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人史綱

第17章 第十三章紀元前第一世紀

中國人史綱 柏杨 10621 2018-03-20
本世紀,中國繼續從事與匈奴汗國的戰爭。好戰的北方鄰國,永遠是中國的禍根,這個禍根如果不徹底排除,中國便永遠追求不到和平。所以,中國向北進擊,只是避免淪亡的求生自衛。匈奴汗國在中國不斷進擊下,終於由分裂走向瓦解。 在國內,統治中國的西漢王朝的皇族,即劉邦的後裔,享受太久的富貴,使他們不可避免地陷於腐敗和墮落,政權遂轉到皇帝母親或皇帝妻子的家族之手,形成一種特殊的“外戚政治”,為西漢王朝敲起喪鐘。 一中匈兩國的和與戰 匈奴汗國有足夠的強大,中國在上世紀(前二)獲得的勝利,包括奪取了它最富庶的河西走廊,也只能使它受創,不能使它屈服。而受創的匈奴汗國,仍是勁敵。 上世紀(前二)最末一年(前一○一),且囗侯單于即位,表示願與中國和解,把過去所拘留的中國使節,一齊遣回長安。本世紀(前一)第一年(前一○○),中匈恢復邦交,中國派遣正使蘇武、副使張勝赴匈奴汗國報聘。莫名其妙的怪事就發生在這位醜惡的副使張勝身上,張勝跟早先投降匈奴汗國的一些漢人,密謀乘且囗侯單于外出打獵時,殺掉匈奴的智囊衛律,然後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國,這種卑鄙計劃,竟出自高級外交官員,使人心驚。事情敗露後,經過一場流血殺戮,愛國心切的張勝露出投機的原形,投降匈奴。而毫不知情的蘇武卻拒絕投降,匈奴把他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貝加爾湖)。兩國剛剛恢復的邦交,被一個小政客破壞,重新以兵戎相見。

蘇武被放逐貝加爾湖,靠牧羊維生,二十年之久,始終拒絕投降,匈奴汗國宣稱他早已死亡。一十年代最後一年(前八一),中匈復交,中國派到匈奴汗國的使節聽到蘇武仍然活著的消息,就告訴匈奴說:中國皇帝曾射下一隻雁,雁足上繫著蘇武求救的信件。匈奴吃了一驚,才把他釋放。蘇武出使時只四十餘歲,回國時已六十餘歲,妻子早已改嫁,家人也早星散。他的故事,兩千年來,中國有無數小說、戲劇和歌曲,歌頌他忠於國家堅忍不屈的偉大精神。 蘇武被囚的明年(前九九),中國大軍分兩路向匈奴汗國進攻,一路是大將李廣利,出兵酒泉(甘肅酒泉),深入西域,到達天山,被匈奴擊敗。另一路大將李陵的遭遇,更為惡劣。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出兵居延海(內蒙古額濟納旗),向北深入沙漠,行軍三十餘日,挺進到浚稽山(蒙古戈壁阿爾泰山),跟匈奴且囗侯單于的三萬人相遇,李陵迎戰,殺數千人。且囗侯單于召集援軍,約八萬餘騎,李陵只得撤退。但最強悍的步兵,擺不脫騎兵的追擊。匈奴兵團分為兩翼,左右展開,把李陵兵團夾在當中。李陵且戰且走,數日之後,退到一個不知名的山谷,規定士兵受傷三次以上的才准坐車,受傷兩次以上的改為駕車,受傷一次的繼續戰鬥,又殺匈奴三千餘人。再走四五日,到達一片葦草茂盛的畜牧地帶,匈奴兵團順風縱火,李陵卻先行縱火自救。再南行,到達山丘區域,且囗侯單于命他的兒子攻擊,李陵兵團在樹林中設下埋伏,又殺匈奴三四千人。且囗侯單于以元首之尊,親自指揮十六倍於敵人的精兵,追擊十餘日,不能取勝,簡直憤怒得發狂,攻擊更加猛烈。