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西方偽科學種種

第6章 第六章盤旋運動

衣阿華州得梅因城的“勞森學大學”的“最高首腦兼第一博學士”艾爾弗雷德·威廉·勞森自認為是當今之世最偉大的科學天才。但遺憾的是,並沒有授與他什麼項目的諾貝爾獎金,作為對他的奇怪的事業和令人難以置信的文學作品的褒獎。下面提出勞森自己所說的兩句話作為證明。 “他(勞森慣用第三人稱稱呼自己)思想穎悟,能回答一切問題。即使所謂的聰明人感到棘手的問題,對他來說也像幼兒園裡的教材那樣淺顯容易”。 “當我深入地觀察了浩渺的宇宙並且看到了它內部的驚人運動,……有時,我想我是在時間以前一、兩萬年出生的”。 勞森著作《人的生命》的出版者在談到他時是這樣說的,“與勞森的滲透定律和盤旋運動相比較,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不過是小學課,而哥白尼和伽利略的學問不過是知識滄海中之一粟而已。”(注意:《人的生命》一書的出版者是勞森本人)

這本書由化名為賽伊·方斯的人寫了前言,聲稱“要想用幾頁的篇幅來簡要地介紹艾爾弗雷德·勞森的生平和著作,猶如壓縮宇宙一樣。這是辦不到的,……在勞森地位如此寒微之時,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今天誰又能理解他呢?勞森的思想活動深度看來並無止境……,在今後幾千年間,無窮的才智之士將得到充實,將為人類最偉大的智慧之樹萌發出無限枝乾而孜孜不息。” 在本書不揣冒昧地對這一著名思想家的生平作一概述之前,不妨先對勞森學的基本原理作一簡短的評述。雖然勞森寫過50多種書和小冊子,但是他的觀點最重要的源泉在於《勞森學》(3卷,1935~39)、《人的生命》(1923)和《滲透性》(1939)。以下引文絕大部分摘自這3本書。

勞森謙虛地稱“勞森學”為“探索生命以及與之有關的一切事物的知識。”他非常討厭“所謂的聰明人和自封的學者的那些理論,……事事必須能夠證實,件件必須合乎情理,否則便不是勞森學,……若非實有其事,若非真有道理,若非真知灼見,若非聰明智慧,那就不是勞森學。” 支持勞森學整個結構的基礎,是物理學的一種原理。它是如此新穎,以致於勞森不得不創造出一些新詞彙來闡述它。事實上,勞森已經聲稱,“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在勞森確立以前,尚無人知曉。”他寫的許多書,開頭總有一個冗長的詞彙表,說明這些徹底改變原意的新詞彙的含義。 ” “能”的原有概念被徹底拋棄了。取代的概念是勞森所設想的一個宇宙,其中既沒有能。也不是空無一物的空間,而是充滿著密度不同的物質。在勞森學的兩種基本原理,即“吸”與“壓”的作用下密度大的物質有向密度小的物質移動的趨向。決定這一運動的定律,被稱為“滲透”定律。勞森寫道,“這一定律對於那些老還無能的物理學教授們來說,是太遙遠而不可企及了,但是正在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學者,已開始點滴地領略到它的巨大價值……。”

大小密度達到平衡的狀態,勞森稱之為“平衡穩定”。他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原理是“盤旋運動”。勞森給這一運動下的定義是:“任何一種形成物都是根據許多逐漸增大的形成物的運動作多向運動,而每一個增大的形成物,又依更大的形成物的運動方向,也根據不同比例的'吸'與'壓'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不同變化而運動。” 這就比人們所能想像的要復雜得多了,似可作這樣的解釋:宇宙間沒有一個物體是作簡單的直線或曲線運動的,因為它受到許多不同的運動的影響,終於使它的運動途徑呈“之”字形,“不即不離”。勞森有聲有色地描繪這種運動:一個細菌在人體內的血球中經過,此人正在一架飛行中的飛機的過道上走動。這個細菌以為它是在作簡單的直線運動。實際上,血球是在血液中運動,血液是在人體中循環,這個軀體正在過道上行走,飛機正相對於地面飛行,地球在自轉又在公轉,而太陽連同整個太陽係正在宇宙間疾馳。因此,這個細菌運動的路線呈絕對“之”字形,這個“之”字形“繼續下去,既沒有方向,也沒有結尾。”勞森提出,為了計算這種複雜的路線,將不得不發明一種“超高等的數學”。

