消失,剎那間不知去向,不禁大吃一驚。他雙掌推出之力雖只三成,卻也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對方竟不以掌力相擋,自己掌力雷霆萬鈞地擊去,勢不免將對方打得肋骨齊斷,心肺碎裂。驚惶中忙回收掌力,心知此舉危險萬分,對手這一下如是誘招,自己回收掌力時,若趁機加強掌力擊來,兩股掌力合併齊發,自己雖留有餘力,勢不免重傷,霎時間心中閃過一個念頭:“我這一死,阿朱就此無人照顧了!”不禁慘然變色。豈知自力甫回,那姓遲老者急速撤掌,退後一步,一躬到地,說道:“多謝喬幫主大仁大義,助我悟成這'般若掌'的'一空到底'。” 其餘四位老者齊向姓遲老者說道:“恭喜悟成神功!” 喬峰額頭汗水涔涔而下,適才可說死裡逃生,這時與阿朱實是再世相逢,激動之下,忍不住過去握住了阿朱的手。 那姓遲老者向阿朱道:“阿朱姑娘,剛才我跟喬大爺對掌,使的是'般若掌',這路掌法是佛門掌法中的最高功夫。般若佛法講究空無,使到最後一招'一空到底'之時,既不是空,也不是非空,掌力化於無形,沒有了色,沒有了受想行識,色是空,聲香味觸法也都是空,掌力是空,空即是掌力。我過去總是差了一點,出掌之時心中總是有滯,可以空了自己掌力,卻空不了對方的力道。這次跟喬大爺對掌,如此高手,世所罕見,我不肯錯過這難逢機緣,便又使'一空到底'。萬想不到喬大爺大仁大義,一覺到我掌上無力,也於剎那間回收自己掌力,拼著我誘招發力,反擊自身。我突然之間明白了,我自己空了,連對手也空了,這才是真正的'一空到底'。如不是有這樣一位不顧自己性命、不肯輕易傷人的仁義英雄,這一招如何能夠悟成?” 喬峰隱隱間忽有所悟:“他若不是甘心讓我打死,而我若不是甘心冒險受他掌擊,他這一招終究悟不成。我跟他素不相識,為什麼肯甘冒如此大險?只因他確信我並非卑鄙小人,我也深知他是高尚君子!”武學高明之士,從武功之中,便能深切了解旁人,有如文學之士能從文字中識得對方人品。喬峰與四位老者逐一對掌之後,已知對方不但武功高強,抑且人品高潔,所謂“傾蓋如故”,一見之下,便覺值得將自己性命交在對方手裡。 那姓杜老者說道:“喬大爺,你與我等對掌之後,已成生死之交。我只跟你說一句:智光禪師當年參與殺害令尊令堂,乃是受了妄人誤導,決非出於本心,他也已十分懊悔,望你手下留情。”喬峰道:“喬峰百死餘生,有緣得能和五位高人結交,實是平生大幸。在下決不以一指加於智光大師之身。多承指教了!”當下和阿朱兩人都抹去臉上化裝,以本來面目相見。 樸者和尚見兩人相貌改變,阿朱更變作了女人,大是驚詫。 五名老者站起身來,抱拳道:“這就別過,後會有期!”阿朱道:“五位爺爺,多多保重身子。”那姓杜老者道:“你也保重。”五人走出涼亭,向來路而去。五人走一段路,便回頭瞧瞧喬峰與阿朱。阿朱不斷向他們揮手,直至五人轉過山坳,不再見到背影。 阿朱輕聲問道:“喬大爺,剛才你抓著我手,為什麼微微發顫?”喬峰略覺尷尬,說道:“剛才我險些兒讓那姓遲的老先生打死。我想到你孤零零的留在世上,沒人照顧,心裡難過……”阿朱臉上如花初綻,側過頭來,仰眼問道:“你……你是不是有點兒捨不得我?”喬峰只感難以回答,笑著搖頭不語。阿朱也覺這話頗有撒嬌的意味,又見樸者和尚在旁,紅著臉不敢再問。 樸者和尚在前領路,三人順著山道前行,又走了十來里路,來到了止觀寺外。 天台山諸寺院中,國清寺名聞天下,隋時高僧智者大師曾駐錫於此,大興'天台宗',數百年來為佛門重地。但在武林之中,卻以止觀禪寺的名頭響得多。喬峰一見之下,原來只是一座頗為尋常的小廟,廟外灰泥油漆已大半剝落,若不是樸者和尚引來,如由喬峰和阿朱自行尋到,還真不信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止觀禪寺了。 