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化

第103章 幾近失傳的“弦索十三套”

知道點中國文化 徐亮 494 2018-03-20
弦索是什麼? 弦索是以弦樂器為主的管弦樂合奏的通稱。 弦索十三套又是什麼? 弦索十三套指的是弦索的一種合奏的音樂,共有十三套樂曲,故名弦索十三套。 早在明代時,北方就曾經流行過一種“弦索”,其樂器有提琴(與元代胡琴相似,二弦,用獾毛做的弓拉奏)、火不思、兔兒味瑟(與箏相似的彈撥樂器)、機(近似於軋箏的拉弦樂器)等等。當時也流行於北方漢族人民中,演奏曲有《梁州古調》等。同時還用作北京小曲等歌曲的伴奏。 這種弦索到了清代初年進一步發展,除了前述樂器,還添加了笙、管、笛、簫等吹奏樂器和雲鑼、拍板等打擊樂器。這種器樂合奏在清代宮廷演奏時,稱為“番部合奏”,共有十五人。 而弦索十三套則在清乾隆、嘉慶時代以前就已流行,後來,蒙古文人榮齋進收集整理,於1814年完成,取名《弦索備考》。

弦索十三套,以琵琶、三弦、胡琴、箏等弦樂器為主,曲有《十六板》、《琴音板》、《月兒高》、《海青》、《陽關三疊》、《清音串》、《平韻串》、《琴音月兒高》、《松青夜遊》、《合歡令》、《將軍令》、《普庵咒》、《舞名馬》共十三套樂譜,其中以《十六板》最難。 《合歡令》和《將軍令》兩套為箏譜,其餘均為胡琴、琵琶、三弦和箏的合奏譜。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