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

第69章 智略猜忍威福兼作

——文明馮太后 赫赫武功、嗜血兇暴的北魏太武帝,雖然頤指氣使間可以讓百萬人頭落地,但宮廷之內,吃喝拉撒全部歸太監們統管。呼呼大睡之間,宗愛大公公深怕太武帝會追究自己涉嫌誣衊太子的事情,先下手為強,搶先一步把拓跋燾先用一根繩子送上西天。人們可能要問,文武大臣在這位嗜血君王前不敢仰視,大氣都不能喘,一個沒老二的家奴怎麼敢下手勒死這位赫赫一時的帝王。要知道,奴僕面前無偉人,任你再偉大再光榮再正確,也會放屁、打嗝,混身上下摔一跤會哪都疼,蚊子咬了會起包,喝醉了會撒酒瘋,高興了也會光屁股自己跳舞,因此,正襟危坐時的森然氣象,在奴僕眼裡一錢不值。大公公與小公公們手下抽搐掙扎的太武帝,正是個失去金鐘罩的常人肉身,瀕死爆出的臭屎體現出赫赫皇帝的括約肌不比常人緊多少,甚至可能還要松。

太武帝盛年暴死,太子拓跋晃已死,按理應該扶立拓跋晃之子拓跋浚。拓跋浚時年才十三。尚書左僕射蘭延、侍中和定以及侍中薛提三人並子知太武帝侍被弒,考慮到主少國疑,就先秘不發喪,準備擁立太武帝的第三子秦王拓跋翰,並暗中派人把他喚至宮內秘室之中。薛提中間又變卦,覺得皇孫拓跋浚乃世嫡,按理應立,如果立秦王,恐怕消息傳出後會引發動亂。這五個朝臣無斷,商量來商量去,消息慢慢被宗愛公公偵知。宗愛和秦王拓跋翰關係一般,與太武帝第五子吳王拓跋餘私交甚好。大太監雖然男不男女不女,但很有魄力。一不做二不休,他又假借皇后詔令,召蘭延三個人入內宮。蘭延、和定、薛提三人以為宗愛一個閹人,從未正眼看他,沒想到有什麼陰謀,皆應召而來。

三個人一入宮門,幾十個全副武裝的太監都在大門後候著,一刀一個,斬於殿堂。在密室等了兩、三天的秦王拓跋翰聽見門外有腳步,也很高興,以為是諸臣來扶立他為帝。一開門,闖進幾個精壯太監,擁著他到永巷,二話不說,一刀也把這位爺結果掉。 拓跋餘得立為帝后,為感謝大公公宗愛的“恩德”,封他為大司馬、大將軍、太師、都督中外諸軍事,並封馮翊王。 太監當上王爺,殿上皇帝又非皇孫拓跋浚,北魏朝廷大臣從私下議論紛紛,漸漸感覺出發生了什麼事情。不久,拓跋餘又覺宗愛權力過大,便想慢慢削奪他的權力。壞事做多了,膽子越來越大,宗愛又搶先一步,派小太監一根繩子又把拓跋餘送上西天。 此次弒逆,終於走漏風聲。禁衛軍官劉尼急忙向殿中尚書源賀報告情況,源賀又找到南部尚書陸麗,幾個人定計,逮捕宗愛,“具五刑而殺之”,迎皇孫拓跋浚為帝,是為文成帝。

