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尤利西斯

第40章 第二章註釋

尤利西斯 乔伊斯 7017 2018-03-21
[l]指皮勒斯(公元前3l9-公元前272),希臘西北部伊庇魯斯的國王。 [2]塔蘭圖姆乃今意大利東南部城市塔蘭託的舊稱。公元前人世紀淪為希臘殖民地。公元前三世紀羅馬軍隊進逼時,塔蘭圖姆向伊庇魯斯求救兵。 [3]“記憶的女兒們”指希臘神話裡主神宙斯與摩涅莫緒涅(記憶女神)之間所生的九位繆斯(司文藝、音樂、天文等的女神)。語出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1757-1827)的名句:“寓言或諷喻系記憶的女兒們所編。想像被靈感的女兒們所包圍……”。見《最後審判的景象》(1810)。 [4]這是把布萊克的《天堂與地獄的婚姻》(約1790)中的兩句箴言合併而成:“過分之路導向智慧之宮”和“只要憑自已的翼,不愁鳥兒飛不高”。

[5]在第三章中,描述炸監獄的場面時,也用了“玻璃碎成碴兒,磚石建築坍塌下來”之句。見該章註[130]及有關正文。 “終極的一縷死灰色火焰”出自《天堂與地獄的婚姻》。 [6]阿斯庫拉姆是阿斯科利・薩特里亞諾的古稱,在今意大利南部。公元前二七八年,皮勒斯在此擊敗羅馬軍隊。 [7]皮勒斯是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於阿斯科利・薩特里亞諾之役中取得勝利的。 [8]多基是斯蒂芬執教的學校所在地,位於都柏林郡海濱區,屬旅遊勝地,到處是富人的住宅及別墅。 [9]皮勒斯(Pyrrhus)與棧橋(pier)二字發音近似。這裡,阿姆斯特朗搞錯了。 [lO]國王鎮(見第一章註[15])與學校所在地多基相距不近。東碼頭長達一英里,夏季常有樂隊在此舉行露天音樂會。

[11]斯蒂芬教的是男校,他從班上男生的臉聯想到可能與他們相好的四個女孩子的名字。 [12]皮勒斯那場以慘重傷亡換得的勝利,使斯蒂芬聯想到棧橋。棧橋不能通到彼岸,所以是一座失望之橋。 [13]當天早晨即將離開圓塔時,海恩斯曾對斯蒂芬說,他想把斯蒂芬的說詞兒蒐集起來。見第一章。 [14]此語令人聯想到莎士比亞的歷史劇《約翰王》第3幕第4場中康斯丹絲的一句台詞:“人生猶如一段重複敘述的故事那洋可厭,擾亂一個倦怠者的懶洋洋的耳朵……” [15]公元前二七二年,在阿爾戈斯巷戰中,皮勒斯正要殺一個敵人時,其老母從屋頂上對推騎著馬的他拋下一片瓦,致使他墜馬喪命。 [16]古羅馬統帥尤利烏斯・愷撒(公元前l00一前44)集執政官、保民官、獨裁官等大權於一身,被以布魯圖和卡西烏為首的共和派貴族陰謀刺死。

[17]古希臘哲學家亞理斯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22)在中提出,事情發生之前,有多種可能性;一旦其中一種成為事實之後,其他可能性便統統被排除掉了。 [18]織風者,參看第一章註[118]。 [19]出自英國詩人彌爾頓(1608一1674)為悼念一六三七年八月十日溺死於愛爾蘭海的友人愛德華・金而作的《利西達斯》(1638)一詩。 [20]亞理斯多德在《物理學》中指出,潛在的可能住變為現實的過程即是運動。 [21]聖熱內維艾芙(約422一約500)是巴黎的女主保聖人。這座圖書館即以她的名字命名。喬伊斯本人在巴黎時常來此閱讀。下文中的暹羅是泰國舊稱。 [22]布萊克在《天堂與地獄的婚姻》中寫道:“我在地獄的一家印刷廠裡看見知識怎樣一代伏地傳播。第一車間有個龍人在清除洞口的垃圾;裡面,一批龍在挖洞。”

