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77章 歷盡滄桑——荀子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629 2018-03-20
荀子(約公元前340年—前245年),是戰國末年思想家,著名的儒家學者。名況,字卿,趙國(今河北、山西、陝西各一部分)人。據說他曾經到過秦國、燕國等,但主要活動於齊國,任大夫之職,並曾三次到大夫們中間擔任祭酒。古人每次飯前都要進行祭祀,眾人聚餐時,也要先行祭祀。這時要由一人領先,把酒奠於地上,這人就叫祭酒。荀子擔任祭酒,反映了他在齊國大夫中德高望重的地位。祭酒後來被沿用下來,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的學職。而這個名稱本身,也體現著古代為學的性質。 荀子在齊國的時間很長,齊國有幾個著名的有學問的大夫,如鄒衍,他經常同田駢等思想家,討論政治和哲學問題。荀子長期生活於這樣的環境,使他對天地人生的種種問題,都有深刻的見解。

荀子老年,受到齊國一些人的排擠,於是離開齊國,到了楚國,接受楚國貴族春申君的任命,做蘭陵地方的主官。春申君死後,荀子也被免職,於是就在蘭陵安家,直到老死。後來做了秦國宰相的李斯、著名的法家學者韓非,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對當時的政治極端不滿意,尤其對當時接連不斷的君主被殺、國家被滅更是痛心疾首。在他看來,這些君主們最大的錯誤,是不按照正確的道路來治理他們的國家,而是熱衷於求告神祗,相信那些巫師,從那些異常的自然現像中去猜測天意;而像莊周一類的人,又玩世不恭,用一些滑稽的言詞來調侃世事,擾亂人們思想。所以他研究了儒家、墨家等諸子百家的言論,考察他們的主張與實行的效果,著書數万言,名為《荀子》。 《荀子》一書由於歷代的保護整理,至今保存得比較完整。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