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化

第170章 重陽登高,原為避禍

知道點中國文化 徐亮 1031 2018-03-20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古時以奇數為陽,九月初九兩個陽數“九”的重疊,故稱重陽,亦稱重九。 中國民間在重陽節一般吃重陽糕,有的還吃“九品糕”(用荸薺、栗子、蓮心等9種果品煮成的羹),意取甜蜜、和順。這天的主要活動是上山登高。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九九重陽,登高野宴,插茱萸,飲菊花酒,這是我國流傳已久的風俗。而這個風俗,到底始於何時呢,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 據說,有一個汝南人名叫桓景的,跟隨一位叫費長房的神仙學習。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降臨。你趕快通知你的家人,縫製布囊,在布囊裡裝上茱萸,然後將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躲避災禍。”桓景趕緊通知家人,在九月九日這一天,舉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歸來,見家中的雞犬牛羊全都暴死。費長房得之此事後說:“這些家畜已經代人受災了。”

這其實是南北朝時的梁朝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引證的一則傳說,它說明了“登高”的原始意義在於逃避災禍。在歷史上,重陽登高大概萌芽於漢代,興盛於魏晉南北朝時代。因為魏晉南北朝的時代,是一個社會動蕩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深懷憂慮的時代。因此,登高避禍、飲酒祈福的九月九日,就成了全社會上下共享的世俗大節。 在民間,這個傳說更為奇異和有趣: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每天都有人喪命,老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桓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訪遍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桓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了桓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桓景騎著仙鶴趕回家。 桓景回到家鄉,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飄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桓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下就把瘟魔刺死於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就年復一年地留傳了下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