樸者和尚推開廟門,大聲說道:“師父,喬大爺到了。” 只聽得智光的聲音說道:“貴客遠來,老衲失迎。”說著走到門口,合什為禮。 喬峰在見到智光之前,一直擔心莫要給大惡人又趕在頭里,將他殺了,直到親見他面,這才放心,深深一揖,說道:“打擾大師清修,喬峰深為不安。” 智光道:“善哉,善哉!喬施主,你本是姓蕭,自己可知道麼?” 喬峰身子一顫,他雖已知自己是契丹人,但父親姓什麼卻一直未知,這時才聽智光說他姓“蕭”,不由得背上出了一陣冷汗,知道自己的身世真相正在逐步顯露,躬身說道:“小可不孝,正是來求大師指點。” 智光點了點頭,說道:“兩位請坐。” 三人在椅上坐定,樸者送上茶來。 智光續道:“令尊在雁門關外石壁之上,留下字跡,自稱姓蕭,名叫遠山。他在遺文中稱你為'峰兒'。我們保留了你原來的名字,只因託給喬家夫婦養育,須得跟他們的姓。” 喬峰眼眶含淚,站起身來,說道:“在下直至今日,始知父親姓名,盡出大師恩德,受在下一拜。”說著便拜了下去。阿朱也離座站起。 智光合什還禮,道:“恩德二字,如何克當?” 遼國的國姓是耶律,皇后歷代均是姓蕭。蕭家世代後族,將相滿朝,在遼國極有權勢。有時遼主年幼,蕭太后執政,蕭家威勢更重。喬峰忽然獲知自己乃是契丹大姓,一時之間,百感交集,出神半晌,轉頭對阿朱喟然道:“從今而後,我是蕭峰,不再是喬峰了。”阿朱道:“是,蕭大爺。” 智光道:“蕭大俠,雁門關外石壁上所留的字跡,你想必已經見到了?”蕭峰搖頭道:“沒有。我到得關外,石壁上的字跡已給人鏟得乾乾淨淨,什麼痕跡也沒留下。” 智光輕嘆一聲,道:“事情已經做下,石壁上的字能鏟去,這幾十條性命,又如何能救活?”從袖中取出一塊極大的舊佈,說道:“蕭施主,這便是石壁遺文的拓片。” 蕭峰心中一凜,接過舊佈,展了開來。只見那塊大布是許多衣袍碎布胡亂縫綴而成的,布上一個個都是空心白字,筆劃奇特,模樣與漢字也甚相似,卻一字不識,知是契丹文字,但見字跡筆劃雄偉,有如刀斫斧劈。聽智光說,這是自己父親臨死前以短刀所刻,不由得傷感,說道:“還求大師譯釋。” 智光大師道:“當年我們拓了下來,求雁門關內識得契丹文字之人解說,連問數人,意思都是一般,想必是不錯的了。這一行字說道:'峰兒周歲,偕妻往外婆家赴宴,途中突遇南朝大盜……'”蕭峰聽到這裡,心中更是一酸,聽智光繼續說道:“'……事出倉促,妻兒為盜所害,餘亦不欲再活人世。餘授業恩師乃南朝漢人,餘在師前曾立誓不與漢人為敵,更不殺漢人,豈知今日一殺十餘,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蕭遠山絕筆。'” 蕭峰聽智光說完,恭恭敬敬地將大布拓片收起,說道:“這是蕭某先人遺澤,求大師見賜。”智光道:“原該奉贈。” 蕭峰腦海中一片混亂,體會到父親當時的傷痛之情,才知他投崖自盡,不但是由於心傷妻兒慘亡,亦因自毀誓言,殺了許多漢人,以致愧對師門。 過了半晌,蕭峰道:“在下當日在無錫杏子林中得見大師尊範,心中積有無數疑團,懇請大師指點迷津。” 智光道:“我佛當年在天竺教誨弟子,眾弟子多方問難,佛祖有的詳加開導,有的問話徑自不答,並不是佛祖不知而答不出,而是有些答案太過深奧、有些牽涉甚廣,非一言可盡。如簡捷答了,眾弟子難以明白,有人不免強作解人,其實並非確解,傳播開去,有害正法。有十四個問題,我佛不答,佛經上記載下來,那是有名的'十四不答'。佛教各宗各派,於諸般詢問,有的答,有的不答。如問:'如何是佛祖東來意?'禪宗歷代大德,不答的多,答复的少。又如問:'單掌拍手作何聲?'各人應機而答,答案眾多。