文成帝太安二年(456),立馮氏為皇后,即後來赫赫大名的文明馮太后。接著,文成帝又立時年僅三歲的拓跋弘為皇太子。魏朝“子貴母死”,依據制度,當夜就賜太子生母李貴人自盡。 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中國文明史,叱吒風雲的大都是男性統治者,無論是萬世流芳,或是罵名千載,帝王、國王們或強橫、或英武、或暴虐、或荒淫、或懦弱、或頹靡、或文雅、或粗俗,是非易判,恩怨能名。而以儒家思想為主要統治思想的中國封建歷史,女性統治者寥寥無幾,從數量上講根本無法與男性帝君匹敵,但從名氣來說她們都是聲明赫赫,最有名的當屬呂后、武后、慈禧太后,無論她們的治國之術如何,母后臨朝,似乎這四個就比較曖昧地與“淫亂”、“兇毒”、“專恣”等貶義詞相連,更有一個“牝雞司晨”的成語專門諷刺女性統治者。鑑於呂后臨朝以後對國室、宗室的危險,漢武帝晚年欲立小兒子劉弗陵為繼承人,但憂慮其母鉤弋夫人日後生事。漢武帝認為,自己死後劉弗陵為帝,鉤弋夫人青春正盛,當為太后,可能對劉氏皇族極為不利。老皇上先是為兒子選定幾個輔政大臣,思索數日後,忽然把鉤弋夫人喚至殿前,大聲譴責。年青的美人見皇帝忽發雷霆之怒,惶怖至極,脫下頭上的簪飾,跪下叩頭不已。 “把她押下,關進掖庭獄!”武帝大吼。禍從天降的年青母親渾身無力,被衛士扶持拖曳時回頭以淚眼向武帝張望,梨花帶雨,楚楚可憐,心中十分想讓老皇帝回心轉意,饒自己一命。武帝生性果決,又大聲喝道:“快走,你不能活!”於是賜死於獄。過了幾天,漢武帝閒來無事,就問左右:“外面對賜死鉤弋夫人的反映怎麼樣?”左右回答:“大家都說,既然要立兒子為太后,幹嗎要殺他生母呢?”漢武帝回答:“這不是你們這些愚憨的人所能理解的。從前國家所以亂亡,正是由於主少、母壯,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沒人能阻止她。沒聽說呂后的故事嗎!所以要先除掉這個隱患。”當時及後世史臣言及漢武帝,往往指摘其內侈宮室,外攻四夷,信惑神怪,勞民傷財,但對他立子殺妃之舉往往持有正面的議論,以為能防微杜漸,且顧托得人。即便如此,後世漢族帝君也罕有臨崩而殺儲君之母者。真正把漢武帝這一信條當成規矩的,恰恰是北魏王朝的拓跋氏。

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末年,決定立兒子拓跋嗣為帝,就先殺其生母,然後把拓跋嗣召至座前訓話:“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參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其實,拓跋部開化較晚,代國時代也僅僅是脫離母系氏族社會沒有多久的父系宗長制時期,兄終弟及和母權為尊的遺俗一直很頑固。受漢族封建制影響,拓跋氏逐漸以“父子家天下”的製度使帝國長治久安。道武帝為了更加防範於未然,就使“子貴母死”又成為魏朝的定制,手段雖然殘忍,但他的出發點還是以王朝的萬世基業為主要考慮內容。拓跋嗣繼位後,雖然感念生母,但立子殺母作為魏朝的“祖宗家法”並未廢止,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除了肅宗孝明帝親母胡太后外,儲君生母無一例外,全被賜死。當然,究竟是自殺還是宮人代勞,史無明載,總之這些傾國傾城的美人真是命苦,數歲兒一經被立為太子,作母親的雖然正值青春芳華之年,馬上就要命歸黃壤,再也看不到兒子身登九五、黃袍加身的那一日。日後再受尊諡,死人無知,只能怪怨天命如此了。

馮太后出身很不平凡。她的祖父馮宏是北燕最後一位皇帝,北燕國家被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亡,馮宏跑到高麗後被高麗國王落井下石殺掉。她的父親馮朗歸附魏國後曾被封為西域郡公,當過秦州和雍州刺史,後因牽連案件被殺。馮太后小姑娘時就被送入宮中。她姑姑當時是太武帝的左昭儀,親自撫育馮氏。十四歲時,文成帝拓跋浚即位,馮氏憑相貌和才華被選為貴人,後來被立為皇后。文成帝二十六歲就駕崩。根據魏國舊制,皇帝駕崩,三天后就要把他生前的御服器物一併燒焚,儀式期間朝廷百官和宮中嬪妃哭臨。馮後年青喪夫,痛不欲生,悲叫著跳入火堆,左右急忙救治,好長時間才甦醒過來。由此可見,馮太后這齣戲演得確實逼真,如果真想死,宮內金子、繩子、剪子無數,大可吞金上吊自刺,無論選哪件只要揀個無人處都沒法活,非要大庭廣眾之下上演“火蝴蝶”這齣大戲,也不知那一身雪肌花膚留下燙傷燒傷沒有。無論如何,這千古一跳,已昭顯出馮後無比的勇氣和過人的智慧。

