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115章 一代名相管仲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937 2018-03-20
管仲,生活在春秋中葉,齊國穎上(今安徽省穎上縣)人。名夷吾,字仲,諡號敬,也稱敬仲。他是輔佐齊桓公建立霸業的名相,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 管仲青年時曾與好友鮑叔牙一同經商。後來鮑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到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被囚而歸齊。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公元前685年被齊桓公任為相,執行四十年,使齊桓公完成霸業。 “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所處的時代,人們認為“天”主宰著一切。他卻把“天”看成是“自然之天”。 “天”只是日夜的更替,沒有什麼“神”在支配。他認為“水旱”、“饑饉”、“禍亂”等,並不是什麼“天”對人們的一種懲罰,而是由於自然氣候不好,由於“人道不順”的結果。

管仲主張選舉賢能,賞罰分明。他在齊國的舉賢制度中規定每年實行“三選”(即鄉長所選,官長所選,公所訾相)。鄉長所屬中如果有賢德之人不報告,就是犯了“蔽賢”之罪。管仲自己帶頭執行尚賢政策,親自推薦放牛出身的甯戚為大司田,成為齊桓公富國強兵的得力助手。 管仲十分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提倡“農戰”。他認為,管理國家必須先從經濟入手,只有倉庫裡裝滿了糧食,才能談得上道德。他主張按土地好壞分等徵稅,適當徵發力役,禁止掠奪家畜。同時他還主張發展官營煮鹽冶鐵,製造農具,鑄造錢幣,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還通過商人的經商活動,擴大交流,通貨積財。 管仲為幫助齊桓公建立霸業,還對軍制進行了改革,在國都的十五個士鄉中,實行軍政合一的編制,寓兵於民;把居民組織與軍事組織統一起來,五家為軌,十軌為裡,四里為連,十連為鄉,五鄉為軍,國有三軍。齊桓公親率一軍,高子、國子二上卿各率一軍,編制好之後,不准自由遷徙。這樣,居民們平時一起勞動,彼此熟悉,打仗時可以互相幫助,緊密配合,同時,還對國都以外無權當兵的奴隸居住區的居民進行了類似的編制,從而改革了西周以來的舊軍制,使齊國有了一支平時能生產,戰時能打仗的強大軍隊。

齊國經過管仲五年的內部整理,於公元前618年時,已兵精糧足,成為中原各諸侯中的一個強國。於是他們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號,“挾天子之命以令諸侯”,開始了兼併諸侯、統一中國的霸業。他們尊周室,救邢部,南伐楚,北斬孤竹、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賜胙,為春秋五霸之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