“吸”與“壓”的概念在勞森的全部學說中反復不斷出現。 “流”(如雨、熱、血液等)就是這兩種力量形成的。光是一種“由於'吸'的作用而進入眼簾的物質”。聲同樣是進入耳中去的另一種物質。致於重力,那不過是“地球'吸'時的拉力”。事實上,勞森坦率地承認,“人們研究……勞森學時發現,……理論上涉及到物理學的一切問題都不存在了……” 可以預料,人體是藉助於成千上萬個小小的吸係與壓泵而活動的。空氣被吸入肺內,食物吸入胃內,血液流經全身。每個細胞都有細微的泵。當然,廢物則由“壓”的作用而被排除。 “只要'吸'與'壓'的末端保持正常,這種內部旋動就繼續下去”,當拉和推停止時,人就死亡。地球是一個山“吸”和“壓”推動的龐大有機體。地球雖然是在一種密度極為稀薄的物質“以太”的海洋中浮游,但地球內部還有一種密度更為稀薄的物質,勞森稱之為“次以太”。這種次以太起著“吸”的作用,通過北極的開口處,把太陽供給的各種物質和來自流星的各種氣體吸入地球內。這些物質有的還經過地球表面的“細孔”被吸入地球。從南極到北極通過地球的中心有一根中央管道,從這裡再分出動脈和靜脈,前者將生命賴以生存的物質輸往地球各部,後者則排除廢物。南極是地球的肛門。 “廢氣”通過“壓”從此排出,廢物有時也從火山口這些細孔消除。南北兩極處的極光,就是山於這些氣體吸進、排出的運動形成的。在《滲透性》一書的第32頁上,有一幅彩色插圖,表明地球兩端處的猛烈活動情況。

可以料到,性也不過是“吸”和“壓”罷了。 “'吸'是陰性運動。'壓'是陽性,……陰性運動是由外向內引入,而陽性運動則由內向外壓出,……兩性的吸引,只不過是'吸'對'壓'的吸引。” 至今仍使“教授們”感到困惑的磁力,是一種低級的性活動。如果一塊磁鐵“含有的陰性粒子比陽性粒子多,則具有'吸'的力量……如果所含陽性粒子多於陰性粒子,則具有'壓'的力量,因而把物質推開”。 按照勞森的說法,在人的腦子裡有兩種微小的生物,他稱之為“智能形成體”和“智能破壞體”。智能形成體是“微細的管思維生物,“它們締造並操縱精神系統細胞內部的思維工具。它們促成一切好的和創造性的事物。一抬臂,也需要成10億的智能形成體在一個小智能形成體的指令下全力以赴”。

遺憾的是,智能形成體的工作卻遇到智能破壞體的破壞搗亂,這些智能破壞體是“微小的害蟲,它們影響精神系統的細胞,破壞智能形成體所製造並操縱的思維工具。”如勞森所表明的,“智能形成體為了人體的利益而犧牲自己,但智能破壞體卻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犧牲人體。” 當然,關於勞森學異乎尋常的原理還可以寫出許多,但這些已足夠形成勞森學的宏偉深度和廣度的圖景了。現在我們不妨回頭看一下勞森學發現者的生平和經歷以及他所創建的一些機構。 照賽伊·方斯說,“勞森的誕生,是人類誕生以來最重大的事件”。他1869年3月24日出生於倫敦。勞森的父母(是蘇格蘭人和斯堪的納維亞人後裔的結合)在他誕生後不久即離開英國,先去加拿大,後到底特律。他自己說,他第一次開始研究自然法則“是在3歲時,當時他在底特律附近的一個小農場幹活。他在那裡捕捉馬鈴薯蔓上的薯蟲,從而獲得了昆蟲生活的知識”。

