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世界歷史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2·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第83章 “天佑計劃”

“布里斯班”注定不會入麥帥的法眼。在他看來,即便“布里斯班”僥倖成功,長遠來講,也是一項非常失敗的計劃,其結果將使澳大利亞成為一個被無限期圍困的島國,當周圍全是海洋,還怎麼往前攻呢? 菲律賓戰役讓老麥吃足苦頭的同時,也給他上了一堂生動的戰略課,告訴他,在狹小空間是多麼難以起死回生:從中央平原退往巴丹,再從巴丹退往科雷希多,最後一個都沒守住,直至被人家趕進大海。 不勝利,毋寧死,我還要儘早返回菲律賓,豈能再入窠臼?麥克阿瑟對自己的參謀長薩特蘭說:“我認為,他們弄的這玩意兒是一個消極的防禦計劃,讓我們從頭乾起吧。” 新幾內亞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麥克阿瑟要利用其東部巴布亞半島境內的崎嶇山脈為屏障,阻擊日軍南進。巴布亞遠離澳大利亞大陸,可避免其城市和居民點受到侵擾。對麥克阿瑟的新作戰方案,澳大利亞的一般百姓毫無疑問是樂於接受的,感到困惑的主要還是澳軍高層,以他們行家的眼光,能看出這一方案雖好,卻存在著許多難以逾越的困難和障礙。

麥克阿瑟在方案中說明,他要在巴布亞東部修建為步兵提供支援的戰鬥機和重轟炸機基地,要將戰略物資從澳大利亞後方轉運到前方,要進行地形勘測,還要溝通與當地土著居民的關係…… 巴布亞東部地形極其複雜,到處是人跡罕至的叢林,且不說計劃做得到做不到,就說日本人眼看要攻到家門口了,你還來得及? 太冒險,也太大膽了。麥克阿瑟的決策,不僅讓澳軍高層的一些人不甚放心,也完全出乎日軍大本營的意料,他們根本不相信麥克阿瑟敢於進兵新幾內亞,日本海陸軍滿不在乎地保證,就算麥克阿瑟碰巧闖了進來,日軍也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將其驅逐出去。 日本海陸軍早就在打新幾內亞的主意了,當初海軍的“MO行動計劃”,就是準備在巴布亞東部實施兩棲登陸,一舉佔領新幾內亞南部的最大軍港莫爾斯比港(簡稱莫港)。

珊瑚海一戰,日軍運輸艦隊被迫返航,日本海軍從海上登陸莫港的行動宣告流產。接著是中途島大戰,美日雙方集中兵力於中太平洋,山本和聯合艦隊顯然已顧不得新幾內亞的這個軍港了。 中途島戰役結束後,美國海陸軍都開始策劃反攻,尼米茲制定了“瞭望塔行動”,麥克阿瑟為能早日打回菲律賓,提出了一個更激進的設想:直搗拉包爾。為此,他向華盛頓要求調撥兩艘航母、500到1000架飛機以及三個一流的陸軍師。 如果美國政府的全球戰略是“太平洋第一”,麥克阿瑟就有戲了,但在“先歐後亞”的前提下,華盛頓方面根本就不可能滿足麥克阿瑟的這一“奢望”。 新幾內亞戰役形勢圖。因為這是一幅老地圖,所以有些地名與現在的譯法有所不同。例如臘包爾現一般譯作拉包爾,威瓦克現譯作韋瓦克,荷蘭第亞則是老地名,今已改名為查雅普拉。

海陸軍資源都有限,即便太平洋艦隊也沒幾艘航母,所以“瞭望塔行動”採取的是漸進方式,主張先奪取圖拉吉島,再相機反攻拉包爾。另一方面,大家也都看出來,麥克阿瑟繞了個圈,又想做太平洋戰區的老大了,海軍豈能答應。 眼瞅著兩邊又要吵起來,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急忙居中調停。調停的結果,“瞭望塔行動”成為正宗之選,但麥克阿瑟也有份參與,具體的劃分是,海軍指揮攻占瓜島和圖拉吉島,麥克阿瑟指揮攻占萊城直至拉包爾。 萊城是巴布亞半島西北海岸的一座重鎮,珊瑚海海戰前就被日軍佔領,實際已成為日軍進攻莫港的先期據點和主要物資儲備點。麥克阿瑟對這次分配還算滿意,他將“瞭望塔行動”與進兵新幾內亞的方案重合在一起,並把萊城北面的布納劃入了自己的觀察範圍。

所謂巴布亞的崎嶇山脈,指的是歐文·斯坦利山脈,這條山脈綿延300千米,像脊梁一樣橫亙於半島,隔絕了南北交通。日軍要翻越歐文·斯坦利,從萊城直達莫港,沒有別的捷徑,只能走科科達小道,而這條小道就在布納西南48千米外。 1942年7月10日,麥克阿瑟派一個六人小組對布納進行偵察,這個小組發回的報告表明,科科達對防守莫港確實舉足輕重。麥克阿瑟由此制訂了“天佑計劃”(又稱“天意行動計劃”),打算向科科達小道秘密派遣3000名澳軍,與當地的民兵共同趕修出一處簡易機場。 作為“瞭望塔行動”的一部分,“天佑計劃”原本是要與登陸瓜島同步實施的,即陸戰一師於8月7日出發,澳軍也於這一天拔營,但沒想到的是,日本人先動手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