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又殺匈奴兩千餘人。且囗侯單于已經發現李陵是一支孤軍,更緊追不捨。兩翼越過李陵,在李陵前方合圍,遮斷退路,箭如雨下,呼喊投降。李陵繼續戰鬥,一日之內,射出五十萬箭,箭遂用盡。就拋棄車輛輜重,全體徒步前進,還有三千餘人,進入囗汗山(蒙古譜顏博格多山),匈奴兵團堵住谷口。入夜,李陵徘徊陣壘之間,嘆息說:“再給我們每人十枝箭,就能支持到邊界。”然而,他沒有箭。夜半,李陵下令擊鼓突圍,鼓已破裂,不能發聲。李陵命向四面八方衝出,一以分散敵人注意,一以希望有人能逃回中國向政府報信。他與另一位將軍韓延年上馬,率親軍十餘人,越嶺南走。匈奴兵團潮水般追擊,李陵身上除短兵器外,沒有他物,不能阻擋敵人縮小包圍圈。終於,韓延年中箭而死,李陵被俘。

兩年後(前九七),大將李廣利、韓說、公孫敖,分別出朔方(內蒙古杭錦旗北)、五原(內蒙古包頭)、雁門(山西右玉),三路再向匈奴汗國進攻。匈奴早得到消息,向漠北撤退,三路大軍都無收穫。七年後(前九○),李廣利再出五原,而皇帝劉徹卻在首都長安,以詛咒的罪名把李廣利的妻子逮捕下獄。李廣利正在乘勝追擊,聽到消息,立即拋棄大軍,隻身向匈奴投降。這是劉徹的殘忍性格逼出來的國際笑柄,並且使反擊匈奴的軍事行動,再度受到挫折。 本世紀(前一)初期,中國站在失利的一邊,但並沒有大戰,李陵以五十步兵對抗匈奴八萬騎兵,只是一場苦鬥而已。匈奴汗國竭力避免與中國決戰,希望積小胜為大勝,使中國疲憊。這種情形,維持四十年,直到本世紀(前一)中葉。

二司馬遷·路溫舒 李陵被俘,使中國史學之父司馬遷,受到酷刑。 司馬遷,夏陽(陝西韓城)人,他的史學名著《史記》,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最有價值的史書。 在幼年的時候,司馬遷跟隨父親遊歷了很多地方,東南到過會稽(江蘇蘇州);南方到過沉江湘江(皆在今湖南);東方到過魯縣(山東曲阜);西南到過巴郡(四川重慶)、蜀郡(四川成都)、益州郡(雲南晉寧)。可以說他足跡走遍半個以上已知的世界,這對他開闊的心胸和寫作的技巧,有很大幫助。父親逝世後,他繼任父親的官職——天文台長(太史),隨即著手撰寫《史記》——中國第一部傳記式的通史。 然而,當這部巨著寫到一半時,李陵被俘,皇帝劉徹大怒,在專制帝王眼中,只有自己的命值錢,別人的命都不值錢,所以,他認為李陵應該自殺。大臣們諂媚劉徹,也一致認為李陵應該自殺。劉徹問司馬遷的意見,司馬遷的災難於是來臨,他回答的恰恰是劉徹所不願意聽的話,他說:

“李陵對士兵非常愛護,平時常以殺敵報國為最大志願。如今不幸戰敗,而一些沒有冒一點危險的大人先生,卻在一旁議論紛紛,挑剔他的過錯,使人痛心。李陵以不滿五千人的步兵,深入沙漠與八萬騎兵對抗,轉斗數百里,箭盡力竭,但仍冒白刃反攻,部下毫無離心,自古名將,不過如此。他身雖被俘,卻曾力挫強敵,也足以名垂天下。而且我更相信,李陵忍辱投降,絕非出自本心,他一定另有計謀,報效祖國。” 紀元前八一年,劉徹已死,在匈奴羈留二十年的蘇武被釋回國時,寫信給李陵,勸他一同回國。李陵复信說:“我當時所以不死,只是打算效法前輩英雄,有所作為。可是,大志未成,全族被劉徹屠戮,老母都不能倖免。仰天搥胸,眼淚流盡,繼之泣血。”忍辱負重的人不可能被狂熱分子體諒。沉痛的心情,也不可能被浮滑之徒了解。所以李陵、司馬遷不得不成為悲劇人物。