魏顯祖獻文帝拓跋弘繼位,時年十二歲,尊馮後為馮太后。拓跋弘的生母李氏,資質美麗。當年初進宮,文成帝從樓上遠遠望見就心旌搖盪,對左右言道:“這真是個佳婦!”馬上下樓,來不及找個有床有鋪蓋的好地方,在倉庫裡擁之臨幸,懷上了後來的獻文帝。獻文帝出生後,李氏被拜為貴人。太武帝太安二年,其子被立為皇太子。太武帝的保姆,當時被封為保太后的常氏勒令她按魏朝規矩受死。臨死時李氏給自己兄弟寫信,囑託後事。死前,一講到兄弟二字李氏就拊膺慟泣,嚎哭不已。獻文帝后來追諡生母為元皇后。 福兮禍兮。馮後自己沒生太子,反而平安逃過死劫,又坦然安坐太后之位。當時,車騎大將軍乙渾趁亂專權,矯詔殺害尚書楊保年、平陽公賈愛仁等於禁中,又把自投羅網前來奔喪的平原王陸麗殺掉,自稱丞相,位居諸王之上,事無大小,都由乙渾一個人說了算。當時主少國疑,奸臣擅權之時,馮太后顯現出其過人的機智和膽識,經過短時間周旋後,殺掉乙渾,臨朝聽政。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剛毅有斷,又喜好研習黃、老之學以及佛經,是那種天資特別聰明的人。他十二歲即位,幾年後皇子拓跋宏(父子名字同音,在漢族帝王中很少見)出生,馮太后歸政給他,使他更能自行其是,決斷朝事。漸漸的,權力之爭使這對名義上的母子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隔膜頓生。 馮太后當時也還三十歲不到,守寡難熬,就與風流倜儻的臣下李奕有了那麼一腿。獻文帝年青人好面子,聽到外面議論紛紛,心中生氣,覺得這個李奕給自己死去的父皇大戴綠帽,不可忍耐。恰巧李奕的弟弟魏國南部尚書李敷在相州刺史任上時受納賄賂,為人所告。魏顯祖趁機窮究此事,以法連坐,誅殺了李奕李敷兄弟兩家。馮太后年輕的情夫被殺,內心毒怨可想而知。但她仍舊不動聲色,喑中註視朝臣的動向和這個翅膀已長硬的小皇帝的舉措。

估計是母子失和,又鄙棄富貴,心煩的小皇帝一年後就要把帝位讓給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大臣們紛紛反對,訴說禪位給皇叔之舉是紊亂宗祀的事情,要禪位也要讓皇太子繼位。思慮久之,孝文帝把帝位禪給六歲的兒子拓跋宏。小孩子在禪位大典上哭得淚人兒一樣,年輕的父親奇怪地問這孩子為什麼這麼傷心,拓跋宏回答:“代親之感,內切於心!”這位小皇帝就是日後名震寰宇的孝文帝。帝位雖內禪給太子,獻文帝仍然大權在握,他勤於政事,賞罰嚴明,慎擇官員,進廉退貪。尤其在事關人命的大案判決方面慎之又慎,一改魏王朝刑虐過度的舊例,救了不少人命。 經過幾年觀察,馮太后覺得拓跋弘越來越英明,日子一天天過去,母子兩人一天比一天疏遠,相互猜忌之中,激起馮太后的殺心,於476年夏天的某個夜晚,馮太后派人在繼子的酒中下毒,鴆殺了這位年青的皇帝,時年才二十三歲。

