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化

第195章 歷代茶爐質地各不同

知道點中國文化 徐亮 490 2018-03-20
明初洪武年間,無錫惠山的“聽松庵”有一個主持和尚,叫性海,為時人敬重推崇。平日空暇的時候,常常汲取山泉煮茶以自娛。當時有一個浙江湖州的善於製作竹器的人對他說:“法師酷愛飲茶,我用竹子給您做茶具,行嗎?”性海聽了,覺得這個想法很新穎,於是就由性海親自設計,由制竹者精製而成一個茶爐。這個茶爐“圓上而方下,高不盈尺”,以細土為胎,外編竹為廓,胎土“甚堅密”,用手輕輕敲擊會發出“鏗然”的金石之聲。爐身中空。 這個竹爐制好後,一直為性海所使用、珍藏,至清乾隆南巡時,這個竹爐還存於庵中,受人珍視。 這則筆記說明,在明代時,用竹子做茶具還不是很流行。宋代時茶爐的形制與質地同唐代相似,呈古鼎形。到了明代時,比較講究用銅爐和竹爐。當時浙江有一個姓潘的工匠鑄的銅器非常之好,被稱之為“潘銅”,和華亭(今上海地區)姓胡的工匠鑄的“胡銅”,都曾經名噪一時。明代時也有主張用鉛或錫製作“茶瓶”來煎水,亦稱“煎水瓶”。

明代用“竹爐”煎水煮茶雖然不很流行,但也不是絕無僅有。明初謝應芳《煮茗軒》詩中有云:“午夢覺來湯欲沸,松風初響竹爐邊”,就談到了煮茶的“竹爐”。當然,現在喝茶都是沖飲,茶爐就都用不著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