[23]亞理斯多德在中提出了“主導力是有關思維本身的思維”的論斷。 [24]參看亞理斯多德的《論靈魂》:“正如手是工具的工具,頭腦乃是形態的形態。”頭腦即指靈魂。意思是,一切事物都須通過頭腦的活動來認識。 [25]見《馬太福音》第14章第25節:“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 [26]據《馬太福音》第22章第15至21 節,法利賽人想用耶穌的話陷害耶穌,便問他可否納稅給愷撒。耶穌問:上稅的錢幣上的像和號是誰的?人們答以是愷撒的。耶穌便說了這句話。 [27]這是一個謎語的前半段,後半段是:“黑黑的籽兒,白白的地兒。/這謎語,你能破,我獻給你喝。”(謎底:寫信。) [28]、[29]這個謎語見P・W・喬伊斯著《我們今日在愛爾蘭所說的英語》一書。斯蒂芬把詞句改得簡練了,而且因對其亡母有著負疚感,故把原謎底中的“母親”改為“奶奶”。原來的謎語和謎底是:“我猜謎,猜個準兒:/ 昨晚我看見了啥?/風兒刮,/公雞打了鳴。/天堂那些鐘,/敲了十一點。/我可憐的靈魂,/該升天堂啦。”(謎底,狐狸在冬青樹下埋葬它的母親。)

[30]在《藝術家年輕時的寫照》一書第5章的末尾,克蘭利曾對斯蒂芬說:“在這個臭狗屎堆的世界上,你可以說任何東西都靠不住,但母親的愛可是個例外。……她的感覺至少是真實的。” [31]高隆班(約543一615),愛爾蘭人,凱爾特族基督教傳教士。他不畏迫害,輾轉在歐洲各地傳教。他生性暴躁,在瑞士傳教時曾放火焚燒過異教的教堂。死後被教皇封為聖徒。為了阻止他外出傳教,他母親曾橫臥在家門口。 [32]在第一章中,勃克・穆利根曾對海恩斯說,斯蒂芬用代數運算出了莎士比亞與哈姆萊特及其父王亡靈的關係。現在斯蒂芬想起了穆利根這番話,然而這裡的問句與前文略有出入。 [33]摩里斯一詞源於摩里斯科,意力“摩爾人的”。摩爾人是在非洲西北部定居下來的西班牙、阿拉伯及柏柏爾人的混血後代。

[34]中世紀西歐人將阿拉伯哲學家伊本・路西德(1126一1198)的名字拉丁化了,稱他為阿威羅伊。他屬於摩爾族,是出生在伊斯蘭教徒統治下的西班牙哲學家。他提出“雙重真理”一說,對西歐中世紀和十六至十七世紀哲學和科學擺脫宗教束縛而獲得發展,有過一定的影響。摩西・邁蒙尼德(1135一1204),出生於伊斯蘭教徒統治下的西班牙的猶太族哲學家。他企圖調和亞理斯多德哲學和猶太主義。主要著作有用阿拉伯文寫成的《迷途指津》。十三世紀傳入西歐譯為拉丁文後,對經院哲學家如托馬斯・阿奎那等影響甚大。 [35]阿威羅伊和邁蒙尼德被控用“巫鏡”(水晶球或盛滿了水、表面發光的容器)進行占卜。 [36]“世紀之靈”是意大利哲學家、數學家家喬達諾・布魯諾(1548-]600)在《關於原因、原則和一》中使用過的詞。他將亞理斯多德的二元論演繹成一元論。

[37]參看《約翰福音》第1章第5節:“光在黑暗中照耀,而黑暗卻不能理解它。”光指耶穌(見《約翰福音》第8章第12節:“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會得著生命的光……”),黑暗指世人。這裡,作者把原話顛倒過來了。 [38]原文為拉丁文。按主生格講是“母愛”,按賓主格講是“愛母”。 [39]、[41]、[44]這裡,作者把天主教《聖三光榮頌》的下半段拆開來引用了。全文是:“天主父,天主子,天主聖神,我願其獲光榮。厥初如何,今茲亦然,以迨永遠,及世之世。啊們。” [40]斯圖亞特家族自一三七一年起為蘇格蘭王室,一六0三年起為英格蘭王室。一六八五年詹姆斯二世繼位,一六八八年黜礎,逃到愛爾蘭,次年用賤金屬鑄幣,後成為罕見的收藏品。