老衲修為膚淺,不敢遠效我佛。蕭施主有所詢問,老衲能答則答,如以為不答較妥,便即不答,謹先向施主告罪。” 蕭峰站起身來,說道:“在下今日途中遇到五位老者,高風亮節,令人拜服。這五位高人指點在下,說道當年大師參與雁門關之役,乃事出誤會,非由本心。在下所問,頗多出於無知,還請原恕在下一介武夫粗人,平生少受教導,不明事理,出問無狀。”他一生粗魯豪邁,如此斯文說話,實是生平所未有,自覺頗違本性,但深信智光禪師乃有道大德,所言盡出至誠。 智光說道:“蕭施主不必過謙,老衲本來學武,近年來雖武功全失,武人習氣尚在。咱們互相不必客氣,開門見山,直言談相便是!” 蕭峰噓了一口氣,朗聲道:“如此甚好!”心想這般說話,才是平生的習慣。智光道:“蕭施主請坐了說話。” 蕭峰仍然站立,叉手不離方寸,說道:“在下懇請大師指點:宋遼邊界上連年攻戰,當年宋朝武人埋伏雁門關殺了先父母,在下心想兩國相爭,這等邊界相互砍殺,事屬尋常,何以大師與趙錢孫說起之時,語氣中極表痛悔,似乎頗為不該。兩國爭戰,戰陣上殺傷成千成萬,有何對錯之可言?” 智光嘆了口氣,緩緩地道:“請坐!施主可知令尊原來在遼國居何職位?”蕭峰道:“先父的名諱,今日才蒙禪師告知,先前的事蹟,小人不孝,概無所知。” 智光道:“令尊叫做蕭遠山,事隔三十年,現今宋遼兩國知道的人已不多了。三十年前,他是遼國皇后屬珊大帳的親軍總教頭,武功在遼國算得第一,就是在大宋,只怕也無人及得上。他的武藝,是在遼國的一位漢人高手所教的。 “宋軍自當年陳家谷大敗之後,契丹兵此後連年南攻,勝多敗少。到真宗皇帝景德元年,契丹皇帝與母親蕭太后親率大軍,攻抵澶州城下。真宗皇帝親至澶州,與契丹訂盟,稱為'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國,從此罷兵休戰。至今八十餘年,兩國間並無大戰,遼國祇去攻打高麗,大宋則只對西夏用兵,你道是什麼緣故?” 蕭峰道:“想是兩國君主以及用事將相都願遵守盟約。聽說盟約中約定,宋朝每年送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如果打仗,契丹就收不到銀絹了。”智光微微一笑,說道:“契丹少產布匹,糧食不足,須仰給於大宋,契丹看在銀錢分上,不來攻宋,當然也是個重要原因。另有一個原因,卻是由於令尊做了大大的好事。” 蕭峰奇道:“我爹爹?我爹爹只是個親軍總教頭,武功雖高,但職位低微,逢上國家大事,在朝里可說不上話。”智光道:“親軍總教頭職位不高,但負責保衛皇帝與太后。當年契丹的皇帝、太后都喜愛武功,對令尊很是賞識。每逢宋遼有甚爭議,你爹爹總是向皇帝與太后進言,勸他們不要動武用兵。你爹爹職位是低的,但國家大權操在太后和皇帝手裡,太后和皇帝說不打仗,就不打了。宋遼不動兵戈,兩國軍民不知存活了多少性命,既不損折兵員,又不多耗軍費糧食,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那是多大的好事。” 智光大師喝了幾口茶,續道:“自大宋開國以來,一直是遼強宋弱,何況宋朝又有西陲的大敵西夏,只要契丹兵不南下,宋朝便求之不得,決不會興兵北攻。令尊勸諫遼主與宋朝和好,初時宋朝並不知曉,後來消息慢慢南傳,朝中大臣和武林首腦才知令尊的作為,萬萬想不到契丹人中竟有這樣的好人。有人就想給令尊送禮,令尊卻遣人一一退回,只說:'我的恩師是南朝漢人,蕭遠山力阻對大宋用兵,乃為了報答恩師的深恩厚德。'帶頭大哥和老衲、汪幫主到後來才得知,我們害死的竟是令尊,都心中抱愧萬分。帶頭大哥說,這些年來日夜耿耿於懷,既對不起令尊,又生怕宋遼戰事再起。