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武俠小說 醉鬼張三

第16章 第十六章吉祥園小樓串京戲隆福寺寶三耍中幡

醉鬼張三 张宝瑞 4320 2018-03-12
榮祿的護院一片吆喝,衝了楊小樓的戲興,楊小樓拂袖回了後台,這一來,戲園內更亂了。吉祥戲園的老闆生怕砸了園子,慌忙來到台上,朝榮祿所在的宮廂深深鞠了一躬,說道:“榮大人息怒,請稍候,一會兒就上演。因為臨時改戲,沒有準備。”老闆這一席話,暫且壓住了園內的嘈雜聲,觀眾洗耳靜候。張三暗暗罵道:“這榮祿老兒真霸道,鬧得戲園不寧。”羅癭公急急搖手:“這裡榮祿耳目很多,你還是小心為好。” 一忽兒,帷幕拉開,開演,楊小樓飾演楚霸王項羽,另一英俊小旦飾演虞姬上場。 “項羽”唱粉碟兒:戰英勇,蓋世無敵。滅贏秦,廢楚帝,爭長華夷。 (詩)贏秦無道動兵機,吞併六國又分離;項劉鴻溝曾割地,漢佔東來孤霸西。 (白)孤,霸王項羽。自與劉幫鴻溝割地,講和罷兵。請回太公、呂后;誰想他反复無常,會合諸侯,又來討戰。想我楚兵,不過三十餘萬,與彼交戰,恐不能取勝;也曾命人,舒六頒兵,未見到來。正是:舒六頒兵無音訊,只恐週殷不來臨……

張三正呼得入神,只見一個跑堂的遞上一盤花生米。羅癭公道:“三爺,請用。”張三順手抓了一把,拈了幾顆填在嘴裡:“嘿,味道不錯,脆香!” 這時,台上“虞姬”唱道:“明滅蟾光,金風裡,鼓角湊涼。(詩)憶自從征入戰場,不知歷盡幾星霜;若能遂得還鄉愿,瓣炷名香答上蒼。(白)妾乃西楚霸王賬上虞姬是也。生長深閨,幼嫻書劍;自從隨定大王,東征西戰,艱難辛苦;不知何日方得太平。適才聞得大王又要出兵滅漢,群臣屢諫不聽;只恐寡不敵眾,必敗於劉邦之手。思想起來,唉,好不憂慮人也!(唱西皮散板)大王爺他本是剛強成性,平日里忠言語就不肯納聽;怕的是西楚地被人吞併,辜負了十數載英勇威名。” “項羽”(唱散板):今得了李左車楚國之幸,到后宮和虞姬商議起兵。

“虞姬”(白):妾妃接駕,大王千歲。 “項羽”(白):平身。 “虞姬”(白):千千歲。 “項羽”(白):賜座。 “虞姬”(白):謝座。 “項羽”(白):可惱啊可惱! ……。 “虞姬”(唱西皮搖板):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何日里方得免兵戈擾亂,消卻了眾百姓困苦顛連。 “項羽”(唱散板):槍挑了漢營中數員上將,雖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傳將令休出兵,各歸營帳,此一番連累你多受驚慌…… 這時,猛聽得榮祿包廂中有一惡奴大叫道:“我家榮大人說了,快把《文姬歸漢》中的蔡文姬、《太真外傳》中的楊貴妃、《白門樓》中的貂蟬、《丁廂記》中的崔鶯鶯、中的李香君都叫來,比比哪一個俊俏!”話音未落,幾個惡奴隨聲附和,有的用拳頭擂廂板,有的使勁跺地板。

台上演項羽的楊小樓和演虞姬的那個小旦慌了神,一時不知所措。 戲園老闆從台後閃了出來,朝榮祿坐的包廂揖了一躬:“請榮大人多多包涵,今日實在請不到,請大人息怒。” “不行!”“不行!”惡奴們鬧得更兇了。有的惡奴開始把大把大把的香蕉皮、橘子皮朝台上扔去。楊小樓無奈,只得拉著那個演虞姬的小旦倉惶逃到後台。 惡奴們更火了,叫得更兇,罵得更刺耳了。幾個惡奴齊聲喝一聲:“打!”一招“燕子鑽雲”,從台上躍了下去。 張三見此情形,手一揚,那花生米飛了出去。有幾顆花生米正打中幾個惡奴的眼睛。此時,台上台下亂成一團。 羅癭公一拉張三:“還不快走!”二人溜下樓,裹在亂哄哄的人群中混出了吉祥園。走了一會兒,看看後面沒有人追來,二人才放心。張三一指前頭:“瞧,隆福寺廟會,走,逛一逛。”羅癭公一摸肚子:“這裡頭可打鼓了。”張三見路東有個賣爆肚的小店,說:“今兒個我請你吃爆肚兒。”