馮太后又升一格,以太皇太后的身份重新主持國家大政。 孝文帝拓跋宏此時僅僅是十二歲的小孩子,但他天性至孝,對祖母能夠承顏順志,躬親伏侍,事無大小,都聽祖母馮太后的決斷。正值虎狼之年的馮太后政事纏身之餘,私生活也很豐富,其中王睿、李沖最受愛寵。 王睿,字洛誠,其父是以天文卜筮為生的江湖中人。王睿繼承父業,以術自給,其人資貌偉麗,因事得為馮太后接見,偉岸的身軀和英俊的容貌令太后情不能已,床幄侍奉之後,馬上被破格提拔為給事中。不久,又步步登高,散騎常侍,侍中,吏部尚書,賜爵為太原公,官越做越大。王睿內參機密,外預政事,受寵日隆。太和二年,文明馮太后與孝文帝率百官、宮人等去虎圈賞虎,有隻偷跑出來的吊晴大老虎從閣道上跑下來,差點衝到御座之前。左右的衛士和宮人全都嚇得四散,唯獨王睿一人揮舞畫戟,站在馮太后和小皇帝面前阻擋老虎。如此英武,老虎也嚇得退走,此後,一切都不用說,信任更重。轉年,升為尚書令,封爵中山王,置王官二十二人。

