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災後疫情分析及防範

第6章 災後疫情分析及防範-6

災後疫情分析及防範 译言 1028 2018-03-20
長久以來,“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的預期對公眾和決策者進行判斷的影響頗深。這種被誤導的預期(通常是因為人們把疾病與屍體關聯起來)會導致受災人群的擔憂和恐慌,並引發媒體和其它相關機構的認知混亂。 實際上,自然災害後疫情爆發的可能性較低,當災害沒有導致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時尤其如此。而當臨時遷移人群的基本生存補給(如清潔的飲用水和衛生設施、足夠的臨時居所場所和基本的醫療服務)不足時,傳染性疾病就很可能在人群中流行。 那些容易導致疾病傳播的不利條件,應當在第一時間內通過迅速恢復基礎服務的方法得到改善。確保清潔的飲水和基本醫療服務是很關鍵的,同樣關鍵的還有對受災地區易發疾病的監控和預警。 全面進行傳染性疾病風險評估,可以幫我們確定哪些疾病應該優先進入監控網,並為免疫接種和疾病媒介控制工作分出輕重緩急。在附錄表二里總結了災後減緩傳染病傳播的五個基本步驟。災害引起的死亡絕大多數都是由外傷惡化導致的。災難應急預案自然應該著重關注外傷救治和傷亡人員管理,但也應該把災後倖存者的醫護需求考慮進去。

對於災後常出現的大批倖存者聚集而缺少清潔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情況,我們必須在救治和預防兩方面都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清潔飲用水的快速送達,治療脫水的藥品、抗生素,以及疫苗等藥品的足量供應等等。受災地區的監控對於掌握自然災害對當地傳染病致病率、致死率的相關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災後的環境中, 獲得相關的監控數據通常並非易事。在災難中,公共基礎醫療設施的損壞使原本脆弱不堪的監控和反應體系更加惡化,甚至被完全破壞。就像在2004 年印尼亞齊(Aceh)災難中,監控官員和公共醫療人員本身就有可能死亡或失踪。人口遷移也可能會對普查數據造成扭曲,這使得對比數據的計算更加困難。 緊急情況下的醫療衛生服務通常由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這對多方協調工作是個挑戰。同時,災前基準監控數據的缺乏,給精確判斷自然災害給疾病傳播帶來的衝擊造成困難。

雖然災後監控系統主要針對當下(災後)流行疾病的快速檢測,但缺少基準監控數據和精確的參考值作為分母,會對檢測數據的解讀造成障礙。檢測到的地方性流行性疾病病例可能會被解讀(由於缺少背景數據)為災後流行疾病的趨勢。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當檢測到傳染性疾病的病例時,應優先考慮的是快速實施控制措施。儘管面對這些挑戰和困難,對傳染性疾病的持續監測以及快速反應; 對於監控疾病的發生、記錄它們的影響、實施必要的應急控制措施、以及更好地評估災後疾病爆發的風險起著核心的作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