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世界文學

第42章 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

知道點世界文學 邱立坤 781 2018-03-20
18世紀70年代,一批德國青年作家發動了一場“文學革命”,這就是文學史上所說的“狂飆突進”運動。這個運動是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 “狂飆突進”因克林格爾的劇本《狂飆突進》而得名。最初是哈曼對早期啟蒙主義者片面強調理性提出了異議,強調感情的力量。哈曼的思想影響了赫爾德,而赫爾德又淨化和提高了哈曼的思想。歌德將赫爾德的思想融進他的文學作品和理論著作,從而影響了幾乎所有的狂飆突進作家。可以說,歌德是狂飆突進運動的旗手,赫爾德是這個運動實際的精神領袖。 歌德與赫爾德於1770年在斯特拉斯堡相見,標誌著狂飆突進運動的開始。 1773年歌德發表的《鐵手騎士葛茲·封·貝利欣根》是狂飆突進的第一部代表作。 1774年出版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不僅使歌德蜚聲國內,而且引起歐洲的廣泛關注。

在歌德的影響下,他的朋友克林格、瓦格納、倫茨等在戲劇創作方面也嶄露頭角。 1770年,博伊在格廷根創辦《格廷根文藝年鑑》雜誌,吸引了一批青年作家,這些人成為“狂飆突進”運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重要作家有福斯、赫爾蒂、畢爾格、格京、米勒等。 對狂飆突進作家來說,重要的已經不是一般地提倡美德,而是要求人的自由發展,人的才能的自由發揮。這些思想在歌德這個時期的著作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倫茨、瓦格納、畢爾格、舒巴特和福斯等人則對封建勢力的殘暴、封建道德的虛偽和市民遭受不公正待遇提出了控訴。席勒的《強盜》(1781年)公開向社會宣戰,他的《陰謀與愛情》(1783年)把市民階級和封建貴族的直接對抗當作戲劇衝突。

在美學思想方面,狂飆突進作家不再認為道德教育是藝術的目的,他們要求藝術作品反映真實生活,表達作家的真實感情。民間文學的自然、樸實是他們的文學理想。民歌成為許多詩人學習的榜樣,在這時期產生了一批德國文學中最優美的詩篇。 狂飆突進運動進入18世紀80年代後開始漸漸衰退,德國文學隨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