小勞森4歲時“就注意到,當他用肺部的壓力吹臥室內的灰塵時,灰塵便從他身旁飛走,而當他用肺部的吸力吸氣時,灰塵就朝他飛來。”這就是勞森在物理學方面的第一個偉大發現。 勞森的父親曾是織地毯的工人。勞森最初在底特律街頭賣報,以後為其父開捆包機,其後又當擦鞋工人,之後就離家外出。他當了幾年火車司機,到過全國各地。他寫的書幾乎有一半篇幅是關於自己生活的生動描寫。他的書幾乎都有一幅插圖,畫著他站在疾馳的火車頭的排障器上,機車受到風的很大阻力。插圖說明寫道:艾爾弗雷德·勞森在研究大氣對於運動中的物體的阻力。 勞森19歲時.成為印第安納州戈申城棒球隊的投手。以後19年(直到1907年),他在職業棒球隊中工作,既是隊員又是經理人。他寫的許多書中都刊登有他穿著各色各樣棒球俱樂部服裝的照片。

勞森在從事棒球生涯時,被他的朋友們所帶壞。他千方百計搞錢。更糟的是,他開始抽煙、喝酒、大吃,身體逐漸垮了,牙齒也壞了。在28歲時,他以超人的毅力拋棄了這些惡習。他現年已83歲,精神矍鑠,十分健康。他寫的第一本書,是名為《再生》(1904年)的小說,描寫的就是他的這一段經歷。這無疑是一本很糟糕的小說,但勞森卻說,“許多人認為這是人們所寫出的最偉大的一部小說。”他的話如果可信,這部小說還在英國、德國、法國、瑞士、意大利和日本出版過。 早期科學幻想小說的收藏家們要是知道《再生》一書寫的是子虛烏有的幻想一定會很感興趣,作者在書中預告了無線電(是由“吸”與“壓”發出的)和毒氣以及近代世界一些其他發明。書中的主人公約翰·康弗特試圖奉勸世人根據“自然後則”的原理處世,這些原理是他和一位名叫阿利塔的睡美人奇遇中獲知的。他吻了阿利塔,她甦醒後就介紹他加入了“聖賢國”,一個被諾亞洪水毀掉的烏托邦。康弗特後來愛上了阿利塔的再生化身、芝加哥的一個富有的社會婦女阿利塔·賴特。情節十分曲折,另外還有一個和阿利塔極相似的女人叫阿利塔·福格,還有一個和康弗特極相似的也姓康弗特的男人。邪惡的康弗特謀殺了阿利塔·福格,善良的康弗特卻因這一罪行而被捕。他被電刑處死一分鐘後,阿利塔·賴特趕到,帶來了邪惡的康弗特的認罪書。但是,約翰·康弗特的幾個追隨者,始終對他保持忠誠,於是阿利塔·賴特為了把這個偉大的事業繼續下去,奉獻出她的生命和財富。約翰·康弗特臨死時希望能再有一個肉體來完成他的工作。如果上帝能夠使他如願以償,他願以靈魂作為交換,並且“永遠承擔現在加在全人類身上的悲傷、痛苦和災難”。

勞森在發表這部小說以後不久,又在航空方面開始了驚人的生涯。 1908年他在費城創辦並主編了第一個通俗的航空雜誌《飛行》。他從1910年至1914年在紐約市又編輯了另外一個雜誌《航空器》。這個詞是他在1908年創造的。他在擔任韋氏大詞典修訂版航空部分的編輯時,把這個詞編進了這部詞典。 1917年和1918年,他為陸軍設計和製造作戰訓練飛機。他聲稱是他首先提出製造平頂航空母艦的想法,1917年他發出一系列每周公報,提請國會和海軍部注意這一事實。 1919年他發明、設計和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客運飛機。這種飛機可載客18人,雖然這架飛機能不能飛還很可疑,勞森竟親自駕機從密爾沃基到華盛頓飛了個來回。勞森航空公司在威斯康星州的格林貝成立。 1920年他製造了一架載客26人的飛機,在美國各地飛行頗獲收人。這是第一架設有臥舖的飛機。一年後,一架這樣的飛機墜毀,這家公司不久也隨之垮台。