幸好遼國君王與太后愛護百姓,不啟戰端,想來遼主也親身嚐到了休兵守盟的好處,體會了令尊諄諄進諫的美意。我們卻親手害死了這樣一位造福萬民的活菩薩,因此大家決意保全你性命,再設法培養你成材。” 蕭峰聽到這裡,心道:“原來如此。我在丐幫當幫主之時,或親自出馬,或派人動手,殺過不少遼國的大將武人,何嘗有絲毫含疚之心,只覺這些人該殺,殺得好。我爹爹卻致力於兩國休兵和好,有仁惠於兩國,功德勝於我十倍。”說道:“多謝大師指點,解明了小人心中的一個疑團。” 智光抬頭思索半晌,緩緩地道:“我們初時只道令尊率領契丹武士,前赴少林劫奪經書,待得讀了這石壁遺文,方知事出誤會,大大錯了。令尊既已決意自盡,決無於臨死之前再寫假話來騙人之理。他如前赴少林寺奪經,又怎會攜帶一個不會絲毫武功的夫人、懷抱一個甫滿周歲的嬰兒?事後我們查究少林奪經這消息的來源,原來是出於一個妄人之口。此人存心戲弄那位帶頭大哥,料想他不忿帶頭大哥的武功、聲名在他之上,要他千里奔波,好取笑他一番,再大大敗壞他的名聲。” 蕭峰道:“嗯,原來是有人不懷好意。這妄人後來卻怎樣了?” 智光道:“帶頭大哥查明真相,自是惱怒之極,那妄人卻已逃了個不知去向,從此無影無踪。如今事隔三十年,想來也必不在人世了。” 蕭峰道:“這妄人捏造這個大謠言,未必只是想開開玩笑、敗壞別人名聲而已。他想害死我爹爹之後,挑起宋遼紛爭,兩國就此大戰一場,兵連禍結,鬧得兩敗俱傷。這妄人多半來自高麗,或為西夏部屬,總之是對宋遼兩國用心險惡。大師稱他為'妄人',那是慈悲了。”他雖生性粗豪,但任丐幫幫主多年,平日留心軍國大事,思念所及,便不單只是江湖武林中的仇殺爭利。 智光點頭道:“施主畢竟是做大事的人,一轉念便想到了天下大勢。多少學武之人,想來想去,卻只在武功、派別、名聲這些小事中兜圈子。那帶頭大哥鑄成這個大錯,三十年來日夜憂心如焚,生怕遼兵南下,痛悔自責,苦受熬煎,受的罪也已大得很了。世上怨仇宜解不宜結,怨怨相報,殊屬無謂,不如心下坦然,一笑了之。還有一個原因,說來卻對施主有點兒不敬了。”蕭峰道:“請大師指點。” 智光緩緩地道:“施主要找帶頭大哥報仇,帶頭大哥早就決意絕不逃避。別說蕭施主武功卓絕,便一個全然不會武功之人,只須持一柄短刀去,便一刀刺死了他。但帶頭大哥身旁的好手卻不計其數,他們要全力維護帶頭大哥,那不用說了。就算帶頭大哥下令制止,甘心就死,他一死之後,他手下人若群起而攻,卻也難以抵擋。” 蕭峰心中一凜:“我縱然殺得元兇首惡,終究敵不過對方人多勢眾。但蕭峰豈是畏首畏尾、知難而退之人?父母大仇,不共戴天,男子漢大丈夫,怕什麼艱難危險?我蕭峰偏偏要知難而進。”當即站起,恭恭敬敬地道:“多謝大師指點,蕭某愚魯,還是想去見見那位帶頭大哥。此人害得我從小便得不到親生父母恩養,豈是小事?” 智光道:“蕭施主定要知道此人名字?”蕭峰道:“是,請大師慈悲。” 智光道:“老衲聽說蕭施主為了查究此事,已將丐幫徐長老、譚公、譚婆、趙錢孫四位打死,又殺了鐵面判官單正滿門,將單家莊燒成了白地,料得施主遲早要來此間。施主請稍候片刻。”說著站起身來。 蕭峰待要辯明徐長老等人非自己所殺,智光已頭也不回地走入了後堂。 過了一會,樸者和尚走到客堂,說道:“師父請兩位到禪房說話。”蕭峰和阿朱跟著他穿過一條竹蔭森森的小徑,來到一座小屋之前。樸者和尚推開板門,道:“請!”蕭峰和阿朱走了進去。 只見智光盤膝坐在一個蒲團之上,向蕭峰一笑,說道:“施主所問,老衲不答。”伸出手指,在地下寫起字來。小屋地下久未打掃,積塵甚厚,只見他在灰塵中寫道:“萬物一般,眾生平等。漢人契丹,一視同仁。恩怨榮辱,玄妙難明。當懷慈心,常念蒼生。” 寫畢微微一笑,便閉上了眼睛。 