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化

第244章 保鏢與會友鏢局

知道點中國文化 徐亮 1383 2018-03-20
甲:我師父走了,我們的功夫可不能擱下,天天照樣兒練。有一天我們哥倆正練著呢,有人叫門,打開大門一看,這個人手拿拜匣跟我打聽:“請問這兒有江米小棗的高足,白糖餡的嗎?”我說:“我是餡的,白糖的里邊有,我給你拿去。” 乙:買粽子的? 甲:不是。我接過拜匣一看,裡邊有一請帖,北京前門外糧食店會友鏢店李掌櫃,請我們哥倆保趟鏢,你說去不去? 乙:去呀! 甲:我說:“你先行一步,我們哥倆隨後就去。”我們哥倆商量好了,轉天收拾行囊包裹,帶著隨身傢伙,直奔北京前門外糧食店,來到鏢局子門口一看,老少英雄都出來迎接我們哥兒倆,都是三山五嶽的英雄,四面八方的好漢,那真叫穿紅的紅似血,穿白的白似雪,穿黃的黃似蟹,穿黑的黑似鐵,真叫奘脖梗,大腦瓜,奘腿肚子大腳丫,咳嗽都帶二踢腳的——噴兒,叭!

乙:噢! 這是膾炙人口的傳統相聲《大保鏢》中的一段,那麼,保鏢是乾什麼的呢?會友鏢局又是什麼組織呢?是說相聲的編的還是歷史上真有其事呢? 原來,古代的社會很不安寧,水陸交通也很不方便,後來隨著經濟發達,各地區之間交易趨於頻繁,就有會武術的人,住在客店裡,等候客人僱用。僱好後,就推著一輛小車子上路。一天要走八十里,這是保鏢的源起。 後來保鏢的買賣越作越發達,就自己立字號,備車馬,聽候客商僱用,這就是鏢局。 開鏢局先要打點當地檯面上的人物,下帖請官私兩方有頭有臉的朋友前來捧場,這個叫“亮鏢”。如果人緣不好,在亮鏢時有人來“踢場子”,那鏢師如果手底下沒兩下子功夫就乾脆關門算了。亮鏢沒出事,鏢局才算立住了腳。

在清代,鏢局十分發達。行人旅客,官員上任、卸任、地方官運送餉銀和各種款項,商人運送貨物等等都要委託鏢局派鏢客沿途保護;商人、百姓往各地匯款也多由鏢局代送;一些大宅門、大商號也都要找鏢局看家護院。 鏢局的買賣叫做“出鏢”或“走鏢”,由總鏢頭或是經驗老道獨當一面的鏢頭“押鏢”,帶著幾個有功夫底子的鏢師,和一群手腳俐落的伙計。銀貨鎖在“鏢車”裡,車子上插著“鏢旗”。走鏢沿途要喊“鏢號”,也叫“喊趟子”。 如果在途中遇到狀況,鏢頭就會下令“輪子盤頭”;意思是叫所有的鏢車圍成一個圈,準備禦敵。但是,與電影電視劇不同,真正的保鏢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打起來的。過去說,闖江湖混口飯吃,只有一半是仗著武藝,另一半則是靠嘴裡滿口的江湖黑話,遇見劫鏢的就要用江湖黑話好言應付。有時候兩下沒說好,雙方就得交手。

保鏢是要冒生命危險的,保鏢死在劫鏢的手裡的事也是經常發生的。光緒二十七年,會友鏢局由保定往天津運十萬兩現銀,在下西河遇到有人劫鏢,雙方交手,結果八名保鏢中死了四個。 走鏢生活十分艱苦、緊張。每天天不亮就要抓早趕路,路上辛苦不說,精神還要高度集中,隨時準備和劫鏢者打交道。晚上住客店,喝水吃飯,但不能洗臉,因為總在外面走道,一洗臉,讓風一吹就要裂口子,夜間還必須派人守夜,以防有什麼閃失。 清朝末年北京城有八個大鏢局,其中,“會友鏢局”是經營時間最久,信譽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個。它開設在前門糧食店南頭路西,南京、上海、西安、天津等地都有分號。鏢局的規矩和一般商號不同,都是師徒關係。當時,會友鏢局共有師徒一千多人,鏢局子的人全憑一身功夫吃飯。李堯臣、宋彩臣、魯玉璞等,都是會友鏢局中武藝超群震響當時的著名鏢客。直到一九二一年,由於火車和郵電事業的發展,以及熱兵器的盛行,自清初開設,歷經三百多年的會友鏢局才最後解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