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化

第93章 蔡文姬與胡笳十八拍

知道點中國文化 徐亮 667 2018-03-20
蔡邕是東漢末年的一個大名士,因事死於獄中,蔡邕膝下無子,只有文姬一個女兒。文姬,名琰,自幼聰穎過人,博學多才,尤其在文學和音律方面更是出眾,是個出了名的才女。父親死於獄中,文姬孤苦無靠,只好跟著難民到處逃亡。有一天文姬在逃難中正好碰上匈奴兵,被其掠去。從此,她流落匈奴,成了左賢王的夫人。 左賢王很寵愛文姬,夫妻感情很好。蔡文姬在南匈奴一住十二年,生有兩個孩子。但是仍然十分思念故鄉。其靠著自己的音樂天賦,創作了《胡笳十八拍》,經常演奏,藉以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曹操派朝臣週近出使南匈奴,贖迎文姬。文姬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洒淚與左賢王和兩個孩子告別,踏上了歸鄉的道路。經過長途跋涉,數月之後,終於回到了曹操的大本營鄴城。 這就是文姬歸漢的故事。 那麼,胡笳是什麼樂器呢? 笳,出於西北民族地區,漢時傳入中原,“鳴笳以和簫聲”,最初是“卷蘆葉為笳,吹之以樂”,後在形制上有所變化,將蘆葉製成的哨插入管中,就成了管制的雙簧樂器。它的形似篳篥,是漢代鼓樂中的主要樂器。 笳有相當的表現力,“剛柔待用,五音迭進”。胡笳就是胡地的笳,在漢時流行於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於表現淒愴,哀怨的情感,富有悠遠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邊遠游牧民族英勇強悍的個性及牧馬吹奏的特色。

在漢魏歷史上流傳有不少運用笳聲作戰的故事。歷史上也有不少有關笳的文章,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更為笳添加了一種感傷而誘人的神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