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59章 身體並非私有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717 2018-03-20
人總是要死的,生離死別是人生最為悲傷之事。當孔子最中意的學生顏淵去世時,孔子哭得非常悲痛,以為這簡直是老天爺要自己的命啊!所以,珍視生命而善待死亡就成為哲人必鬚麵對的問題。在這裡,死者留給生者的傷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者說更重要的是,面臨死亡如何以平穩的心態接受死亡的事實。孝在這里便擔當起了十分重要的職責。 以孝著稱的曾子在臨終之時想到了什麼呢?他想到自己的生命本來無有,它是父母所給予的。所以,儘管他已無力支配自己的身體,卻仍要弟子幫助“啟手足”,看看自己的手,看看自己的足,在看到它們都完整無損之後,才覺得可以問心無愧地離去。曾子一生恭行孝道,力求德行完美,其行為舉止正如他所引用的的話,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在確信自己能以全身奉還給父母天地之後,他終於可以說“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從此可以免除任何毀傷禍害了。

曾子迎接死亡的如釋重負的心態,源於他對孔子孝道教育的深刻領悟。全身而歸本身就是孝的要求。 《孝經》上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凡為人父母,莫不以子女身體受損傷殘為最為痛心疾首之事,故作為孝子,他應做到的最起碼的要求,就是不能使父母為此而傷心。身體的保全與否,實際上已成為是否能盡孝的一塊試金石,這或許可以說是儒家版的全身保真說。曾子去世後,他的學生樂正子春下堂時扭傷了腳,傷癒後幾個月不出門,面帶憂色,門人問他何故,他回答說:“我從曾子那裡聽說過孔子的教導,那就是:父母把一個完整的身體交給我,我必須把這完整的身體返還給父母。不能傷身損形,這才能叫做孝。可作為君子,我沒走幾步就忘了孝道,所以感到憂愁。”(《禮記·祭義》)從這段話得出的教益,就是我身並非我私有,它是父母之“遺傳”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