蕭峰瞧著地下這八句話,怔怔出神,心想:“在佛家看來,不但仁者惡人都是一般,連畜生餓鬼、帝皇將相亦無差別,我到底是漢人還是契丹人,實在殊不足道。但我不是佛門子弟,怎能如他這般灑脫?”說道:“大師,到底那個帶頭大哥是誰,還請見示。”連問幾句,智光只微笑不答。 蕭峰定睛看時,不由得大吃一驚,見他臉上雖有笑容,卻似僵硬不動。 蕭峰連叫兩聲“智光大師”,見他仍無半點動靜,伸手探他鼻端,原來呼吸早停,已然圓寂。蕭峰淒然無語,跪下拜了幾拜,向阿朱招招手,說道:“走吧!” 兩人和朴者和尚告別,走出止觀寺,垂頭喪氣地迴向天台縣城。
走出十餘里,蕭峰說道:“阿朱,我全無加害智光大師之意,他……他……他又何苦如此?”阿朱道:“這位高僧看破紅坐,大徹大悟,原已無生死之別。他以為徐長老等人都是你殺的,他決意不說那帶頭大哥的名字,自忖難逃你毒手,跟你說了那番話後,便即服毒自盡。” 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不語。 阿朱忽道:“蕭大爺,我有幾句不知進退的話,說了你可別見怪。”蕭峰道:“怎地這等客氣起來?我當然不會見怪。”阿朱道:“我想智光大師寫在地下的那幾句話,倒也很有道理。什麼'漢人契丹,一視同仁。恩怨榮辱,玄妙難明。'其實你是漢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又有什麼分別?江湖上刀頭上的生涯,想來你也過得厭了,不如便到雁門關外去打獵放牧,中原武林的恩怨榮辱,從此再也別理會了。” 蕭峰嘆了口氣,說道:“這些刀頭上掙命的勾當,我的確過得厭了。在塞外草原中馳馬放鷹,縱犬逐兔,從此無牽無掛,當真開心得多。阿朱,我在塞外,你來瞧我不瞧?” 阿朱臉上一紅,低聲道:“我不是說'放牧'麼?你馳馬打獵,我便放牛放羊。兩個人天天在一起,一睜眼便互相見到了。”說到這裡,將頭低了下去。 蕭峰雖是個粗豪漢子,但她這幾句話中的含意,卻也聽得明明白白,她是說要和自己終身在塞外廝守,再也不回中原了。蕭峰初時救她,只不過一時意氣,待得她追到雁門關外,偕赴衛輝、泰安、天台,千里奔波,日夕相親,才處處感到了她的溫柔親切,此刻更聽到她直言吐露心事,不由得心意激盪,伸出粗大的手掌,握住了她小手,說道:“阿朱,你對我這麼好,不以我是契丹賤種而厭棄我麼?” 阿朱道:“漢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又有什麼貴賤之分?我……我喜歡做契丹人,這是真心誠意,半點也不勉強。”說到後來,聲音有如蚊鳴,細不可聞。 蕭峰大喜,突然伸掌抓住她腰,將她身子拋上半空,待她跌了下來,然後輕輕接住,放在地下,笑瞇瞇地向她瞧了一眼,大聲道:“阿朱,你以後跟著我騎馬打獵、牧牛放羊,是永不後悔的了?” 阿朱正色道:“便跟著你殺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後悔。跟著你吃盡千般苦楚,萬種熬煎,也是歡歡喜喜。” 蕭峰大聲道:“蕭某得有今日,別說要我重當丐幫幫主,便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干。我寧可做契丹人,不做漢人。阿朱,這就到信陽找馬夫人去,她肯說也罷,不肯說也罷,這是咱們最後要找的一個人了。一句話問過,咱們便到塞外打獵放羊去也!” 阿朱道:“蕭大爺……”蕭峰道:“從今而後,你別再叫我什麼大爺、二爺了,你叫我大哥!”阿朱滿臉通紅,低聲道:“我怎麼配?”蕭峰道: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