勞森的注意力又從航空方面轉向社會科學,他在底特律成立了“慈善事業捐贈人基金會”。該會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人的生命》。但是,在大蕭條到來之前,公眾對他的觀點很少注意。大蕭條時,他突然一躍成名,成為一群經濟改革派組織“底特律信貸協會”的領袖。 “勞森貨幣制”的基本原理,在他所著《普及的直接信貸》(1931年)和《商業須知》(1937年)中都有闡述。金本位必須予以廢除。應發行“無值貨幣”,這種貨幣不能兌換成任何硬幣。一切債息均需廢除。只有採取這些斷然措施,才能清除世界上罪惡的主要根源,即“所謂金融家的那些豬玀般的狂人”。根據勞森的稅法,這些金融家從每個人那裡榨取非份的利潤。他們控制美國的新聞、學校、教會,以及“除'直接信貸協會'以外的美國每個有影響的組織”。 該協會出版了一個名為《捐贈人》的用10種文字發行的4版小報,該報曾一度聲稱發行量達700萬份。報頭刊登通欄口號:公平對待一切人,決不傷害任何人。大蕭條期間,每期都用一個詞的聳人聽聞的大字標題,如“主義”,“想想”,“跳躍”和“哪一個”,下面刊載勞森的一篇演講或文章。 “直接信貸協會”確實吸引了幾萬個熱情的追隨者,這頗令人不安。比勞森所著《五十次演講》(1941年)一書中所刊登的那些照片更使人感到驚訝。有幾百張這樣的照片:人數眾多的人群舉行集會、還有演講大廳,辦事處的門面,樂隊,以及一群群“直接信貸協會”工作人員,穿戴著一種特殊的製服和製帽,肩上斜掛著紅色的飾帶。相信一種毫無價值的經濟理論能在美國經濟緊張時期獲得成功的人,竟然有如此之多。 大規模的集會在中西部的幾十個城市中舉行,但最大的一次是1933年10月1日在底特律舉行的。載著身材豐滿、穿著奇裝異服的婦女們的彩車,奇形怪狀。他們拿著旗子,上面寫著:“一切國家都要給老弱幼兒直接信貸。”在盛大的集會之後,勞森對聚集在奧林匹亞禮堂中的1.6萬名群眾發表兩小時的演說。他在“向領袖致敬”的樂曲聲中登上講台,接受了長達15分鐘的歡呼。 人們還為這些集會特意譜寫了歌曲,勞森在他寫的《短篇演講集》(1942年)一書中,刊載了其中15首歌詞。這些歌曲包括埃拉·赫夫特寫的《聽勞森講話》,瑪麗·普拉克斯寫的《上帝的賜與》。後一首歌曲的每節歌詞結尾都是“勞森是上帝賜予人類的不朽的偉大禮物。”還有一首名叫《強有力的智能形成體》的6節歌詞的讚美歌,其中第2節歌詞如下。 智能形成體是十分奇妙的創造者, 是大大小小物質的創造者。 它們充滿著整個生命, 它們創造出千形萬狀。 智能破壞體在不斷地破壞, 智能形成體卻在勤懇地創造。 1942年,勞森把得梅因大學買了下來。這個學府佔地14英畝,有6座建築物和可以容納400名學生的宿舍。得梅因大學自1929年就已停辦,現在辦起“得梅因勞森學大學”。 勞森對美國教育的看法更為低下。他曾說過:“人一上中學,頭腦就開始空虛;一念完大學,頭腦就徹底空虛”。他本人對教育的看法可以概括如下: 教育是了解真理的科學。 錯誤教育是吸收謬誤的權術。 真理是是而非非。 謬誤是非而非是。 勞森學大學自然是傳授真理的。只有勞森本人的著作才用作教材,而且,只有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才有資格人學。一本講籃球規則的書即被取締,因為它不是勞森所寫。勞森學大學認為合格的教師稱為“博學士”,最高級的“博學士”是“全才”。勞森是最高首腦兼第一博學士。 學生入學不需繳納學費。學校免費供給食宿,但學生要用部分時間在機械車間幹活,還有在農業、工程和其他方面勞動的計劃。這個大學象勞森的其他組織一樣,據說是在非獲利的基礎上經營的,沒有股本,由幾個靠出售勞森書籍解決“微薄生活費用”的董事管理。