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世界哲學

第152章 羅漢

知道點世界哲學 李义天 1110 2018-03-20
羅漢是梵語“阿羅漢”的略稱,含有三意:一不生、二殺賊、三應供。就是依小乘佛教修持的方法進修而得到破除煩惱、解脫生死輪迴而決定得入涅槃的果證的出家弟子。我們經常在神話電影裡看到有關五百羅漢的說法。 羅漢稱謂,由來已久,按北涼道泰《入大乘論》所載,16羅漢(尊者)在佛涅槃後,常住世間,護持佛法;西晉竺法護《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舍利弗問經》中均有五百羅漢結集法藏、重興聖教的記載。而作為崇拜對象的羅漢形象則出現較晚,一般認為是玄奘法師譯出《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之後才被世人所供奉。 《法住記》記錄了16羅漢名稱、住地,並扼要地稱其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脫等無量功德,離三界染,誦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乃至世尊正法應住常隨護持,乃與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報。……時此16大阿羅漢及諸眷屬隨其所應,分散往趨,現種種形,蔽隱聖儀,同常凡眾密受供具,令諸施主得勝果報。”

由於佛經中並無羅漢形象的具體描述,只是說修得羅漢果位的就是羅漢,因此羅漢造像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民間信仰性質。在一定意義上,喜怒哀樂溢於言表,盡現人間世態悲歡的羅漢形像是隋唐以後,佛教在中國進一步世俗化和本土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何謂“大乘”?何謂“小乘”? 乘指載人用的車子。佛教用車子載人來比喻佛法能夠使人超脫生死輪迴,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小乘佛教偏重於個人解脫,認為佛只有一個即釋迦牟尼佛,修佛的目的是“灰身滅志”,以獲得阿羅漢為最高追求。與小乘佛教相比,大乘佛教宣揚普渡眾生,致力於一切眾生的解脫。大乘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修佛以成就佛果為目標。成佛的理想不在於滅除生死,而在於達到眾生平等、物我融會的涅槃境界。

本來,在佛的時代,並沒有分什麼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於說法的對像不同,所說的內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罷了。佛對根器淺薄的聽眾,說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稱為人天乘;對於厭世觀念很濃的人,便說解脫生死的方法,稱為聲聞的小乘;對於根器深厚而有悲願化世的聽眾,便是菩薩的大乘。 事實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綜合五戒十善,稱人天道;聲聞是由於聽法修行而解脫生死的,獨覺是不由聽法無師自覺而解脫生死的,綜合聲聞獨覺,稱為解脫道;菩薩道是既求取解脫道而又不捨人天行的一種法門,所以大乘的菩薩道是解脫道與人天道的綜合。 僅在人天道中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證了解脫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聖人,因他們只顧自己乘著佛法而得解脫,不願回頭過來救度其他的眾生,所以稱為小乘。菩薩是上求無上佛道而自己解脫生死,下化無量眾生而同離生死苦海,所以稱為大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