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巨人传

第150章 第一章

巨人传 弗朗索瓦·拉伯雷 2293 2018-03-21
龐大固埃怎樣出海尋訪神瓶的諭示 六月維斯塔節①那一天,也就是布魯圖斯佔領西班牙、征服西班牙人的那一天,或者說吝嗇鬼克拉蘇斯②被巴爾底亞人戰敗打垮的那一天③,龐大固埃辭別了他父親善良的高康大,這位老人(按照教會初期那些虔誠的教徒令人敬佩的習慣)為他兒子以及全體人員的出航順利做禱告。龐大固埃帶領巴奴日、約翰?戴?安脫庫爾修士、愛比斯德蒙、冀姆納斯特、奧斯登、里索陶墨、加巴林④,以及跟隨他已經很久的僕役人等,在塔拉薩港上了船。 隨同動身的還有那位大旅行家和苦難道路的征服者克塞諾瑪恩,他是幾天以前接到巴奴日的召喚早已來到的。這位旅行家非常明智地在一幅詳細的世界航海圖上劃下他們為尋訪神瓶所必須經過的路線給了高康大。

船隻的數目,我已經在第三部裡交代過了,這次同行的,另外還有同樣數目的三層槳戰船、大划船、大帆船和利布尼亞船⑤,各船配備完好,特別加固,設備齊全,還載了大量的“龐大固埃草”。全體軍官、翻譯、領港、船長、舵工、船員、劃手、水手一齊到“主艦”⑥上報到。這是對龐大固埃統領船隊的那條大船的稱呼,船尾上有一個高大的酒瓶作為標誌,一半是銀的,光滑明亮,另一半是金的,鑲嵌著紅色的琺瑯。從這紅白二色上,不難看出它們代表著尊貴的旅行者的顏色,這些旅行者是去尋訪神瓶的啟示的。 第二隻船的船尾上,高高地懸掛一盞古式燈籠,是用透明、反光的石頭精工雕制的,表示他們將從燈籠國經過。 第三隻船的標誌是一隻美麗高大的瓷爵。

第四隻船上,是一隻有兩個柄的金甕,樣子很像古時的骨灰甕。 第五隻船上,是一把出色的碧綠翡翠壺。 第六隻船上,是一把修院式的大爵,是用四合金屬製造的①。 第七隻船上,是一個烏木的漏斗,套著一層金碧輝煌的織物。 第八隻船上,是一隻珍貴非凡的藤碗②,依照大馬士革的式樣鑲著金花。 第九隻船上,是一個細工精製的金碗。 第十隻船上,是一隻香楠木的酒杯(這種木料你們叫作沉香),外鑲塞浦路斯的金飾,是波斯的手藝。 第十一隻船上,是一隻細工編制的金簍子。 第十二隻船上,是一隻未露光彩的金桶,上邊蓋著一層大粒的印度珍珠,完全是羅馬時代的雕刻手藝。 ① 維斯塔:神話中司爐灶之女神,德謨高爾貢之女,開魯斯之妻,農神之母;又一說系農神與麗雅之女。

維斯塔節是六月九日,見奧維德《節令記》第六章第二四七至二五○行。 ② 克拉蘇斯: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三大統治者之一(其他二人為龐貝與凱撒),與巴爾底亞國大將會面時被刺死。 ③ 故事見奧維德《節令記》第六章第四六一至四六六行。 ④ 還有包諾克拉特,此處沒有提到。 ⑤ 利布尼亞:亞得里亞海古伊利里亞國地名,利布尼亞人善航海,他們的船特別快,羅馬人稱快船為“利布尼亞船”。 ⑥ 原文Thalamege 一字是從希臘文來的,意思指有床鋪設備的船隻,此處指龐大固埃的旗艦。 ① 即金銀鋼銅。 ② 作者曾引證普林尼烏斯的論點,說藤可以區別水酒,見本書第一部。 這樣,一個人不拘他多麼悲哀、憤怒、愁悶、憂鬱,甚至是那個悲觀的赫拉克利特本人,只要一看到這一浩蕩艦隊的標誌,就沒有不馬上轉怒為喜、笑逐顏開的;並不約而同地全要說船上的旅客定是愛酒的朋友,善良的好人;可以有把握地斷定他們這次旅行,不管是去還是回來,一定非常快活,而且身體健康。

這時,所有艦隊的人都聚集在“主艦”上,龐大固埃向他們作了一個簡短懇切的談話,全部都是用《聖經》上有關航海的典故作為資料。談話後,又以洪亮的聲音向天主作祈禱,塔拉薩港的全體市民都聽得清清楚楚,他們是趕到碼頭上來看他們上船的。 祈禱之後,他們又和諧地唱了大衛王的詩篇,開始的一句是:“以色列出了埃及。”①詩篇唱後,馬上在甲板上搭起長台,迅速地擺上食品。塔拉薩人也跟著唱了上面的詩篇,並叫人從家里送來大量的食物和酒,大家一齊為他們乾杯,他們也為大家乾杯。因此船上的人出海之後沒有一個人嘔吐過,也沒有一個人有過肚子痛、頭痛。這種不舒服,通常是不容易避免的,即便像那些混蛋醫生叮囑出海的人那樣,早幾天就喝鹽水,不管是純粹的水還是摻酒的水;或者吃木瓜釀、檸檬皮、酸石榴汁;或者長期不吃東西;或者用紙糊住自己的胃口,或者做其他的傻事。

經過頻頻乾杯之後,各人這才回到自己船上,趁天氣尚早,在東風裡開出船去,為首的領港人名叫雅邁特?布萊耶爾,他指揮航線,規定羅盤。根據他和克塞諾瑪恩的意見,神瓶既然在印度以北的中國附近,那就勿須採取葡萄牙人平常走的那條航線。葡萄牙人是經過熱帶、沿著赤道以南、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背對北極航行的,因而北極對他們已失去了引導作用,航路就變得特別長;所以必須盡可能不離開印度的緯線,從西面對著北極轉過身來,這樣就可以在北極的反面,和奧隆納成同一緯度,但是不能再往北開,否則有進入冰海給凍結在那裡的危險。在這條緯線上轉過身來之後,同樣向東走,原來開船時在他們左邊的,現在便成了在他們右邊的了。這樣走,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船不會失事,不會有危險,也不會損失人,安全可靠(除了有一天的工夫須要從“長壽人”①島嶼附近經過),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穩可以到達印度的北方。而葡萄牙人則須要用三年,而且要經過無數的困難和危險,還不一定能夠走到。除了有更肯定的論斷,我認為從前航海到德意志受到蘇威維②人的國王隆重接待的印度人,走的就是過條路。那正是乾圖斯?美泰魯斯?塞勒爾在高盧做總督的時候,科爾奈留斯?奈波斯③、彭包紐斯?米拉④以及在他們以後的普林尼烏斯都曾有所記述的。

① 見《舊約?詩篇》第一一四篇,當時是按照民間的調子來唱的。 ① 原文macreom 一字是從希臘文來的,意思是長壽的人。 ② 蘇威維:德意志東北部民族。 ③ 科爾奈留斯?奈波斯: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傳記學家。 ④ 彭包紐斯?米拉:一世紀羅馬地理學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