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世界歷史 司馬遼太郎歷史小說選

第6章 二軍師-3

夏季會戰前夕,軍務會無休無止,幾乎持續到開戰的前一刻,可是,作戰方略依然沒有定論。 會議陷入僵局,於是大野治長發問道:“真田大人有何見教?” 會上意見有二種。嫡系諸將大多主張負固守城,而浪人諸將則堅持於城外決戰,就這一點而論,幸村和又兵衛是一致的,只是對決戰戰場定在何處尚有分歧。 又兵衛選擇離城四十里地的小松山為戰場,與此相反,幸村則提出,城南八里外的四天王寺一帶最為適中。 “那不行!”又兵衛表示反對。他說:“四天王寺一帶因距城近,調兵遣將固然甚為方便,但戰場地勢開闊,大阪兵力不及東軍三分之一,這是極其不利的,誠難免為浩浩蕩蕩的東軍所吞沒。” 幸村反駁說:“不過,四天王寺的圍牆、伽藍,恰是一座很好的外城牆。”

幸村這位戰術家即使打野戰也念念不忘運用城池戰術。每個武將各有自己的戰術特點,對幸村來說,利用城邑作戰,可說是真田家的看家本領。 這既是他的拿手,也是他的局限。 “再說,”幸村又道:“大阪城與四天王寺,同處上町台的高地,其間距離不足八里,如若上奏懇請,主帥(豐臣秀賴)出陣是大有希望的。” 幸村是這樣盤算的:去四十里遠的地方,太夫人想必不會同意,但如果出城只有八里來地,秀賴出陣當不無可能。 主公出陣,士氣必振。 又兵衛的想法也一樣。但是,才四十里遠的地方,秀賴為什麼就不能去呢? “金纓帥旗飄蕩在小松山……”這是又兵衛心裡描繪的理想決戰圖。秀賴的父親,已故的秀吉年輕時在戰場上常常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征服中原後,有驅馳在小田原、奧州、四國、九州等地,大軍所到之處,總能看到他的帥旗。

然而他的下一代,竟然到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境地! 幸村和又兵衛都是翹楚百年的軍師,可是,臨陣商議起兵之事,尚須考慮主帥出城能走幾里路這麼個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正是這個城市的宿命。 索性假定主帥不上陣,制定作戰方案倒更來得便當。這樣的話,當會長驅直進,一鼓佔領小松山。 “治長總管大人,”又兵衛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的方案,他打開一幅大地圖,是特地讓繪圖師為這次會議畫的。 山脈、河流、村落、道路,分別用彩色標出,宛如從天上俯瞰大地一般,攝津、河內的地形,一目了然。 “哦——”又兵衛準備周到,使群臣驚訝不已。 “這是一帶群山。”又兵衛的手指南北畫了一條直線。自北向南並排聳立著生駒、信貴、二上、葛城、金剛諸峰,好似一道屏風,將大和和河內隔成二個天地。

“敵軍主力來自大和。” 當然,他們必須越過這道屏風。儘管有幾處隘口可以過人,但是,可供大軍通過的通道只有一條。 面大和河又貫穿這條名叫“國分嶺”的通道,敵軍一定會沿著大和河而來。 “國分”是這條通道上靠近河內的一個村名,古代曾是河內的首府。 “言之有理。”有人讚許道。 大軍經過兩山夾峙的隘口時,非得把隊伍拉成條長蛇陣不可。 又兵衛說:“能居高臨下俯視這個隘口的便是小松山。將主力集中於小松山,即可將山下成單行緩緩而進的東軍一一擊潰。倘若令其進入河內的攝津大平原,則我方兵力勢單力薄,將無能為力,”又兵衛抬起頭來說:“其結果必敗無疑。” “未必如此。”幸村說:“敵軍是否從國分嶺來尚不得而知,若是自北繞過生駒山麓前來進犯,小松山上的主力不僅無用武之處,大阪也如同一座空城,那才真是必敗無疑。與其冒必敗之險,毋寧將主力置於城郭附近的四天王寺,不論敵軍來自何方,因離城不遠,我軍調遣自如,此實為萬全之策。”

治長的頭腦混亂了,若論耍權術機謀,他還多少有點能耐,至於殺伐征戰之事,卻是一竅不通。這種時候,平庸的政治家,辦法只有一個。他不考慮哪個方案能夠獲勝,卻一味想方設法如何息事寧人。他只能居中調和,來一個折中妥協。 “那麼,這樣辦如何?”他討好似地,眼光在幸村和又兵衛臉上來回溜了幾轉。 “怎麼辦?” “妙注意喲。”治長雙手握成拳頭,右拳放在地圖上小松山的位置,“又兵衛大人在此,如何?”然後又把左拳放在四天王寺一處,“左衛門佐大人則在此。” 他居然把主要決戰戰場分為兩地,將為數不多的兵力,一分為二,分別由兩人指揮。他以為這樣一來,豈不皆大歡喜! “不愧是總管大人!”太夫人誇獎道,“誠為高見,可依此而行!右大臣意下如何?”

“高見高見!”秀賴控制不了自己的大嗓門,尖聲地嚷道。 “主公已經准奏哩!”治長得意洋洋地看著兩將。 幸村和又兵衛兩人茫然不知所措。雙方誰都不滿意這個折中方案。這麼做只有更加突出各自方案中的缺點。 小松山分兵五萬。 四天王寺口分兵五萬。 豐臣家要用這些兵力去抵擋三十萬東軍。讓為數不多的部隊,分兵拒敵,是兵法上的大忌,無異於讓敵人去各個擊破。 軍務會就此結束了。七位大將一個個踏著月影各回行營。半路上,曾在宇喜多家當過家臣長老的明石全登與正要回駐紮在八條口行營的長宗我部盛親肩並肩地走著。他每走幾步,就放聲絕望地狂笑一陣。 “真是愚蠢之至!”這位勇猛的老基督徒說。 他笑的是:“城裡有後藤和真田兩位百年難遇的軍師,無論大軍由誰統帥,採用哪個方案,當不難擊潰東軍。然而,目今一城之主是太夫人和太夫人的乳母之子治長。後藤和真田兩位軍師,相爭結果,所得方案竟如此愚不可及,全然不合兵法,這種方案是連聚眾舉事的農夫亦不屑採用的。”

新的編制如下: 第一軍後藤又兵衛率六千四百人,其中有薄田兼相、明石全登、山川賢信、井上定利、北川宣勝、山本公雄、稹島重利、小倉行春諸將。 第二軍真田幸村率一萬二千人,其中有毛利勝永、福島正守、福島正綱、渡邊扎、大谷吉胤、長岡興秋、宮田時定和監軍伊木遠雄。 然而,秀賴並沒有把這兩支軍馬的絕對兵權授與後藤和真田,所有的部將都是“參謀”,凡事要經諸將共同商議方才有效,可以說這是一支聯軍。 幸村第二軍的行營設在四天王寺,又兵衛第一軍的行營則設在距四天王寺十里多的平原上的一個村莊里。布陣完畢,已是元和元年的五月一日,幾天后就要決戰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