勞森堅持說,他在1931年就已向上帝許願,他決不再為個人積聚財富。他喜歡標榜自己“既無金錢,又無財產”。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往往在一些集會上把衣袋翻將過來。不過,勞森的飲食居處則是個秘密,無人得而知之。 1952年3月,參議院小商業委員會傳勞森到華盛頓,查問他所辦的學校“為了教學目的”購買62台戰時剩餘物資機床,後來將其中45台轉賣獲取暴利的情況。勞森聲稱不了解具體情況。他說:“我不知道,我從來不過問數字問題。”他企圖向委員會講解勞森學,並說明何以需要機械,但仍是一筆糊塗賬。 起初,勞森學大學是兼收男女生的,但是,在一位父親提出控訴,要求准許他的女兒退學後,勞森便決定只收男生。學制是十年,大約有學生20人。人們可以通過校園周圍那高高的圍柵偶爾看到這些學生。教職員則難得看到,據得海因的記者說:勞森是唯一的教員。 大學內嚴禁抽煙、喝酒。因為這些毒品壓制智能形成體,使智能破壞體得以猖撅。勞森有一次倒是說得對:“人們找遍世界也找不到另外一種動物,叼著點燃的煙斗或紙菸,大搖大擺,嘴裡噴雲吐霧,有時又把鼻孔當作煙囪……。”勞森於1946年發明了“勞森煙霧消除器”(靠“吸”和“壓”的作用消除工廠煤煙),說明他對煙霧之反感。這項專利交由勞森學大學享用。 勞森非常重視體力,他向他的學生提出了一套精心製訂的健康守則。他主張一日三餐不吃肉,以生果、生萊為主要食物,而且要“連皮帶核”一起吃掉。他寫道,“色拉中應放一點新割下的青草才好。” 他反對接吻。 “你能想像有比男人和女人臉貼臉、嘴對嘴地相互傳播病菌更不衛生的嗎?” 勞森本人一生沒有結婚。 他相信,這個大學可以培育出社會的中堅分子。由於勞森學的原理一代一代地傳播下去,一代新的人種最後終將創造出來,這是一個優等種族,能夠靠心靈感應(靠“吸”和“壓”的作用)互通信息,而且可以長壽(勞森著《新人種》,1944年)。 勞森已是一位'憔悴、孤寂、滿頭銀髮的老人,白色的濃眉下閃著一雙青灰色的眼睛。按照勞森學大學司庫奧利弗·勞赫的說法,勞森的一雙眼睛具有“萬花筒般的效果,隨著他思索、談話而變化”。他感到周圍都是一些奸詐的敵人,都等待他死去,以便奪取他那些組織所擁有的產業。近年來,尊他為上帝的先知的人有所增加,實在是不祥之兆。中西部各城市計劃建立1000座“勞森教堂”。 1949年以來,底特律的一所勞森教堂一直在舉行星期日禮拜,得梅因也修建了一所類似的教堂。他寫的最新的一本書《勞森教》(1949年),闡述了他的宗教觀點。這些觀點不過是輪迴說、勞森學和沒有基督的基督教等莫明其妙的大雜燴。 勞森十誡中的主要觀念是愛與無私。勞森寫道,“艾爾弗雷德·勞森一生中從來沒有仇恨過、也沒有傷害過一個男人、女人或兒童。過去,當有人惡意打擊這位作家時,他只是抓住冒犯者,把他摔倒在地,以示他力大而機巧,然後起身露出友好的微笑,表示他毫無仇恨之意……。 雖然由於智能破壞體在人們的思想中佔上風,因而世界的未來看起來是黑暗的,但勞森深信智能形成體終將取勝。勞森預言,到了公元2000年,世界上所有的種族都將接受他的原理。但是,為了實現“勞森天道”,就要有成百萬的忠實信徒。勞森寫道,“因此,必須在勞森學大學中盡快地、大批地培養勞森神學院的勞森學教授、勞森教區學校教師、教會使者、秘書人員、講壇佈道士、國外傳教士以及各種高級教士。” 我想,用勞森自己所寫的一首詩的最後一節來結束本章,是再妙不過的了: 鄉親們,幹吧,往事已去, 未來是美滿的, 有志者事竟成, 全能者會給我們力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