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世界文學

第2章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莎士比亞

知道點世界文學 邱立坤 2587 2018-03-20
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哈姆萊特的獨白 莎士比亞就是這樣的。他的劇本有很多東西,可以叫做人類心靈方面的新發現,他的文學活動把共同的認識推進了好幾個階段,在他之前沒有一個人達到過這種階段,而且只有幾個哲學家能夠從老遠的地方把它指出來。 ——杜勃羅留勃夫 在西方世界,《聖經》無疑是一本家家必備的書,堪與《聖經》媲美的是《莎士比亞全集》。對於創造這一名著的人,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英國作家本·瓊生曾這樣評價他:“莎士比亞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世紀。”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大聲宣稱:“莎士比亞不屬於一個國家而屬於整個世界。”莎士比亞的作品給世界文學長廊留下了一道金光燦爛、難以企及的風景。

遺憾的是,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作家,我們對他的生平卻知之甚少。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Shakespeare.William)出生在英國中部埃文河上斯特拉特福鎮一個商人家庭,後來家道中落。他是否受過學校教育對今天的讀者來說已經不可得知。但從他的作品所引用和涉及的知識來看,他無疑是一個博學的人。 1590年,莎士比亞開始獨自編寫劇本。他最早的劇作是在1590—1591年左右完成的歷史劇《亨利六世》。這位受正式教育不多的鄉下青年不久就在倫敦戲劇界嶄露頭角。他編寫的劇本不斷獲得成功,後來他還成為倫敦環球劇場的股東。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從倫敦返回家鄉。 1616年,也是在4月23日,在他52歲生日的這一天,這位偉大的劇作家與世長辭。

莎士比亞只留下兩首長篇敘事詩,154首十四行詩和少數雜詩,以及37部震撼舞台的戲劇。但這已足夠奠定他在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打開莎士比亞戲劇集,如同打開百寶箱,使人眼花繚亂。書中處處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閃爍著藝術的光芒。作品為你展開的世界似不遙遠,出現的人物也並不陌生,他們的思想、感情、行為、生活、道德觀念,也遠非是隔世的,他們的喜怒哀樂,仍然在激動著我們。這些戲劇最令人熱血沸騰的是莎士比亞揮舞著個性解放的文藝復興大旗向封建、宗教等堡壘發動的一次次酣暢淋漓的進攻,將蒙昧一次次斬於馬下;人物形象塑造是莎士比亞對人類文化寶庫所做的最傑出的貢獻。他創造的戲劇人物類型廣泛,數量眾多,有名有姓者達700餘人,其中哈姆萊特、羅密歐、朱麗葉、奧賽羅、夏洛克等不朽的典型已被列入世界文學的藝術畫廊。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注重個性化、複雜化,通過人物行動、內心獨白等多角度刻畫人物性格。這些已成為後來劇作必不可少的手段。情節設計上他注重多層次、多線索、悲喜結合,使劇本生動活潑,不落俗套。在註重情節安排的同時,莎士比亞對結構要求也極嚴,幾乎每個劇本都可用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和收場等五部分的正規佈局加以分析,莎士比亞還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他的戲劇語言在追求口語化的同時,也融入詩的優美,創造出生動的意象、美妙的韻律,開一代風氣之先。當代英語中有許多詞彙、短語、用法、諺語、格言都是從莎士比亞那裡繼承下來的。 1953年出版的《牛津名句詞典》中莎士比亞的佔65頁,而《聖經》只有27頁。據70年代計算機統計,莎士比亞所用的全部詞彙量達29066個,而《聖經》也不過6500多個。從這些數據中足可看出莎士比亞語言的豐富性。

如今,莎學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被譽為世界學術的奧林匹克。莎士比亞研究機構遍及世界各地,莎劇已被譯成70種文字(僅次於《聖經》),他的戲劇在近百個國家和地區上演,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術專著浩如煙海。只在英語中,1983年統計當年共出3219種。如今所有大學都開設了莎士比亞課程,1980年新加坡教育部長因宣布以東方文字代替莎士比亞文字,從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他在人們的抗議聲中,被迫辭職。另外莎劇僅在美國每年就能賣出100萬冊,足見其銷量之好。 莎劇數量眾多,最有名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亨利四世》、、《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其中後四部合稱為四大悲劇。 《哈姆萊特》(1601年)是莎士比亞的四大著名悲劇之一。劇情講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故事。悲劇雖然取材於丹麥歷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宮廷內部的腐化和墮落,的尖銳的鬥爭。哈姆萊特替父報仇,殺死他的叔父,他自己也被叔父暗算,在與雷歐提斯的決鬥中中毒劍身亡。這場發生在宮闈之中的衝突,不僅是家庭的悲劇,而且是皇宮、國家的悲劇。哈姆萊特最終未能實現他重整乾坤的願望,臨終前把王國交給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哈姆萊特的形象常常成為人們談論這一悲劇的重要話題之一。這個人物既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徵,又有宮廷貴族後代悲觀、憂鬱的消極一面。在劇中,作者集中揭示了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他對現實的悲觀認識的衝突。劇中他的四次獨白,表現了他在復仇之前的心理鬥爭。在開始,他對父親的突然去世深感悲痛,對母親的快速轉嫁疑惑不滿。當他聽到鬼魂的話時,他一方面半信半疑,另一方面又為自己的猶豫和軟弱而感到自責。他利用戲班在皇宮中上演陰謀殺兄奪妻的戲(貢扎古之死)證實了叔父的惡行,於是他決心為父報仇。他意識到,他的複仇關係到國家的命運、正義的伸張,同時他感到自己勢單力薄,懷疑自己是否能擔當如此重任。在他誤殺宮廷大臣後,被遣送英國,他嘆息復仇計劃出師不利,感到新王已經看出他的敵意必致他於死地。於是他不顧一切,利用與雷歐提斯決鬥的機會與新王決一死戰。哈姆萊特的悲劇結局有宮廷鬥爭險惡複雜的一面,也有他自身性格局限的原因。莎士比亞通過這個人物的悲憤與失望、苦悶與徬徨,批判了醜惡的現實,也揭示出哈姆萊特悲劇的必然性。

《哈姆萊特》不僅顯示了莎士比亞思想的深刻,還顯示出作者藝術上的成熟和才華。劇中除了描寫哈姆萊特的複仇情節線索之外,還安排了雷歐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兩條復仇線索,以相互聯繫和襯托。在復仇情節之外,莎士比亞還寫了哈姆萊特和奧菲麗婭之間的愛情,哈姆萊特和霍拉旭之間的真誠友誼,哈姆萊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親複雜的關係等。在突出悲劇的陰鬱、灰暗、緊張氛圍的同時,作者又穿插進嘲諷的詩句和插科打諢的幽默場面,使得戲劇達到“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顯示出豐富的人物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會畫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