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世界文學

第57章 挑戰自然的悲劇——麥爾維爾和他的《白鯨》

知道點世界文學 邱立坤 2830 2018-03-20
我寫了一本邪書,不過,我覺得像羔羊一般潔白無疵。 ——麥爾維爾 《莫比·迪克》(即)的讀者大可以愛怎麼說就怎麼說。 ——威拉德·索普 麥爾維爾的祖先是蘇格蘭的一個名門望族,早在麥爾維爾祖父那一輩,就已經來了美國,並且參加了獨立戰爭,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在他少年時代,父親破產,家庭一下子從富裕墮入潦倒之中。此後不久,他不得不從銀行職員做起,先後做過店員、農場工人和小學教師,嘗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1837年,18歲的麥爾維爾懷著滿腔的忿懣和對社會的抵觸,逃上了一艘帆船,開始了他的航海生涯。第一次的航海只是激起了他更強烈的願望,從1841年起,他開始登上捕鯨船做水手了。在隨後的3年間,麥爾維爾隨著捕鯨船到了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大大開闊了眼界。不僅如此,他還和捕鯨船上的其他夥伴一起,同捕鯨船上的專制行為做了一定的鬥爭,並且還曾因暴動等原因被監禁。後來,麥爾維爾加入了美國軍艦“美國號”,在艦上服役,直到1844年他在波士頓上岸,結束自己的航海生涯。

1841年到1844年的航海生涯對麥爾維爾的一生影響很大,而這其中,相當的時間是在捕鯨船上,這樣,麥爾維爾的思想基本上被奠定了。坎坷的經歷、豐富的生活和強烈的思想構成了以後麥爾維爾寫作生涯的基礎。他的作品是他生活的寫照,也是他思想的寫照。 的創作始於1850年2月,終於1851年夏,出版於同年。那年他32歲。這本應是一個輝煌的年紀,還本應創造更大的輝煌。現在的讀者無法想像,現在看來這部美國文學史上的史詩之作在當時非但沒有引起轟動,還受到了許多的非議。可是,令人遺憾和不解的是:沒有給麥爾維爾帶來應該給他帶來的東西,因為和麥爾維爾同時代的人沒有看懂這部作品,更沒有認定他在文學上前所未有的價值。在麥爾維爾活著的時候,沒有人認識他了解他,更沒有人把他奉為大師,他依舊是一個小人物,靠著微不足道的工作薪水度著餘生。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圍繞著麥爾維爾,圍繞著,一切都是悲劇。創作悲劇作品本身並不是悲劇,只有創作悲劇作品的人成了現實悲劇中的主人公時,真正的悲劇才產生了。 1851年,他發表了自己的代表作(又名《莫比·迪克》),但沒有引起讀者和評論界的重視,這使他十分失望。之後,麥爾維爾後期作品中比較重要的有小說《彼埃爾》(1852年)、《伊薩雷爾·波特》(1855年)、《騙子》(1857年)、長篇小說《比利·巴德》(死後於1924年被整理髮表)和短篇故事集《廣場故事》(1856年)。但是以上這些作品在當時都受到讀者的冷遇,麥爾維爾本人也幾乎被人遺忘。 1891年,麥爾維爾在世人的漠不關心中逝世於紐約——他的出生地。死後3天,《紐約時報》才在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這個不幸的消息。

一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才被麥爾維爾的下一代人讀懂,評論家驚訝地說:這是一部曠世之作呀!今天,麥爾維爾和他的是美國甚至是全世界最被廣泛研究的作家和著作之一。 故事以第一人稱敘述。敘述者是有時比擬為作者的伊什梅爾,他受僱於“裴廓德號”出海獵鯨,船長亞哈是個狡猾老練的水手,計劃向一隻前次航行中毀了他一條腿的白鯨莫比·迪克復仇。大副斯達巴克試圖說服亞哈放棄復仇計劃,但瘋狂的老人脅迫他遵從命令。在尋找莫比·迪克的過程中,他們捕到一些鯨魚,並與幾條捕鯨船相撞。後來,他們發現了白鯨,亞哈在與之交戰3晝夜後,用魚叉刺中莫比·迪克。白鯨被激怒,將“裴廓德號”撞沉,所有水手中只有伊什梅爾被救起,得以講述此故事。

