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世界文學

第35章 世界的一面鏡子——歌德

知道點世界文學 邱立坤 1421 2018-03-20
歌德與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內容,就是盡量體驗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義,為了解其悲劇而努力,以求解決其問題,指出解決之道。所以有人稱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聖經。 ——宗白華 有人說:不提到歌德,就寫不成一部世界文學史;同時,不讀《浮士德》,也難以理解歌德所以是歌德。歌德對於德國人而言,無異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 歌德(1749—1832年)出生在德國中部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城,父親卡斯帕爾·歌德曾獲得博士學位,學識淵博,廣有家財。歌德所學雖然是法律,但他的興趣在文學和繪畫方面。 1774年,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出版使青年歌德一舉成名,也使德國文學第一次獲得世界聲譽。

1794年,歌德與席勒這兩個偉大的作家走到了一起,他倆以各自的創作,把德國文學推向歷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歌德先後創作了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年代》以及不朽巨著《浮士德》、《親和力》等。 《浮士德》是歌德畢生心血融成的詩劇。它取材於16世紀德國一個煉金術士浮士德向魔鬼出賣靈魂以換取知識和青春的古老傳說。全劇包括兩部52場,以主人公浮士德博士的思想發展為線索,描繪了他探索真理的一生。浮士德是一位年過半百的學者,魔鬼靡非斯特與天帝打賭,自信能將他引入魔路。於是魔鬼來找浮士德博士,這位飽學之士在垂暮之年恍然悟到知識毫無用處,正痛苦地要自殺。魔鬼於是與浮士德訂立契約,魔鬼答應做浮士德的僕人,帶他重新開始人生的歷程,但是一旦浮士德感到滿足,靈魂便歸魔鬼所有。

魔鬼讓浮士德飲下魔湯,浮士德變成了翩翩少年。在一個小鎮,浮士德在魔鬼的幫助下,得到了平民少女甘淚卿的愛情。但他們的愛情馬上就釀成了悲劇。甘淚卿為了與浮士德幽會,無意中給母親服了過量安眠藥,致使母親死去。她的哥哥又由於反對倆人的戀情,死在浮士德的劍下。在社會輿論的重壓之下,甘淚卿溺死了與浮士德所生的孩子。甘淚卿因此被判死刑。浮士德在悔恨中離去。第一部以浮士德的愛情悲劇告終。 在第二部,浮士德隨魔鬼來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宮。這裡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浮士德以多發行紙幣之法緩解了財政危機。浮士德還應皇帝的要求,召來古希臘的一對戀人海倫和帕里斯的幻影。浮士德對海倫一見傾心,終於如願以償與海倫結合,生下一子叫歐福良。歐福良的形像是以英國詩人拜倫為原型的。歐福良的夭折使悲痛的海倫飛升離去。浮士德對古典美的追求,又以幻滅而告終。

後來浮士德由於平叛有功,得到一片海邊的封地。他投身於圍海造田、改造自然的偉大事業中。浮士德最終填海成功,開始建設理想的王國。此時百歲老人浮士德終於感到了滿足,在他喊出“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的瞬間,倒地而死。由於他一生都在不斷地努力和追求,他的靈魂並未按契約歸魔鬼所有,而被天使們帶到了天國。 浮士德一生追求真理、探索不息,他上天入地、出生入死,而且永不滿足。詩劇通過他的形象,藝術地概括和展望了人類的前途和命運。為了實現人自身的價值,探索生命的意義,他衝破知識的牢籠,擺脫了官能的享受和愛情的羈縻,走出“小世界”,進入“大世界”。他不斷克服迷茫和失誤,走上了正直之路,為自己的子民造福,在征服大自然的宏偉鬥爭中,他得到了滿足,得出了智慧的最終答案。

歌德筆下的浮士德超越了單一的人,而成為德國人民的化身乃至人類的象徵。 《浮士德》是對人類的一首頌歌,它充分肯定了人生的價值,讚揚了人的進取精神,對人的認識力量和創造力量作了高度的評價。在它身上近代啟蒙精神下人的樂觀昂揚得到盡情體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