劉徹既決心屠戮李陵全族,對司馬遷讚揚李陵的話,當然使他大為光火,就把司馬遷囚入詔獄。法官會審的結果,確定司馬遷犯了包庇叛徒的偽證之罪,判處死刑。司馬遷的家人為他好不容易借貸到一筆贖金,才減為次一等的腐刑——將生殖器割除。 腐刑固然痛苦,但尤其羞辱,司馬遷幾次都要自殺,但他終於在殘忍的命運下活下去,為的是要完成他的《史記》巨著,他的苦心使我們感謝。 《史記》上自紀元前二十七世紀黃帝姬軒轅,直到本世紀(前一)他受腐刑之後。用二百餘人的傳記,表達二千六百年間的人事變化和社會變動。再用若干表格和專題報導,作為補充。以簡練的中國古文寫出五十二萬字巨書,成為中國史籍的珍寶。而且這種體裁,從此被史學家奉為圭臬,中國所謂“正史”,兩千年來都跳不出司馬遷所創立下的範疇。

司馬遷所遭遇的酷刑,不是孤立事件或偶發事件。它普遍的存在,而且已長久存在。中國司法制度,很早就分為兩個系統,一庭——軍法系統。 詔獄法庭的特徵是,犯法與犯罪無關。法官的唯一任務是運用法律條文編撰一件符合上級頭目旨意的判決書。司馬遷不過一個中級官員而已,即令最高級官員,只要陷進詔獄系統,都不能自保。像削平七國之亂,拯救西漢王朝的救星,後來擔任宰相的周亞夫,他的兒子曾購買一些紙糊的刀槍之類的葬器,預備老爹死後焚化。有人告發周亞夫私藏武器叛亂,立刻就被投進詔獄。周亞夫向法官解釋那些只是死人的用具,法官何嘗不知道那是死人的用具,但他們的任務不是追尋真相,而是執行命令,只好回答說:“你雖然沒有在地上叛亂,但很明顯的,你將在地下叛亂。”周亞夫只有死亡。另一位農林部長(大農令)顏異,當皇帝劉徹發行一種專門向封國詐財勒索用的“鹿皮幣”時,顏異僅只向外翻了一下嘴唇,也立刻被投進詔獄,法官判他犯了“腹誹”大罪——雖然沒有在言詞上反政府,但卻很明顯的在肚子裡反政府。顏異也只有死亡。

詔獄法庭不限於直接冒犯了皇帝,一件謀反案發生後,無論這件謀反案是真的,或是出於詔獄系統——誣陷的,往往千千萬萬人牽連進去,包括各色人等。像親王劉安謀反案,死於詔獄的就有數万人。劉徹親信江充揭發的巫蠱案,死於詔獄的也有數万人。法官對失寵了的親王、宰相、部長,當敢如此殘虐的任意戲弄,低級官員和平民所受到的待遇,我們可用常識判斷。以上世紀(前二)九十年代為例,十年中每年詔獄系統逮捕的囚犯,都有十餘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百分之一。亦即平均一百人中,就有一個人因謀反罪而身系囹圄,這個數目使人毛骨悚然。 這是中國文明的一項恥辱,對此現象,路溫舒首先提出呼籲,要求政府尊重人性,保障人權。 路溫舒,鉅鹿(河北平鄉)人,跟司馬遷相反,無論在當時或在後世,都默默無聞,他只不過是司法部(廷尉)一名低級的總務官(廷尉史),但也正因為身在司法部任職,所以比普通人了解的更為深刻。紀元前六七年,司馬遷受腐刑已三十二年,他給當時的皇帝劉病已上了一份奏章,暴露司法的黑暗,他說:

“司法裁判,是國家大事,處死的人不能複生,砍斷的手足不能複續。《書經》上說:'與其殺一個無罪的人,寧可放掉一個有罪的人。'可是,今天的司法裁判,卻恰恰相反。法官們上下勾結,刻薄的人,被稱讚為廉明。殘忍的人,被稱讚為公正。主持正義、昭雪冤獄的人,卻有被認為不忠貞的後患。所以,法官審訊案件,非致人於重刑不可,他對囚犯並沒有私人恩怨,只是用別人的自由和生命,來保衛自己的自由和生命而已。他必須把別人陷入重刑,他才可以獲得安全。” 路溫舒又說: “於是,死因所流的血,盈滿街市。其他處刑的囚犯,更比肩相連。遇到行刑日子,每次都殺萬人以上,誠感可哀。” 路溫舒指出造成冤獄的原因在於口供主義,他說:

