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61章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619 2018-03-20
在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既以某諸侯國作為自己的“父母之邦”,同時又自認為是以周天子為共主(雖然當時已有名無實)的中國(古稱“諸夏”或“華夏”)的一分子。孔子一生的言行表明,他不僅愛自己的父母之邦魯國,還熱切希望保衛華夏族免受侵犯並統一已趨於分裂的中國。 孔子愛魯國,他在夾谷之會上挫敗了齊國侵魯的陰謀。更值得提到的,是他對於有功於整個中國和華夏族的管仲,給予極高的評價,一再用最高的道德標準“仁”來稱頌管仲。 春秋初期,齊國大政治家管仲輔助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共同維護週天子的共主地位,還救援燕、邢、衛等國,抗擊北方的戎、狄族對中原華夏族的侵犯。這些後來被概括為“尊王攘夷”的業績,依照孔子的說法,起了匡正天下的作用,使人民一直感受到好處;如果沒有管仲,中原將受戎狄奴役,大家會被迫像戎狄那樣披著頭髮,穿起衣襟向左開的衣服來了。他的話是這樣說的:“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沒有)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指不用武力來會合諸侯),管仲之力也。如其仁(這就是管仲的仁德)!如其仁!”後世的學者指出,作為孔子重要教材的《春秋》,也貫穿了尊王攘夷的思想。

孔子嚮往天下大一統,主張“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實現國家統一,是符合於社會發展趨勢和人民的願望。所謂“攘夷”,當然也有歧視非華夏族的因素,但主要內容則在於抵禦外侮、保衛華夏。這種熱切希望統一全國、保衛華夏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完全值得表彰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