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化

第280章 清風一掃漢家裝

知道點中國文化 徐亮 815 2018-03-20
清代使中國人的服裝面貌產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順治二年,清軍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從此下令在全國推行剃頭改服的製度。清政府命令,從公文所到之日起,在十天內要將全體男子統統剃去頭,改梳髮辮,如果有“仍存明製,不隨本朝之製度者,殺無赦”。 與此相配合,清朝統治者強行更改漢人衣裳式樣,當時由於穿漢人衣裳而被捕殺的人不計其數。民間對清政府的命令極力抵制,反抗活動彼伏此起。長期的抵制鬥爭與清朝已統一全國的形勢使清政府考慮到應該作些讓步,以穩定局勢。於是提出所謂“十從十不從”,即在服裝上: 男從女不從 生從死不從 陽從陰不從 官從隸不從 老從少不從 儒從而僧道不從 倡從而優伶不從 以及與服裝無關的:

仕宦從而婚姻不從 國號從而官號不從 役稅從而語言文字不從 滿族的衣裝以游牧民族風格為主,袍襯褂是其具有代表性的服式。滿族的袍子與漢族的長袍不相同,上身顯得緊湊瘦窄,袖子也細而緊,溜肩立領,下擺寬大,下身前後左右開衩,衣襟右衽。與這種袍褂相配合,內衣要穿對襟的短褂和長褲,褲口用帶子紮緊,足著靴子或布鞋。 滿族的行袍,又叫缺襟袍,它比日常穿的袍子短大約1/10,前面開衩,右半邊的前襟可以摘下來,是單獨的一片。在袍子麵罩一件短外褂是清朝獨有的服式。這種外褂有單、夾、皮、棉各種形式,式樣也常變化。外褂多為寬大的對襟圓領口上衣。沒有領子,袖子較寬大,袖口平齊。較短小的外褂叫馬褂,身長不超過腰部,袖口僅達肘部,顯得緊湊便利。對襟馬褂經常被當作禮服罩在外面穿。對襟馬褂前衣襟右掩,在腋下系扣,是平民百姓的常服。缺襟馬褂也叫琵琶馬褂。大襟右衽,前襟的右下裾缺一塊,形成一個弓形。這些馬褂都束上身,既可保暖,又利於上身活動。

在清代,男子們的標準服裝是袍褂、內衣、長褲、靴、鞋及瓜皮帽,冬天則有皮帽、氈帽,夏季有涼帽、笠帽等。在家中可以不穿袍褂,只穿衫、褲。廣大勞動人民,更省去了袍、褂那一層外罩,終年以短衫和長褲為外衣。衫襖有對襟和右衽大襟兩種,褲子為直襠中式長褲,腰繫布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