“人之常情,安樂時願意活下去,痛苦時則求早死。苦刑拷打之下,要什麼口供就會有什麼口供。囚犯不能忍受酷刑的痛苦,只好照著問案人員的暗示,捏造自己的罪狀。問案人員利用這種心理,故意把囚犯的口供引導到犯罪的陷阱。罪狀既定,唯恐怕還有挑剔之處,就用種種方法,把口供修改增刪,使它天衣無縫,每字每句都恰恰嵌入法律條文之中。鍛煉完成之後,寫成公文書,即令上帝看到,也會覺得這個囚犯死有餘辜。因為陷害他的都是法律專家,顯示出的罪狀是太明顯了。” 路溫舒建議改革。皇帝劉病已的瓜是,下一道詔書,命全國法官辦理案件時要寬大公平。僅靠行政命令當然不能改受悠久傳統,因為冤獄與酷刑,是無限權力政治制度下的產物,此種制度存在一日,冤獄與酷刑存在一日。像司馬遷、周亞夫、顏異。事實上任何法官都救不了他們。但路溫舒的奏章,使我們發現中華人權所受的蹂躪,自古就沒有有效的保護。這份奏章,是中國最早爭取人權的呼聲,雖然很溫和,很微弱,而且又沒有收到任何效果。

三中國疆土的繼續擴張 西域(新疆)各國自從張騫之後,便處於中華帝國與匈奴汗國兩大超級強權的夾縫之間,左右為難。 匈奴汗國在西域早就建立勢力,設有西域總督(撞僕都尉)。匈奴使節到西域,一切費用,都由所在王國供應。而中國使節的一飲一食,卻要用錢購買,這已夠中國不舒服了,再加上各國在匈奴的壓力下,往往截殺中國使節,遂使中國終於發動一連串膺懲性的戰爭。 第一個跟中國發生衝突的是樓蘭王國。 樓蘭王國首都位於今新疆若羌;而東北重鎮樓蘭城,則位於羅布泊西數公里處,現在已全部陷於沙漠之中。我們在介紹中國沙漠時,曾談到沙漠南移,並舉樓蘭為例。至遲在本世紀(前一),樓蘭王國以及且末王國(新疆且末),(女若)羌王國(新疆若羌東南一百七十公里)、精絕王國(新疆民豐北一百一十公里),距沙漠都有一段距離,還是富庶的花花世界。可是二十世紀的現在,都成了斷瓦殘垣,寸草不生的沙磧廢墟(注意現在地圖上標示的,今鄯善不是古樓蘭,今若羌也不是古(女若)羌)。 樓蘭王國是西域最東的國家,跟中國最西的敦煌郡接壤。西域的南部被塔克拉瑪干沙漠及白龍堆沙漠再分割為南北兩部,樓蘭城正是分道的港口,中國出使各國的使節,由樓蘭城分赴沙漠南北。由沙漠南北各國返回的使節,則在樓蘭城會合。衝突的時間是上世紀(前二)九十年代,比大宛王國汗血馬戰役要早三年。樓蘭王國和車師王國(新疆吐魯番),在匈奴汗國指使下,派出聯合巡邏部隊,專門截殺中國使節,以切斷中國跟西域的交通線。中國的反應十分激烈。紀元前一○八年,大將趙破奴率騎兵七百人,奇襲樓蘭,把樓蘭王擊斬。 ——正因為擊斬樓蘭王太容易,西漢政府把大宛王國看走了眼,認為跟樓蘭王國一樣脆弱,才有三年後的汗血馬戰役。 進入本世紀(前一),中國在西域經營已有相當成績。輪台(新疆輪台)一帶的肥沃土地上,就有屯墾區。這時候,樓蘭王國新王安歸跟匈奴汗國結親,再度截殺中國使節。龜茲王國(新疆庫車)進攻中國屯墾區輪台,擊斬屯墾司令(校尉將軍)賴丹。 紀元前七七年,中國使節傅介子進入西域,先到樓蘭王國,把國王安歸殺掉,改它的國名為鄯善王國。另立一位新王,由中國政府送一位宮女作新王的王后。 