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69章 曲狀元——馬致遠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2076 2018-03-20
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四方海內皆談羨。 ——賈仲明《凌波仙》 馬致遠(約公元1250—1323年),其名不詳,致遠為字,號東籬。生卒年不詳,只知其晚於關漢卿、白樸,而早於散曲家張可久。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生平事蹟不詳。從他的散曲作品中,約略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寵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加入過“書會”,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於著錄的有15種,今存、《薦福碑》、、《青衫淚》、《陳摶高臥》、《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幾位藝人合作的。

是馬致遠早期的作品,也是馬致遠雜劇中最著名的一種,敷演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馬致遠的在傳說的基礎上再加虛構,突出了昭君出塞是在匈奴武力協迫下進行的構想,把王昭君與漢元帝之間的關係寫成了愛情關係。在故事的結局處理上,他寫王昭君未入匈奴境內而投江自殺,從而表現出昭君對祖國和故土的情感和眷戀。劇中把王昭君出塞的目的描述成為了漢室江山而和蕃,並藉王昭君之口表現出她勇於承擔大任的無私品質,賦予了王昭君以新的形像,歌頌了那種在民族矛盾中保持崇高氣節的精神。 一改史書中昭君和親的史實,將和親故事放在了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的歷史背景下,使故事籠罩在濃重的悲劇氣氛中。這種改變,反映了作為失意的漢族知識分子的作者,對蒙古統治的怨憤,借昭君故事來抒發誓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民族情緒。從這個思想內容來看,雜劇的產生和流傳,是元滅金、滅宋的歷史轉折時期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與民族矛盾在戲曲舞台上的集中反映,表現了愛國主義的思想傾向。第四折寫漢元帝在秋夜雁聲中對昭君的思念,也滲入了作者對民族矛盾中許多人家破人亡的感慨。決定於作者的歷史和階級局限,他不可能理解歷史上王昭君出塞和親的積極意義,對漢元帝過於同情和美化,感傷情調也較濃。

曲詞清麗瀟灑,音律和諧華美,劇情婉轉復雜,具有強烈的抒情性,文學藝術成就很高,取得了動人心弦的藝術效果。第三折通過深秋的蕭瑟和深宮的冷落襯托離情別緒。第四折借長空孤雁的悲鳴,抒發元帝對王嬙(昭君)的懷念,都寫得很動人。大段大段淒婉哀怨的唱詞,表現出漢元帝對情人的無限思戀,把劇本的悲劇氣氛渲染得愈加濃郁。這裡在塑造戲劇人物的同時,也直接抒發了作者對歷史變遷、人生無常的感受。 《薦福碑》也是馬致遠的早期劇作,寫落魄書生張鎬時運不濟,一再倒霉,甚至薦福寺長老讓他拓印廟中碑文,賣錢作進京趕考的盤纏,半夜裡都會有雷電把碑文擊毀。後時來運轉,在范仲淹資助下考取狀元,飛黃騰達。劇本通過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抨擊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中賢愚不分、是非顛倒的醜惡現像,間接地表白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他在劇本中藉主人公之口,諷刺和詛咒當時社會:“這壁攔住賢路,那壁又擋住仕途。如今這越聰明越受聰明苦,越癡呆越享了癡呆福,越糊塗越有了糊塗富。”

《青衫淚》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愛情劇,虛構白居易與妓女裴興奴的悲歡離合故事。 馬致遠寫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劇。這些劇作宣揚人生如夢,要人們正心誠意,修心養性,歸隱山林,棄絕慾念,學仙修道。 、《陳摶高臥》、《任風子》以及《黃粱夢》,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蹟,宣揚全真教教義的。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傾向都是宣揚浮生若夢、富貴功名不足憑,要人們一空“人”“我”是非,擺脫家庭妻小在內的一切羈絆,在山林隱逸和尋仙訪道中獲得解脫與自由。劇中主張迴避現實矛盾,反對人們為爭取自身的現實利益而鬥爭,這是一種懦弱的悲觀厭世的態度。但另一方面,劇中也對社會現狀提出了批判,對以功名事業為核心的傳統價值觀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適”放在更重要的地位,這也包涵著重視個體存在價值的意義,雖然作者未能找到實現個體價值的合理途徑。

在眾多的元雜劇作家中,馬致遠的創作最集中地表現了當代文人的內心矛盾和思想苦悶,並由此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徵。與此相關聯,馬致遠的劇作,寫實的能力並不強,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麼突出,戲劇衝突通常缺乏緊張性,而自我表現的成分卻很多。馬致遠大多數雜劇的戲劇效果並不是很強。前人對他的雜劇評價很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劇中所抒發的人生情緒容易引起舊時代文人的共鳴,再就是語言藝術的高超。 馬致遠同時是撰寫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約130多首,他的寫景作如《秋思》,如詩如畫,餘韻無窮。他的嘆世之作也能揮灑淋漓地表達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將,他雖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為主,他的語言熔詩詞與口語為一爐,創造了曲的獨特意境。

馬致遠的藝術才能得到後人很高的評價,元代後期的周德清尊馬致遠為四大家之一,明代的朱權更將馬致遠列於元曲家之首。總的來說,馬致遠擅長悲劇性的抒情,情調淒涼、悲憤,曲詞老健、宏麗,是一位獨具藝術特色的雜劇作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