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24章 文壇三父子——三曹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2050 2018-03-20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以公子之毫,下筆琳瑯。並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 公元196年,曹操將漢獻帝劉協接到許昌,改元建安,開始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統一過程,同時也拉開了中國文學史新的篇章,在這個時代,“三曹”和“建安七子”並世而出,確立了“建安風骨”之詩歌範式。 “曹操古直悲涼,曹丕便娟婉約,曹植文采氣骨兼備。”(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三曹的詩賦創作,使從開始的由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化得以完成。不僅五言詩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七言詩和律詩也開始登上文學舞台。

建安時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連年的戰亂使生產力受到了極大破壞,有誌之士憂國憂民,深切同情人民所遭受的災難,因此鑄就建安文學關心民眾疾苦,展示建功立業的抱負,及慷慨悲涼、生機勃發的藝術風格。建安文人和時代的文人有很大不同,儘管都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都曾發出過生命無常、人生多艱的感嘆,但他們沒有內斂,而是外求,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試圖以建立蓋世功績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如曹操看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便渴望天下太平;曹植更是希望“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等等。這與三曹同時是經世濟民的大政治家不無關係。 建安文學的另一個特點是從以前樂府的敘事詩轉化為更多表達詩人個體性格、情感的抒情詩。這同建安時期的思想解放是分不開的。動亂的社會現實摧毀了儒家思想,尤其是僵化的漢代經學的一尊地位,代之而起的是各種思想的蓬勃發展。在人人皆可困厄而死的社會環境中,儒家所宣揚的仁義忠孝廉恥等等觀念失去了社會基礎,戰亂年代最易奉行實用主義的政策,所以有了曹操的“唯才是舉”。一定程度上的思想解放和價值觀上的改變,表現在文學中,就是文人敢於直接表達內心的思想感情,表達對社會、對人生的真實理解。

“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以其顯赫的政治勢力和傑出的文學創作,居於建安文學的領袖地位。 曹操一生戎馬,“禦軍三十餘年,手不捨卷,橫槊賦詩”(劉履《詩選補注》卷二)。其詩作成就最高的是幾篇直抒胸襟的四言詩,首推《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詩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在連環大船上大宴群臣時即興而就的,全詩從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寫起,接著過渡到對賓客賢才的渴慕,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最後歸結為自己實現天下一統的雄心壯志,建功立業的渴望和信心。生命易逝才越顯彌足珍貴;為了使生命不逝就要追求不朽的功業,以使有限的生命獲得崇高的價值。全詩從“人生幾何”發唱,以“天下歸心”收結,洋溢著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悲涼慷慨、深沉雄壯的情調,這就是建安風骨的最好詮釋。

曹丕沒有其父蒼涼雄渾的霸氣,但是在抒寫相思之情時別有新意,以委婉細緻見長,七言詩《燕歌行》最為著名。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此詩成功地描寫了一位婦女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鄉丈夫的情態,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燕歌行》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詩,對後世詩的發展影響很大。 曹植在政治上不成熟,在政治鬥爭中敗給了兄長曹丕,但是他的文學成就在三人中是最大的,他的《七步詩》可謂是人口能誦:“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是在曹操死後他遭到兄長百般刁難的情況下當場作出的。少年時曹植隨父出征,也曾有縱橫沙場的雄心壯志,《白馬篇》可為證: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詩中刻畫了一個武功高強,可望為國效力的少年勇士,“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一番報國激情和壯烈情懷溢於言表。但是曹植空有一腔抱負,卻無法施展,自武帝曹操死後,曹丕對其嚴加迫害,最終使他鬱鬱而終。所以從曹丕即位一分為二是曹植詩作的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盡得建安風骨,後一階段因鴻志受挫,詩作中多有懷才不遇的苦悶和無辜蒙冤的悲憤,如《贈白馬王彪》,詩中描摹出一幅蕭瑟淒涼的圖畫。在《美女賦》中已經沒有了早期醇正宏大的氣勢,而是轉而注重文字上的雕琢,引導了漢魏質樸文風向南北朝華豔文風的過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