六年後(前七一),中國與烏孫王國(吉爾吉斯伊什提克城)聯合出兵,夾攻匈奴汗國,企圖使匈奴汗國在兩面作戰的苦境中崩潰。中國方面,由田廣明等五位大將,分別由西河(內蒙古準格爾旗西南)、雲中(內蒙古托克托)、五原(內蒙古包頭)、張掖(甘肅張掖)、酒泉(甘肅酒泉)五路出兵。烏孫王國方面,由中國使節常惠擔任參謀長,向東進軍。匈奴汗國得到消息,立刻作大規模緊急撤退。以致中國聲勢浩大的五路大軍,深入沙漠一千餘公里,仍捕捉不到敵人主力。但烏孫兵團卻大獲全勝,俘虜匈奴親王以下四萬餘人。匈奴汗國從此更加衰弱,張騫斷匈奴右臂的西進政策,現在顯出功效。他敏銳的眼光能遠瞻到六十年之後,則不僅是偉大的探險家,而且變是偉大的政治家。 這次戰役之後,常惠緊接著調發各國軍隊五萬餘人,進攻龜茲王國,聲討它攻殺輪台中國屯墾司令賴丹的罪行。但六年前當時的國王已經去世,現任國王謝罪說:“這不是我父親的意思,而是我父親大臣姑翼的意思。”常惠說:“那麼,交出姑翼。”龜茲王國交出姑翼,就在城下處斬。於是中國聲威,震懾西域。屯墾區恢復,並迅速推展,由輪台而渠犁王國(新疆庫爾勒),而伊循城(新疆若羌東)。屯墾戍卒跟當地女子結婚,西域各國開始有中國血統的國民。 ——注意常惠的用兵,他進攻龜茲王國,用的不是中國軍隊,而是西域各國聯軍,這是最成功的外交手段。當十八世紀,歐洲英法等國殖民最盛時,遇到戰亂,主要兵源乃靠本國。 面積廣袤的車師王國(新疆吉木薩爾)位於天山以北,是中國前往烏孫王國的要道之一。車師國王烏貴娶了匈奴汗國的公主,所以跟匈奴結盟,繼續遮殺中國使節。紀元前六七年,中國在渠犁王國的屯墾司令鄭吉率領屯墾兵團一千五百人,再調發各國軍隊,集結一萬餘人,攻擊車師。烏貴不能抵抗,但投降又恐懼匈奴汗國報復。兩難之下,他索性放棄王位,向西投奔烏孫王國。中國就把車師國民東遷到交河城(新疆吐魯番),而在車師故地(新疆吉木薩爾)屯墾。匈奴汗國對這個侵入到天山以北的屯墾區大為驚恐,不斷派兵騷擾。三年後(前六四),中國認為在天山以北不可能保持據點,把屯墾區撤銷,退回天山以南,與渠犁王國的屯墾區合併。 ——但交河城仍然存在,稱車師前王國,故地(新疆吉木薩爾)則稱車師後王國。 在西域衝國公主佔重要地位。第一位公主劉細君於上世紀(前二)九十年,嫁給烏孫王岑娶。劉細君逝世後,中國再把另一位公卞劉解憂嫁給繼任的烏孫王翁歸靡,生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一個女兒嫁給龜茲王絳賓,絳賓深以當中國的外孫女婿為榮。紀元前六五年,夫婦曾一同到長安朝見中國皇帝。遠在西域西陲的莎車王國(新疆莎車),國王死後,沒有子女,為了倚仗中國國威,就迎立劉解憂最小的兒子萬年當國王。想不到萬年是一個不成才的小流氓,使國人大大地失望。故王的弟弟就把萬年殺掉,自己繼位。但中國外孫不是隨便可以加害的,就在龜茲王夫婦入朝的當年,中國使節馮奉世調發各國軍隊,進攻莎車,莎車城陷,新王被斬。 中國公主還有一位侍婢馮囗,嫁給烏孫王國大將,她是歷史上最美麗而且最成功的女政治家之一,經常代表公主和中國政府,出使西域各國,調解糾紛,各國對她有崇高的尊敬。 紀元前六○年,中國政府任命鄭吉擔任首位西域總督(都護),他把總督府(都護府)設在烏壘王國(新疆輪台東北),中國在西域勢力,更為增強。 四匈奴汗國的分裂 人的惡運有連鎖性,國家也是如此。匈奴汗國在西方被烏孫王國擊敗,在東方也被新興的烏桓部落(內蒙古西遼河上游)擊敗,國勢日形萎縮。 