[42]指刻在羹匙柄上的十二使徒的像。 [43]據《新約・使徒行傳》第15章第7節:“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要我把福音的信息傳給外邦人,好使他們聽見而相信。'”從此,使徒們不但向猶太人,也向外邦人(即非猶太人)傳教。 [45]聖詹姆斯(或聖雅各)的聖祠坐落在西班牙的康波斯帖拉。中世紀的香客到此朝聖回去時,在附近拾一枚扇貝佩帶在帽子上作紀念。貝殼又是金錢的象徵。 [46]故事發生在這一天是六月十六日。這所私立學校每半個月發一次薪。這是斯蒂芬第三次領薪水,說明他是從五月初開始執教的。 [47]“倘若年輕人有經驗”是意大利一句諺語的前一半。被省略的後一半是:“而老人有精力,則世上無難事。”“只要把錢放在你的錢袋裡”是莎士比亞的悲劇《奧瑟羅》中的壞蛋伊阿古挑唆威尼斯紳士羅德利哥為非作歹時所說的話,見第1幕第3場。迪希只是從字面上來理解此語。

[48]凱爾特族是公無前一千年左右居住在歐洲萊茵、塞納等河流域的一個部落。其後裔今散佈在法國北部、愛爾蘭島、蘇格蘭高原、威爾士等地。凱爾特族分佈的地區雖廣,但從未形成一個帝國,所以也不會這樣誇口。 “太陽是永遠不落的”一語,最早是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一前430/前420)說的,他指的是波斯帝國。到了近代,英帝國也曾這樣自詡過。參看第十二章註[138]。下文“他用……指甲”諸本均接排。這裡係按海德一九八九年版分段。 [49]康斯坦丁・P・柯倫和詹姆斯・H、卡曾斯分別為喬伊斯在都柏林的朋友和熟人(均見艾爾曼所著《詹姆斯・喬伊斯》第151頁)。麥卡恩和坦普爾均為《藝術家年輕時的寫照》第5章中的人物。弗雷德・瑞安,參看第九章註[179]。 T・G・凱勒是喬伊斯在都柏林的一個文友(同上書第164頁、200頁)。喬伊斯曾於一九O 四年做過麥克南太太的房客(同上書第151頁)。