由於王睿與馮太后兩情相洽,馮太后密賜其珍玩無數,都在夜裡兩人歡娛後讓宦官們用大蓬車裝載,一車又一車地把宮中之物往王睿家里送;又明加褒賞,賜以田園、牛馬、奴婢、雜畜,為了掩人耳目,以示公平,賞賜王睿時又對與他同等官職的人們一道封賞,所費又以萬計。估計費心用力過度,王睿48歲就得了重病,馮太后和孝文帝親臨探病,侍官御醫,相望於路,但最終不免步入黃泉。 王睿雖身在《魏書》的“恩幸傳”,但遍觀其一生作為,除了把國庫內宮的東西搬回家外(不是貪污,是因為賣色而受的賞賜),並無大的過惡,又在和尚法秀謀逆案中進諫忠言,得免死者千餘人。臨死,他又親自上書,提出施政五要略:一慎刑罰;二任賢能;三親忠信;四遠讒佞,五行黜陟。其文多善言良諫,很是盡了淳誠的臣子之義。馮太后與孝文帝親自臨喪,哀慟不已。其後王睿女兒出嫁,魏朝以公主之儀嫁之,當時的人看見那麼大的排場都以為是太后、天子出嫁自家女兒。 李沖,字思順,隴西人,其父李寶曾獲封敦煌公。李沖自少就沉雅有大量,清簡皎然,又善交遊,不妄雜戲,當時的聲譽很好。他官至內秘書令後,上書首創三長制以防止平民的隱冒問題,文明太后覽閱他的表章後很是讚賞,把他引見給公卿大臣一同朝會。兩人相見後,文明太后頓起愛念,召至宮內,把公事和私事就一起辦了。很快,李沖就升任中尚令,賜爵順陽候,接著又進爵隴西公,同寵愛王睿一樣,馮太后從此“密致珍寶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李沖家一向很清貧,“於是始為富室”。反正大魏王朝彼時國力雄盛,四方進貢不絕,馮太后以充國之富寵愛一兩個小伙,於國無損絲毫。而且,李沖是個器量不凡、學而廣博的年青人,他又能在貴寵至極時謙遜自抑,廣散家財,虛己接物,照顧寒士,當時的聲譽並未因和馮太后有一水就受到污損,反而“時多稱之”。同時,他還不避前嫌,對仇人之子也深加呵護,對遠親的孤兒也照顧有加。 魏朝按照舊制,皇帝對王公重臣都直呼其名,孝文帝尊重李沖,惟獨見他不呼姓名,而叫他“李中書”。現在看來這是小事一樁,但在封建王朝這可就是非常的大事。馮太后死後,李沖議定禮儀律令,潤飾辭旨,竭忠奉上,當時的舊臣宗親也都很敬服他的明斷慎密,與孝文帝君臣之間的關係也是親密莫二。 孝文帝真正掌權後,幾次南伐,包括遷都洛陽,他都善言勸諫,多方考慮,為魏王朝可以說是殫精竭慮。魏朝北都平城的明堂、太廟、圓丘以及洛陽新都的殿閣堂寢,都出自李沖的構思。史載,李沖“勤志強力,孜孜無怠,旦理文簿,兼營匠制,几案盈積,剞劂在手,終不勞厭也。”四十九歲,李沖病死。孝文帝親自為他舉哀,放聲大哭,悲不自勝。 身以太后之尊,即使在找“男寵”方面,馮太后也有過人之處,比起呂后身邊的審食其,武后的張易之兄弟、和尚面首,馮太后的“相好”最終都對皇室忠心不二,而後還是治國能臣,除了封建史家略有微辭外,史書中對馮太后的男女之事也沒有過多渲染,更無刻意指摘。 自孝文帝承平元年起,馮太后以太皇太后之尊臨朝聽政,雖為婦人,但她天性聰達,剛入宮掖時就粗學書計,臨朝時英明立斷,省決萬機,國家大事全部她一個說了算,天性孝謹的孝文帝什麼事都不敢違背祖母意願,事無鉅細都一一禀明馮太后。因為孝文帝年青,馮太后自己作《勸戒歌》三百多篇,又作《皇誥》十八篇,以教授孝文帝如何修養德操,作好皇帝。她還尊重儒學,在長安為孔子立文宣王廟。平常時,馮太后自己生性儉素,不好奢華的裝飾,御膳十分簡單,穿著打扮非常隨意。當然,由於馮太后一家好佛,魏國因敬佛而花費的錢財巨億,黃金上百斤上百斤地使用,金玉珍寶成鬥成斗地裝嵌於佛堂佛像上,形制恢宏,至今可見。 同時,馮太后又是個性情嚴明、不徇私情的女主子。左右侍奉之人有小小過錯,她動不動就大加捶楚鞭撻,多至數百下,少也有幾十,然而她“性不宿憾”,事情過了之後心中不存芥蒂,仍然待之如初,許多人日後還會更加富貴,“是以人人懷以利欲,至死而不思退”。馮太后雖性情暴躁,對孫子孝文帝也算是慈明仁愛,自拓跋宏一出生就自己親自撫育,雖然中間有段時間看到少年孝文帝日益聰明英達,怕自己死後青年皇帝會對自己母家不利而要加害於他,但最終在李沖等人勸諫下仍然善始善終,成就了孝文帝日後遷都改制的千秋萬歲名。 當然,作為封建統治者,馮太后“多智略,情猜忍,能行大事,生殺刑罰,決之俄傾。”畢竟婦道有虧,馮太后害怕別人背後議論自己,對群臣左右小有猜忌,馬上就行誅戮。一直到馮太后死前,孝文帝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何人,可見馮太后的威酷到達何種程度。承明十四年,四十九歲的馮太后崩於太和殿。孝文帝五天五夜漿水不入口,哀痛至極,上諡曰:“文明太皇太后”,史稱文明馮太后。 文明太后有兩個親侄女,都是她哥哥太師馮熙的女兒。姐倆兒都是由姑姑安排到孝文帝身邊的。先為皇后的是妹妹。太和十七年馮太后終喪禮後被冊封為皇后。後來,她的異母姐姐進宮,被冊封為昭儀,與其爭寵。這位皇后本性雖不妃妒,但也時有愧恨之色。馮昭儀又在孝文帝面前百般構毀她,枕邊風最硬,馮皇后被廢為庶人,罰去寺廟為尼姑,後又被賜死,史稱廢皇后馮氏。馮昭儀的母親出身微賤,因而入宮要略晚於其妹。史載:“後有姿媚,偏見寵幸。”孝文帝南征頻頻,馮後不甘寂寞,與中官高菩薩通姦(不知此位大太監是未閹割乾淨還是別的原因,竟然能有功能和皇后私通),聞知孝文帝在汝南病重,更加公然不諱地與高菩薩宣淫。後被人告發,孝文帝聽說後駭愕至極。孝文帝回洛陽後,把相關當事人押在一起鞠審,具得通姦情狀。馮後自己陳說淫亂本末時,孝文帝只留一個衛士在旁,又用棉絮塞住衛士耳朵,所以,馮後說的話自古至今天下只有她和孝文帝兩個人知道。接著,孝文帝又喚彭城王、北海王入座,說:“昔是汝嫂,今為路人,但入勿避!”天性極孝的孝文帝思念祖母恩德,沒有忍心馬上明令廢掉馮皇后的封號,待他臨終之時,才囑託兩個兄弟賜死馮後。馮後不肯服毒,兩個王爺揪住她強把毒藥灌進嘴裡。謚為幽皇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