國勢萎縮一定引起國人的苦悶和政權的不穩定,又加上此時在位的握衍胸提單于暴虐好殺,更促使危機加重。紀元前五八年,東方將領們擁立一位親王即位,號稱呼韓邪單于。握衍胸提單于出兵討伐,戰敗被殺。但西方將領們也擁立另一位親王即位,號稱屠耆單于。兩個單于,互相攻擊。明年(前五七),另外又崛起了三個單于,幹是五單于並立,全國大亂。經過一番為敵報仇式的自相殘殺,最後,只剩下呼韓邪單于。可是他的一位族兄卻又在東方自立,號稱郅支單于。紀元前五四年,郅支單于向西進攻,進入王庭(當時匈奴的王庭設在蒙古哈爾和林),呼韓邪單于節節向南敗退。從這一年起,匈奴分裂為南北兩個汗國。兩國汗國為了爭取外援,爭著向中國奉承乞憐和爭著派遣太子到中國充當人質。 呼韓邪單于不久就無法支持郅支單于的攻勢,紀元前五一年,他率領南匈奴汗國全部人民牲畜,向中國投降。這是一件爆炸性的大事,呼韓邪單于到長安朝覲時,中國皇帝劉病已在皇宮中大擺酒筵歡迎他。呼韓邪單于要求遷居河套,劉病已同意,並派大將韓昌率領騎兵一萬六千人,沿著黃河駐防保護。這一次朝覲對西域各國是一個晴天霹靂般的震撼,他們認為絕不可抗拒的龐大的匈奴汗國,竟被中國征服。 呼韓邪單于自此不斷朝覲,最後一次朝覲是紀元前三三年。當時皇帝劉爽(劉病已的兒子)把一位宮女王昭君賞賜給他。劉爽並不認識王昭君,等到辭行時才發現她竟是一位絕色美人,使他那數万名后宮的小姐們都黯然失色,他大大地跳了起來,下令把宮廷畫家毛延壽殺掉,因為毛延壽沒有把她的美貌畫出來。關於王昭君的故事,中國流傳最久也最廣,被寫成很多詩歌戲劇,家喻戶曉。 呼韓邪單于在中國全力援助下,力量漸大,不斷反攻。現在輪到郅支單于不能支持了。於是向西移動,侵入西域北境,滅掉堅昆王國(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和丁零部落(貝加爾湖畔)。他向中國要求送還充當人質的太子,中國政府慷慨答應,派使節谷吉一直把太子護送到他的臨時首都堅昆王城。可是,萬萬想不到,郅支單于不但毫無感謝之情,反而記起中國援助他的對手呼韓邪單于的怨恨,竟把谷吉殺掉。郅支單于殺了谷吉之後,才發現殺掉中國使節的嚴重性,他放棄堅昆,繼續向西遷移。就在這時候,康居王國(哈薩克突厥斯坦)屢屢被烏孫王國擊敗,想藉匈奴的力量保衛自己,兩國遂結成同盟。 ” 紀元前四四年,郅支單于率領他的部下,到達康居。康居王把女兒嫁給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也把女兒嫁給康居王。即行出兵攻擊烏孫,烏孫王國不能抵禦,西界邊陲,幾乎全部殘破。 但康居王國和北匈奴汗國間的蜜月很快結束,郅支單于以康居王國的保護人自居,而且性情粗暴,把康居王的女兒也殺掉,又把康居貴族當作奴隸一樣驅使迫害。又興築城壘,向西域各國發出通知,要他們進貢。康居王國深悔引狼入室,但已無法挽救。 紀元前三六年,距郅支單于殺中國使節八年,中國西域總督府副指揮官(副校尉)陳湯調發各國軍隊,連同屯墾兵團,共四萬餘人,分兩路向郅支單于夾攻,南路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穿過大宛王國;北路則穿過烏孫王國,在郅支城(哈薩克江布爾)下合圍。郅支城陷落,聯軍斬下郅支單于的頭,傳送航空距離三千三百公里的中國首都長安。陳湯在他給政府的報告中,陳述所以發兵的理由。