二人進了店,剛落了座,只見掌櫃的走過來,他穿著黑對襟棉襖,大冷天也不戴帽子,身子骨硬朗,嘴皮子利索:“您二位來多少,咱這爆肚兒,綠的,捂過的凍肚不入鍋:三洗一切一控水,不搞那欺客的大盆湯買賣;講火候看成色,在肚絲兒一挺一白一打卷之間見功夫。你們打聽打聽,北京城裡誰不知道咱爆肚王!”張三道:“人叫人不來,貨好客自來。你瞧,我們這不是來了嗎?掌櫃的,來一斤爆肚兒吧!”一忽兒,王掌櫃端上兩盤熱氣騰騰的爆肚兒放到桌上。張三一瞧,新焯出的爆肚兒,騰著熱氣,飄著馨香。那百葉切得細如青絲,蔥翠得展開的小菊花瓣,雪白的肚仁象玉雕的蝦仁兒。張三又叫道:“掌櫃的,再熱一壺竹葉青酒來!” 酒下肚熱,二人大吃大喝,好不痛快。吃後,羅癭公抹抹嘴就要走,張三拉住他對王掌櫃道:“這位羅先生是京城有名的才子,你這門上正缺副對聯,何不叫羅先生題一副聯子。”王掌櫃一聽,笑道:“那敢情好,想不到遇上高人了。”他叫小伙計拿來紅紙和筆硯,請羅癭公題聯,說道:“題了對子,這爆肚兒錢和酒錢就免了。”

羅癭公拿起毛筆,想了想,寫道:“爆字半邊火,名滿京華,全靠火候。”又在另一張紅紙上寫道:“肚字半邊肉,化臟為鮮,全憑一焯。”橫披是:“王氏一絕。” 眾人看了,齊聲叫好,王掌櫃當即把對聯貼在門口,看了又看,瞧了又瞧,贊不絕口。 二人酒足飯飽,又來逛隆福寺廟會。只見摔跤的、拉洋片的、變戲法的、耍大刀的、唱大鼓的、說評書的、馴鳥的、賣大力丸的竟相獻藝。數百攤檔的風味小吃,“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這裡應有盡有。北京的炸灌腸、炒肝、茶湯、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滷煮火燒、杏仁茶、搭連火燒;四川的湯元、延吉烤魚、八寶蓮子飯、雙釀團、百果油包,蘭州的牛肉掛麵、釀皮子、烤羊肉串等琳瑯滿目。 二人來到廟會西頭,只聽吆喝聲不止。有五個壯漢手拿長棍正與一個手拿長棍的壯漢廝打。張三道:“這是花會的五虎棍,這是他們正在表演一個《董家橋》的故事。傳說殘唐五代時,有個叫董家的惡霸建了一座橋,來往行人不管貧富都要交過路錢。有一天,趙匡胤路過此橋,董家要他交錢,他非常生氣,便與惡霸說理,論理不成。惡霸便叫來他的五個兒子與趙匡胤斯打起來。鄭子明賣油路過,見義勇為,抽出扁擔幫助趙匡胤打敗惡霸的五個兒子。因為惡霸的五個兒子稱為五虎,所以這棍就叫五虎棍。以後趙匡胤做了宋代的開國皇帝,鄭子明成為開國元勳……”

五虎棍表演完畢,那個挑單兒的壯漢跳到張三面前,鞠了一躬:“張三爺,您也來逛廟會啊!”張三點點頭。那壯漢道:“三爺,您也給眾位弟兄表演一個吧。”張三笑道:“今日是你們坐會,哪裡有讓我表演的道理。”那幾個持棍的壯漢也走來勸張三獻藝。羅癭公道:“今兒個是大年初二,是高高興興的日子,你就不妨表演一下,助助興。” 張三道:“你們出來二位,手持木棍站好,我來表演一招棍上睡覺。” 兩個壯漢各持一木棍,拉開三尺的距離站好。張三大喝一聲,一翻身,上了棍頭,一根棍支撐他的臂部,另一根棍支撐著他脖頸。張三四肢平伸,若無其事佯做睡覺。兩個持棍的壯士大驚失色,一個壯漢叫道:“我這棍好輕,好像沒有人在上頭。”另一個壯漢嘆道:“張三爺輕功如此厲害,真是妙不可言。”過了一會兒,張三一招“鯉魚打挺”,又翻過身子平躺在兩根棍頭上,大氣不喘一口,圍觀者齊聲喝彩。張三大叫一聲,在半空中打一個旋儿,穩穩站於地面。

