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化

第100章 簫的歷史

知道點中國文化 徐亮 574 2018-03-20
簫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是我國古代非常普遍也非常受歡迎的樂器之一。蕭的歷史非常久遠,無論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歷史資料中,有關蕭的傳說都很多,從春秋戰國的弄玉吹蕭引鳳到八仙之一的藍采和吹蕭,再到金庸中一支玉蕭縱橫江湖的黃藥師,真是俯拾即是。 可是,春秋時的弄玉吹的蕭和黃藥師吹的蕭可不是一種東西(假設真有黃藥師的話)。 蕭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被人用竹子製造。簫笛同源,都是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上蕭亦稱為笛,到唐代以後才專指豎吹的笛。從秦漢至唐,簫是指編管的排簫。 也就是說,弄玉吹的蕭就是排蕭。 簫在漢代時稱為“”、“豎”或“羌笛”。羌笛原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肅一帶的羌族人民的樂器,最初只有4孔,西漢的京房在後面加了一個最高音孔後,成為5孔簫。

西晉樂工列和、中書監荀勖所改革的笛為6孔(前5、後1),其形制與今天的簫已非常相似了。東晉的桓伊,擅長音樂,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簫),是江南數第一的吹簫名手,地位和聲望都已很高。他曾為素不相識的王徽之吹奏過三段樂曲,在歷史上被傳為佳話。 魏、晉、南北朝時,簫已用於獨奏、合奏,並在樂隊中使用。 唐代以前,笛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現了前面六孔、旁邊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時笛簫概念基本分開,橫吹為笛,豎吹為簫。也就是說,宋朝黃藥師吹的蕭才與現在的差不多。 到了清代,簫的形制與現在就完全一樣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