他說:“凡侵犯中國的,逃的再遠,也要誅殺。”北匈奴汗國滅亡。 呼韓邪單于成為匈奴汗國唯一政權,不久即向中國請求離開河套,回到北方他自己的故土。 五外戚政治 中國勢力在西域成長的時候,統治中國的西漢王朝的外戚政治,也在成長。 西漢政府可以說很多時候,都由皇帝跟外戚共同執政。開始時皇帝當然佔優勢,但若干年代下來,皇帝生活腐化和壽命短促,外戚遂佔優勢。等到外戚的優勝成為絕對力量時,皇帝只有交出權力。 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他的妻子呂雉,雖跟他一樣,只是一個不識幾個字的鄉下女人,但卻是一個不平凡的女野心家,幫助她丈夫創立事業。當劉邦在外作戰時,她在後方留守,不惜發動最大的冤獄,以鞏固政權。劉邦死後,她以皇太后之尊,在接著第二任、第三任、第四任皇帝在位期間,獨攬大權,把劉邦那個非姓劉不能封王的白馬之盟廢除,而把她的兄弟侄兒,大批封王。她死之後,劉姓皇族反攻,百姓戚族全部被殺。可是劉姓皇族可以殺盡百姓戚族,卻不能殺盡所有威族,這是那個時代無法解開的結。我們且將這個結,即西漢政府歷任皇帝任用外戚的情形,列出一表: 皇帝能力強的時候,外戚是一種助力;皇帝能力弱的時候,外戚就自然成為政權的接班人。呂姓外戚即是很明顯的例證,假使他們中間有一個不是膿包,劉姓皇帝反擊失敗,西漢王朝的政權一定結束。所以在大的教訓之後,一連兩任皇帝,對外戚都保持相當距離。第七任皇帝劉徹,雖大量任用外戚,但他能夠控制局勢。而且還在防範工作上採取殘忍手段。他死的前一年(紀元前八八年),最心愛的小兒子劉弗陵,只有九歲,他想立他當太子,於是先行把年輕美麗的母親鉤弋夫人殺掉,他解釋說:“我死之後,她當了皇太后,一定為非作歹,重用她的家人。為了避免呂雉故事重演,不得不如此。” 然而,西漢政府的基本構成形態,所面臨的不是特定的某一人某一姓的外戚問題,而是普遍性的外戚問題。呂姓戚族的屠滅和鉤弋夫人的被殺,都無法阻擋政權滑入外戚之手。第十任皇帝劉病已出身平民(他的祖父是劉徹的太子,被殺,後裔廢為平民)。劉病已當了皇帝后,不但有一種自卑感。而且有一種孤立感,他跟前任皇帝的外戚霍光站在一起時,就感覺到如芒刺在背。而在任用他自己的外戚掌握政權後,才感到安全。霍姓戚族終被屠殺,史姓戚族和許姓戚族接著興起。 這種情形,演變到本世紀(前一)末期,遂形成一種現象:舊皇帝逝世時,他的外戚即退出政府;新皇帝即位,他的外戚即進入政府,好像近代民主國家選舉後的政黨轉移情形一樣。舉一個例子就可明了,十二任皇帝劉騖逝世後,沒有兒子,由弟弟的兒子劉欣繼位。因為不是父子相襲,所以各有各的外戚,劉騖的母親皇太后王政君,即下令王姓戚族全部免職,讓出官位給劉欣的外戚——祖母傅、生母丁。 本世紀(前一)最後一年(前一),劉欣病死,也沒有兒子,由他叔父的兒子,年方九歲的劉箕子繼位。王政君恢復皇太后的權力,立即徵召她的侄兒王莽擔任大司馬(宰相級),將傅姓成族和丁姓戚族全部殺掉或趕走,同時不惜採用流血手段,阻擋九歲劉箕子的外戚———母親衛氏的家族,前來首都。 外戚政治發展到這個階段,西漢王朝命運已經註定要結束。 六東西方世界 紀元前九七年(司馬遷所著《史記》,截止於本年),日本崇神天皇將像徵皇權的神器(祭祀用具),安置於大和地方,日本人遂自稱大和民族。 紀元前八五年(鉤弋夫人被殺後三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美立阿斯,改革內政,取消窮人四分之三的欠債。