[50]艾伯特・愛德華(1841-1910),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子,出生一個月即被其母封為威爾士親王。女王於一九0一年去世後,他成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王,即愛德華七世。 [5l]丹尼爾・奧康內爾( 1775一1847 ),十九世紀英國下院中第一位愛爾蘭民族獨立領袖,畢生為愛爾蘭人信仰天主教的自由和廢除英、愛聯合議會,建立獨立的愛爾蘭議會而奮鬥。他曾成功地在愛爾蘭境內各地組織一系列群眾集會,因而於一八四四年以陰謀煽動叛亂罪被捕,監禁三個月。這裡,迪希卻將英政府當局把他斥為“煽動者”一事說成是天主教的主教、教長們所為。 [52]自一八四五年起,愛爾蘭人民的主食土豆便歉收,一八四六、一八四七年間很多人死於大饑荒。 [53]橙帶黨(原名奧倫治黨)是愛爾蘭新教徒組成的一個政治集團,旨在維護新教及其王位繼承權。一七九五年,該黨在愛爾蘭和英國各地秘密組成分支,加強抵制愛爾蘭自治法案,堅決反對地方自治。橙帶黨初成立時,曾反對將愛爾蘭議會併入英國議會。然而那時的愛爾蘭議會反正是操縱在信仰新教的英國殖民者手裡的,所以他們反對聯合議會,與愛爾蘭人民開展的主張廢除聯合議會的民族主義運動,其意義迥然不同。 [54]芬尼是愛爾蘭古部落名。芬尼社是由愛爾蘭革命家詹姆斯・斯蒂芬斯(1825-1901 )所領導的小資產階級秘密革命組織,主張推翻英國統治,廢除大地主所有製,建立共和國。該組織是一八五七年在美國成立的,不久即在愛爾蘭本土展開反英活動。一八六六年十一月斯蒂芬斯因內奸告密被捕,關在都柏林的里奇蒙監獄裡。不出幾天,芬尼社成員就在看守女兒的協助下,把他救了出來。次年二月,偷渡到美國,被選為在美國的芬尼社領袖。美國的芬尼社社員於一八六六、一八七0 年和一八七一年三次越境至加拿大舉行起義,均告流產。愛爾蘭的芬尼社亦稱愛爾蘭共和兄弟會。這裡,迪希是把芬尼社社員一詞作為激進的共和黨人的俗稱採用的。 [55]此語出自橙帶黨紀念英國國王威廉三世(1650-1702 )的祝酒辭:“紀念偉大的好國王威廉三世,他光榮、虔誠、不朽,拯救了我們……”威廉生在海牙,原為奧倫冶親王。一六八九年英國議會宣布信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退位,威廉加冕為英格蘭和蘇格蘭國王,並於一六九一年征服了愛爾蘭。 [56]一七九五年九月二十一日,二十幾個信天主教的愛爾蘭農民在北愛爾蘭阿馬郡首府阿馬鎮的鑽石會堂聚會,以抗拒英國殖民者把全體愛爾蘭天主教徒從該郡驅逐出去的勒令。他們追到殘酷屠殺,無一倖存。 [57]自十七世紀初起,英政府便沒收了愛爾蘭北部大批土地,凡是遷移到那裡的英國殖民者,只要宣誓效忠於英王,並承認信新教的英王為宗教領袖,就能領到土地。從此,信天主教的愛爾蘭當地農民便淪為佃農。後文中“被荒廢的”,原文作“black”,也可譯為“黑色的”,“險惡的”。 [58]“平頭派倒下去”一語出自橙帶黨反對愛爾蘭獨立運動的一首歌。 “平頭派”指愛爾蘭民族主義者。一七九八年,那些主張在愛爾蘭實行共和製者,曾效仿法蘭西革命者,也推成平頭,故名。 [59]約翰・布萊克伍德(1722-1799)是愛爾蘭議員。英國曾以晉升爵位為釣餌,要他投聯合議會的讚成票, 但他堅決抵制。後卻在前往都柏林去投反對票的途中,遽然去世。其子約翰・G・ 布萊克伍德倒確實投了聯合議會的讚成票,從而被封為達弗林爵士。這裡,迪希把兒子的事寫在父親身上了。 “所有的愛爾蘭人都是國王的子嗣”是一句成語。 [60]原文是拉丁文,出自《舊約・詩篇》第25篇第8 節。全句為:“耶和華是善良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 [61]當郡是北愛爾蘭東部一郡。十七世紀有大量移民湧入。阿茲是北愛爾蘭的一個區,當時即屬當郡。 [62]《一路坎坷,赴都柏林》是一首愛爾蘭歌謠,寫一個窮苦的農村少年行路時受盡侮辱、遭到搶劫的經歷。 [63]“挫敗”,馬名,在英國新集市一年一度的賽馬會中獲一千基尼獎金(1866)。小母馬“跨越”在新集市的賽馬中獲二千基尼獎金(1822)。 “錫蘭”在法國最著名的巴黎賽馬中獲大獎(1866)。 [64]“美反叛”是一匹名馬,曾在位於都柏林西南的豹鎮一年一度的賽馬中獲勝。 [65]參看第十五章註[753)。 []內的詞句系據海德一九八九年版補譯。 [66]杯藝是一種賭博,有三個扣著的頂針狀小杯,叫觀眾猜測哪一隻底下藏著豆子。 [67]戈爾韋是愛爾蘭戈爾韋郡港市。