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101章 風華絕代嘯文壇——錢鍾書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1890 2018-03-20
圍在城裡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多如此。 —— 錢鍾書在的序裡說,這本書是他“錙銖積累”寫成的。我是“錙銖積累”讀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寫成的稿子給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樣反應。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時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對大笑,因為笑的不僅是書上的事,還有書外的事。 ——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 錢鍾書(公元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1933年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 1935年與楊絳結婚,同赴英國留學。 1937年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獲副博士學位。又赴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 1938年秋歸國,先後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英文系主任。後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錢鍾書具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博古通今,他也曾講過:“東海西海,心理枚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而且他還具有滔滔不絕的口才,非凡的機智與睿智,淡泊寧靜毀譽不驚的人格,使得他極富傳奇色彩,風靡海內外。

有位外國記者如是說,“來到中國,有兩個願望,一是看萬里長城,二是見見錢鍾書”,簡直把他看作了中國文化的“奇蹟”與象徵。一些人來自各個國家,不遠萬里來“朝聖”,然而,他卻常常閉門謝客,避之惟恐不及。曾有一次,一位英國女士來到中國,給錢鍾書打電話,想拜見他,錢鍾書在電話中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風趣若是。 他那震爍中外的文學巨著動筆於1944年,完稿於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裡憂世傷生”(《圍城·序》),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後完成了小說和學術著作《談藝錄》。是錢鍾書創作的惟一一部長篇小說。

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作者在初版的序言裡曾自述創作意圖說:“我想寫現代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參照小說內容,可以看到,作者著意表現的是現代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眾生相。通過主人公方鴻漸與幾位知識女性的情感、婚戀糾葛,通過方鴻漸由上海到內地的一路遭遇,以喜劇性的諷刺筆調,刻畫了抗戰環境下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徬徨和空虛。作者藉小說人物之口解釋“圍城”的題義說:這是從法國的一句成語中引申而來的,即“被圍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小說的整個情節,是知識界青年男女在愛情糾葛中的圍困與逃離,而在更深的層次上,則是表現一部分知識者陷人精神“圍城”的境遇。而這,正是主題的深刻之處。

以諷刺知識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為主題,目的是力求刻畫出當時某一空間、某一群體的一部分人的眾生相。理解“圍城”這兩個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詞,在某種層面上,它與西方現代主義所描寫的人類的尷尬困境所採取的一些象徵手法不謀而合。書中充滿苦澀的笑,無奈的自我欺騙,這都是這部諷刺小說的成功之處。 表現出了對世態人情的精微觀察與高超的心理描寫藝術。作者刻畫才女型人物蘇文紈的矜持與矯情,小家碧玉式的孫柔嘉柔順後面深隱的城府,可謂洞幽燭微;而對嘴上機敏而內心怯弱、不無見識而又毫無作為的方鴻漸的複雜性格心態的剖析,則更是極盡曲折而入木三分。的描寫,自始至終又都貫穿著嘲諷的喜劇情調。小說的基本情節,都圍繞著方鴻漸展開,小說的諸多人物,場面也大都從方的觀點展現,方的觀人閱世的挪揄態度,以及隱含在他背後的小說作者的嘲諷口吻,交錯交融,使的諷刺手法別具一格。

的敘述並不完全貼緊人物性格與情節線索,並且語言別具特色,有著傳統話本講故事的延續,也有現代文學的表現手法。作者常常旁逸斜出,談古論今,旁徵博引,新奇的比喻,警策的句子,層出迭見,與錢鍾書博學而善於旁徵博引有關,機智俏皮的小聰明也處處可見,隨手拈來。語言的過度諷喻卻表達了人情的弱點和人生的蒼涼無情,在這裡,方鴻漸,或者說錢鍾書,是相當悲觀的。 錢鍾書能把這樣一批“新式儒林”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並把當時社會那樣複雜的現實人生濃縮在一部當中,實在是中國文壇、乃至世界的一大奇蹟。正如柯靈在《促膝閒話鍾書君》中所言:“錢氏的兩大精神支柱是淵博和睿智,二者互相滲透,互為羽翼,渾然一體。……靈心慧眼,明辨深思,熱愛人生而超然物外,洞達世情而不染一塵,水晶般的透明與堅實,形成他立身處世的獨特風格。”

1947年在上海初版發行,1980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修訂本,增加了作者補寫的“重印前記”一篇。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作有《記錢鍾書與〈圍城〉》,對的寫作情況及小說中某些人物與原型的關係,有很風趣的記述,可以參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