剝奪遠征小亞細亞大將薩拉公民權,屠殺他的同僚。 紀元前八三年(蘇武回國前二年),薩拉由小亞細亞回軍,攻陷羅馬城。每日公佈他的政敵名單,宣布不受法律保護,屠殺五千餘人。 紀元前七九年(蘇武回國後二年),意大利半島維蘇威火山爆發,龐培城淪沒(當時是一件震人心腑的大慘劇,可是人們終於將此城和被活葬的人民忘記。兩千年後的十九世紀,此城才被掘出重現,火山灰保護每一屍體,使兩千年前人們逃難時的恐怖情景,如在眼前)。 紀元前七三年(中國使節傅介子擊斬樓蘭王后四年),羅馬共和國奴隸鬥士斯巴達卡斯等七十餘人,從加菩阿角斗場逃出,各地奴隸紛往投奔,計劃渡地中海脫離羅馬。羅馬大將格拉蘇討伐,戰爭持續三年,史學家稱“奴隸戰爭”。 紀元前七一年(中國與烏孫王國夾攻匈奴),羅馬共和國奴隸戰爭結束,奴隸軍潰敗,斯巴達卡斯跟他的部屬六千餘人,全部釘死十字架,自羅馬城到阿匹安道上,懸屍數十公里。 紀元前六二年(中國在西域設總督前二年),羅馬共和國“前三雄時代”開始,執政官龐培、格拉蘇、愷撒,三人結盟,輪流主持國政。 紀元前五七年(匈奴汗國五單于並立),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朝貢,中國政府頒發金印,印文“漢委奴國”。 紀元前五五年(郅支單于攻呼韓邪單于人王庭前一年),羅馬大將僂撒攻入英格蘭,說出名語:“我來,我見,我征服。” 紀元前五三年(南北匈奴向中國爭寵,送太子為人質),羅馬大將格拉蘇,遠征亞洲安息王國,在卡里會戰,羅馬軍團大敗,死二萬餘人,被俘為奴的一萬餘人。格拉蘇被擒,安息人因他貪財如命,就把黃金熔汁,灌入他的口中而死。 紀元前四九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首次入朝中國後二年),羅馬“前三雄時代”結束。執政官龐培嫉妒愷撒的成功,與元老院聯合,下令免除愷撒高盧(法國)總督。愷撒送回軍,攻陷羅馬城,龐培逃亡。元老院推選愷撒為執政官。 紀元前四四年(北匈奴汗國郅支單于殺中國使節谷吉),愷撒被其摯友布魯特斯、加西阿斯,在元老院中刺死。愷撒部將安東尼發動民變,迎接愷撤養子屋大維到羅馬城。 紀元前四三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離河套,回歸故地),屋大維、安東尼、雷比達斯,同被推選為執政官,史學家稱“後三雄時代”。 紀元前三九年(中國遠征軍擊斬郅支單于前三年),安東尼進攻埃及,被托勒密王國二十七歲女王克麗奧佩特拉所迷,流連忘返。 紀元前三一年(中國美女王昭君嫁呼韓邪單于後二年),安東尼與屋大維決裂,安東尼兵敗自殺。克麗奧佩特拉打算再用她的美色迷惑屋大維,但不久就發現屋大維準備把她騙到羅馬游街示眾,遂自殺。從紀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出來的托勒密王國,到此滅亡。 紀元前三○年(關中大雨四十餘日,長安大亂),羅馬元老院上屋大維尊號“奧古斯都”(偉大),雖名義上不是皇帝,但既為終身元首,又世代相傳,固與皇帝無異。羅馬共和國選成為羅馬帝國。 紀元前四年(皇太后王政君徵召王莽當大司馬前三年),耶穌誕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