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一度計劃把它開闢為國際航運中心,後未能實現。但這裡所說此事是被利物浦集團巧妙地操縱,與史實相悖。前文中的“自由放任主義”,原文為法語。 [68]按日俄戰爭已於這一年(1904年)的二月八日爆發。這裡指萬一戰爭蔓延到歐洲,橫渡大西洋的船隻就只好不取道愛爾蘭與威爾士之間的聖喬治海峽或愛爾蘭與蘇格蘭之間的北海峽,而徑直駛入戈爾韋灣了。 [69]卡桑德拉是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最後一個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女兒,為阿波羅神所愛,被賜予卜吉凶的本領。但因不肯委身於阿波羅,受其詛咒,致使她的預言沒人相信,因而無法避免災禍。 “不地道的女人”指的是海倫。她已嫁給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卻和普里阿摩斯王的兒子帕里斯一道私奔到特洛伊,從而引起了持續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 [70]這是德國醫生、細菌學家羅勃特・科克(1843一1910)研究出來的預防炭疽病(不是口蹄疫)的配方。 [71]亨利・布萊克伍德・普賴斯是喬伊斯的朋友。關於醫治在愛爾蘭流行的口蹄疫問題,他曾於一九一二年和喬伊斯通過信。參看理查德・艾爾曼所著《詹姆斯 ・喬伊斯》(第325頁)。 [7Z]“抓住公牛角”是英國諺語,意思是敢於處理棘手之事。 [78]出自布萊克的《清白的徵兆》。原詩抨擊了當時英國准許娼賭的政策。 [74]這裡的光即指耶穌。參看本章註[37]。 [75]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建築,是十九世紀初葉仿造羅馬的韋斯巴薌神殿蓋越來的。斯蒂芬所回憶的這個場面,使人聯想到《馬太福音》第21章第12節:“耶穌進了神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76]這裡套用法國印象派詩人朱爾斯・拉弗格(1860-1887)的遺作《雜記》(1903)中的書信裡的句子:“歷史是一場古老而變化多端的惡夢……” [77]英語中,惡夢(nightmare)由夜晚(night)和母馬(mare)二詞組成。當天晚上斯蒂芬借用了迪希在下面所說的“朝著一個偉大的目標前進”一語。見第十五章註[705]。 [78]這裡套用第1章第20節的“聽吧,智慧在街市上呼喚,…… 在熱鬧的街頭減叫”。 [79]一個女人指夏娃。 [80]這裡,迪希把事件中的人物關係顛倒了。史實是,一一五二年,愛爾蘭的小國倫斯特的麥克默羅王把另一小國布雷夫尼的大公奧魯爾克之妻拐走( 另有一種說法是二人一道私奔的) ,從而引起戰爭。麥克默羅向英國的亨利二世求援。這便是英國入侵愛爾蘭的開始。 [81]查理・斯圖爾特・巴涅爾(1846-1891),十九世紀末愛爾蘭自治運動和民族主義領袖。一八七九年任愛爾蘭農民爭取土地改革的土地同盟主席。土地同盟遭到鎮壓後,各地不斷發生恐怖事件。巴涅爾很快就便民族主義運動受到嚴格紀律的約束。一八八二年五月,英國政治家、愛爾蘭事務大臣卡文迪和次官伯克在都柏林西郊的鳳凰公園散步時,被民族主義秘密團體“常勝軍”成員刺殺。一八八七年四月十八日《泰晤士報》發表“巴涅爾信件”的影印圖片,指控巴涅爾包庇鳳凰公園暗殺案的兇手。巴涅爾立即指出這是純屬捏造的。約兩年後,偽造信件者畏罪自殺,巴涅爾在英國自由黨人的眼中成為英雄。這時期是他一生的頂峰。一八八九年他因與有夫之婦姘居,被其丈夫奧謝上尉控告。天主教的主教們指責他道德敗壞,不宜擔任領導職務。次年與奧謝夫人結婚,輿論嘩然,他的事業遂前功盡棄。 [82]阿爾斯特是愛爾蘭古代省份之一。一五九四至一六0一年,這裡曾發生反對伊麗莎白女王的叛亂。一六0七年以後有數千名蘇格蘭人移居此地。這兩句話是英國政治家倫道夫・斯潘塞・丘吉爾(1849-1895)在競選時為了煽動本地人反對愛爾蘭自治而說的。後即成為愛爾蘭北部反對愛爾蘭自治、反對天主教的口號。 [83]《電訊報》,即都柏林的《電訊晚報》,創刊於一七六三年。 《愛爾蘭家園報》是都柏林的一份週報。 [84]牲畜商協會每星期四在市徽飯店開一次會。 [85]閹牛之友派“大詩人”暗指荷馬,因為在他筆下,《奧德修紀》卷12中,凡是宰食了太陽神的牛者,全都送了命。 [86]這種說法與史實不符。其實早在十三世紀愛爾生就驅逐過猶太人,十八、十九世紀還通過立法,迫使猶太人歸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