張三面不改色,若無其事地對羅癭公道:“走,瞧瞧宛八爺耍中幡去。”但聽中幡場上掌聲不絕。一根三丈來高的竹竿上懸掛著各色彩旗,兩層幡傘五顏六色,中間有條錦繡的布面子,羅癭公從人群間隙望去,見舉幡的是一伸身材魁梧、英俊瀟灑的中年漢子。他一忽兒將幡頂在頭上,一忽兒又移在鼻尖,一忽兒又移在嘴中,一忽兒又頂在臂上。張三道:“這位就是善撲營的宛八爺,是南城的跤王,弟子有二百多人,其力無窮,跤法變幻不定……”這時,宛八爺叫一聲:“寶三,快上來!”這時,從旁邊轉出一個伶俐的少的,也就十來歲,穿一破舊藍布褂,肥青褲,他“噌噌”攀上中幡。原來在中幡的頂上綁著一隻小椅子,那叫寶三的少年坐了上去,表演各種倒立,做出種種優美的功作,圍觀者嘆聲此起彼伏。有人將銀錢扔了上去,那寶三一一用手接住,揣進口袋,還有一錢竟用嘴叼住。宛八爺在下面做了幾招“霸王舉頂”、“前後背花”、“左右擔山”、“大小盤肘”的動作,然後一招手,寶三莞爾一笑,從幡上飄然而下,朝眾人鞠了一躬,鑽進人群不見了。

宛八要耍完中幡,張三上前打了招呼,道:“今兒個八爺也露一手,真叫人羨慕。”宛八爺用手拍拍土:“今兒個高興,給徒弟們捧捧場子。”張三道:“方才那小傢伙功夫真利索,我看大有前途。”宛八爺毛一揚:“他叫寶善林,是窮苦人出身,是個好苗子,人聰明,路子也端正,是我最喜歡的徒弟。”張三道:“八爺近日公務忙嗎?有空閒到我那喝兩盅去。”宛八爺望望天:“這大清天下可能要變天,善撲營的事兒多,你那兒又離城里遠,一直沒得空兒去,有機會再聚吧。” 張三告別宛八爺,和羅癭公又來聽法鼓。這法鼓老會起源於康熙年間,至今有近二百年的歷史,那表演隊個個插花蓋頂,纏頭裹腦,令人眼花繚亂。法鼓使用五種打擊兵器,即鈸、鼓、鐃、釵、鉻和鐺子,稱為五音聯蟬。這些樂器原來都是和尚們手中的法器。現在用來喜慶豐收,取個吉祥。

張三細聽那音樂,悅耳動聽,靜如平湖秋月,動如燕飛蝶舞,高潮時如行雲流水,高峰時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鈸鐃上下翻飛,氣象萬千。鼓若驚雷,氣勢磅礴,使觀者心潮澎湃,精神振奮。隨著緊密鑼鼓把人引向急風暴雨般的高潮,霎時雨過天晴,流水潺潺,十分迷人,一曲終了,餘味綿長。 羅癭公拉張三道:“別聽了,聽了一回看把你迷的,走到那邊看看拉洋片的!” 一位身穿灰布長衫的漢子,指點著台上一張二米多高的彩畫且說且唱。他身邊放著一個有半個臉盆架大小的紅漆木架,一面小鼓、一面小鑼、一面鈸一齊拴在上面。一段唱完,漢子拉動手裡的繩子,那鑼鼓便一齊響動起來。羅癭公對張三道:“說起這拉洋片,還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呢!唐朝有一個好色的皇帝,每年都要從全國各地蒐集美女進京。有一次,從蘇杭兩地挑選了十幾名年輕貌美的姑娘送進京城。皇帝一見,龍顏大喜,當即收進宮內做嬪妃。過了一段時間,這一個個如花似玉的妃子都愁眉不展,個個想家,整口哭哭啼啼。太監、宮女百般服侍也無濟於事,弄得皇帝也無可奈何,於是召集大臣們進議事,聲言誰要能使嬪億們高興起來,重重有賞。護國軍師袁天罡和李淳風二人聽罷,心裡一盤算,猜了個八九不離十,於是奏明皇上,說道:'妃子們年紀幼小又遠離故鄉,當然想念家人。'皇帝聽了,覺得言之有理,於是問:'愛卿有何妙策?'彭、李二位大臣說:'皇上可在內宮垂廉,讓嬪妃們在廉內講述家鄉風景,我們在廉外記述,然後按照嬪妃們所述,逐一繪圖,懸掛在內宮壁上,這樣嬪妃見畫如見家,就可消除鄉愁。'皇上聽了連連點頭,於是吩咐去辦。第二天,八張摘繪蘇州園林和杭州西湖風景的彩畫懸掛出來,袁、李二位大臣還編了唱詞,敲著鑼鼓且說且唱。嬪妃們在廉內邊邊聽,感到親切,一個個露出了笑容。皇帝重賞了這兩位大臣,並命他們每日進宮,為妃子們演唱。後來這種演唱形式逐漸流傳到民間,就成為拉洋片……”

正說著,張三忽覺背後有人扯他的衣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