主人公亞哈船長和白鯨莫比·迪克是一對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集中代表了人類與自然界的強烈的衝突。用我們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來衡量,這個衝突的發生是客觀的、必然的、不可迴避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的一個非常形象化的體現。亞哈船長是人類在自然面前的代表,是人類派來征服自然的。他是普通的人,卻有著普通人所沒有的堅毅剛強和不為名利所動的種種美德,但同時,在他的身上我們還發現了瘋狂、自私、剛愎自用等種種劣跡,使我們對這一形象產生了全面立體的認識。從他的美德看,他近乎神明,讓人信奉和激動不已;從他的陰暗的一面看,他又越來越接近莫比·迪克而成為了一個惡魔,讓人感到可憎又可怕。正因為如此,亞哈船長才是一個真實而強大的人,只有他才能完成人類所賦予的剿滅白鯨的使命。

對於亞哈來講,這使命是神聖的,是歷史性的。人類征服自然的過程是由無數個剿滅白鯨一樣的過程組成的,每一個過程都有一個亞哈作為領袖。這領袖非亞哈莫屬。因為亞哈既強大威嚴得像一個神,又確實是一個人。人類不可能依靠神力來征服和改造自然,那隻是被稱作神話的美好願望。亞哈擔起了進擊自然的使命,它贏得了所有勇敢的人的尊敬和愛戴,他招致在自然面前縮首縮腳的懦弱的人的恐慌甚至憎恨。於是,人類自身的矛盾產生了,並且一步步加劇,僅次於人與自然的矛盾。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必須解決好內部的矛盾,必須克服自身的種種弱點,只有這樣,才能在與自然的較量中獲得成功。 亞哈船長剿滅白鯨的過程包括了以上種種的因素。 “裴廓德號”是人類社會本身的一個高度概括,是那個年代人類狀態的一個縮影。亞哈船長剿滅白鯨的過程是人類征服自然的過程中的一個濃縮,是無數次殊死鬥爭中的一次。白鯨莫比·迪克是自然的代表,當然它也是自然陣營中最傑出的代表。莫比·迪克是一種自然力量的象徵,是同樣強大的自然的一種具體體現。自然由強大的莫比·迪克和無數個平庸的其他組成,正像人類由強大的亞哈和無數個平庸的斯達巴克、斯塔布和弗拉斯克組成一樣。自然是豐厚和大度的,它是人類的依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庫,是人類的衣食父母,失去了它,人類將不復存在。自然是吝嗇的,它從來都不主動給人類什麼,人類從它身上得到的一切,都是靠著自己索取甚至掠奪而實現的。

所以,人類搞不清自然究竟是人類的恩人還是仇人,還是時而是恩人時而是仇人,這一點,恐怕它自己也搞不清楚,因而才如此的矛盾重重。但是,僅就大鯨而言,自然和人類的衝突只可能是你死我活的,因為,人類行為方式在大鯨的身上只體現出對自然最殘酷和最無道的一面,同樣,大鯨所回報給人類的也只有殊死的反抗和陰險的報復。 在這樣無數的矛盾之中,無數的衝突產生了。莫比·迪克充當著自然界的酋長,自命為自然的守護神,因而亞哈和莫比·迪克的衝突不可避免。在自然與人類的衝突中,結局的勝負是事關重要的,它影響著世界的前途,自然也決定著人類和自然的命運。最終亞哈和莫比·迪克同歸於盡了。人類和自然誰也征服不了誰,他們就像是地球的兩個極一樣,互為依靠,互為補充,維持著世界的運轉。人類和自然,是做敵人還是做朋友,這個問題找不到答案。逝去了的亞哈和莫比·迪克解決不了這個難題,現代人不知能否解決。人類如何面對自然,是人類所永久面臨的一個話題,是人類能否保持自身的一個關鍵。

是偉大的作品,是力量和思想的所在,是美國文學史上的史詩之作。作者從富有到貧困的轉折決定了他坎坷而閃耀著光彩的命運,而命運的多舛和對命運的不斷抗爭,則決定了他人生的力度和作品的力度。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